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狱中遗稿中解析方志敏的中国梦

2014-04-10吴晓东宋润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志敏帝国主义民族

吴晓东,宋润良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从1935年1月29日被俘到8月6日英勇就义,方志敏在狱中度过了半年的时间。在这面临死亡,受尽磨难的半年时间中,方志敏写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等十多篇发自内心深处感受的遗稿。这些狱中遗稿,集中表现了方志敏的爱国情结,充分展示了方志敏的中国梦。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方志敏是中华儿女中的杰出一员,从他的狱中遗稿中,我们看到了方志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看到了一个中华儿女对实现国家昌盛、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的中国梦。

固然,在方志敏整个狱中遗稿中并没有出现类似中国梦的字样。但是,遗稿中每一篇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方志敏中国梦的倾述,表现出方志敏中国梦的思想。方志敏的中国梦是和方志敏强烈的爱国情结密切相联。这种强烈的爱国情结则是我们每一个读过方志敏狱中遗稿的人都非常熟悉的。作为一个身陷囹圄,面临死亡的人,方志敏没有悲观,没有屈服,没有抱怨个人的不幸,相反,他看到了祖国、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未来,描绘了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憧憬,并表示,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独立富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就是他生存的目的,只要能生存一天,他就会为实现中国梦奋斗一天,就算死了,他也要“长出一朵可爱的花”,祝福祖国、民族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对此,我们为方志敏拳拳爱国心,精忠报国志的爱国情结所深深感动。

读狱中遗稿,我们不难理解,方志敏的中国梦是在方志敏对中国的大好河山和辉煌历史感到骄傲自豪和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感到悲愤痛苦的撞击中而形成的。方志敏把中国比作可爱的母亲。在狱中遗稿中,他赞颂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和辉煌历史,非常自豪地说:“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2](P132)她是一个身体魁伟、胸宽背阔的妇女;中国有许多有名的崇山峻岭,长江巨河,以及大小湖泊;中国地底下蕴藏着无限的宝藏;有雄巍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2](P141)然而,方志敏面临的是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贪官污吏对劳动群众的压榨,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和掠夺,我们的国家就像一个快要死去了的母亲的社会现实,由此,方志敏极为痛苦地说:“母亲的左臂,连着耳朵到颈,直到胸膛,都被砍下来了!砍下了身体的那么一大块——五分之一的那么一大块!母亲的血在涌流出来,她不能哭出声来,她的嘴唇只是在那里一张一张的动,她的眼泪和血在竞着涌流!”[2](P134)骄傲自豪与悲愤痛苦的强烈撞击,形成了方志敏坚定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要“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2](P136)。也正是有了这一历史使命,使方志敏产生了他强烈的中国梦。

何谓方志敏的中国梦?方志敏说:“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2](P141)“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2](P141—142)在这段集中表述方志敏中国梦的文字里,方志敏用“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的言论表达了他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决心;用“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生之快乐”、“明媚的花园”的词句描绘了他对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憧憬;用“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等内容抒发了他实现中国梦的崇高抱负。

分析上述方志敏所表达的中国梦,我们以为,方志敏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就是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没有贫穷和愚昧,人民过上富裕、康健的幸福生活,国家繁荣昌盛、民族独立富强。为实现这一中国梦,方志敏不顾个人得失,甘于清贫,面临死亡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

从方志敏狱中遗稿中,我们可以得出,方志敏的中国梦是和方志敏出生和成长的生活经历、“清贫”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紧密相连的。这是我们读方志敏狱中遗稿的一个深刻体会。

首先,从方志敏出生和成长的生活经历来说。在狱中遗稿中,方志敏多次谈到自己出生和成长的生活状况。方志敏出生和成长的时代是“中国农村的衰败、黑暗、污秽,到了惊人的地步”[2](P12)。对当时的黑暗情形,方志敏概括为:贪官污吏对工农群众的压榨;光怪离奇的选举把戏;苛捐杂税的重征;重租重利的盘剥;帝国主义深入农村的侵略;日益加深的工农群众的痛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中,方志敏出生在中国江西一个非常落后和贫穷的乡村,其农民大多数是“欠债欠租,朝夕不能自给”。[2](P10)方志敏的家庭虽然是足以自给的中农,但经济仍然非常困难,男人只能在私塾读三年书,即出来种田,女子是不必读书的,而方志敏读书就是靠父亲东筹西借。“我如此亲尝着这负债的苦味,深味着负债人心中不可描画出来的深忧!”[2](P14)“在这 长夜漫漫,天昏地暗的地方,我生活着,我受着压迫和耻辱地生活着”[2](P10)。然而,方志敏并没有安于这黑暗的时日,他明确地指出:我“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2](P10)从生活痛苦中寻求如何使“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得到完全的解放”[2](P12)的奋斗道路,从充满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的残酷现实想到“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由之,方志敏产生了国家繁荣、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抱负。

