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妮姑娘》中主人公珍妮姑娘的悲剧析论

2014-04-10姚晓晖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布兰德莱斯特悲剧性

姚晓晖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珍妮姑娘》中主人公珍妮姑娘的悲剧析论

姚晓晖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珍妮姑娘》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德赛莱撰写的悲剧性小说,其小说悲剧性源于作者的悲剧哲学思想和悲剧人生经历,具体体现为主人公珍妮姑娘一生充满了各种悲剧。造成主人公珍妮姑娘悲剧的原因主要有其本身性格、家庭与社会环境、个人道德选择和父权文化至上和感情生活规范仪式的缺席等。珍妮姑娘一生悲剧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珍妮姑娘三次重大人生选择前后的一系列悲剧,具有社会文化性和自然性等特性,留给后人诸多的启示。

珍妮姑娘 悲剧性

《珍妮姑娘》是美国20世纪上半叶现实主义小说家德赛莱撰写的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小说,其小说悲剧色彩源于作者的悲剧哲学思想指导与主宰,她所塑造的主人公一生充满了悲剧,其悲剧表现在三种仪式的主人公缺位和主人公三次重大的悲剧性人生选择,这些悲剧具有文化性、自然性、社会伦理性。造成主人公珍妮姑娘悲剧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其悲剧性格、不良的家庭与社会环境、个人的道德选择、当时父权文化和主人公规范化仪式的缺位等。笔者拟就这些做一简要的分析,以期望彰显《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的种种画面,同时给后人提供一些对男女情感关系和谐文明相处和女性追求独立自主的启发。

一、德赛莱的悲剧人生与悲剧思想意识

《珍妮姑娘》的悲剧性色彩来自多个层面[1],其中最主要是作者本身的悲剧性人生经历和悲剧意识与哲学思想。

首先,德赛莱的悲剧人生经历,他的童年生活清贫,家境十分不好,从干各种杂活到最后成为记者,让他真正感受到了贫富阶层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丑恶现象,这些构成了其创作的源泉和素材。

其次,与德赛莱的悲剧哲学思想息息相关,正是由于其悲剧哲学思想的指导,作者创作小说塑造了充满了悲剧色彩和情调的主人公。德赛莱的悲剧哲学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浓厚的自然主义思想,他认为一切都只有顺其自然,不可抗拒,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人在这些面前无能为力束手无策,这是一种典型的天命论思想。二是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思想,他认为人类首先要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不是光讲道德的问题,现实社会是实用主义横行的时代,每一个人必须要适应。

正是由于德赛莱的悲剧哲学和悲剧性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几乎都是悲剧色彩浓厚,悲剧性人物和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反映了一个处处充满悲剧的社会,从很大程度体现了作者诸多悲观主义的思想。

二、《珍妮姑娘》中珍妮姑娘悲剧的原因

造成《珍妮姑娘》中主人公珍妮姑娘的悲剧性人生,原因是多个层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当时社会男权文化垄断和女性弱势地位的现实;另一方面是来自于珍妮姑娘本身的悲剧性性格和道德选择评判;再一方面就是珍妮姑娘本身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一)当时社会的男权文化是产生珍妮姑娘悲剧根本的社会文化原因

人类和一般动物的不同就是有一种文化规范着自己。当时虽然新女性的追求成为众多女性的目标,但是当时社会仍然是传统道德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女性要求谦卑孝顺、勤俭持家等被奉为传统女性美的特点,女性的价值只有和男性一起才会体现出来,父亲和丈夫是一家之主,男性对一家的生活全权负责,女性应该顺从男性和依靠男性。这就是当时典型的男权文化观念。正是由于这样观念,珍妮姑娘一生都受制于这种思想和观念,在生活中遭受和忍受着一个个男性的无礼和欺负。

