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说”的共时词汇化状态考察

2014-05-08王倩倩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言说连词句法

王倩倩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030)

一、引言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着三个“还说”,它们的外在表现形式相同,但是底层结构、语音特点、句法位置以及语用功能却各不相同。笔者将共时平面上存在着的三个“还说”分别标记为短语结构的“还说1”、连词“还说2”、话语标记“还说3”。本文拟从三个“还说“的内部结构、语音特点、句法位置以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入手,分析三者的异同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二、“还说”的分化及其特征

(一)动词短语“还说1”

“还说1”是由副词“还”和动词“说”构成的偏正短语。副词“还”修饰动词“说”,“说”在这里有实在的语义,与其后的成分联系比较紧密。

作为动词短语的“还说1”往往用来表达两种语义,第一种是“表示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或补充”。例如:

(1)为了使她相信,我还说:“我不向他们报告还向谁报告?”

(2)他说,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他还说:“要在我们的国家制度上想一些办法,使民主扩大。”

这一类“还说1”的特点是:大多数“说”后面往往带有冒号、双引号这一类具有“标示引语”作用的标点符号,如例(1)中的“我还说”、例(2)中的“他还说”后面都带有冒号和双引号,双引号中的内容多是直接引用,即把某人或某些专著中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句子中的主语往往是“说”这个动作的发出者,“说”的意义比较实在,常常用来指“用话语表达意思”或“表达某种言论或看法”。同时,“还”和“说”之间的结构比较松散,“说”和后面的宾语成分联系比较紧密。

作为动词短语的“还说1”常常用来表达的第二种语义是:表示“再说,继续说”的意思。例如:

(3)《还说“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

(4)这次会晤的主题是“还说钓鱼岛问题”。

这一类“还说1”的特点是:“还说”后面的宾语部分往往是“待讨论问题的主题”,如例(3)中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以及例(4)中的“钓鱼岛问题”,这些都是待讨论的问题的主题。“还说‘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以及“还说钓鱼岛问题”都是用来强调在原有基础上对“待讨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地讨论,“还说”表示“继续说,再说”的语义。

之所以把以上这些“还说1”划分为“动词短语”,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还”和“说”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轻重音,“还”和“说”之间可以有短暂的语音停顿,语调比较平缓,语速相对适中。其次,从内部结构上来看,“还”和“说”之间的结构比较松散,“说”后面有具体的“言说内容”来充当宾语,“还”主要用来作副词,充当修饰语成分,“还”和“说”构成一个以动词“说”为中心的偏正短语。再次,从意义上来看,词的意义是紧密融合为一体的,不是其构成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短语则恰恰相反,短语的意义往往是其构成成分的意义之和。从语义上来看,“还说1”中的“还”和“说”各自承载着实在的语义,“还”用来表示“仍旧,再次,继续,除此之外又有”的语义,“说”用来表示“言说、主张、认为”的语义,作为短语结构的“还说1”可以看做是二者的语义之和,表示“再次说,继续说,除此之外又说”的语义。最后,从句法位置上来看,“还说1”的前面往往有一个确定的“言说主语”,后面也往往带有一个具体的“表示言说内容”的宾语,所以“还说1”主要是用来充当谓语成分。

(二)连词“还说2”

“还说2”中的“说”已经不表示实在的言说义了,意义开始虚化,常用于两个句子之间或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表示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或让步关系。例如:

(5)大人都搬不动,还说小孩儿呢!

(6)说他一欢喜,就是丽日晴天;一恼怒,天空就乌云密布。还说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住眼睛就是黑夜。

例(5)中的“还说”意义已经虚化,并不表示言说义,而是一种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何况”,用来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即“大人都搬不动,何况小孩儿呢!”例(6)中的“还说”也是一种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但是它与例(5)中的“还说”又有所区别,原因在于:在句首还有一个独立的“说”与其遥相呼应。首先,句首的“说”并不是表示言说义的动词,而是一种已经虚化了的用来引出叙述内容的引语,发音的时候需要重读,语音延长,其后有所停顿。“还说”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追加叙述内容,表示在客观叙述前一种状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客观叙述另一种相关的情况。

我们之所以将这一类“还说2”划分为连词是因为:第一:从语音上看,“说”的语音已经弱化了,发音较轻,“还”和“说”之间不能有语音停顿,它们已经高度凝固为一个语音段,“还说2”与其后的成分之间也很难有语音停顿,具有强烈的连贯性。第二,从内部结构上看,“还”跟“说”之间的结构比较紧密,融合度较高。“说”不能脱离“还”而独立存在,“说”与其后的成分并不构成类似于“还说1+宾语”的述宾关系,而是构成“连词+小句”的关系。第三,从语义上看,“还说2”不是其组成成分“还”和“说”的简单相加,尤其是“说”已经不表示真正的“言说义”了,而是与“还”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表示一种说话人的推论或态度。第四,从句法上看,“还说2”往往用于两个句子成分之间或复句的两个分句之间表示一种递进关系或让步关系,起连结作用。

(三)话语标记“还说3”

话语标记“还说3”是一类语用成分,其中,动词“说”的语义已经虚化了,后面常常带有语气词“呢”“呀”等,在话语衔接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

(7)还说呢,半年下来一算居然花了我5万多块钱!

