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性训练竞技特征研究综述

2014-04-10郑一凡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项群田径竞技

舒 健,郑一凡

由于多年训练的全过程是伴随着运动员年龄地增长而进行的,伴有明显的年龄特征,运动成绩的获得与训练时间、训练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智能水平、心理素质水平,都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打造,才能逐步地表现稳定与成熟,才能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竞技田径运动它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极高的要求,而且对构成竞技能力的各个要素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运动员在经过多年系统的训练,使专项技术达到最高水平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竞技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竞技能力各要素的水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赛中获胜。总之,要培养出世界水平的田径运动员,获得最佳的竞技效益,必须研究多年训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体育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报刊目录索引》和查阅《中国体育年鉴》、《田径》等期刊杂志,收集相关文献、著作 200余篇,并收集相关数据。全面了解关于国内外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年龄、运动寿命和竞技能力与竞技状态及有关多年训练等方面的大量文献资料,基本上掌握了国内外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在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通过广泛的阅读与分析整理,把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归纳出前人的研究内容与特点。

2 综述结果

2.1 身体形态研究

近几年,我国田径运动员身高已有明显提高,但与世界优秀田径选手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男子短跨、投掷、十项全能项目及女子跳跃项目上与国外选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我国田径运动员普遍表现为体脂多而去脂体重偏低[1][2],从而推断在短跨、跳跃、投掷及全能项目上我国与世界优秀选手相比,不仅绝对体重小,且去脂体重也较低。这在某种程序上反映出我国该类项群田径选手肌肉力量素质的发展程度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男女短跨、跳跃项目及男子投掷、十项全能项目上我国与世界选手克托莱指数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3]。

第29届较第26届奥运会田径运动员在总体身高指标呈上升。具体来说,在男子速度性、男子短跨项目运动员身高有所下降以外,身高降幅4cm以上,其他项运动员身高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男子速度性和短跨项目运动员体重指标下降明显为 6kg左右。其他项目运动员体重指标变化均不明显。说明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体重有所下降,两届奥运会田径运动员不同分组项目克托莱指数排序完全一致,且两届男子短跨和跳跃项目的差值也基本一致。而男子速度性项目降幅最大为48.78[4]。

2.2 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成绩增长及发展规律研究

揭示成绩变化规律形成过程及阶段特征,探寻与利用这一规律,对于安排训练计划、比赛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国田径要想跻身于世界舞台;融入世界,不仅要了解世界运动员的整体情况,而且也要了解世界各发达国家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情况,使我们能更好地找到田径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规律,准确进行定位,以发挥中国田径项目的长处。

陈波[5]在对1990~2001年各年的世界和我国短跑各项年终排名前20名的成绩研究中认为:世界短跑成绩发展较为平稳,起伏较小,大部分项目没有固定周期性变化现象;我国短跑项目的成绩发展不稳定,全运会周期现象非常明显,特别是女子项目。我国与世界相比男子短跑项目差距较为明显,女子总体情况比男子好,我们和世界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但稳定性较差。

胡保全[6]对1986~2004年历届奥运会男子速度性项群成绩研究认为:在两战前后成绩变化较大,但是总体上呈上升发展的态势。历届奥运会男子速度性项群成绩,总体上都经历相同的发展过程:快速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停滞下降阶段。历届奥运会男子速度性项群成绩递进系数平均数都为正,表明其竞技水平总体趋势在提高,呈发展的态势,但成绩进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今后各项运动成绩发展速度将会越来越慢,男子速度性项群成绩纪录已逐渐接近人体生理极限。

周建梅、赵凤英[7]认为:运动成绩生长曲线一般为无峰、单峰、双峰、三峰等几种类型,且项目不同,曲线类型同,同项目对比,国内呈现的峰数目较多,成绩波动也大。

韩慧[9]在其博士论文中表示:中国短跨、跳跃项目从1993年~2005年期间平均成绩变化看,中国的更多项目成绩在“全运会年”出现成绩提高现象。美国男、女 100米成绩始终是美国人占有很大传统优势;中国女运动员在1993年~2004年期间的成绩比较让人欣慰,但成绩起伏比较大,俄罗斯女运动员成绩相对比较平稳。中国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的成绩比较平稳,总趋势逐渐提高;俄罗斯成绩起伏比较大。中国男子运动员的成绩趋势比较陡,成绩提高较快,最近两年成绩超过美国,并排在第一位,这主要归于中国运动员刘翔在近两年取得的优异成绩。