影响控制珍妮姑娘生活和幸福、造成其悲剧的就是三位不同的男性,他们是珍妮父亲葛哈德、参议员布兰德和富家子弟莱斯特。珍妮姑娘自家的父亲葛哈德是第一个控制和主宰他命运的男性,葛哈德认为珍妮姑娘就是他的私有财产,干涉珍妮姑娘的个人生活,比如夜里外出加门这些小事情,大到珍妮姑娘的婚姻大事。正是由于父亲的任意干涉,导致其不幸福的娘家生活和情感世界。第二个主宰其命运的男性是参议员布兰德,珍妮姑娘以传统女性的形象和魅力吸引了布兰德,但是这种情感的关系是以布兰德为主导地位,一是两人年龄差距巨大,这样的婚姻谈不上幸福;布兰德帮助珍妮姑娘一家也是以布施恩惠的自高自大形象出现的,他们的感情生活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第三个闯进珍妮姑娘生活世界的是不负责任的富家子弟莱斯特,他给珍妮姑娘带来的不幸是在与珍妮姑娘交往的同时,与多名女性有染,这是一种不对等的男女情爱关系;为了自己发家成名,珍妮姑娘被莱斯特无情地抛弃,选择了财富放弃了女性。以上这三位男性的男权思想和做法一再伤害珍妮姑娘,给珍妮姑娘带来了一次一次的悲剧故事和经历。

(二)珍妮姑娘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珍妮姑娘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新旧交替的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资本主义在美国正处急剧膨胀的时期,金钱、利益和好处成了人际关系维持的根据,关系功利化和势利化。这样的社会环境深深影响了珍妮姑娘的一生[2],迫使她主动放弃自己的幸福,一次次与幸福失之交臂。

珍妮所处的家庭环境也是其悲剧造成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家庭贫困,促使其追求财富,选择了自己不幸的婚姻;正是由于家庭成员员的不幸,促使她一次次做出自我牺牲来顾全整个家庭最起码的生存和发展。

(三)珍妮姑娘的种种性格

珍妮姑娘的悲剧人生与其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珍妮姑娘的性格总体上来是顺从、善良、体贴和无私的性格,尤其是为了家庭,屡屡牺牲自己,比如为了给哥哥交赎金而失去了自己的贞洁;为了布兰德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莱斯特的发财之路,主动与之分手。这些无私的性格和逆来顺受的善良导致了她整个人生的悲剧。

另外珍妮姑娘对物质生活的渴望、爱慕虚荣的性格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这样,珍妮姑娘看上了布兰德的金钱和地位才选取和这个年龄大到可以做她父亲的人在一起;布兰德死后,赖斯特闯进她的世界,也是因为珍妮渴望物质生活的宽裕而选择了他。

(四)珍妮姑娘的道德选择

从珍妮姑娘的三次人生选择来看,导致其人生的悲剧莫过于这三次的个人道德选择[3],面对布兰德的追求和要求,为了自己亲人摆脱困境,珍妮姑娘放弃了社会伦理的要求,做出了个人的道德选择;怀上私生子的珍妮姑娘被上流社会的莱斯特追求,为了家庭与之同居;面对莱斯特即将毁掉的前途和经济来源时,巨大的社会压力与其爱莱斯特的感情世界发生冲突,促使她为赖斯特选择离开等等。面对这些个人道德选择与世俗伦理之间的矛盾时,珍妮姑娘选择了做出个人善良的道德选择,造成了自己一次次悲剧,遭到了世俗的非议和社会伦理的谴责。

(五)各种仪式的缺席导致了珍妮姑娘的一次次悲剧

珍妮姑娘的结婚仪式一次次缺席导致其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使得自己的两次婚姻无法得到保障和安全感,比如与布兰德在一起,没有举行任何婚礼仪式便失身于布兰德,未婚便先孕更是大逆不道,更为悲哀的是布兰德突然离世导致其没有举行婚礼仪式而出生的孩子得不到大家的同情和帮助,反而是屡受白眼与谴责;与莱斯特的同居生活更是彰显了没有婚礼仪式的男女结合最后伤害的往往是女性,两者仅仅是同居生活伴侣,莱斯特迟迟不给与珍妮姑娘正式的名分,一直不愿意给予珍妮姑娘法律上的婚姻保障,致使其始终处于情人的地位,自然使得遭受缺席婚礼仪式带来悲剧的珍妮姑娘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也导致了最后赖斯特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负责任地抛弃了她,没有婚礼仪式的男女结合最终使得珍妮姑娘在家庭中失去了主动权。正是由于两次感情生活缺乏婚礼仪式的见证和宣告,导致了珍妮姑娘失去了一个妻子应该拥有的地位和名分,得不到大家和社会的认同祝福,注定被情人和社会所抛弃,最后落得孤苦伶仃的人生惨剧。

