APP下载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

2014-04-10

关键词:弹唱吸气歌唱

孟 妍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辽宁 沈阳 110004)

近年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以迅猛的势头在全国广泛推进,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高师音乐教育声乐课是普通高等音乐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能力的一门基本课程。为适应当前高等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发展的新需求,高师声乐课的课程设置就要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教学指导纲要,应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声乐课程设置较为单一;课程内容老化,缺乏时代性;基础理论综合能力培养薄弱。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音乐师资。基于这一特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设置应改变过去存在的种种局限,建立科学的声乐课程设置体系。

一、声乐教育理论课程设置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理论联系实际,声乐也不例外。在声乐演唱技巧达到一定程度后,理论是指导演唱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把基本的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声乐审美体验,真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理论方面应体现以下几点内容:

(一)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

学习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势,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声和歌唱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习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人体是一种特殊的乐器,所有的歌唱发声器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的各器官相互配合、协调统一,从而获得正确的发声。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人体自然直立。两脚同肩宽,上身放松,腰部挺起,小腹绷紧,面部放松,只有养成好的习惯才能迈开学习声乐的第一步。

(二)了解发声的简单原理

学习歌唱还应了解简单的发声原理,用以掌握歌唱发声器官的运动规律。歌唱是一种整体的、协调的运动,歌唱,首先要建立歌唱共鸣腔,喉腔、胸腔、头腔要保持打开的状态,也就是在打开共鸣腔的前提下,全身歌唱。声音要在共鸣腔里震动起来,达到扩大和美化声音的效果。

声音音色的变化,主要是由共鸣腔不同的调节产生的。不同的作品、同一作品的不同层次都对音色有不同的要求,在演唱时就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等对共鸣腔进行调整,达到作品所要求的音色效果。

呼吸在歌唱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歌唱时,气息下沉,和叹气的感觉相似,有一种气息叹到小腹的感觉,也就是戏曲中所说的气沉丹田。胸腔处于打开状态,吸气时两肋扩张,胸腔保持饱满状态,呼气时,保持吸气状态不变,气息慢慢呼出,小腹保持紧绷状态。呼吸的延长、缩短、连贯、顿断,以及呼吸强度的变化都会使声音产生长、短、连、断、放、收等变化。

(三)熟悉声乐的各声部特点

在歌唱艺术中通常把声音分成三种类型,即(男、女)高音、中音、低音。音乐教育系的学生即将步入艺术教育行列,因此,掌握声乐中各声部的特点是必要的。声乐的声部是根据歌唱者声音的音域和音质来确定的。一般来说,高音比较高亢、明亮,音域在未受训练时大致在c1-a2;中音比较结实、丰满,音域在未受训练时大致在bb-f2;低音则低沉、宽厚,音域在未受训练时大致在g-d2。从歌唱学习和歌唱训练来说,正确地识别声音的性质十分重要,只有正确地判断出声音的声部,按照声音的特点去进行训练,才能在歌唱学习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声音,发挥出声音固有的特性来。

(四)掌握呼吸的原理

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歌唱发声的动力。

歌唱的呼吸有三种类型: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目前声乐界中认为最科学的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全面调动歌唱的主动性,使胸、腹、横膈膜互相配合控制气息的强弱,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控制自如。

自然的扩张,呼吸器官各部分都不能僵硬,要学会无声吸气,使各共鸣腔保持通畅。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使横膈膜和胸腔吸气肌肉保持,以免气息一下泄出,代之以有控制和有调节的呼气,使呼气有意识地延长。不论唱高、低、强、弱的声音,都要有呼吸支持。唱高、中、低音时呼吸的控制和感觉是不一样的,但都要有呼吸支点,只有细心体会加以实践才能获得唱高、中、低音时控制呼吸变化的能力。

二、声乐演唱技能课程设置

在声乐演唱技能的改革方面,应改变以往只注重声音训练不注重其他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面向基础教育,从演唱方法、作品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化训练、指导。

(一)演唱方法的训练

1.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演唱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参与发声的器官很多,它们运动的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使学生在内心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并用它来指导声音练习。学生在演唱时要在内心设计出声音形象,自己仿佛听到这种声音效果,在开始演唱时要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预先设计的相吻合。如果预先设计的声音概念是准确的,那么与之吻合的声音就会美妙动听。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要靠学生的内心感受,只有感受到了才能正确地认识声音、辨析声音、控制声音。

2.建立正确的呼吸支持

歌唱是统一、协调的整体运动。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源泉。没有呼吸声音就没有生命力,可见呼吸在声乐中的重要性。歌唱中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不同,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复杂多样。歌唱是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的合作,在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状态,也就是说呼气肌肉群工作时吸气肌肉群仍保持工作状态,在腰部产生压力,使呼吸相互配合形成对抗。吸气的同时要打开身体的共鸣腔,并保持住打开状态,使呼吸带动腔体震动,达到理想的共鸣效果。

3.建立正确的声音方向

有了好的呼吸还不够,还要建立正确的声音方向。声音是有方向的,要想得到动听的声音就要保持住吸气的方向,在支持点上换字,句首和句尾声音位置要统一,也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保持声音统一、协调。

