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探索

2014-04-10龚菁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语言学隐喻听力

龚菁华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基于语言学理论的高校英语教学探索

龚菁华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英语在世界各领域中的应用变得更加的广泛,尤其是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语言学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掀起了一场英语教学改革新浪潮。本文就语言学理论中的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衔接理论、隐喻认知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语言学理论 高校英语教学 研究

作为一门语言,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以语言学理论作为指导;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学理论是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使高校英语教学有章可循,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学理论与高校英语教学

对于语言学而言,其有众多分支,其中包括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语用学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尤其以前两者对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最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社会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

对于社会语言学而言,其所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社会性,尤其注重高校英语语言实际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从本质上来讲,语言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犹如树木、森林之间的关系;同时,语言也是社会特殊现象,用于人类的日常交流和思想表达。基于此,要想真正掌握和应用这门语言,就必须对所学语言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进行全面的把握和认知。在此过程中,只有全面把握住了基本的文化知识、语言背景,对于英语的学习是非常有利的。研究表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各因素对英语听、说、读、写,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比如阅读练习题,短语、句子看得比较清楚,其中每个单词都明白,但依然无法理解其整体含义,其中的原因在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所致。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高,这是对学生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的全面考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效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增加对目的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比如,在某一公众场合下,听到两位外国人讲笑话,虽然他们之间的对话你完全听懂了,但是他们在此过程中会哈哈大笑,而你却毫无笑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笑话产生的文化背景,所以你不觉得好笑。提高听力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条件就是要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听力技巧,提倡多听多练,还必须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

对于社会语言学而言,其所强调的语言应当在真实情境下能够合理地应用,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词汇、语音以及句法,而且还要求对语言知识在何种交际场合下能够有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教授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培养以及文化学习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实践中可以看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美国家及其文学等课程,均应当注重其文化因素在现代语言学习中重要作用和有效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试图想不了解语言文化、语言背景就能学好英语的想法都是空想。

(二)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

所谓应用语言学,主要是语言学知识能够有效应用在解决科学领域中相关问题;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是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语言学理论、教学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应用语言学而言,其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交际性。对于交际性英语教学法而言,其强调的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语言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是局限于答题技巧层面的教学,同时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用英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语言学理论为思想指导,以应用语言学理论来指导教学目标的确立,同时还要对预期教学成果、采用的方法以及坚持的基本原则等进行明确。在交际性英语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的语言理论、课堂掌控力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对传统习惯教学法而言,是一次冲击;打破教师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观念,也是一次尝试和挑战。较之于传统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相反应当最大限度地去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应用英语,而非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同时,教师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既然交际性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积极地使用外语参加课堂讨论,那老师就要时刻密切关注课堂的进展程度,以随时调整课堂任务从而达到最佳实训教学效果。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两种理论应用

在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当在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地应用衔接理论、隐喻认知理论,这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衔接理论

所谓衔接,实际上是指语篇分析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在传统语言学中,衔接实际上就是建立语篇连贯语法和词汇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照应、省略、替代以及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方式具体体现出来,这些都是表层或者显性的衔接方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其所主张的是语言应用过程中,应当有非常深层次的连贯性,同时这也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个深层的衔接手段和方式。实践中可以看到,衔接手段在现代高校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在翻泽、阅读以及写作领域应用相对比较广泛,而在听力教学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一些。比如下文中的听力教学中的衔接手段。

M:l’d like to cash a check,please.I have an account here.

W:Fine.Just make it out to“cash”.

Q:Where did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理解上述对话的重点是确定关键词,即cash a check,have an account,其中check、account为跨句词项习惯性共现类型搭配,他们在语义上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可理解该对话发生在银行等位置。类似的如garden?water,ill?doctor等,诸如此类的搭配可以讲分布于不同小句之中的成分从语义上有效地衔接在一起,关注常见词汇搭配有助于昕者迅速、准确地理解听力材料。

M:Excuse me.Can you be my partner in this music?

W:I’d love to,but I have got two right feet.

Q: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以身体隐喻作为一个隐性衔接手段,表示身体器官、部位的词通常具有一定的喻义,通常多用于作为修饰词,表示另一领域中的相关概念。然而,对于人体器官而言,其具有一定的固定数量,尤其在语言中若捕写人时,超过正常的器官,则即视为是一种冗赘。多余数量的器官表示了新的功能,是一个领域的概念隐喻在另一个领域的映现。通过“两只右脚是笨拙”这个概念隐喻,不难判断上例中女士的意思是自己不善于跳舞。前后衔接紧密,实现了语篇的连贯。英语听力理解中的素材多数建立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上,是多数命题的核心和基质,因而衔接关系成为听力理解中语言形式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所在,对英语听力教学有实践指导意义。实践中可以看到,理解和有效地把握应用好衔接手段,可帮助学生提高他们捕捉信息的能力,同时快速、准确地对听力材料进行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其传达、告诉我们的信息不可忽视。在高校英语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于对听力材料中的语言难点的讲解,而是应当充分挖掘语篇因素,从多层面对语篇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英语听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抑制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思维方式,是人们用清楚的、具体的经验建构复杂以及抽象概念的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通常以较为熟悉的概念去理解、描述相对陌生的事物,以此来认识自身及其所处的周围世界。从本质上来讲,隐喻实际上就是从一个认知域发展到另一个认知域的动态过程;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很多的语篇,比如情感、时空以及人体等,均含有一定的隐喻思维。基于此,隐喻认知对高校英语的阅读、听力以及翻译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比如以下例子:

Avian influenza:perfect storm now gathering?

It was the epicenter and had great impact.The Tsunami in Asia illustrated one acute natural trauma with thou—sands of deaths,thatcatastrophe pales into insignificance;when compared with an influenza pandemic.

这是一篇关于禽流感的报道,其讲病毒成功地映射到地震震源、暴风雨以及Tsunami台风上,将禽流感与自然灾害之间的相似之处形象地展现出来,即同样具有巨大的冲击力以及高速蔓延态势,对人类的影响非常的大。在理想化认知模式影响下,可讲在外部世界看到的相关类似事物在大脑中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在对外部世界相关事物认知过程中,通常更加倾向于用原本较为熟悉、或者可记忆的事物去理解新事物。比如,地震、海啸以及飓风等自然灾害例子较为显著,人们更加倾向于联想上述自然灾害,理解类似于禽流感病毒等新事物。上述概念隐喻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平行的或分等级的机构,它们着重强调我们在感知病毒时的不同侧重点。禽流感被形容成暴风雨、地震、洪水借以用一种特殊的、连贯的方法去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展示了我们在相关世界里的思维方式。运用隐喻认知理论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诸如此类的深层次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英语是一门语言,它以语言学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对语言基础知识进行介绍。语言学理论对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高校英语教学也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1]刘小凤.简析语言学理论和英语教学法[J].华章,2012(19).

[2]周恬.谈语言学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3]刘炜.英语教学语法的语言学理论阐释立论略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7).

[4]熊英.试论语用学与英语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5]李琰.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英语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H 319

A

1009-8534(2014)04-0146-02

2014-04-23

龚菁华(1979—),女,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隐喻听力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