张玉泉[10]认为:1990~2000年间,中国和世界短跨类项群总体水平发展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且中国快于世界。但由于起点水平不同,我国田径该类项群的发展只不过是低水平下的递增而已,并非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各项目的发展仍有一定的空间。不同性别各单项间发展速度是极不平衡的,并有着各自的演变趋向。中国与世界男子项目均呈发展态势,女子项目呈此衰彼长状况。我国男女短跑项目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而跨栏项目处于相对停滞或滑坡阶段,以女子400m栏为甚。从动态发展看,世界男子略慢于女子,中国男子明显快于女子,若照此速度发展,不久我国“女强男弱”的状况将会有所改观,并有望呈男女共进的趋势。我国男子发展快于世界,女子与世界则趋于同步。20世纪90年代,世界男女所有项目成绩的发展速度相对较为平稳,无明显的周期规律。

2.3 多年训练各阶段竞技特征研究

由于生理、心理机能的自然发育规律,以及训练负荷承受能力的适应过程,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应当根据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安排。实践表明,运动员通过长期科学系统的训练,在身心较为成熟的时候才能达到最佳竞技能力与状态。

韩慧[9]在研究中表示:中国高水平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基础和专项提高阶段为“双周期”;最佳和竞技保持阶段为“多周期”。准备期和恢复期内全面身体素质训练所占比例较高,专项技术、基本技术及专项能力贯穿于训练周期的各个时期;训练方法、手段更趋向专门化。训练全过程体现出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等一体化的趋势。

田麦久[11]:培养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可以分为:基础训练阶段(3~5年)、专项提高阶段(4~6年)、最佳竞技水平阶段(4~8年)和竞技保持阶段(2~5年)四个大阶段。每个阶段、时期任务不同,训练计划也各不相同。

任海[12](1982)研究表示:中国20世纪90年代至现今高水平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在运动寿命和出现个人最好成绩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延长,中国高水平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符合人体多年训练成绩变化规律。

前苏联学者1982年曾研究了各项达到国际级健将的年龄特征,其中男子田径选手平均为26.0岁,女子为24.1岁。1995年哈·迪克瓦赫等对世界前100名各项田径项目选手的年龄结构的统计:世界前20名田径运动员中,男子平均为26.5岁,女子为26.1岁,女子年龄有增大的趋势[13,14]。不仅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明显增大,而且男子选手的平均年龄也增大;且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继续增加[15]。

段海俊[16](1989年):我国田径优秀选手年龄普遍偏小,与世界优秀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很大,多数运动项目的最好成绩由25岁以下的青年选手所保持,具有“年轻化”的特点,整体运动水平低,与世界水平相比缺乏竞争力。

杨守博[17](1989年)研究指出:中国运动员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集中在14~16岁,开始专项训练最多的年龄为14岁。达到第一次好成绩的年龄集中区为18~19岁,最小的为16岁,最大年龄为26岁。从开始专项训练到出现第一次好成绩所需要的训练时间一般为 4~5年,(最少的不到一年,最长的为 14年)。一般讲,速度性项目出现第一次好成绩年龄稍小些,其次是力量性项目,年龄最大的是耐久力项目。这个阶段出现第一次好成绩的年龄与运动员的生物年龄有重要关系,生物年龄大的,出现成绩就早一些。出现第一次好成绩至第一次创世界纪录或获得世界冠军。此阶段需要的训练时间约3~5年,即在21~24岁左右出现最佳竞技能力。在21~24岁左右是运动员的黄金时代。延长运动寿命阶段是运动成绩逐渐下降的阶段,80年代以来,一些世界著名运动员虽已年逾30岁,但仍在竞技舞台上拼搏。这个阶段始于运动成绩逐渐下降到退出竞技舞台。那些保持运动寿命的运动员一般可延续 4年。而这个阶段年限的长短,则取决于本人保持运动成绩的水平和新生力量的成长情况。