其次,从方志敏“清贫”的精神境界来说。“清贫”精神融贯于方志敏的整个狱中遗稿中,是方志敏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方志敏一生都是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方志敏在狱中遗稿中就自己的清贫生活作了描述:家里唯一的财产是“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2](P167),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方志敏真的那么贫穷?对此,方志敏给予了答案,他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2](P166)这里,我 们 可 以 看 到,在 方 志 敏 心 目 中,个人的贫穷算不了什么,只有革命事业是至高无上的。那么,方志敏的革命事业是什么?方志敏说:“因为我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我对于新的思潮的接受,故对于社会的吸血鬼们——不劳而食的豪绅地主资产阶级,深怀不满,而对于贫苦工农群众,则予以 深刻的 阶 级 同 情。”[2](P15)在 对 贫 苦 工 农 群 众 深 刻的阶级同情中,方志敏选择了苏维埃,“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2](P3)方志敏认为,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才能使中国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可见,在方志敏这里,“清贫”并不等于贫穷,而是为群众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的一种精神境界,方志敏“清贫”生活的目的就是要战胜各种困难救中国,实现他的中国梦,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2](P167)

再次,从方志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来说。美好的梦想来自于坚定的信仰,坚定的信仰决定了坚强的意志。从狱中遗稿中,我们可以看到,方志敏的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没有贫穷和愚昧,人民过上富裕、康健的幸福生活,国家繁荣昌盛、民族独立富强的梦想是因为他具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必然要覆灭,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产主义,反革命必然要失败,革命 到 最 后 一 定 胜 利”[2](P35)的 坚 定 信 仰。 而 方志敏对苏维埃和革命,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决定了方志敏面临各种困难,甚至死亡,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的坚强的革命意志。从狱中遗稿中,我们知道,方志敏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早在学生时期,方志敏就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如在弋阳高等小学读书,组织了反劣绅官僚的九区青年社;在南昌工业学校组织了揭露校内腐败的学生自治会;在九江南伟烈学校勇敢地提出“我不相信基督教”。入党后,方志敏前后担任过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横峰、弋阳、贵溪等县的县委书记,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红十军政治委员会主席、军委会主席及闽浙赣省委书记等职务。他领导了横峰暴动;建立了党的武装力量;创建了闽浙赣皖苏维埃根据地;率领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极其坎坷的,但他的革命意志则是非常坚强的。这在狱中遗稿中可以看到,诸如:他患有严重的肺病,甚至吐血仍然坚持艰苦的革命活动;在陈独秀机会主义和李立三盲动主义对党的事业和苏区的摧残压力下坚持正确路线;面临国民党 “A、B团”的进攻,大革命的失败,“昔日在革命运动中努力拼命的共产党员,到此,被捕的被捕,逃走的逃走,坐牢的坐牢,杀头的就更多了”[2](P34)的情况,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在极端险恶的环境和困难下组织群众,形成武装力量,扩建革命根据地。方志敏之所以具有“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2](P163)的坚强的革命意志,正如他所说的:“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2](P35)“我们是为着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2](P50)“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2](P144)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坚定信仰,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方志敏为什么具有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坚强意志和产生梦寐以求的实现国家繁荣、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由上,我们以为,方志敏出生和成长的生活经历、“清贫”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我们理解方志敏的国家繁荣昌盛、民族独立富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是有重要作用的。

在读狱中遗稿时,我们还深刻地体会到,方志敏的中国梦不仅是对未来的理想憧憬,更是他生命存在的现实行为。方志敏的一生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一生,他以他的现实行为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实现中国梦。因此,解析方志敏中国梦,我们以为,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志敏如何为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行为。可以说,这是我们把握方志敏中国梦的重心内容。

从狱中遗稿中,我们认为,方志敏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行为最突出的表现是:

第一,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号召每一个中国人奋起反抗,显示中华民族伟大的斗争力量,这是方志敏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内涵。

