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设服务型执政党
2014-04-10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反复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的领导。“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一个强大的执政党是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执政党的建设和其所领导的事业是有机统一的。”[1](P234-235)为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十八大报告就全面提高党的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三型”执政党。在“三型”执政党的建设中,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占有核心地位,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作出了科学定位。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党,十八大报告是首次提出,不仅丰富了党的建设内涵,增强了党的执政资源,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而且深刻体现了党始终一贯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提出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顺应了历史潮流,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新的转变,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创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要领导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也就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措施。建设服务型政党是几代领导人一心为民,从救民、富民到强民的历史实践中一以贯之的宗旨,是不断摸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道路之下得出的最佳方向,是凝聚人心共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法宝之一。
(一)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一贯性
从党的成立宗旨方面分析,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具有一贯性。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5年,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正式写进党章,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党章里添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服务人民的宗旨,明确提出了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而服务。党的十八大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一起写入了党章,作为首次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党的要求,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目标,而且再次诠释了党一贯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93年的历史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提出,“90 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2]。在党的十八大中,服务是关键词,人民也是关键词,充分表明了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一贯如初。
从服务人民群众思想渊源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早就提出了“公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便是服务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定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出执政党的一切活动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始终强调为民服务的宗旨。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要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对全党作出的要求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对党提出,要始终保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今我们步入了决定性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创新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
(二)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必然性
从党的历史方位变化分析,建设服务型政党具有必然性。在党情实际变化下,党在时代变化中所处的位置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执政目标以及执政任务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半封闭和计划经济的环境到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执政环境过渡中,在领导人民夺取国家政权到让人民更好地当家作主的执政目标过渡中,在执政党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变化的历史过渡中,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执政方式上还是在党的建设方面都必然要实现一种新的转变,以适应这些变化。也就是说,新的历史条件必然要求执政党转“领导者”为“服务者”。
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然而如何将理念化为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进一步贯彻理念,就必须明确为民服务不只是目的还是手段,就必须使得为人民服务系统化、制度化、全员化、实践化,形成一套不只是强调服务而且保证全体党员和干部实干为民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就是探索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新的尝试,是党团结人民为美好未来而奋斗的新起点。
(三)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必要性
从党的现实立场分析,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具有必要性。从中外历史经验得知,为民众服务以获得民众支持,才能夺取进而巩固执政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网络新兴媒体的迅速涌现,民众的独立性和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执政党要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还有民众对执政党的监督和信任。服务人民、争取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是执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巩固执政地位、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出路。为凝聚人心,就必须加强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
当下,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扩大,新老干部的交替,年轻党员的增多,少数党员信念弱化、宗旨淡薄的问题日显突出,执政党面临最大的危险便是脱离群众。要解决这些问题,保持党的纯洁队伍,就必须对症下药。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不采用强权而是通过更好服务的办法,以“服务人民”为着力点,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全党掀起执政为民的新局面。
三、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内涵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一个新课题。“所谓服务型政党,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在执政理念、执政行为、执政体制和执政方式上给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自觉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责任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服务型执政党就是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
(一)服务社会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服务方向上,应该全面贯穿于整个社会当中,要把服务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的各个方面,将服务体现于党的全部执政过程中。服务经济建设,就是要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形成和创新的正确方向,领导繁荣经济,为国家和人民创造财富;服务政治建设,就是要始终保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人民公仆本色,杜绝个人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服务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建设,切实保证人民的文化需求,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延续;服务社会建设,就是要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责任,以实际行动切实保证人民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生态建设,就是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保证为人类营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服务型政党全方位地将服务理念落实到建设方案和具体行动中,切实保障服务到位。
(二)服务群众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服务对象上,要坚持以民为本,坚持为广大群众的利益服务。服务群众,要坚持在群众中做实事、说实话、求实效,做到一切为了人民;服务群众,要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的愿望、心声、问题与困难,并为他们排忧解难;服务群众,要把人民当作亲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服务群众,要满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需求,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项目来建构和完善服务工作体系。总之,党组织、党员和干部都需要认真履行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服务职责,尽全力实现人民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最紧迫的日常利益需求和诉求,党的服务工作将决定性地影响党组织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服务发展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服务内容上,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坚持服务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创建服务型执政党的关键就是积极营造宽松、良好、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各项事业进步发展的主体,服务型执政党要依靠群众、信任群众、争取群众,组织和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中。通过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建立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中国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服务。
四、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目标。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提出,对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形象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强大内在动力。
(一)对党的思想建设的指导意义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思想上指导党组织和党员“常怀敬畏之心”,做到思想上的自觉。“服务”概念从思想形成上剔除了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等不良思想,从意识形态上提高了党组织的自觉性思想,从思想根源上强化了各级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思想上坚定了服务信念,行动上才更能体现“服务”的价值。
(二)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意义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在作风建设上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指导构建完善的党组织内部体系。“服务”概念对权利做了限制,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强调了党组织要积极学习先进服务理念、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在服务中发展纯正党性。无论是党的内在组织还是外在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党都为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设置了一道“考题”。
(三)对党的形象建设的指导意义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强调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廉务实的形象建设,明确了党对自身建设的整体把握。立党为公旨在将党组织及党员塑造成“国家公仆”;执政为民则更为强调“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清廉务实则重在提高党自身的素养,使得群众信任党,获得群众对党的信心。通过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来指导党的形象建设以增强党的凝聚力,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五、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具体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时代,面临的问题也形式各样,对执政党也提出了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执政党建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更新服务理念
要想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必须不断地根据实践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求党组织成员在服务理念上尊重民众的诉求和利益,思想上甘于服务,正确处理 “执政者”和“服务者"两者的关系,要转“管制型政党”为“服务型政党”,从执政为民进一步提升到用权为民,要从理念上认识服务型执政党不单是领导者,更是服务者。邓小平曾提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求中国共产党掌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科学领导理念,实现从抓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因此,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着眼于服务理念的更新,改革创新思想和观念,将党的建设新的科学理念、方针和做法具体化、系统化,以牢固党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二)提高服务水平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求党组织将“服务型”融入“三型”政党建设的大局之中。通过对学习型政党的建设获得基础的服务能力,通过对创新型政党的建设达到服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学习和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只有以服务群众为学习和创新的准则,才能在服务中筑牢执政根基。要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要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完善学习机制,使全党正确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上,也要保障服务整体的先进性,要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建设队伍,从而带动全体党员全社会掀起“爱服务、善服务、服好务”的崭新局面。
(三)拓展服务领域
为达到人民真正民主,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要求党组织必须拓展服务领域,在经济上要有益于群众,在生活上要贴近群众,在政治上要代表群众。尤其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基层党组织要做到寓管理和领导于各项服务之中,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民主政治平台,切实反映社情民意。要深入拓展服务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实现服务对象的全覆盖和服务内容的全方位。
(四)转变服务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服务方式。当今社会形势瞬息变化,党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网络等渠道和平台切实了解社情民意,各级政府也要创新服务模式,创建各种服务平台,如开通完善政府网站、领导博客,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还要求党组织在服务方式上做到及时与群众合作、协商、沟通和回应。在实际工作中,党组织可以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喜于乐见的方式来为人民服务,新型服务方式必然会带来新的服务效果。
六、结束语
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根本目标在于清除“权利本位”的思想,要求党要做到为人民用权,坚守人民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原则。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提出对党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和政治保证。历史已经证明,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历史还将证明,中国梦的伟大实现,关键在于建设好服务型执政党。
参考文献:
[1] 郭杰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2.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2).
[3] 毕德,张浩.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新定位[N].南方日报,2013-02-18(F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