肖焕禹、孙庆杰[18](1991年)认为男子 100m、200m和跳跃项目一般在19~21岁表现出较好运动成绩;在22~24岁达到最高成绩后,保持1~2年。400m在24~26岁达到最高成绩。同一项目中女子比男子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要提前2~3年,这是由于女子生理特点所决定国田径运动员达到本人最高成绩年龄相对较早,运动寿命较短,保持高水平运动成绩时间较短。

丹登宝等人[19](1992年)研究发现:运动员创造最高成绩平均年龄偏低的是短跑、跳跃项目,其年龄平均值小于25岁,平均年龄居中的项目是中跑、400m栏、十项全能,其年龄平均值为25,27岁。施小菊(1995年)高潮(1996年)[20][21]都表示:世界男女优秀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世界田径冠军的年龄明显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有专家提出短跑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区男子为22~24岁,保持成绩的年龄区男子为25~26岁。然而,近年来,30岁以上获得世界短跑冠军的运动员不断增多,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即保持最佳成绩的年限不断延长。

李相如等人[22]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优秀田往运动员的最佳竟技年龄明显增大;最佳竟技年龄的离差大,分布区间较广,主要区域在22~30岁之间。90年代田径各项群、各项目之间的最佳竞技年龄特征越来越不明显,男女运动员的最佳竟技年龄趋于一致等,进入世界最优秀运动员行列的年龄均值水平越来越接近。

曹景伟、曹莉[23](1998年)认为:世界级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均有增大的趋势,女子增大趋势更为明显,平均年龄为27岁左右,当今世界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具有较强的项目特点,运动员表现高水平竞技阶段的持续时间较长为14年左右。

袁永钢、陆建平[24](1998年)指出:田径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的年龄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进入优秀运动员行列中人数最多的是25~29岁年龄段,并能表现出最佳运动水平。速度类项目运动员与田径总体变化相一致,速度类项目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向大于30岁年龄段延伸。

崔喜灿[25](2000年)研究认为: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在各项目上最初达到运动健将水平时的年龄基本在 17~20岁之间;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最初达到运动健将时的年龄基本在18~22岁范围。世界优秀运动员出现最高成绩的年龄男、女分别为24~27岁,田径各单项出现最高成绩时的年龄跨度总范围在24~30岁之间。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出现最高成绩的年龄,100m到1500m跑集中在22~24岁,110m和400m跨栏跑为23~25岁,男子短跑、跨栏跑出现最高成绩的年龄比世界优秀运动员早2~3年;长跑运动员早3~4年,几乎等于1个奥运周期。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表现为成才晚,出现最高成绩早,退役早的“一晚两早”现象,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则表现为成才早,出现最高成绩晚,退役晚的“一早两晚”现象。

黄建军[26](2003年)认为世界优秀运动员年龄人数呈增长趋势,主要表现年龄段在25~29岁和30岁以上,并确立25~29岁年龄段的奥运会主旋律地位。另外,发现优秀女子运动员平均年龄高于男子,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在30岁以上的运动员人数快速增加。

金红珍等人[27](2005年)研究表明:短跨类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世界男子25.6±3.3岁,女子26.5±4.2岁,中国男子21.5±2.4岁,女子21.5±2.7岁;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有增大的趋势,并且女子运动员年龄的增大幅度大于男子运动员,女子田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首次超过男子(男子26.6岁,女子27岁)。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主要在23~30岁;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的主要区间在24岁以下,世界优秀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年龄比中国晚,保持高水平的运动寿命长。

王倩、任占兵[28]研究发现:世界优秀男子100m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年龄为26.0岁,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所用年限为9.4年, 他们的竞技年限平均为13.0年;200m运动员最好成绩年龄为25.4岁,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用了8.5年,竞技年限平均为11.4年;400m最好成绩年龄为24.8岁,创造个人最好成绩平均用了6.9年。竞技年限平均为9.5年。

