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城镇化问题研究
2014-04-10白耀军
白耀军
(商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陕西商洛726000)
商洛市城镇化问题研究
白耀军
(商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陕西商洛726000)
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必经之路。商洛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化率低、规模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不完善、规划管理水平低、内在动力不足、环境问题较为严重,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推进商洛市城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中小城镇发展、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管理质量、注重产业聚集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建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
商洛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产业聚集;生态文明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城镇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核心”,“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城镇化在推进现代化进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多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改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过程的必经之路。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发展不仅能拉动投资、扩大消费、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就业岗位,更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据测算,一个农民变成居民,其收入和消费会增加3倍多,劳动生产率能提高4倍多,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全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可带动GDP增加0.15%,就业提高0.33%,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
作为经济欠发、城镇化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的区域,商洛市城镇化在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走商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到2020年把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0%,达到关天经济区平均水平,是推进城镇化发展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商洛城镇化的现状
(一)商洛市城镇化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洛市充分利用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后全省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机遇,抓好城乡统筹,实施循环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已经成为拉动投资和消费的新动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
商洛市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不断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坚持走四化同步、优化布局、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的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推进城乡一体化。商丹一体化发展,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镇安县启动了“镇云一体化”建设,采取加大市政等公共服务基础建设、布局重大产业项目等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进展。
2.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2012年,商洛市县域生产总值达到444.06亿元,平均增长15.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19亿元,平均增长44.08%,丹凤、商南增速超过50%[3]。近年来,商洛市以建设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和十七个省级重点镇、10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创建工作为突破口,已初步建成沙河子现代材料镇、小岭工业镇、凤凰古镇、漫川关古镇等一批特色产业镇,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城镇人口较快增长
近年来随着撤乡建镇,学校并点,人们趋向城镇享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带动人口向城镇流动;保障房、新移民搬迁点的建设,促进农民迅速向城镇集中;市县区工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商洛市近四年累计城镇化率提高11%,净转移农民约25万人,城镇化的人口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4.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商洛市近年来坚持以政府参与为主、市场、多方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了对城镇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供水、燃气、公交、道路、管网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创卫”工作。目前全市七县(区)城均建成省级卫生城市,柞水县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城镇整体功能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5.城镇化率快速提高
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在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迅速发展起来一批初具规模的城镇。2012年底,商洛市已形成辖区1个,县城6个,街道办事处4个,建制镇122个、社区90个。全市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达到12个,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星罗棋布、协调发展的格局。2008年至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分别为31.5%、33%、36%、40.2%、42.9%[3],四年增长11.4%。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过去几年,商洛城镇化增长水平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高度相关,已走出两条近似重合的曲线。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初期,2012年,三产比例为18:48:34,到2015年将达到10:50:40[3]。未来几年,随着我市工业化进入增长期,作为城镇化发展加速器的工业化的作用将会显现,将加速推进商洛市城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商洛市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尽管商洛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但由于地处陕南山区,受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全国及全省相比,商洛市的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较为突出问题。
1.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根据一般的城镇化指标及测度方法,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51.27%,陕西省的城镇化率47.3﹪,商洛市的城镇化率40﹪。2012年商洛市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27%和7.3%[3]。
2.城镇规模小,城镇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较弱
据国内外有关小城镇合适规模研究,一般城镇人口规模在2.5万人以上,基础设施配备较经济,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才能够得以发挥。我市尚未形成50万人口以上中等城市,除中心市区外,其他县城人口均未达到10万,建制镇平均人口不到两万,小县城和小城镇超过了60%。城市规模小,影响了城镇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
