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动画艺术的发展及其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
2014-04-10张丽军包文运
张 露,张丽军,包文运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一、动画艺术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媒体的发展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它集合了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包括有文学、摄像、音乐以及各种绘画和漫画等。
动画的起源已经相当的久远,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人类试图捕捉动作的最早证据似乎在两万五千年前的洞穴中可以看出端倪。当时的野牛奔跑图表达了原始人希望以静态的绘画表现记录运动世界的愿望。“同时进行”的观点显示了人类“动”的欲望,我们从黄金比例人体图中可以看出。达·芬奇的黄金比例人体图就是在一张图上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画在一起,表达了“同时进行”的观点。
在中国古代也有艺术作品反映人们对“动画”的渴望。比如神话故事“画中仙”。在这部聊斋故事中,画中的人物可以走出卷轴,虽然这是人们的想象,故事也需要人们靠想象力弥补故事中人物的动态,但这些反映出人们对记录动态的想法。中国绘画史上的“六法论”也讲究把静态绘画赋予生命。气韵生动是“六法论”中的主张,这就是人们记录动态想法的表现。
真正使图上的画像动起来的技术是在欧洲发展出来的。法国人保罗·罗盖特在1928年首先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利用这个原理,保罗·罗盖特发明了留影盘。留影盘的画面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圆盘有两面,被绳子或木杆在两面间穿过,鸟和笼子分别画在圆盘的不同的面,当旋转圆盘时,由于视觉暂留的影响,看起来,好象鸟出现在了笼子里。视觉暂留原理的进一步利用,出现了原始动画的雏形。人们发明了早期的动画机。这部机器有一个观察窗,这个观察窗是用来看动画效果的。机器内部有一个圆盘,人们把画好的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在机器内部的圆盘上,而圆盘则通过特定的机械进行带动,圆盘进行低速旋转,同是图片也转动起来。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
美国人在1915年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这种工艺为逐帧拍摄,这种动画制作工艺一直被沿用到数字时代的来临才渐渐被数字技术取代。逐帧拍摄是先把图片画在塑料胶片上,然后再把塑料胶片上的一幅幅图片拍摄成动画电影。沃尔特·迪士尼这个世人皆知的动画巨匠在1928年创作出了《威利汽船》,这是第一部有声动画,紧接着迪士尼又在1937年创作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部动画是当时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迪士尼不但是动画巨匠也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他在完善动画制作工艺和动画体系的同时,还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把动画影片推向了颠峰。他创办的迪士尼公司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动画公司。直到如今,迪士尼公司还在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动画片。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罗德维克认为:“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1]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的媒体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改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并减少了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距离。多媒体技术在世界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使社会信息化的速度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再次变革,它成为20世纪之后的时代特征。
一般来说许多人认为社会生活能在艺术中得到反映。艺术能够反映社会当时的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脑和各种科技进步带来的新产品和新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电脑为基础的数字科技开始替代艺术工作者传统的绘画工具,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诞生了,人们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称为数字媒体艺术。以电脑为载体的数字图形学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迅猛发展,利用数字图形技术进行新的绘画方式和设计方式在世界各地广泛普及。
在人类的艺术史以及科技史上,计算机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对人类有着超乎想象的意义和影响。最早出现的数字绘图是来满足人们功能需要的工程图,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数字绘图才向艺术道路进行发展,计算机美术的发展道路同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发展模式是一样的。人们只有在自己满足了自己最需要的功能要求后,才会有精力和时间去追求数字化创作的艺术之路,电脑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应运而生。1963年之后,用电脑进行绘画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方式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普及。当时举行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巡回展从伦敦开始到纽约结束,在1968年展览举行时几乎游遍了整个欧洲。这次展览使当时的人们认识到了电脑绘画艺术,之后利用电脑进行绘画和设计的方式成为一种具有特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创了艺术设计与绘画领域的新天地,现在的人们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称为“计算机美术”。与计算机美术相关的书刊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在计算机技术相对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出现,比较著名的有《计算机美术》、《电脑绘画》等刊物。计算机美术这一新艺术形式的普及也造就了一批以电脑绘画为职业的电脑画家。他们在数字艺术领域进行艺术创作的探索,其绘画和数码设计的水平也随着电脑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日益进步而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数字动画艺术也在数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数字艺术最开始是简单的数值计算程序产生图像,随着技术的提高,简单的图像程序逐渐发展成丰富的二维图形图像系统,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三维动画系统。
数字动画艺术和电影艺术非常接近,它也是一种重组和解构影像的艺术,它通过剪辑编辑将运动的影像进行解构与重组。这使得数字动画艺术成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媒体的综合艺术。数字动画艺术还具有传统形式所不具有的优点,它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手段来和受众进行互动以缩小动画作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动画作品的观看者能得到更好的视觉体验。
动画艺术的交流与传播方式在计算机的出现后便从传统的封闭方式发展成一种互动的模式,传播的范围也扩张到全球。这是计算机转变艺术表现形式的表现之一,传统动画媒体到现代的数字动画媒体,动画艺术的表现与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网络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变革,文化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跨越了全球。
二、数字动画的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既排除又包容,这种演进过程,从传统媒介到电子媒介都是如此。[2](P27)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字媒体的发展将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数字媒体将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在数字技术完善的今天,广告、图像、网络等各个领域数字技术随处可见,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数字艺术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艺术形势,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系统的出现标示着科技与艺术的有机地结合。以Animator这种二维动画制作系统为例,它能够利用计算机的处理特性,降低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利用计算机去做大量重复性的劳动,提高动画制作效率。有些无法用手工绘画来完成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二维动画制作系统中的动画特技与动画效果来实现。但是二维动画的表现手法有其局限性,它毕竟很难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效果,而想要通过二维动画的手段表现艺术家想象中的世界,并将之表现得如同现实一般逼真是很难实现的,于是三维动画制作系统应运而生。三维动画制作系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手段,它使动画创作者摆脱了画笔、画板这些传统的工具,艺术家只用通过在计算机上利用制作系统提供的各种工具,就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制作出生动逼真的动画效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数字动画,在视觉效果方面无论是二维动画还是三维动画都能给人带来优秀的试听感受。但是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强大的特效和技术制造手段,能做出数字技术之前所不能达到的视觉震撼效果,它在带给人们欢乐与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注意到,在数字艺术作品当中要融入文化和艺术情感的表现。由于科技的手段运用较多,使很多数字艺术创作者忽视了数字艺术作品的内涵,其作品缺乏文化和艺术情感表现。
