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创意产业的经济空间与组织模式分析

2014-04-10华正伟

关键词:辽宁资源文化

华正伟

(沈阳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驱动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不再是土地、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而是科技、创意和文化资源。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带动创意产业的兴盛,而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还改变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辽宁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如何构建创意产业的经济空间和组织模式将是破解当前辽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困境的重要课题。

一、创意产业空间运动的一般规律

根据产业布局理论,一种产业在某一区域内的经济空间分布和构成模式受到资源、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具有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其空间布局除了要受到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受文化资源、创意阶层和意识形态的共同作用与影响,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空间运动规律和集聚方式。

(一)创意产业的资源依托规律

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地域依赖性和文化根植性,文化资源的丰俭程度和生产要素的不同构成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决定不同区域的创意产业发展差异。有的创意产业必须依附在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地带才能得以发展,如传统民间工艺品制作、民族艺术开发、文化旅游业等;有的创意产业对根植于特定空间的特殊文化与品质存在很强的偏好,如一些工业遗址成为全球创意企业的聚集地。这些特定空间之所以成为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并不是预先规划出来的,而是依托于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特殊资源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不可移动性,只能就地发展,其文化根植性更是难以复制。美国的苏荷地区、英国的伦敦西区、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等国际著名的创意产业区正是对这样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利用才得以形成的[1]52。

(二)创意产业的城市依附规律

创意产业具有产品科技含量高、满足精神消费需求的特征,其自身发展对高层次创新性人才需求量大,这使得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城市,特别是创意人才的密集大城市成为创意产业园区的首选之地。而创意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越是人口聚居的地区也往往是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大都市不仅是人口聚居最集中的空间存在,而且还具有便利的交通网络、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多元化、国际化的创意氛围,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空间距离和信息障碍所产生的空间成本。正是这种精神消费需求和空间成本因素的限定,促使创意产业的空间运动一般都以大都市作为中心而展开,并逐渐形成相应的创意产业带。

(三)创意产业的经济先导规律

创意产业是依托于社会需求结构上游化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形态,这就决定了创意产业一般是存在于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日益丰富,人们在温饱问题解决后,将更多地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文化精神产品就有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消费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手段,而是已经逐渐成为某种文化宣言,一种能够表达个人价值观的方法”。[1]越是在发达的经济地区,人们越重视消费过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享受,社会需求结构就越呈现上游化和个性化特征,同时精神产品和服务消费的承受能力持续增强。因此,创意产业往往率先产生在经济发达的地区[2]。

(四)创意产业的中心辐射规律

创意产业总是首先依托一种特殊资源、或一个龙头企业、或一种优势产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集聚,呈现出一种空间极化现象,但创意产业的空间运动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分阶段的、螺旋式的发展过程。在创意产业发展初始阶段,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成为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的首选地,并以此形成创意产业中心区。随着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创意产业规模的扩大,使创意产业的经济空间进一步拓展。此时创意产业的空间扩展既受集群自身向心力支配,又受集群离心力的作用,即一方面中心区内核心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吸引更多企业集聚,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发展新的集聚区,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中心区企业与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相互联系,通过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机制,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实现关联带动效应,最终形成交互式网格状的扩展态势。

二、辽宁省创意产业的经济特征与空间格局

辽宁称得上是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工业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独具特色,创意产业拉动经济优势明显。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推动下,辽宁省创意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辽宁创意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71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62亿元,连续4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①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ln.gov.cn/zfxx/tjgb2/2013.2.21.,已形成鲜明的产业特征和空间格局。从产业结构上看,重点发展出版印刷、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会展、新媒体等9大文化主导产业,以网络、游戏、动漫、会展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从产业布局上看,形成以沈阳、大连为发展“两极”,统筹建设中部城市群创意产业综合示范区、辽东半岛沿海沿江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以及辽西特色创意产业区。

(一)创意产业基本形成集团化、集群化发展态势

在产业布局上,依靠重点项目带动集群化发展,围绕重点企业和行业实施集团化和园区化的发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提高了集约化程度。目前,辽宁已建成1个国家级创意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创意产业示范基地、1个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园区、2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1个省级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和11个省级创意产业示范基地[3]。这些园区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为辽宁省创意产业培育集群化优势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形成了演艺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出版发行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呈现出关联型、复合式态势,构建起逐步完善的创意产业发展链条,进而带动区域的整体经济增长。

(二)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呈现明显梯度结构

从辽宁创意产业资源的地域分布上看,北方与西部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南部与东部的现代文化资源丰富,并呈现为以沈大高速为轴心的纵向轴线从西到东逐渐倾斜,以渤海湾为横向轴线从南到北倾斜。依据辽宁14个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沈阳、大连为最高发展水平地区,成为两大增长极;鞍山、抚顺、营口、本溪为中等发展水平地区,列为第二梯队;朝阳、辽阳、丹东、阜新、铁岭、锦州、盘锦和葫芦岛等市为欠发达发展水平地区[4]。这种梯度结构的经济特征,既是辽宁经济发展空间运动的结果,也体现了目前辽宁省创意产业布局战略的选择趋向。

(三)创意产业初步形成特色明显的区域板块

沈阳和大连作为两大中心城市,是全省创意产业布局最为集中的空间存在。沈阳创意产业形成“东南西北”的空间布局,即东部棋盘山影视旅游产业集聚区、南部浑南动漫产业集聚区、西部铁西工业文化区与胡台包装印刷产业集聚区以及北部文化艺术创意产业集聚区四大创意产业集聚区已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对周边地区的创意产业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大连创意产业由东到西已基本形成东软产业园、15库大连创意产业园、星海创意岛和大连创意孵化园为主体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从空间布局上略呈三足鼎立之势。省内其他城市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并形成相应的创意产业区。如朝阳的红山创意产业园区和中国最大的化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锦州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和锦州古玩城;盘锦发展“书画、雕塑、图书、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经销展览”;阜新培育玛瑙产业和动漫产业园区;抚顺打造集运动、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这些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了网格式的块状经济特区,在辽宁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三、辽宁省创意产业的组织模式与布局策略

