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促进(济南)历下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014-04-10张伟东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历下区聚集区增长极

张伟东

(中共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3)

大力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促进(济南)历下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张伟东

(中共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013)

本文依据增长极理论,在分析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来促进历下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打造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核的发展思路,提出四个重点产业选择方向和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历下区域经济;制约因素;增长极核;战略构想

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但随着“后全运”效应的逐步显现,经济发展渐入常态,此时,探讨如何挖掘并培育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对促进历下区区域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鲁于1955年提出了增长极理论。后经美国等国家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发展,形成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是指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具有发展优势的少数地区和产业的带动,即通过优势产业的聚集、生长、扩大,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增长极理论主张通过政府的作用推动优势产业的聚集发展。

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必须依靠支柱产业或带头企业。支柱产业、带头型企业或它们的综合体一旦在某一地区建立,一群与其配套或相关的企业和为这些企业服务的金融、运输、保险等各种相关行业也都会聚集在其周围,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即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因此,依据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培育引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聚集发展对北京乃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带动,正是增长极理论成功运用的典型例证。

二、影响历下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一是政治优势。省政府、市政府都在历下区,这为历下区域经济协调政策、争取项目,将提供很多便利条件。二是区位优势。济南市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完备的金融、保险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融资、贷款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具有的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2011,历下区的GDP及地方财政收入远远领先于其他县区,作为济南市经济发展排头兵,比较而言,历下区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3.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机构及科技人才基础

历下区是济南的中心城区,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储备雄厚,尤其是多家省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的汇聚,是促进历下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4.较为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与城市管理水平

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下区的市政基础相对完备,城市管理水平居全市之首,是济南城市管理的一面旗帜,也为历下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5.已形成优势产业聚集区

目前,历下区已形成两大优势产业聚集区域,即以泉城路商业街为中心的高端商业服务业聚集区和山大路电子信息商务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二)制约因素

1.地理空间狭小,产业发展受限

历下区位于济南老城区核心,空间发展结构基本成形,可供开发的地块稀缺,发展空间较为有限。区域内楼群密集,土地存量趋于饱和、增量不足。受泉城风貌带影响,区域内地块建筑限高、容积率等规划指标严格,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楼宇建筑容量。区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遭遇瓶颈。

2.高端优质的产业体系尚未建立,新兴行业发展缓慢

主要表现为服务业态产业层次低,服务产业密度低。目前,历下区服务业态以传统服务业如中低端商贸流通业、餐饮住宿业为主,现代服务业态如金融业、商介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种类少,比重较低。现有服务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亟需升级优化。受区域内服务产业结构中低端传统服务业比重大的影响,历下区域服务产业密度低,2010年历下区重点服务业服务密度平均值是20923万元/Km2。

3.现有产业聚集度较低,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度不高

在整体空间不足的同时,历下区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产业聚集度低的问题也很明显。当然,与市区内其他区相比,历下区优势明显。历下区的参照系只能也应该在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动辄十数亿/平方公里的承载量相比,历下区差距明显。以2011年数据为例,历下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承载、人口承载水平比较,差距显著: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1平方公里承载1万人,生产总值能到10个亿;历下区1平方公里承载5452人,生产总值7.23亿元,发达地区是历下区1.38倍。

4.发展环境配套性有待提升

(1)政策配套性、优惠性差,导向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市级和区级引导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体系还不完整,配套政策相对滞后;同时在政策执行方面部门之间的配合还未形成合力,导致政策导向效果较差,不利于优质服务企业的引进。

(2)平台配套有待提升。目前历下区中西部区域内部分楼宇建设水平和标准都不高,软、硬件环境不够理想,5A级商务楼宇、高智能化综合性楼宇偏少。商务配套设施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分散化,有的与商业区、居民区相互混杂,同时业态较为单一,娱乐餐饮设施相对不足,影响各功能的高效运作。

三、促进历下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发展思路:打造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核)

历下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可考虑“重点培育→规模发展→区域提升”的发展思路,即“增长极点→增长集群→增长极核”的发展思路。

1.以点为基,精心选择、重点培育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的经济“增长极点”

增长极点是增长集群与增长极核产生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历下区要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和提升,就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促使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和内生增长型转变,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点为基,精心选择、重点培育“增长极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历下区应培育符合服务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增长极点,包括现代服务企业(特别是智力型企业)和特色产业载体(如城市综合体)。尤其是特色产业载体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历下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强力推进特色载体的建设和运营,使其成为发展的强大载体平台,就可以突破性提高服务能级。