宗教仪式的缺席导致珍妮姑娘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没有举行婚礼而男女结合、未婚先孕先生子等均是当时盛行宗教的大忌,注定得不到宗教社会的认可,其悲剧是宗教仪式缺席的悲剧,自己是宗教仪式缺席的牺牲品。

理性仪式的缺席,表现在珍妮姑娘与布兰特结合、与赖斯特结合,珍妮姑娘一味跟着感觉走,一味由男性牵起鼻子走,很少静下来分析自己的处境,光是感情用事,缺少理性的分析和思考,结果导致了其一次次的悲剧和痛苦。

三、《珍妮姑娘》中珍妮姑娘悲剧的表现和特性

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珍妮姑娘悲剧一再发生,这些悲剧的表现和特性如下:

(一)珍妮姑娘的三次人生悲剧性选择

整个一生其实就是珍妮姑娘自己为自己举行了一场场悲剧仪式。其一生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三次重大的人生悲剧性抉择[4],第一次选择是与年龄等同其父亲的布兰德没有婚礼前提下的结合,导致其后的悲剧生活,得不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同,布兰德死后更是导致留下个未婚就出世的孩子,结果导致其孤立无援地过生活;选择与玩弄感情的富家子弟莱斯特在一起,过上没有名分和保障的情感生活;莱斯特面临自己的经济困境时,珍妮姑娘为了赖斯特的前途命运,主动选择离开,使得自己过着凄惨的生活。

(二)《珍妮姑娘》中珍妮姑娘悲剧的特性

总的说来,珍妮姑娘一生的悲剧具有文化性和自然性。按照作者德赛莱的自然主义观点,环境决定命运,无论珍妮姑娘如何努力,最终无法抗拒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同时珍妮姑娘的悲剧反映了当时主流意识的东西,当时在男性文化、男权文化为主的时代里,男性处于强势地位,主宰着女性的命运和人生,珍妮姑娘的每次悲剧都是反映了男性文化对女性的毁灭性打击和伤害。

四、《珍妮姑娘》中珍妮姑娘悲剧的现代启示

从以上原因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出《珍妮姑娘》主人公珍妮姑娘的悲剧是个人悲剧,是家庭的悲剧,也是其所处社会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这部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给我们的诸多启发。

1、珍妮姑娘两次婚姻的失败很大程度上都是当时社会的男性文化至上和男权至上造成的,当时的男女情感关系处于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无法带给女性们幸福的人生。这一再启示我们社会应该积极建构男女之间平等的生活机制,确保男女之间情感世界对等地位,方能为男女两性带来真正的幸福婚姻。

2、女性务必要寻找自我的存在和发展基础,那就是追求和实现自己经济和物质的独立自主。纵观珍妮姑娘的一生,其之所以一再做出错误的、非理性的、善良的选择,其实都是为家庭的生活困境所迫,为了解决家庭的经济困境而自己又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时,一次次地将自己出卖以便获得一时的物质上和经济上的援助和恩惠。这一再启示我们女性要获得真正的安全和认同,只有找回自我和建立自己独立的资本和能力,这样才能避免珍妮姑娘式的婚姻悲剧发生。

总之,《珍妮姑娘》是德赛莱撰写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小说,其悲剧性源于作者的悲剧哲学思想指导,体现为其塑造的主人公珍妮姑娘一生充满了各种悲剧,珍妮姑娘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合力促成的,这种悲剧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自然性。

[1]付燕.《珍妮姑娘》的悲剧溯源[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176-177.

[2]崔曦.从环境因素看珍妮的爱情悲剧[J].文学教育(上),2013(7):34-35.

[3][4]徐勤.从《珍妮姑娘》的人生决择看其悲剧的成因[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3):59-60.

I106.4

A

1009-8534(2014)04-0054-02

2014-04-29

姚晓晖(1976.10—),女,福建漳浦人,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布兰德莱斯特悲剧性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启航
“我们都是瓦尔迪”
英球迷欢呼声震天“动地”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莱斯特市Reaching Out友城推广活动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