韩慧[9](2006年)指出中国田径高水平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开始训练年龄为14岁训练年限为10.8~15年、达到最好成绩年龄在21~26岁、退役年龄为28岁三个阶段,美国部分运动员在22~26岁出现好成绩。韩慧博士毕业(学位)论文与陈兵等提出的速度性和“成年”类项目中认为奥运运动员的年龄在21岁左右、必要的训练年限为8~10年,同时与世界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训练时间9年左右、达到高水平成绩年龄基本相一致、开始训练年龄为10~12岁均相符合。

刘学[29](2008年)在研究中表示: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有增大的趋势,并且女子运动员的增大幅度大于男子运动员,17~19岁是初露锋芒的年龄,个别的虽然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水平,但在需要丰富的比赛经验、稳定娴熟的运动水平和激烈竞争意识的奥运会上还是很难稳住一席之地。20~24岁年龄段在比赛中取得佳绩的人数逐渐下降,已退出奥运会主年龄段的位置。25~29岁年龄处于集技术水平、心理、经验于一起成熟稳定的竞技顶峰阶段,25~29该年龄段运动员渐渐成为奥运会主力军,而25~29岁年龄段则是多数田径项目运动员出成绩并达到高水平的最佳年龄段。从第23届奥运会后,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呈上升化趋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30岁以上的“老运动员”参与奖牌的竞争。成熟的心理,丰富的比赛经验,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使他们在实力赶上并逐渐超过20~24岁年龄段。

男女短跑选手年龄变小。女子发育比男子早、因而出成绩的年龄比男子小,力量性项目运动员维持高水平的时间最长,全能次之;速度性、弹跳性运动项目维持的时间最短。女运动员人数最集中的年龄是23岁,男子是26岁。同时30岁以上的运动员中男子比女子多,而20岁以下的女子则多于男子,男子虽然出成绩晚于女子,但维持运动寿命的能力高于女子[30]。

我国优秀的速度性项群田径运动员保持竞技年龄的年限一般为 4~5年。世界优秀的短跨田径运动员一般从 10岁左右开始进行训练,平均训练年限为 15年左右,到 25岁以后才是创造好成绩的高峰期,一般保持最佳竞技年龄的年限为8~10年,33岁前后退役,有的甚至更长。我国男子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平均退役年龄为25.1岁,女子速度性项群运动员退役的平均年龄为24.7岁,世界优秀运动员出成绩的时间较早,在20岁以前,到20岁左右就己经进入世界水平的行列;他们从世界水平再到个人的最好成绩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8年左右),到30岁左右出现个人的运动生涯高峰期;他们从第一次运动成绩高峰期到最后退役,时间跨度一般为2~3个奥运周期(8~12年左右),有的甚至更长[31]。

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呈现出一定的项群特点(耐力性项群>速度力量项群>综合性项群),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分布具有明显的项群特点,主要表现为速度力量性项群的平均年龄普遍大于耐力性项群运动员,而综合性较强的全能性项目的运动员的平均年龄普遍较小[27]。而我国运动员竞技年龄的项群特点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并不一致。径赛项目随着比赛距离的延长,运动员的年龄逐渐增大;在短跑、中长距离跑和跳跃项目中,男、女运动员的平均竞技年龄差异不大,基本稳定在25岁左右。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在各项目中所表现出的最佳竞技年龄为25~29岁,其次为20~24岁,再次为30岁以上,且这一部分运动员数量呈上升趋势,最后为19岁以下的运动员。而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在各项目中表现出最佳竞技年龄主要集中在20~24岁和19岁以下这两部分,25~29岁这一年龄区间的运动员很少,到30岁以上的几乎没有。目前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明显增大,女子的竞技年龄增大更加明显。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竞技年龄普遍偏小,保持高水平的竞技能力的时间较短,与世界相比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要小4~5岁[32]。中外田径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各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造成差异的因素很多,可能是来自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观念和研究对象等。