依据辽宁各地区文化资源的丰俭、文化生产能力的高低、文化消费市场的强弱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导致了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差异。目前,辽宁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文化资源依托模式、核心企业带动模式、市场需求导向模式和政府规划主导模式等四种类型。

(一)文化资源依托模式

文化资源依托模式是依托本地创意产业资源比较优势,通过社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以及产业化经营的一种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当前辽宁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模式,其核心在于提升文化产品和资源的市场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条件是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依托,能够供给整个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朝阳依托红山文化和热河古化石群建设红山创意产业园,沈阳铁西工业区依托近现代工业文化打造了工业文化走廊,丹东五龙背、辽阳弓长岭则利用区域特有的原生态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以冰雪温泉为主题的旅游业,突显区域文化符号的品牌价值。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结构模式,然而却是创意产业空间演化的初始阶段一个不可绕过的发展模式。

(二)核心企业拉动模式

核心企业拉动模式是以某个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文化产品和服务经营为主导,通过创意产业链和集群的外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产业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文化品牌的拓展化经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最大化实现品牌价值。其发展条件是必须具有市场号召力的较为强势的文化品牌,且该产业或品牌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成长潜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辽宁出版集团按照“主业发展、多种经营、资本运营、资源集约、项目牵动、业态创新”的发展思路,在推进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过程中,其经营业务不断拓展,形成了一个以出版传媒为核心的庞大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群体。沈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以深圳华强集团为核心,并以其强大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吸引下游配套性中小企业入驻,延长和拉伸文化科技产业链。这是一种形式单一的结构模式,也是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最为直接的发展模式。

(三)市场需求导向模式

市场需求导向模式是根据本地文化需求特点和消费能力,挖掘和整合本地文化资源,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或脱离本地文化资源,从外地直接引进文化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意产业模式。该模式对本地文化需求提出较高要求,其需求量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也要求该区域具有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某种核心能力,能够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核心是根据本地区或区域外需求的特点进行产业化开发,直接供给本地消费者,或吸引区域外消费者到本地消费。如本山传媒集团旗下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是以演出二人转、拉场戏、喜剧小品、民间歌舞为主体,以影视制作、艺术教育为拓展的,极具辽宁地方文化特色的新型文化企业。自组建以来,该集团始终把“观众需要”和“市场需求”放在首位,在省内建立了“刘老根大舞台”,不仅满足当地民众的文化需求,还吸引大量的外地人来沈观看。目前已成为辽沈地区的文化品牌。这种模式的形成是由文化创意企业、文化创意人才和城市空间等因素共同影响的,并随市场需求的推动而逐渐发展。

(四)政府规划主导模式

政府规划主导模式是政府先行规划某一区域,并通过强有力的政府计划和制度传导机制,主动建设创意产业园区或创意产业基地。该模式的核心是体现地方政府宏观的顶层设计和强大的主导力量。如沈阳沈北新区规划建设的由沈阳123文化创意产业园、沈阳华强文化科技基地、“CO·蓝谷”软件创意产业园等构成的沈北文化艺术产业区,推动沈北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被誉为“沈北模式”。此外,政府在调整本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过程中,为推动产业转型,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将积极干预区域创意产业布局,以达到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如阜新市通过发展创意产业,打造成阜新玛瑙城和动漫产业园区,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产业定位;沈阳铁西工业文化走廊是沈阳市政府在铁西区老工厂迁移后,规划建设的一个保持沈阳重工业发展原貌的文化园区。该模式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政府意志体现和布局构想,是最具科学性和统一性,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模式。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辽宁省创意产业的区域格局和组织模式可以从人文、历史、自然、区位和制度等多种因素来考量,重点打造中部城市群创意产业综合示范区、辽东半岛创意产业先导区和辽西历史文化走廊三大创意产业带。中部地区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统一整合区域内资源,盘活文化资产存量,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以及强大的科技实力,重点发展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广告会展、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辽东半岛创意产业先导区以大连为龙头,以丹东、营口为两翼,依托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和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发展外向型创意产业,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以动漫游戏、节庆展会、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为主的全国知名品牌,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领先、国内著名的外向型创意产业园区。辽西历史文化走廊以朝阳、阜新、锦州为支撑点,围绕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三条主线,通过核心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衍生,着力发展旅游业、娱乐业、演艺业、手工艺业和生态农业五大业态①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辽委发〔2010〕1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网,http://www.ln.gov.cn/qmzx/ggzjhh_99803/zcwj/.html,2011.2.12.。在创意产业模式选择上,东部地区创意产业模式应以“科技+创意”为主,科技将成为主导因素;中部地区创意产业模式应以“文化+创意”为主,厚重的工业文化引导着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西部地区创意产业模式应以“资源+创意”为主,丰富而又极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为西部地区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正是中部、东部和西部地区依据自己的发展条件和市场需求而做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1]丹麦文化部、贸易部.丹麦的创意潜力:丹麦的文化与商业政策报告[M].李璞良,林怡君,译.台湾: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2003:52.

[2]华正伟: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53.

[3]袁艳.辽宁:由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N].中国文化报,2011-05-25(1).

[4]刘燕.辽宁创意产业集群化特点及其优势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2(5):77.

【责任编辑 李 菁】

猜你喜欢

辽宁资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辽宁之光
年味里的“虎文化”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辽宁舰
资源回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