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
2014-09-14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
张 莉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与传媒系,安徽 亳州 236800)
研究从典型的将来时制概念出发,对考察语料中将来时制的所有表现手段进行统计描写,发现表现手段极其丰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所体现。词汇手段是表达将来时制的重要手段,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一些时间结构都可以确定句子所表述的动作或事件的发生时间在“将来”。可以用于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也很多,主要统计分析了语料中经常出现的“去/来+VP”、“VP+去/来”和句尾“了”,它们在用于将来时制时都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有时还要受到上下文语境的制约。
时制; 将来时制; 表现手段
引言
“时制(temporality)”属语义范畴,是普通语言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在词汇、语法和句子三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它们或单独或综合地使用,“周密地表达出各种未来的时间概念”[1](P34)。下面将分别考察现代汉语表达将来时制的各种手段,力求概括出将来时制的构成系统和表达方式,并通过语料统计来展示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系统的概貌。
本文以王朔的三部中篇小说和随机选取的三期《人民日报》作为语料,对其中表示将来时间意义的所有用例进行频率统计,因此本文只在统计的语料范围内展开详细的描写和讨论*所有例句均出自考察语料,在文中均不再一一注明出处。。
一、将来时制的概念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释了对将来时制的认识。*具体可参见Comrie(1985)、Binnick(1994)、Bybee et al.(1994)、张万禾、石毓智(2008)等对将来时制的论述。Comrie, B.Tens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Binnick,Robert I.Time and the Verb:A Guide to Tense and Aspec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Bybee, Joan, R.Perkins & W. Pagliuca.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 Aspect, 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d.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他们对“将来时”的认识既有属于“语法范畴”的又有属于“语义范畴”的,本文将它们概括为典型的将来时制和非典型的将来时制。典型的将来时制只是根据事件的时间定位来确定的,即以说话时间为参照点,事件时间晚于说话时间。而非典型的将来时制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表示愿望的句子。由于将来事件还没有发生,存在不可知性,人们如果要对其中的细节展开描述,只能是主观上的一种愿望,所以在句中描述时会出现一些情态成分如“要、想、会、可能”等,或者有一些表达说话者主观愿望的动词如“希望、计划、打算”等。例如:
(1)坐下,我要跟你谈谈。
(2) 他说,中国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年初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实现,预计今年的工农业生产、对外贸易和财政收支等方面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述例子中由于“要”和“预计”等词的作用,“谈谈”“达到预期的目标”都应该是还没有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二是表示发誓、请求或祈使的句子。当一个人进行发誓、发出请求或者使用命令式的祈使句时,从广义的语义角度理解,句中的事件也都是还未发生的,其时制就表现为绝对的将来时制。例如:
(3)“我改。”
(4)江泽民主席请科克首相回国后转达他对贝娅特丽克丝女王的问候,欢迎女王在方便的时候访华。
(5)马青一拍大腿,指着杨重喝道,“你站起来!”
三是条件句。条件复句一般表述的都是主观幻想的或假设的事件行为,也是没有实际发生的。本文以主句的事件时间作为参照时间,那么从句表示的都是还未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即相对将来时制(以另一事件发生时间为参照时间,参照时间不同于说话时间,事件时间晚于参照时间)。例如:
(6) 你要空闲时间太多,可以练练书法,欣赏欣赏音乐或者义务劳动。
(7) 不过,一旦失业了,他们也许才会想得更实际些。
马庆株将现代汉语的时范畴分为先时、后时和同时,认为现代汉语相对时制的“时”具有不确定性,这种区分属于一般文献中的“相对时制”。[2](P161)不过本文不讨论相对时制,只讨论绝对时制,即使是绝对时制也只是主要讨论典型的将来时制。
二、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
(一)现代汉语表达将来时制的词汇手段