4.建立正确的咬字方法

声乐不同于乐器,它不仅要表达声音,而且要用语言表达情感,所以,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声音与情感的表达。咬字在歌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语言文化非常丰富,因此歌唱中的咬字也要体现出文化修养。中国的汉字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个部分,歌唱时字头要有“咬上劲”的感觉,也就是拼音中的声母要强调去唱;字腹就是韵母,就像拼音一样要拼着唱;字尾就是收音,要归韵,在传统唱法中将汉字按韵归为十三辙,即“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一七辙”“姑苏辙”“怀来辙”“灰堆辙”“遥条辙”“油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阳辙”“中东辙”。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咬字头、唱字腹、收字尾的过程,只有这样字才会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中国的汉字又分为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如果不准确就会造成吐字不准,甚至歪曲歌词含义。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歌唱时咬字一定要有力量,而且要恰到好处,要掌握好度,不能太松又不能咬死。要在共鸣腔里咬字,真正做到字正腔圆,以字带声。

(二)增强处理作品、歌唱艺术表演能力的训练

在练好演唱基本功的同时,还要注重作品处理和歌唱艺术表演能力的提高。

1.每一首作品除了反映在谱面上的旋律和节奏以外,还有很深的内涵。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懂得如何表现和处理作品。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重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要表现好歌曲,必须正确处理“情”和“声”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确声音是为情感服务的。在演唱一首歌曲时,首先要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并从歌曲的思想内容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演唱手段,并通过演唱手段来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如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刚柔、放收、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变化,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学生学习演唱的过程,就是根据歌曲的内容选择演唱手段,并通过演唱手段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过程。只有正确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反复练习,进行二度创作,才能使“情”和“声”达到统一。

2.“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神形兼备”一直是艺术表演追求的最高目标。如何使声音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样是我们课堂上应该解决的问题。

(1)要强化乐感。所谓乐感,就是演唱者或演奏者表现音乐的美感。有的人乐感很好,演唱的歌曲悦耳动听;有的人乐感很差,听起来没有味道。乐感的好坏和先天条件有一定关系,但除了先天条件以外,后天的音乐教育对乐感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很多例子证明:经常受音乐的熏陶,不断学习他人优美的乐感,有助于自身乐感的提高。

(2)要用心歌唱。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是艺术表演追求的目的与效果,“感动自己”是演唱者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心感染力,他源于心的歌唱。要唱好每一首歌,都应置身于歌曲的情景当中,身临其境,达到忘我的境界。虽然很难达到这样的标准,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逐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3)进行二度创作。一首好的声乐作品,除了歌词和旋律本身能打动人心以外,还需要演唱者赋予它灵魂,这就要求演唱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对二度创作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除了从声音、技巧上去完成作品以外,还要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透过歌词表面的意思剖析引申的内涵,从简单的文字到富有感情色彩的内心展示。旋律是作曲家赋予歌曲的生命,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婉转、时而激扬的旋律线,旋律线不外乎上行、下行、平行三种。它们互相结合出现在歌曲中,演唱时要恰到好处的处理旋律线的进行,同时掌握好歌曲的节奏,如弱起、强收等表现内在情感的节奏,分析歌曲的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主要风格,深入地了解、掌握作品的内涵,进行二度创作,把作品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三、声乐弹唱课程设置

针对基础教育授课中演唱、演奏不分家的基本情况,在高师声乐课程设置中增加弹唱的课程。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提高演唱和演奏结合的能力。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增设自弹自唱、伴奏、即兴弹唱课程等。只要加强各教育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强化学生多种能力的训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弹唱、伴奏水平就一定能够提高。

(一)增设自弹自唱课程

自弹自唱即学生为自己的演唱进行伴奏,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演唱和弹奏难度。既要唱好、弹好,又要弹唱互相配合好,这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这里包含了声乐、钢琴课程内容的交叉与融合。

(二)增设伴奏课程

伴奏课程即为演唱、演奏者伴奏的课程。这里不仅融汇了声乐、其他乐器、钢琴课程的内容,而且伴奏者和演唱者、演奏者要有默契的配合,要达到心有灵犀的配合程度,处理好演唱、演奏和伴奏的关系,不仅仅要有娴熟的演唱、弹奏技能,而且要掌握、运用其它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为伴奏服务,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积累的过程。

(三)增加即兴弹唱课程

即兴弹唱即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为演唱即兴配伴奏。这就增加了演奏、演唱的难度。学生既要有乐理、和声、作曲的知识作为理论指导,又要有演奏、演唱的能力,要达到三者配合娴熟,没有专业的系统学习是很难完成的。

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提高自弹自唱、伴奏还是即兴弹唱能力,对于将来的社会需求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高师声乐课的课程设置改革应增设弹唱课程。

以上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设置谈了一些改革设想,为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音乐教育人才,就要不断更新音乐教育观念、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改革,把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引向深入,使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竞争激烈的音乐教育人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

[2]P.M.马拉费迪奥迪.卡鲁索的发生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12-138.

[3]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7-31.

【责任编辑 詹 丽】

猜你喜欢

弹唱吸气歌唱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江南的弹唱
南山赋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