3.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商洛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既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同时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还存在很多障碍。一是观念守旧,信息闭塞。一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仍然较浓,固守家园,安于现状,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二是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能较差。由于农村受地域、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早辍学现象导致外出打工者文化素质和技能普遍偏低,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体力和简单的手工劳动。三是政府对农民工的培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和措施。对农民工的培训缺乏必需的培训资金、培训设施和培训人员。劳动力培训实效性不强,与市场需求相差较大。缺少时间短、见效快的实用型务工岗位技能培训。各种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四是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较混乱,非法职介现象严重。劳动力转移信息不畅、工作脱节、有组织劳务输出比例低的局面,影响了向城镇转移人员收入的提高、输出的稳定性。五是劳动力转移人员相关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就业环境较差。有些外出务工人员法制观念不强,不能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他们在医疗保障、劳动保护、工伤和失业保险等福利待遇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另外,城镇房价的居高不下也影响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生活及进一步发展。
4.城镇规划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随着商洛市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城镇规划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城镇规划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规划管理部门机构职责交叉、权责不明确、人员少、规划管理水平低,特别是在一些县区和乡镇情况突出;二是城镇规划中重大规划事项缺乏决策的科学性,缺少必要的专家论证和对市民意见的广泛征询。三是城镇的发展过分集中在铁路、公路沿线,空间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方面的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四是城镇结构过于松散,城镇生活与工作场所缺乏有机区分和联系,城镇公共交通难以发展,城镇循环效率较低,涉及城镇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矛盾突出;五是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城镇时过分注重经济功能而忽视了人为功能。未能很好地把历史的、自然环境的元素当成宝贵资源融于城镇风貌塑造工作之中,把人们的需要体现于城镇规划设计当中。
5.城镇化内在动力不足,影响城镇化的持续发展
一是城镇产业大多呈现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特征,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较低,城镇产业滞后、配置不合理使城镇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二是城镇基础设及配套设施相对较差,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城镇的协调稳健发展。三是建设资金缺乏,尚未形成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体制,招商引资难度日益增大。四是尚未形成城镇卫生长效管理体制。在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社会治安、旧城区改造拆迁等方面还存在群众反应比较强烈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形象。
6.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商洛市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之一。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丹江上游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近年来,随着当地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护等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但是,受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粗放的资源利用开发模式的影响,该区域与国家高标准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目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小企业的的发展,一些企业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随意排放工业“三废”物质、侵占耕地农田、滥垦滥伐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地方保护主义、环保意识的淡薄和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不力也加剧了环境问题。
二、推进商洛市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抓住机遇,加快中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西部城镇化支持力度,商洛市的城镇化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随着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开工建设,沪陕、包茂、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商洛段)建成通车,商洛市已经快速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长期以来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交通制约问题得以缓解。二是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均将商洛纳入规划范围。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商洛定位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在重大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商洛纳入影响区,在空间布局上支持中心城市与重点镇聚集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计划未来7年多,移民15.6万户、58万人,移民安置建设重点向中心城市周边、县城和小城镇布局。商洛市要紧紧抓住这些难得的机遇,要以铁路公路沿线经济发展为依托,加快建设一批中小城镇,为商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发展奠定基础,辐射和带动商洛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做大做优中心城市。适时将洛南纳入商丹一体化范围,规划商州至洛南省道“三改二”或“三改一”工程,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商州、洛南、丹凤同城化步伐,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控制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承接西安至商洛城市轻轨建设,充分发挥商洛市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提升县城建设规模。始终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聚集,将县城建设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三是着力培育县域副中心城市发展。总结和推广沙河子市区副中心建设经验,在全市10个重点镇中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镇,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加快区域统筹发展,减轻县城自然条件限制和人口、就业压力。四是规划一批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建制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水平、聚人气的个性化的小镇。
(二)不断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
