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感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实证研究述评

2014-04-10野,孙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究者课堂研究

孙 野,孙 超

(1.安顺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2.西南大学,重庆 北培 400700)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classroomproblembehaviors)是教师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它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违反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教学、自身及他人学习,并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的课堂行为。[1]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往往会影响他之后的归因及应对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实证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笔者进行整理,并提出展望。

1 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

关于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目前基本集中在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所占学生比例)、班级管理所花费的时间、性别差异、最普遍和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难容忍的与对学生发展不利的课堂问题行为。

1.1 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所占学生比例)

尽管地域不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学生所占的比例却大致相近。在香港,小学教师认为15%的学生有问题行为。[2]在一项平行的研究中,再次发现相同的结论。[3]有学者调查了中国5个省份的525名小学教师,发现教师认为15.5%的学生有问题行为。[4]总体来说,教师认为15%左右的学生有课堂问题行为。

1.2 班级管理所花费的时间

50%的英国教师,无论任教年级,都觉得在秩序和管理上所花的时间比预想的要多。[5]68%的澳大利亚中学教师认为他们花在管理班级上的时间过长。[6]而在中国只有34%的教师,认为实际处理问题行为的时间多于预想的时间。研究者认为这种低百分比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儒家传统,强调社会制度和要求。[7]教师平均花了25%的时间在行为管理上。[8]

1.3 性别差异

男孩无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比女孩有更多的课堂问题行为。[9]男孩的外部特征越明显,教师越容易把他们归结为问题行为。[10]

1.4 最普遍和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

研究发现,教师认为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关于课堂最普遍的课堂问题行为是一致的。[11]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最普遍、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是“随便说话”[12],而在中国大陆却是“白日梦”(走神)。[13][14]研究者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中国学生比西方学生更害羞,更关注的是丢脸。第二,中国的班级规模比较大,学生更容易走神(白日梦)。第三,中国教师更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想吸引,所以对学生不按次序说话,看做是一种提高学生思想的约定的方式,就更加容忍(甚至可能是鼓励)。[15]这些结果表明:在跨文化领域,可能有一些变量期待着我们去探索。

1.5 难容忍的与对学生发展不利的课堂问题行为

有学者对中国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走神是最常见和最难处理的问题,而且对学生发展最不利。随便说话被排到第二普遍和难容忍,第三麻烦,但是在对学生不利影响中排到倒数第二位。尽管“嘲笑他人”很少被教师知觉为普遍或麻烦,但是在对学生不利发展中排第三,在不能容忍中排第一。不合作行为在对学生不利影响中排第二。[16]

2 影响因素

通过对近年来相关领域实证研究的梳理,认为主要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文化因素。

2.1 学生因素

在年龄(年级)差异上,研究者调查中国小学教师时发现,不同年级的教师知觉的焦点也有差异。高年级(五六年级)的教师比低年级(一二年级)的教师报告更少的问题,更少的时间。[17]不同年级的中学教师,认为最麻烦和最频繁的课堂问题行为也不同。[18]

在性别差异上,研究者一致认为,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教师感知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中,男生占多数,而且较为严重。[19][20]然而,女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也不容忽视。女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往往指向内部,如走神、退缩等,虽然对课堂影响不大,但是对学生本人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关注。

2.2 教师因素

在教师的经验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经验显著地影响教师的知觉。有经验的教师更能容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21]发现有经验的老师比新老师花费在问题行为上的时间要少,虽然都是把退缩行为看做一样的普遍程度,但是更有经验的老师认为它更麻烦,对学生发展更不利。因此,更有经验的教师看起来对内部问题的严重性更敏感,而不是获得更多的觉察。[22]

在是否为班主任方面,和其他老师相比,班主任把走神和不跟随任务看做是更普遍的行为,把多动和随便说话看做是不那么频繁的问题行为。班主任报告的学生问题行为比例更高,但是他们处理这些问题行为的时间更少。[23]

在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方面,国外研究发现,教师在对学生的扰乱性和退缩性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评定时,明显地存在着性别刻板印象。当内向型的问题行为发生在男孩身上,而外向型的问题行为发生在女孩身上时,教师觉得更为严重。[24]国内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严重性的知觉确实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即对于男生的妨碍他人、不服从、随便说话、情绪失控的问题行为,教师认为更为严重。和男教师相比,女教师认为男生的问题行为严重性程度更高。[25]

