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博系统讲解员嗓音职业病预防对策

2014-04-10米斯茹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喉部嗓音音量

米斯茹

“讲解员”这一职业是伴随着中国最早的博物馆——1905年由张骞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诞生的。经过100余年的发展,目前从事与博物馆相关教研、解说的专业工作者超过了10万人。讲解是文博系统经常使用的一种面向普通大众的宣传教育形式,是以“博物馆陈列(展览)为依据,由讲解人员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向观众有针对性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一种教育行为,同 时也是 一 门 综 合 性 的 艺 术 。”[1](P81)讲 解 员 是 文 博系统的窗户,是沟通博物馆和观众的桥梁。尽管1998年诞生的语音导览器对文物的展出起到了较好的补充介绍作用,但千人一词的标准化讲解内容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政策实施后,大量普通观众涌入博物馆,他们文化层次、兴趣爱好和对博物馆及其文物的关注点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讲解员与观众面对面地介绍、沟通,将博物馆展品内在的“品质”呈现出来。

讲解员是用声音体现劳动成果,用声音创造劳动价值的职业,“嗓音”是讲解员这一职业最重要的本钱,“嗓音”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讲解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一些讲解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患上了喉炎、咽炎、声带息肉等嗓音疾病,导致发音质量下降,发音能力减退,工作起来非常吃力,最后不得不离开讲解的岗位。想要预防和治愈这些嗓音疾病,除医学干预外,掌握科学的用气发声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讲解实践中是必要的。

一、呼吸控制——满足高强度用嗓的需要

据笔者了解,文博系统讲解员完成一次讲解任务需要陪同参观者边走边看边讲解,或疾步或驻足,一般每天的讲解时间在六小时左右,遇到节假日甚至可以达到十小时。长时间高强度的用嗓,使得许多讲解员的嗓子长期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这就需要科学的呼吸方法作为支撑。

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日常生活中,人们呼吸、发声、说话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方式可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又称锁骨式呼吸法,多见于女性,其特点为吸气时肩头和上胸部上抬,胸围增加,肋骨下缘胸廓周围径基本不变,膈肌基本不参加呼吸运动。许多女性讲解员在工作时采用这种呼吸方式,在行走过程中,由于换气频繁、横隔下降困难,较容易发出较细、较高的声音。再加上为了让观众听清楚其讲解内容,往往在讲解时一味拔高音调,调大音量,一场讲解下来,嗓子很可能就嘶哑了。如果一天讲解次数超过三次(每次平均1.5小时)就会感觉嗓子挤、干、痒,影响讲解效果,严重时无法正常发声,不能工作。另一种呼吸方式为腹式呼吸法,它与胸式呼吸法相反,呼吸时进和出的气流都较大,声音显得深、重、低、沉。

我们提倡讲解员在工作时运用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进行讲解。所谓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不是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的简单相加,而是指“胸、腹所有呼吸器官都参与了呼吸运动,使胸廓 、横膈膜及腹部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得到合作,不但扩大胸廓的周围径而且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因而能吸入足够的气息,气息的容量大。另外,由于能够稳定地保持住两肋及横膈膜的张力和来自小腹的收缩力量所形成的均衡对抗,有利于形成对声音的支持力量。”[2](P261)这 样 不 仅 自 己 的 发 声 器 官 最 大 程度的受到了保护,观众听起来也会觉得声音更加圆润、悦耳。讲解员的工作性质决定需要一边走一边为客人讲解,行走中的进气量比静止状态下的进气量多一些,更需要提高发声效率,节省用气。因此,对腹肌、膈肌等肌肉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讲解员平时可通过多做仰卧起坐和仰卧起腿的方式体会腹肌的爆发力。一旦讲解员掌握了这种科学的用气发声方式,就能在讲解中对呼吸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均、匀、深、透”。但这种科学的发声方式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练习才能够在讲解实践中运用自如。