一是提高认识,着力转变农民观念。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帮助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消除“恋土守家”的思想障碍,充分认识到城镇务工经商是一项稳定可靠的增收途径。引导他们解放思想,明确自己的定位,摒弃传统就业观,树立从事非全日制工、钟点工、临时工和季节工等灵活形式的就业观念。引导劳务人员到各个领域、各个岗位就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参与城镇建设,切实拓宽增收渠道。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优质的服务。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其宣传动员、信息处理、网络建设、组织培训、市场监督、后续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因此,要建立由劳动、农业、畜牧、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融协调、管理、服务、培训为一体的联动服务机构和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转移提供服务。要不断提高服务功能和质量,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及时、准确为农民提供城镇岗位供求信息,从而降低农民外出就业成本,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性;积极利用法律援助形式,为外出务工农民解决重大、复杂的法律难题和维权案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劳务输出的台帐、档案,加强与外出务工农民及厂家的联系,为转移人员提供优质跟踪服务。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满足城镇市场对农村劳动力的多样化需求。加大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通过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使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转向技能型转变。加强就业培训基地和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基地的建设,对城镇务工人员、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社会青年、特岗人员进行培训。大力推动“订单式”等多种培训形式,实现以需定培,定向培养。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法律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培训用工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四是加大查处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非法职业中介组织的查处,严厉制止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及其活动。五是改善劳务人员进城就业环境,加大带动执法力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保障务工人员权益的力度,向用工单位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维权,预防和处理劳动纠纷的发生。加大工会维权和劳动部门执法力度,督促用工单位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为劳务人员购买社保、工伤、医保等综合保险,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提升城镇规划管理质量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灵魂,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城市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城市的科学规划[4]。商洛市的城镇化建设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思维模式,树立现代城镇意识和理念,进一步提高规划质量,以规划的高品位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一是要加强完善规划管理部门,明确其职权和责任;增加设备和经费、充实人员,保证规划管理部门人员、经费和设施落实到位;对规划管理人员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规划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探索推广实行城镇重大规划管理事项政府决策、专家论证、市民咨询制度,改变目前城镇规划管理由政府及管理部门单一决策的现状,提高城市规划决策及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三是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改变城镇发展过分集中在铁路、公路沿线,空间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充分发挥城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方面的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的现状,注意对偏远区域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四是合理规划城镇内部结构。注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住区建设的区分和有机衔接及功能配套。增强城镇的循环效率,城镇能源与环境的协调能力。五是在城镇规划中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核心”的理念,改变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城镇时过分注重经济功能忽视了人为功能的现象,杜绝城镇化过程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注意把历史的、自然环境等元素作为宝贵资源融于城市风貌塑造之中,把人们的需要体现于城镇规划当中。
(四)注重产业聚集发展
产业集聚发展是城镇化的源动力和重要载体[5]。只有产业配套到位才能让市民在城镇安居乐业。改变传统大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商洛市产业布局要实施差别化政策,重点围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把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富有商洛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一是推进生态农业。总结推广丹凤桃花谷水保示范园建设经验,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镇;同时,通过在生态适宜区布局一批农业现代园区,让农民既能通过土地承包权受益,又能在农业园区就业,挣“双份钱”;利用商洛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做强商洛茶叶、核桃、板栗、生猪等绿色食品,做响“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二是突出循环经济。围绕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立足柞水小岭、洛南卫东、商南富水、山阳中村等镇经济较为活跃的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聚集、经济繁荣、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循环经济小城镇,切实壮大小城镇特色经济。三是发展旅游特色镇。充分发挥“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效应,围绕三条精品线路、四大森林公园、十大景区,重点支持商南金丝峡镇和白浪镇、柞水营盘镇和凤凰镇、山阳天竺山镇和漫川关镇、镇安木王镇和云盖寺镇、丹凤棣花镇等具有旅游特色的小镇发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配套,吸纳农转居人群就业创业,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四是做强工业园区。以关系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集中支持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为核心的全市10个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各类园区建成项目建设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高地、城镇发展的新区。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实施城乡一体化和完善城镇功能的重要支撑[6]。一是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内外、城乡之间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内加强以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建设,综合利用多种交通形式,解决市内交通畅通问题;城乡之间要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商洛)旅游干线二级公路,连通商州仙娥湖、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山阳月亮洞、柞水凤凰古镇、柞水溶洞、牛背梁、镇安木王森林公园等景区,加快通乡(村)公路全水泥或沥青路面改造工作,加快打通出境路、断头路,提高区域内交通网络化水平。二是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重点是供水、排水、排污、供气、通讯等,实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推进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城镇能源改造,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加强满足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科普、体育和居民休闲娱乐需要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服务均等化。