2.3 文化因素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也不同。如对最普遍和最麻烦的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西方国家的教师把“随便说话”排在第一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内地,却把“白日梦”放在第一位。东西方的文化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

3 研究趋势与展望

近年来,关于教师感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研究不断增加,关注的焦点更加扩展,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前人研究,笔者认为该领域的研究,未来可能有以下趋势:

3.1 研究范围扩展化

传统的研究仅仅涉及到中学和小学,然而,幼儿园教师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更加难以管理,课堂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在中国国情下,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应该受到关注。由于中职学校的一些特点(如以教授技能为主,学生基础较薄弱等),而教师又相对缺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基础,因此,对其研究可能更能发现不同于高中教师的结论。最后,应该对特殊教育学校也加以关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出自身的特点:1.多数学生有问题行为;2.非干扰性问题行为较多;3.个别性的问题行为较多,所以研究教师对其感知更有意义。

3.2 研究主体细致化

前人往往把从整体上研究教师,很少涉及具体的分类。而近年来,研究者更加注意到教师群体的异质性,从教龄、是否为班主任、教学科目、所教年级等方面来比较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在教学科目中,希望后续研究者把触角伸到体育课堂,发现其不同于教室内课堂的特点;从英语科目及副科如美术音乐等科目入手;更加与时俱进,研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问题行为。以上的研究说明,研究趋势正在从研究教师整体,到研究教师间异质性而逐渐细化,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

3.3 研究方法多元化

传统研究基本采取调查法和问卷法。但是,对近年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方法分别从两个方向开始延伸的趋势: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在量的研究中,由于问卷法有很高的社会赞许性和表面效度,后续研究者可以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获取更真实的信息。同时,在质的研究中,可以采取扎根理论和现象学的相关知识,对本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建构,编码,并且对个别教师组成共同体,进行深入地研究。因此,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整合,也许是该领域未来的方向。

3.4 研究视角跨文化

随着西方主流文化的局限性,以及本土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跨文化研究。典型的研究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和美国的教师,也有学者研究德国和韩国的教师,均发现了一些显著的差异。目前,中国关于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借鉴西方,但是同时更重要的是要适合中国的传统文化,探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规范的作用,才能真正揭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5 研究情境生态化

近几十年,传统的“经济人”的假设被彻底打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理性”。很多研究证明,人的认知和决策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感知,同样也受到情绪的影响。后续研究者可以从更生态的角度,借鉴决策和博弈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得出更加真实自然的结论。

[1][14][25]张彩云.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认知和应对[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2]Leung,J.,&Ho,C.(2001).Disruptive behaviour perceived by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6,223-237.

[3]Ho,C.,&Leung,J.(2002).Disruptive classroom be haviours of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7,219-233.

[4][16][17][22][23]Shen,J.,Zhang,C.,et,al(2009).C-h ines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lass roombehaviour problems.Educational Psychology,29(2),187-201.

[5][11][19]Beaman,R.,&Wheldal l,K.(1997).Teacher perceptions of troublesome classroom behaviour.Special Education Perspectives,6(2),49-53.

[6][9][18][20]Litt le,E.(2005).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problem be haviours.Educational Psychology,25,369-377.

[7][13][15]Ding,M.,Li,Y.,Li,X.,&Kulm,G.(2008).Chinese teachers’perceptions of students’classroom misbehaviour.Educational Psychology,28,305-324.

[8]Har t,P.,Wearing,A.,&Conn,M.(1995).Convention al wisdomis a poor predic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e pol icy,student misbehaviour and teacher st res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 chology,65,27-48.

[10][12]Beaman,Robyn,Wheldal l,Kevin and Kemp,Coral(2007)'Recent Research on Troublesome ClassroomBe haviour:AReview',Aust ralasian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31:1,45-60.

[21][24]Borg,M.(1998).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erceptionof pupi ls’undesirablebehaviour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68,67-79.

猜你喜欢

研究者课堂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