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朝纲美学文献学思想述要
2014-04-10王顺贵黄劲松
王顺贵,黄劲松
皮朝纲先生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重要美学理论家,为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美学思想。其在美学文献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禅宗美学方面)尤为瞩目。
自中国美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宗白华先生在1934年提出“中国美学”这一概念和“中国美学原理系统化”的具体规范后①宗白华在《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一文中提出了“中国美学”这一概念和“中国美学原理系统化”的理论。他认为“中国的艺术与美学理论也自有它伟大独立的精神意义”。(参阅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和122页),中国美学界学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现逐渐使得“中国美学”的概念明晰与科学,当然也使得“中国美学”这门学科日益成熟。这体现在无论是在“中国美学”学科基础资料的整理方面,还是在“中国美学”学科的学理(中国美学史研究、中国美学原理研究抑或是中国美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提炼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
“中国美学”学科的酝酿、形成、演进、发展和成熟,均与中国美学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中国美学”的研究,必须以中国美学文献作为基础,这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尽管人们没有提出“中国美学文献学”这门学科,实际上,学者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美学文献的研究。
事实上,“中国美学文献学”在各分支学科文献的方面整理和研究均有不俗的成绩。具体如下:
(一)诗话方面的资料整理。如再版了许多诗话方面的著作,有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清诗话》、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等。
(二)书法理论方面的资料整理。如华东师范大学辑《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版)、崔尔平辑《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吴本清辑《中国历代书法论著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洪丕谟辑《古典书法理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季伏昆辑《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等。
(三)绘画理论方面的资料整理。如俞剑华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周积寅《中国历代画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等。
(四)音乐理论方面的资料整理。如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吉联抗译注《古代音乐论著译注小丛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吉联抗译注《古乐书佚文辑注》(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舞蹈史研究组《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年版)等。
(五)园林建筑方面的资料整理。如陈植《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陈植主编《中国历代造园文选》(黄山书社1992年版)、陈从周《园综》(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程国政编注《中国古代建筑文献精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李书钧《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等。
(六)工艺美术方面的资料整理。倪建林、张抒《中国工艺文献选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熊寥、熊微《中国陶瓷古籍集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等。
(七)哲学资料方面的资料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中华书局1964年版)、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中华书局1982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中国哲学史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7年版)等。
二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中国美学文献学”的整理与研究的确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但是对于“中国美学文献学”这门学科的定义,至今学界的阐述还不十分清晰和完善。皮朝纲先生对这门学科作出了总体的概括:“中国美学文献学,是运用一般文献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研究中国美学文献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去研究中国美学文献的类型结构、分布范围及其发掘、整理和利用的规律的学科。它既是中国美学与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国美学与文献学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中国美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美学学科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基石。”[1](P28)
不仅如此,皮朝纲先生就这门学科的内涵、类型结构、分布范围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他指出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内涵:“中国美学文献包括哲学文献和文学艺术美学文献两大部分……中国美学(就中国古典美学而言)的研究对象和两个向度是人生美论和艺术美论,它们分别代表哲学体系中的美学形态和诗性智慧的美学形态。人生美论,侧重于体现哲学体系型的美学思想;艺术美论,侧重于体现诗性智慧型的美学思想。而诗性智慧型的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擅长,是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美学一大类型。”[1](P30)