我们可以通过无声和有声两种练习来进行训练。

首先,在无声练习时,讲解员可以采用静止讲解的站态。丁字步自然站立,重心放在两脚之间,下颌微收,双肩放松,双手可交叉按住肋骨。先在自然状态下深叹一口气,然后保持叹气最后一瞬间的感觉,慢吸一口气,体会小腹微鼓,两肋向左右打开,双手被撑开,后腰自然扩张的感觉。注意在此过程中体会小腹和两肋对抗的力量。

其次,在无声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用“数葡萄”的练习来体会慢吸慢呼的感觉。具体步骤如下:先深叹一口气,保持住叹气最后一瞬间的状态,地位横向吸一口气,吸到八分满时慢数:“一个葡萄、两个葡萄、三个葡萄、四个葡萄、五个葡萄、六个葡萄……”一般数到25到30为宜。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古诗词的朗诵来体会“吸到肺底、两肋打开、腹壁站定”的感觉。如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也可以将讲解词中的对联、古诗词等作为练习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文本,用夸大四声的方式练习。

有的讲解员抱怨,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能够在讲解中有意识的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咽喉器官感觉不那么难受了。但身体特别累,体力上吃不消。我们应该意识到,出现这种情况属正常现象,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尚未建立科学用气发声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磨合,这种情况会逐渐好转。

二、喉部控制——准确有效传播讲解内容

讲解员要想长期持久高效的进行讲解工作,在长时间、高频率发声后发音器官最大程度的得到保护,除需要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外,还需要对喉部进行控制。喉部在人体中处于咽和气管之间,声带位于其中。对喉部的控制不仅决定音色和音质,也直接影响到使用寿命。许多讲解员讲解时引经据典、幽默风趣,深得观众喜爱,可就是不注意对喉部的保养和有效控制,使其暗哑失色,听之难以入耳,自己也深受其苦,最后不得不过早的离开讲解员这个岗位。

在谈喉部控制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喉的结构。它是由软骨支架、肌肉、韧带和纤维组织膜等构成的。喉位于颈的中前部,成年女性和儿童的喉的位置比成年男性稍高。喉是呼吸时气流的必经之处。没有接受过发声专业训练的讲解员往往在喉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如“发音时喉部紧张、挤、压、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反复出现会直接影响讲解效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未经过科学训练的人,喉头的移动随意性较大,根据习惯上下移动,出现“上提”或“下压”的现象,这种没有控制的大幅度的上下移动会造成音色不通畅,严重时会造成生理疾病。而优秀的歌唱演员和播音员不论音域怎么变化,喉头的移动总是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这种较小的幅度变化,保证了声音的通畅与和谐。

在日常训练中,讲解员可以通过音高变化训练来扩展音域。具体训练方式为:从自然音高开始,发a音或者i音,层层上绕,气息要拉住,小腹逐渐收紧。下绕练习相反也就是从自然音高开始发a音或者i音,层层下绕。练习时注意上绕时气息要拉住,下绕时气息要托起,小腹逐渐放松,周而复始,循序渐进。此外,还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来获取稳定的讲解音色。发不同元音的延长音来锻炼喉头的上提和下移的能力。如:发低舌位、大开口度的“a”音和舌高点偏后的“u”音时,体会喉头向上提的控制力。发高舌位、小开口度的“i”和舌高点偏前的“ü”音延长音,锻炼喉头向下的控制力。

音色变化的训练:单元音对比,如

a(实声)——a(虚声) i(实声)——i(虚声)

a(虚声)——a(实声) i(虚声)——i(实声)

a(实声)——a(虚声) i(实声)——i(虚声)

音强变化的训练:可按照“‘元音、字词、句段、讲解词'内容依次递增的方式进行。”[3]讲解词可以按照讲解方式的不同进行练习。如:报告式的讲解感情比较激越,面对的受众较多,音量要求较大;叙述式的讲解语气较平和,面对的受众较少,可用中等音量;交谈式的讲解一般与一到两名参观者互动,音量较小。