3 研究总结

对上述研究结果归纳总结发现:中国速度性项群的运动员从10~12岁开始接受训练,而杨守博、韩慧[9][17]研究表示:中国速度性项群的运动员从 14~16岁开始接受训练;而世界速度性项群的运动员接受训练的年龄从10岁开始接受训练[31]。经过3~5年(17~21岁),的基础训练才能第一次出现好成绩[9][17,18][25][29][31]。从第一次出现好成绩到首次成为世界冠军或者世界健将,需要经过4~6年的时间,即:21~25岁创造个人最好成绩[9][17~20][22][31]。研究认为最佳竞技保持时间为1~5年(25~29岁)[9][18][20][24][26][29][31],运动员在其最佳竞技状态结束后1~4年(30~33岁)仍然参加世界级大赛,部分优秀运动员参赛的持续时间甚至更长,随着科技和训练方法与手段的日益更新,运动员初次参赛“年轻化”,冠军“老龄化”[20],退役年龄也呈增大趋势,但也有部分运动员在其黄金时期由于伤病或者其他因素过早地退役[9][11][18][29]。由于项目、地域和性别的差异,田径优秀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各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中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开始接受训练迟,基础训练时间短,出成绩早,最佳竞技保持阶段持续时间短,而且运动寿命通常短。而国外优秀运动员开始接受训练较早,基础训练年限长(10~15年)[31],出成绩较晚,最佳竞技保持年龄跨度大(23~30岁)[27],退役年龄大,用的寿命长。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有增大的趋势,并且女子运动员年龄的增大幅度大于男子运动员[23][24][26][32]。纵观对世界优秀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多年训练竞技年龄的项群或项目特征结论不一[25][29][32]。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着田径运动发展的动向,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和运动寿命等情况和特点,找出了我国运动员在这些方面与世界的异同,为我国今后制定多年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1]曾凡辉,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49~60.

[2]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00-336,410~420.

[3]张玉泉,刘铁民,张华新.我国田径选手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1).

[4]张 维,林 琳,谭金亮.再论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

[5]陈 波.1990~2001年世界及中国短跑成绩发展态势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1).

[6]胡保全.历届奥运会男子速度性项群成绩演进特征及历史背景的追溯[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

[7]周建梅.赵凤英.我国优秀女子田径运动员部分项目运动成绩生长曲线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1)

[8]张晓东.亚运会田径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5.

[9]韩 慧.中国田径高水平短跨、跳跃项目运动员成长过程规律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2008~6.

[10]张玉泉.中国与世界田径短跨项群演进特征的比较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5).

[1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出版社,2000.

[12]任 海.对七十年代初我国优秀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调查及其对“早衰”原因的探讨[D]北京体育学院硕士论文,1982.

[13]田麦久.负荷原则与训练过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12.32.

[14]孙玉堂.世界优秀男子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J].体育学刊,2001(5):53~55.

[15]魏亚栋,李相如.世界与中国优秀跳跃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之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1998,(12):42-44,4.

[16]段海俊.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J].期刊、年份不详.

[17]杨守博.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2).

[18]肖焕禹,孙庆杰.我国与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比较研究[J].期刊不详,1991.

[19]丹登宝,黄定保,刘守彬.论田径运动员的最佳年龄[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2:16:82~87.

[20]施小菊.试析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J].漳州师院学报,1995(4):134~137.

[21]高 潮.优秀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年龄特征及训练特点[J].广州体育学院学,1996,16(1):58~63.

[22]李相如,葛 青,王朝平.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特征新变化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6,32(9):52~53.

[23]曹景伟,曹 莉.论当今世界级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J].期刊不详,1998.

[24]袁永钢,陆建平.田径运动员最佳运动年龄分析—从世界优秀选手年龄分布看最佳运动年龄的变化趋势[J].体育科研, 1998(3):35~54.

[25]崔喜灿.关于我国和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2000.30(5):38~40.

[26]黄建军.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特征的比较研究[J].出版社不详,2003.

[27]金红珍,赵爱民,杨 宾.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特征之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 99~101.

[28]王 倩,任占兵.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的竞技特征[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94~96.

[29]刘 学.奥运会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

[30]喻慕侃,毛明所,曹策礼.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规律[J].出版社不详,出版日期不详,16~23.

[31]李 健.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田径项目中外优秀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9~3.

[32]宋广林,孙 健.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特征[J].体育学刊,2006.7, 13(4 ):128~130.

猜你喜欢

项群田径竞技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花与竞技少女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