四是抓好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移民搬迁工程以及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是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实施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特色个性,努力把老城做美、新区做亮,打造商洛独特的城市景观。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破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一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种资源,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二是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依法稳妥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化不能简单搞外延扩张,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人居用地,提高城镇现有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7]。三是创新城镇长效管理机制。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问题,防止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城市病”。同时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加快户籍管理、社保服务等各项改革,推进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是创新老城区、城中村改造的体制。老城区、城中村拆迁难、管理难的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形象。应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整体拆建、异地重建、局部拆迁、优化整治等不同模式,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
(七)重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商洛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第一,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挥好商洛山水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充分利用河流、山地等自然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和风情小镇,推进休闲、养老地产,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民居,吸引西安等大中城市高端人群到商洛度假、养老、健身、运动和康体,充分发挥商洛“天然氧吧”的自然优势,把“生态宜居到商洛”品牌做靓,逐步打造“慢生活”城市。第二,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树立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粗放的资源利用开发模式,防止过度开发矿产资源、随意排放工业“三废”物质、侵占耕地农田、滥垦滥伐等现象。加强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第三,充分利用好国家目前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不断加大生态补偿的机遇,加快建立“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以能代赈”、退耕还林、城市水源地的发展与保护等。
三、结语
各区域由于其经济、社会基础、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的不同,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空间上的产业布局、方式和具体步骤是不相同的,因此势必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城镇化发展实施模式[9]。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商洛市城镇化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该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均处于较低的层次,城镇化发展水平低,城镇与农村的优势资源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城镇的隐形失业人口增多,过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转移也愈加困难。二是从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外在推动和区域内的内生发展主要驱动力不够,由于缺乏资金、外在投资力量较小及政府现代规划治理能力缺乏,域内产业的落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设施配套不完善,制约了城镇化发展速度。三是受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粗放的资源利用开发模式的影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城镇化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蜕化,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恶性循环。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商洛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商洛市城镇化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特点,结合外部的有利条件在加快中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进步提升城镇规划管理水平和质量、注重产业聚集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实现突破。
[1]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40-41.
[2]拓丽丽.陕西省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7(3):50-55.
[3]张永平.新形势下推进商洛城镇化发展的思考[J].陕西发展和改革,2013(4):65-71.
[4]刑忠.边缘效应与城市生态规划[J].城市规划,2001 (6):44-49.
[5]陈建军,胡晨光.产业聚集的聚集效应[J].管理世界, 2008(6):67-72.
[6]赵玲.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化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4):21-25.
[7]刘文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0(7):3-49.
[8]郭荣朝.省际边缘区域城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61-66.
[9]张敏,顾朝林.农村城市化:“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2(4):82-86.
(责任编辑:彭治民)
A Study of Urbanization in Shangluo Citiy
BAI Yao-jun
(Divisit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and Research,Shangluo University Shangluo 726000,Shaanxi)
The strategy of Shangluo's urbaniz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change the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It is also inevitable to make China into modern society.The urbanization in Shangluo exists some problems,including the low rat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mall scale,imperfect transfer system ind mechanism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the urban,low level management,the shortage of inner force,and the sever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which all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Shangluo,the constructoin of small town should be increased,the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promoted,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basic equipment,create new system and the ecosystem development.
Shangluo;urbaniz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centration of industry;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291
:A
:1674-0033(2014)03-0022-06
10.13440/j.slxy.1674-0033.2014.03.005
2014-05-02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2010JK083)
白耀军,男,陕西洛南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