三、保持良好的用嗓和生活习惯——讲解员嗓音的保护

科学用声是讲解员必须掌握的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既能轻松正确地发出圆润清晰的讲解内容,又不会对嗓音造成破坏或者患上喉部疾病。在实践中,有以下一些不正确的用声习惯值得注意:1.紧张而吃力。讲解员为了强调文物或景点的重要性,刻意加大音量,过分用嗓。2.拧挤咽部。一些女性讲解员为了得到明亮的声音效果,下意识地拧挤咽喉部,使喉部肌肉纵向用力,过度紧张,声音听上去尖细做作不自然。3.过重的鼻音。一些男性讲解员为了追求宽厚而深沉的声音效果,刻意使舌根下压,使喉部肌肉紧张,造成声音浑浊。4.下颌过高。讲解时下颌部多份用力,引起声音发扁。

讲解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音量的控制。没有经验的讲解员往往会认为提高音量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殊不知过大的的音量反而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甚至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在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讲解员应该用控制气息流量的方法来调整音量,尽量在自己比较舒服的中声区用小实声进行讲解。如果有扩音设备,则要注意声音不能过虚,应该有穿透力,让观众听到圆润悦耳的声音。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对嗓音保护的体会是:“精神畅快,心气平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升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使讲解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在平时注意对嗓音的保护,使之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1.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滥用药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均衡膳食,保证营养充足。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腻、过冷、过热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因为“过冷的食物容易引起咽部血管收缩,而后血管舒张充血,重者可以出现渗水、水肿,过热的食物容易使血管舒张充血,甚至渗出,水肿。其他刺激性强的食物有抑制喉黏膜分泌的功能,会使喉咙感觉很干燥,声音不滋润。”[4](P232)此外,在讲解前半小时,讲解员应该尽量避免大量食用葱姜蒜等食物,不仅因为食用后口腔会有异味,而且会使喉部的分泌物增多,使讲解不畅。此外,一些降压药、利尿药、抗病毒药、镇咳药、平喘药、抗过敏药、抗胆碱类药、抗结核药、激素类药可能会引起嗓音障碍,甚至声嘶,讲解前尽量避免服用。平时可用菊花、绿茶、麦冬、橘皮、柚子茶、罗汉果、柠檬等泡水饮用,

2.留意发病征兆,辅以食材治疗。有的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突然出现喉咙发干、发痒、干咳、甚至疼痛的现象,这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往往是声带发病的前兆,要立即寻找调整发音状态的方法,以防病情加重。如果不幸得了慢性咽炎等嗓音疾病,除坚持用科学的用气发声方式讲解外,平时可采用一些治疗咽炎的食材的辅助治疗。主要有:“1.川贝蒸梨。配方:梨一只,川贝母3g,花椒5粒,冰糖数粒。用法:梨洗净,在上部横切一小盖,掏去核,装入川贝母、冰糖、花椒,用牙签将盖封住,上锅隔水蒸15分钟以上,早晚分两次连汤服用。此方可治急性喉炎,着凉咳嗽,嗓音嘶哑。2.半夏鸡蛋汤。配方:生半夏3个,生鸡蛋1个。用法:半夏捣碎,在碗内加水100ml,再打入鸡蛋,搅拌均匀,隔水蒸熟,去半夏服之。此方可治咽喉炎。3.海带绿豆糖水。配方:海带50g,洗净切丝,绿豆100g。用法:二者一同煮烂后加适量红糖食用。此方对慢性咽炎有效。”[5](P138)

嗓音是讲解员的工具,如果能够善待并合理利用它,不仅可以使讲解员免于嗓音疾病的困扰,而且还能增添讲解魅力。反之则会影响讲解效果,甚至使讲解员过早的患上嗓音疾病,遗憾的离开讲解岗位。

[1]北京博物馆学会.博物馆社会教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2]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3]米斯茹.四川省文博系统普通话讲解员有声语言使用问题与对策[J].海外英语,2010,(6):226~267.

[4]杨小锋.教师发声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5]付田匀.教师嗓音健康与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喉部嗓音音量
测测你的“音量值”
轴排凝汽器喉部设计
电子喉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喉部早期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讨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凝汽器喉部流场数值模拟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2016年第七届友谊嗓音疾病诊治高级研讨班暨首期北京友谊医院嗓音检测和嗓音训练学习班通知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