关于中国美学文献学的类型结构,皮朝纲先生指出:“中国美学文献包括哲学文献和文学艺术美学文献两大部分……在哲学美学文献中,不仅涉及儒、道、释三家的美学思想,还有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美学思想,就可以按儒、道(道家、道教)、释等家的哲学思想体系发掘、归纳哲学美学文献资料……在文学艺术美学文献中,按文学美学文献(涉及诗话、词话、文话、小说等理论)、美术美学文献(包括绘画、书法、工艺美术、园林建筑等美术理论)、音乐舞蹈美学文献、戏曲美学文献(包括各派曲论、曲话、曲品、剧话、剧品、剧论)等。”[1](P31)
关于中国美学文献在古典文献学中分布范围,皮朝纲先生指出:“现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例——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和目录学的最高成就,树立和完善了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的基本体系。中国哲学文献主要分布在经部与子部中,而史部与集部中,也有不少涉及哲学美学的文献。文学艺术美学文献,则比较集中在经部的礼类、乐论,子部的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小说类。以及集部的别集类、总集类、词曲论文、诗文评类。”[1](P32)
关于中国美学文献与有关专科文献学的关联问题,皮朝纲先生指出:“与中国美学文献相关联的专科文献学有:中国文学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艺术文献学、音乐文献学、戏曲文献学、书法文献学、中国哲学史史料学。”[1](P35-37)
关于中国美学文献学的研究和利用问题,皮朝纲先生指出:“在充分利用中国美学文献方面,要特别重视普及工作,以便能让广大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对中国美学文献的标点、注释、翻译,是对中国古代美学文献的现代诠释,是在当代视野下,对中国美学概念、范畴、命题、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向广大读者进行普及的一种重要方式。”[1(P38)
皮朝纲先生全面阐释了中国美学文献学的意义、学科名称、学科框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途径和普及利用等,可以说皮朝纲先生对中国美学文献学的设定和展望是非常系统的。
三
正如皮朝纲先生所指出:“中国美学文献(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国文艺理论文献与中国哲学文献)资料汇编的成果,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禅宗美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禅宗美学文献资料汇编问世,也无一种涉及禅宗的画学、书学、诗学等相关的文献资料汇编出版。”[2]基于此,皮朝纲先生将研究的视角集中于禅宗美学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皮朝纲先生为此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从《大正新修大藏经》、《嘉兴大藏经》、《大藏经补编》、《禅宗全书》、《禅门逸书》等典籍中收集了大量有关禅宗画学、书学方面的资料,撰录成《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三书。
皮朝纲先生禅宗美学四书(包括《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在禅宗美学文献的研究方面起到了发凡起例的作用。《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该书分章,第一章为总论,主要论述了禅宗画学著述的类型与特色;第二章论述了绘画与像教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丹青与本来面目的关系;第四章论述了绘画创作论——绘画创造的本源、过程、境界与心灵建构;第五章论述了绘画创作论——绘画创作的宗旨、原则、方法;第六章论述了绘画鉴赏品评论。《禅宗画学著述辑要》,是皮朝纲先生历经数年辑录的禅宗画学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从佛学典籍中的论、序、记、题(含诗词文)、跋、偈(颂)、赞中收录,共计143篇,所选资料均著录了版本来源,而对所涉及的重要佛学人物、相关公案及其典故,均有注释,以便读者阅读。《禅宗画学著述辑要》143篇文章,不见于画史、画论、画法、画品、画评、画录、画跋等古代文献典籍以及现今出版的中国美学文献资料,填补了美学文献资料方面的空白,具有开创之功。《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禅宗书学思想发微》,第一章论述了禅宗书学的内涵(“栖心大乘,每以笔墨而作佛事”);第二章论述了佛法与书法之关系(佛之“心语"与佛之“心法");第三章为书法艺术创作论;第四章为书法鉴赏品评论。后一部分为《禅宗书学著述荟要》,如《杼山集》(选录)、《唐僧怀素藏真自叙》、《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禅月集》(选录)、《白莲集》(选录)、《睦州陈尊宿论书》、《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选录)、《政禅师论书》、《参寥集》(选录)、《禅苑清规(选录)、《佛果克勤禅师心要》(选录)、《石门文字禅》(选录)、《林间录》(选录)、《大慧普觉禅师语录》(选录)、《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选录)、《云卧纪谭》(选录)、《禅宗颂古联珠通集》(选录)等,计134篇,这134篇也是皮朝纲先生从《大正新修大藏经》、《嘉兴大藏经》、《大藏经补编》、《禅宗全书》、《禅门逸书》等典籍中辑录而成,这些文献也不见于古代文献的书画史、书画论、书画法、书画品、书画评、书画录、书画跋等典籍中。这134篇资料均著录了版本来源,而对所涉及的重要佛学人物、相关公案及其典故,均有注释,以便读者阅读。《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这部50多万字新书,是皮朝纲先生关于美学文献学的研究和利用问题的观念的践行,此书收录156家。
禅师的书画美学著述755首(篇),对重要的人物、公案、典故、术语作了较为详细的注释,这部书注释就有16万字,这些注释充分体现了皮朝纲先生一以贯之的治学态度。
皮朝纲,男,1934年10月生,四川南川县(现属重庆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美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四川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常务理事。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主要有:《中国古典美学探索》、《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概要》、《中国美学沉思录》、《禅宗美学史稿》、《中国古代审美心理学论纲》、《中国美学体系论》、《静默的美学》、《审美心理学导引》、《禅宗的美学》、《审美与生存——中国传统美学的人生意蕴及其现代意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
[1]皮朝纲.中国古典美学思辨录[M].香港:香港新天出版社出版,2012.
[2]皮朝纲.对进一步拓宽、夯实中国美学学科建设基础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4):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