(8)还说呀,上回你说的那事儿啊,你猜怎么着?还真让你给猜对了!

例(7)和例(8)中的“还说”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还”跟“说”之间结构紧凑,已经从“一个非词的分立的单位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词”[1],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使用。其中,“还说”不与其他任何成分构成句法单位,它独立于相毗邻的句法成分而存在,“还说”后面的小句也不必看成是动词“说”的宾语,“从功能上可以将其看为一个认知性插入语,其辖域为整个句子”。“还说”的词汇意义已经虚化了,在语义上具有非真值条件性,即“还说”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影响到命题的真假值,如果将上述的两个例子中的“还说”删除,句子所表达的语义与原句并无差别。从认知的角度看,言说动词“说”在人类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作用下由行为义转向了认知义,用来引出补充性的话题,表达说话人的一种主观的看法或态度,以此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这一类“还说3”往往出现在一个独立语段的开头部分,因而可以看做是话语标记。从笔者所掌握的语料来看,这一类“还说3”多用于口语中,可以出现在会话一方的反应式的片段中,主要用来补充一种新的情况,如例(7)中的“还说呢”意在补充一种新的情况,同时,还间接地反映出了说话者的一种出乎意料的态度,而例(8)中的“还说呢”除了在补充一种新的情况的同时还起到了强调和确认信息的作用。

笔者首先检索了5631条带有“还说”的语料,然后通过逐条分析语料,去除了原始语料中无效的交集歧义字段,在经处理后,共得到有效语料4763条,在此基础上,用数据统计的方式获取了现代汉语共时状态下的三个“还说”的使用量和分布比例。具体情况如下:

图1 封闭语料中不同属性的“还说”的频次统计

从图1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两点:第一,“还说1”的出现频次最高,“还说2”次之,“还说3”的出现频次最低,可见,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还说”作为短语使用的频率比作为“词”使用的频率高,其中,作为“连词”使用的频率又比作为“话语标记”使用的频率高,即短语结构“还说1”的使用频率〉连词“还说2”的使用频率〉话语标记“还说3”的使用频率。第二,通过图1我们还可以发现“还说”的虚化程度并不高,其主体用法还是短语结构的“还说1”,常用在句中充当谓语。

三、“还说”的语义演变

“还”和“说”连用“最早见于六朝、五代时期”[2],例如:师问黄蘖侍者:“汝和尚还说法不?”其中“说”的语义还未虚化,仍然是表示言说意义的动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说”开始发生词汇化和语法化,并先后朝着连词和话语标记一步一步地虚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连词性“还说2”的词汇化

现代汉语中连词性的“还说2”是由偏正短语结构“还说1”虚化而来的。“还说1”是一个以动词“说”为中心的偏正短语,行为义突出,常常用在言说主语之后对已有信息加以补充或继续讨论,往往用来充当谓语。从句法位置上看 ,当“还说1”位于句首时,如果前面的言说主语不出现,“说”就紧紧依附在副词“还”之后,“在线性序列上紧密相连”[3],这种句法位置上的高度毗邻性为“说”成为词内成分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随着“还”和“说”的高频使用,“说”的语义开始虚化,渐渐变为词内成分,对其前的副词“还”的依附性逐渐增强,同时语音也开始弱化,其句法位置也发生了变化,由表言说义的谓语成分转变为常常用来连接两个分句,起一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或让步关系的连接成分。

笔者认为作为短语的“还说1”词汇化为连词“还说2”时,之所以衍生出具有强烈主观态度的丰富内涵,是囿于隐喻性的思维的作用。人们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始终地在建构心里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将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结构映射到另一个心理空间,这种映射是基于事件、事物和状态间的模糊性的相似性”[4],这种映射关系在“还说2”词义的衍生中得到了体现,如图2所示:

图2

2.话语标记“还说3”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话语标记“还说3”是由连词“还说2”虚化而来的。“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话本类文学作品涌现,尤其是在一些说书或讲学的场合”[5],“说”的基本语义,即“表言说的动作义”渐渐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清时期,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已经很难看到“说”表“具体的言说义”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来表达说话人的看法、主张或态度的“认知义”,常用来对原有内容进行追加补充或引出一个新的话题,起一种篇章衔接作用。

基于上文的讨论,我们可以把“还说”的词汇化、语法化过程表示如下:

图3

四、结语

本文重点考察了现代汉语共时平面的三个“还说”,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法层面,“还说1”是短语结构,具有句法性质,“还说2”和“还说3”同属于词汇单位,但是,他们之间又有所差异,“还说2”是连词,“还说3”是话语标记。三个“还说”彼此之间虽有不同但却相互关联,是同时存在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地具有内在语义关联的语法单位。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50-61.

[2]李健雪.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1):86-90.

[3]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2):46-57.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68~275.

[5]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猜你喜欢

言说连词句法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句法二题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