我们知道,方志敏所生活的社会背景正是帝国主义侵略并肆意欺侮中国的黑暗时代。在狱中遗稿中,方志敏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侵略罪行,其具体有:一是洋人管理中国的邮政,外国人在中国地方建立起租界,外国兵舰和轮船在中国长江内随意行驶和停泊,教会学校里外国教员和中国教员待遇差异,以及在中国上海的法国公园门口树起“华人与狗不准进园”的牌子等帝国主义带给国人的耻辱;二是在“帝国主义对中国日深月甚的经济侵略,使农村经济急剧的衰退下去,农民生活更加穷苦不堪”,洋货摧毁了手工业,洋布使土机织的布逐渐绝迹,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惨跌等帝国主义深入农村的侵略;三是传教的洋人“自认为文明人,认我们为野蛮人,他们是优种,我们却是劣种;他们昂头阔步,带着一种藐视中国人、不屑与中国人为伍的神气”[2](P125),他们“以精神的鸦片,来麻醉中国人的头脑,消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阶级觉悟,造成大批的依附信仰洋大人的顺民”[2](P21)的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通过对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侵略的深刻揭露,方志敏义愤填膺地指出“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死人,或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呢”。[2](P126)正是如此,面对同胞遭受到虐打和羞辱,他说那“不仅是鞭打那三个同胞,而是鞭打我中国民族,痛在他们身上,耻在我们脸上!”[2](P131)他朝着那些以虐待自己 的同胞取乐的打手们怒而喊“打”;对传教的洋人,他指出:他们“到中国来赚钱,来享福,来散播精神的鸦片——传教的洋人,却是有十分的可恶的”,“总引起我心里的愤愤不平”[2](P125),“无 论 如 何,我 是 不 会 相 信 基 督 教的”[2](P21);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他愤怒地说:“企图灭亡中国的横暴,心里愤激到了极点,真愿与日本偕亡!”[2](P13-14)方志敏还严厉批评了那些胆怯帝国主义的人,认为“他们只看到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忘却自己民族伟大的斗争力量。”[2](P137)方志敏认为,只要全国民众能够觉悟起来,中华民族伟大的斗争力量则是无穷的,帝国主义一定会被赶出中国去,中华民族必将独立富强,中国梦也必将实现。为此,他为“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而奋斗了一生,直至牺牲了生命。

第二,为工农阶级谋解放,使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幸福生活,这是方志敏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

在狱中遗稿中,方志敏曾多次谈到要为工农阶级谋解放,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话题。通过狱中遗稿中方志敏的自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无论是做群众工作还是进行武装斗争,方志敏总是特别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志敏指出:“中国的劳动阶级和农民,不但吃尽人世间的苦,而且苦到不能生存了。然而,这种现象,是不会永久下去的。”[2](P192)正是如此,他坚定地说:“千千万万的农民都得到完全的解放,这是我们应该走的一条正确路线。”[2](P12)方志敏是赣东北苏维埃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在赣东北苏维埃的工作中,方志敏始终是把“苏维埃政府亲密的与工农群众联成一片”,“时时刻刻的都在想着如何去改善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生活日渐向上”。[2](P88)毛泽东曾称赞方志敏的赣东北苏维埃的工作,“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P122)从这里,我们不难理解群众的利益和幸福在方志敏心目中的位置。在方志敏看来,人民的利益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幸福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幸福,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中国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对此,方志敏说:“他们都承认我是一个革命者;不过他们认为我只顾到工农阶级的利益,忽视了民族的利益,好像我并不是热心爱中国爱民族的人。朋友,这是真实的话吗?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说我不爱中国不爱民族,那简直是对我一个天大的冤枉了。”[2](P122)可见,方志敏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方志敏以他的现实行为,使他建立和领导的赣东北苏维埃政府真正成为了“工农劳苦群众自己的政府”[2](P87)。

第三,为了党的事业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方志敏实现中国梦的奋斗道路。

方志敏狱中遗稿中的《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和《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对“死”作了专门阐述,在其他文稿中,也有多处关于“死”的表述。诸如:“党要我做什么,虽死不辞。”[2](P95)“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2](P107)“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2](P144)“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2](P143)“不屈 而 死,是 一 种 积 极 的 行 动,这 样 的死,可以激起同志们对敌人的仇恨,提高同志们斗争的不折不挠和赴死如归的牺牲心。”[2](P162)“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2](P132)等等。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方志敏心目中,国家繁荣、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即使自己活不到那一天,也要奋斗到底。为了党的事业和革命斗争的需要,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方志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方志敏的奋斗道路。在这条奋斗道路上,方志敏以其现实行为令我们极为感动:一是他不仅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还长期患有严重的肺病,但全然不顾地坚持艰苦的革命工作。他说:“肺病是我青年时期最凶恶的敌人,它损害了我的健康,大大的妨碍了我的学习,我的工作”,“无日不困顿于肺病的痛苦之中”。[2](P23)由于长期的艰苦工作,方志敏的肺病越来越重,走多了路吐血,睡晚了吐血,受了刺激也吐血。但疾病并没有改变方志敏为实现中国梦想的行为,“我仍然是干而复病,病好复干”,[2](P26)“只要有一天病好,我就得积极工作一天”。[2](P35)二是在监狱身陷囹圄中,死亡即将降临,他却仍然想着党的事业,想着祖国的美好未来,想着中国梦的实现。他说:“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 炽 烈。”[2](P142)“我 虽 然 不 能 实 际 的 为 中 国 奋斗,为中国民族奋斗,但我的心总是日夜祷祝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他还呼吁自己的同志:“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2](P143)这里,方志敏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中国梦的实现中,从而使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都展示出实现中国梦的非凡作用。

总之,方志敏的狱中遗稿为我们今日延续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夙愿,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实现国家昌盛、民族富强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1).

[2]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毛泽东选集(1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猜你喜欢

方志敏帝国主义民族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我们的民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多元民族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