2.聚点成带,发挥极化效应,吸引集聚形成“增长集群”

带动作用强的“增长极点”一旦建立,与其配套或相关的企业和各种相关行业也都会聚集在其周围,形成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形成产业集群,这被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因此,区域经济发展要高度重视优势产业的聚集,聚点成带,形成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增长集群”。当前,可着力培育七大产业聚集增长带:山大路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泉城路高端商业聚集区、泺源大街金融商务区、经十路文化东西路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明府城大明湖文化旅游区、窑头路黄金珠宝产业聚集区和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着力使这七个增长带成为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为区域升级发展打下基础。

3.以带促面,发挥辐射效应,重塑提升区域价值,倾力打造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核”

对产业聚集度高、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聚集区,其在经济发展中辐射作用、带动作用突出,可以统筹规划发展,打造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增长极核”。根据历下区现有及未来产业发展特点并结合城区结构现状,可以选择产业聚集度高、产业辐射度高的产业聚集区,打造东中西三大增长极核,以充分发挥“增长极核”的辐射效应,以“核”带“区”,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1)西极核。以老城泉城商业街区为中心,涵盖泺源大街、明府城历史风貌带等周边区域,融合古城风貌与现代都市形象。分布着恒隆广场、贵和购物中心、世茂国际广场(即将竣工)等高端商业中心,座落着银座索菲特、皇冠假日、希尔顿(在建)等五星级酒店及多座四星、三星酒店,该区域是全市乃至济南城市圈的高端商业服务业聚集带。

(2)中极核。以山大路电子信息科技商务区为中心,以华强高端信息服务业基地为带动,依托山大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未来有潜力成为带动历下区乃至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极,也有潜力成为带动历下区乃至济南市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增长引擎。

山大路电子信息科技商务区跨历下、历城两区,以山大路为轴线,南起经十路,北至花园路,南北长约3.7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区域内分布着华强电子世界、济南科技市场、银座数码广场等9家大中型科技市场,经营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汇聚了中创、巨洋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领先位置的骨干企业商家近3000家,成为全省最大的IT商品集散地、华北地区第二大电子商品集散地,规模和交易额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其影响力覆盖山东,辐射周边。据测算,其中位于历下区范围的核心区(北到山大南路,南至文化东路),2011年营业总额为119.6亿元、2012年营业总额达142.6亿元,是历下区集聚度最高、辐射力最强、升级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也是济南市产业聚集度最高的产业集群。

(3)东极核。以建设中的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为中心,涵盖燕山立交周边和经十东路产业带,发展成为以金融商务、企业总部、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东部新城,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及各大企业的入驻,该极核将成为未来五至十年引领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及潜力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三大极核的聚集发展必将会重塑区域价值。打造三大增长极核的目的之一还在于使土地价值和区域价值最大化,三大增长极核的最大价值不单单是满足物质层面的消费,它对于人群的精神层面也会产生非常大的提升。未来,充分利用三大增长极核的“城市名片”、“城市地标”的广告效应,还将会大大提升该地区的人文价值。为此,要准确定位三大增长极核在区域内核心价值点,塑造三大增长极核的核心价值,精心提炼价值口号,从而达到在发展过程中重塑区域价值,实现以三大增长极核为引领的区域变迁及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产业重点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阶段决定产业选择。2012年,济南市人均生产总值(GDP)69247.19元,折合11016.97美元。国外及京沪发展经验表明,这一阶段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产业结构上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在增长动力上从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在结构升级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此,根据历下区经济发展阶段并结合历下区及济南市产业布局规划,应作如下选择:

1.重点集聚高新产业和都市工业

当前正是山大路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重点集聚发展高新电子信息产业,借助山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山大路科技商务区、历下软件产业园的集聚作用,集聚发展高端软件、电子商务、数字传媒、科技应用等高新产业,促进知识经济蓬勃发展。

重点集聚都市工业。依托历下区作为中心城区在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科技企业孵化、产品设计、电子产品加工、广告印刷、服装服饰等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现代都市工业为招商方向,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极。

2.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目前,历下区金融机构总数已达378家,金融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25%以上。作为区域金融中心济南市的核心城区,比较优势明显,因此,历下区仍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等生产型服务业,吸引其总部机构入驻。