民族的心理情感、文化积淀和风俗习惯以及审美情趣这些艺术中的精华部分能使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使人在交流的过程当中相互产生亲和力。但现在的数字动画艺术作品缺乏文化基础美学内涵薄弱,它以科技和工业为基础,却忽视了内容上的文化底蕴,使人产生文化上的陌生和疏远。数字动画艺术必须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吸收借鉴不同文化,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艺术性,也是数字动画艺术发展的根本。
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和表现情感理想,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把握和反应世界这种特殊的方式人们称之为艺术,它在想象中实现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由之路。在人们走向数字时代的同时,艺术形态也在承载着数字技术的冲刷,而传统艺术也在其中起着过滤的作用。在新的科技背景下出现的数字动画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动画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的艺术方式。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内涵相结合,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图中,数字动画才能开出美丽的艺术之花,使数字动画艺术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数字动画艺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这是一个数字媒体文化时代,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网络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遇到了巨大的挑战。[1]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它支配着人们的思想灵魂,它的精髓影响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构成民族文化的话语系统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更加符合中国人的精神与感官世界的文化艺术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
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科技运用的具体形式之一,它们在冲击着传统的文化符号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思维方式与观念使人们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寻找到了更多的思考方向,传统文化符号的再设计也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得到体现。媒体艺术在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多元化的进程的同时也推动了文化艺术与传统的全球化发展。在运用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及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创作的同时保持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在思想表达的形式和和内容方面带入一些民间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不失为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样的形式更能使设计获得巨大的生命力和强力的精神支撑。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要走向世界,现代设计语言与民族传统艺术的融合是一种重要途径,能得到世界文化认可的一种方式。越是民族个性的深入发掘的东西就越能全球化。所以,媒体艺术设计的新思路需要不断追求中国本民族内涵与国际化语言的融合模式。在我们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时,批判的继承才是我们对待其正确的态度。我们要把传统符号打散并将其重新组合成新的现代元素然后在设计时有意识的融入这些细节,才能在我们的现代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为体是现代数字动画创作的基础,科技为媒是现代数字动画在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人们在深入认识艺术民族性的基础上对数字动画艺术的发展的要求。要使数字动画有良好的文化根基和生命力,需要不断发展民族艺术并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传统文化的内涵。艺术的综合性也是数字动画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不做单一的艺术而要做综合的艺术,这需要熟悉各种艺术的特点并善于将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结合,更要注重动画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和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而只有在数字时代,科技的发展让综合艺术的动画媒体艺术发展成为可能。
数字动画艺术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传统动画带有虚拟的性质,同样的,用现代数字技术制作的数字动画也是虚拟的,这是传统动画和数字媒体动画的共同特点。现在在国内外科技界中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虚拟现实技术,这也是动画媒体艺术设计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技术。虚拟技术的首次应用是卢卡斯的电影《星球大战》尽管当时的技术还只是对摄影机的运动轨迹进行修正,但其技术的运用确实有着革命性的意义。[3]标志着数字电影时代的来临的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用电影数字特效再现了70年前的海上灾难,其逼真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使得该片在1997年囊括美国奥斯卡金球奖11项大奖。现在电影的风格数字技术已经处处可见,不足为奇。许多影片所追求的表现风格,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参与就不能实现。所以,在现代的视觉艺术的表现中,新的视觉技术的运用是必要的手段,但是我们在运用新的视觉技术手段的同时要有机的带入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数字技术又一次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用新的艺术表现手段与载体来表达现代艺术,艺术表现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动画已经渗透到了方方面面,由于数字动画媒体艺术有着更加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它的运用空间将得到空前的拓展。现代数字动画艺术空间的丰富与拓展离不开现代的数字动画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数字动画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在与传统文化艺术的相互融合成为必然之势,它们在相互补充与融合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数字动画艺术的精髓可以概括为“文化为体,科技为媒”。数字动画艺术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它所表现的种种艺术倾向与审美特征更为我们展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动画艺术表现形式。但同时,由于数字时代的信息的传达方式迅速拓宽,速度加快,也使得数字动画艺术也面临着来自于自身技术与人文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人们的信息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信息的传递方式及接受方式将更加普及,更加便捷。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作和应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更加高效的传播途径和更加广泛的传播空间。动画艺术创作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同时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与个性化。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延伸,数字动画媒体艺术的应用领域和表现手段也必将变得更加丰富。
[1]李四达.媒介与符号——数字媒体艺术理论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3.
[2]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余纪.数字化生存中的电影美学[J].文艺研究,20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