3.全面提升消费型服务业

随着世贸国际广场即将竣工,历下区将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西部最大的高端消费服务业集聚区。下一步,应按照突出特色、提升档次、完善功能的原则,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向更高服务水平发展,全面增强泉城路中心商业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在完善高端消费的同时,还要搞好区内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运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业态丰富、高低搭配的消费产业结构,使历下区成为高端购物、消费、旅游、住宿的终点站。

4.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企业特别是智力型企业

根据十八大报告精神,文化传媒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历下区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借助省市广电、大众报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文化创意、设计咨询、影视制作、文化娱乐等新型文化创意、传媒产业在历下区的集聚发展,使其成为历下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优化历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产业聚集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交汇,是技术创新、产业进步的重要源泉,它的发展需要细心呵护、系统支撑。

1.设立“专职管理平台”,规范优势产业聚集区的发展

产业聚集区一旦形成,就显示出非凡的集聚力、膨胀力和竞争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产业聚集区的发展与竞争,因此,要高度重视产业聚集区的规划与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力争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对优势产业聚集区进行科学规划及有效管理。

目前,山大路电子信息商务区虽已设立管理机构但更多属于协调性质,尚不能对这一产业聚集区实施有效封闭管理。从规模上来讲,该区域(历下区范围内),2011年营业总额为119.6亿元、2012年营业总额达142.6亿元,分别占历下区年度GDP的16.4%、17.4%;从发展角度来看,当前正是电子商务爆发发展的时期,该产业聚集区潜力巨大;从管理角度来看,该区域正处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正是政府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因此,有必要借鉴泉城路模式对该区域实施封闭管理或是提升、赋予山大路商务区管委会以更大的管理权限,使该区域能在发展中迸发出更大活力,成为带动历下区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崭新增长极。

2.打造“特色载体平台”,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特色载体平台”是产业聚集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发展的促进平台。必须强化特色载体平台建设,全力引导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总部型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引导高档酒店集聚发展,引导文化传媒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并可同时带动中介、商务服务、商业零售业等快速发展。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转变工作作风,打造服务型政府,搭建规范、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政府管理和服务。(1)打造高效便捷的办事平台,拓展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主动加强与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2)打造配套服务平台。建立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平台。如动漫基地的后期制作技术平台;科技设计园的设计成果转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

这些公共服务平台为现代服务企业聚集发展、集约发展能起到良好促进推动作用。

4.完善“政策平台”,引导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

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优势企业,是保护好、发展好地区经济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重视政策平台的完善,通过政策平台制定科学合理市场进入、退出制度,引导优势产业的聚集和劣势企业的退出,要全面落实、用足、用活、用好财税、产业、环保、土地等方面政策,有意识的引导优势企业的聚集发展。

5.整合“投融资平台”,助推优势产业的集聚发展

对民营企业而言,融资几乎始终是发展中的瓶颈。许多民营企业的倒闭,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落后,而是资金链的断裂。因此,要对现有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整合重组,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建立渠道多元的投融资环境。一是创新政府投资使用方式,更多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风险投资引导等方式;二是大力推动驻区高新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融资上市,开拓融资渠道;三是能否设立知识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实现规模化发展进行扶持;四是助推民间投资的发展,推动民间投资更多地参与政府主导性服务项目建设。

总之,在济南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地处济南核心城区的历下区,按照“重点培育→规模发展→区域提升”的发展思路,通过培育增长极点,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新产业,促进产业集群成长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核”并重塑区域价值,将形成历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成为带动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1]丁仕堂,张晓华.关于中心城市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8 ,6.

[2]济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2010-2015年),2011-1-27.http://www.jinan.gov.cn/art/2010/2/23/art_59_3341.htm.

(责任编辑:张东生)

Promoting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XIA Regional by Fostering Economic-Growth-Pole

ZHANG Wei-dong

(Jinan Li'xia Party School of CPC,Jinan,Shandong 250013,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rowth-Pol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the restricting factors,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to promote the Li'xia regional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foste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growth pole.The strategic conception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which to create the economy growth way of point,zone,and pole.It puts forward four key industry dire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pport system.

Li'xia regional economy,restricting factors,growth pole,strategic conception

2014-02-01

2013年度山东省委党校科研课题《大力培育经济发展增长极,促进历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成果

张伟东(1968-),男,山东济南人,讲师。

F601.5

A

1671-4385(2014)02-0006-05

猜你喜欢

历下区聚集区增长极
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让成长遇见“憧憬”,让崇璟成就未来
打造『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创新实践
济南历下区召开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座谈会
济南市历下区“集团化办园” 助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云朵城堡的小天使
西海岸增长极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南部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