词汇手段是现代汉语表达“时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时间副词、时间助词以及时间结构等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表达句子中动作发生或状态持续的时间。
1.时间名词
现代汉语可以使用含有表示将来时间意义的名词,即时间名词来表示还未发生的动作或事件。常用的时间名词有:明天、后天、将来、来年、今后、下回、回头、下午、未来……这些词中,“明天、将来、今后、下午、后天、回头”等表示的都是典型的将来时制。例如:
(8)明天男单半决赛由孙俊对韩国的朴星宇;印尼的佐戈和蔡祥林对垒。
(9)信是瑞典文,你看不懂,回头我给你翻译出来再给你。
在这几例中,“明天、回头”在句中作状语,都表示其后的事件或动作发生在说话时间以后,表达的是绝对将来时制。
还有一类时间名词如“以后”和“一会儿”,它们在表达将来时制的时候具有不确定性,例如:
(10)以后我们再研究这个问题。
(11)国际荒漠化公约签署以后,中国又成立了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力地推动了防治荒漠化进程。
(12)我先回去了,一会儿再来。
(13)我耐心地在人群外等候,没多一会儿,那两个人果然满头大汗地挤出了人群,手里拿着两张船票。
例(10)、(12)中“以后”和“一会儿”后面的动作是在说话时间以后将要发生的,表达的是绝对将来时制。 而例(11)、(13)两个句子在时间轴上呈现为过去时,描述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像“以后”、“一会儿”这一类的时间名词,既可以用于将来时制又可以用于非将来时制,它们就不是专门用于将来时制的词汇手段,本文将之排除,不纳入统计范围。
2.时间结构“到时候”、“过会儿”、“呆会儿”
时间结构是指大于词的时间表述形式。“到时候”、“过会儿”、“呆会儿”这几个结构放在动词或小句前,表示动作或事件发生在将来。例如:
(14)你们两家一家给我们每个人出本书吧,稿费开高点,用你们的货币支付,到时候我们也好为你们说话,不搞满门抄斩。
(15)还是这点儿,还是这地方,到时候咱们不玩麻将了,举杯赞英雄,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16)不用收费,过会儿吃饭给你三个哥哥一个斟一杯酒就行。
(17)你不要打断别人,呆会儿专门有时间给你讲。
这几个结构虽然都可以表示“将来时”,但是语义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到时候”是由动词“到”和名词“时候”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到”指达于某一点,到达;“时候”指时间[3]。李向农认为“时候”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表示时间,只能跟时间词或其他的词或短语配合使用,构成表示时点的时间结构。[4](P23-24)那么,“到时候”就是指“到达某个时候”,在句中作状语,如例(14)、(15)中“到时候”后面所叙述的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具体来说,“到时候”就是指“到达将来的某个时候”,其后的动作发生在说话时间以后的某个时间,所以一般距离说话时间要远一些。“到时候”还有一些变体“到那时”、“到那会”、“到那(个)时候”等,都表示将来时间意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过”是动词,表示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时间或地点;“呆”同“待”,是动词,表示停留;“会儿”是量词,指很短的一段时间。[3]所以,“过会儿”、“呆会儿”表示近时将来,指其后的事件或动作在说话时间之后不久将要发生,如例(16)、(17)中,“给你三个哥哥一个斟一杯酒”和“专门有时间给你讲”都是要在不久的将来发生的事情。总之,这几个时间结构都具有表达绝对时制“将来时”的功能。
3.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是指与动作或事件发生时间有关的副词。张谊生认为“绝大多数表时副词的语义内涵中都具有时制和时态两个方面”,据此时间副词又可以分为时制副词和时态副词。[5](P60-61)现代汉语时间副词有的可以表达时制意义,有的可以表达体意义,还有一部分副词二者兼顾,例如“必将、迟早、总归”等表未然态的时态副词同时兼表将来时制。由于时间副词的语法化程度比较低,所表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种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结合体,本文从广义的语义范畴出发,将时间副词归纳为将来时制的词汇手段。
在本文的考察语料中有一组短时时态副词“立即、就、赶紧、赶快、马上”,表示某行为动作在说话之后或另一行为动作之后紧接着发生、进行或完成,强调两个动作行为相隔的时间很短。例如:
(18)你马上来,公司这儿一摊事等着你。
(19)县委、县政府领导人把这作为大事来抓,马上拨款盖水电职工楼一栋,让职工搬进供水供电供暖供煤气的宿舍楼。
由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马上”有时可以表绝对的“将来时制”,如例(18)的参照时间就是说话时间,句中所叙述的动作行为都发生在说话时间之后。“马上”有时又可以用于非将来时制的句子中,如例(19)。显然,这一组短时时态副词都不是专门的将来时制表现手段,所以统计词汇手段时将它们都排除在外。
A.及早、趁早、早日
这一组词表示说话人希望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在说话之后尽快进行、完成或发生,都具有表达“绝对时制”的功能。由于是希望某种情况尽快发生、进行或实现,所以“早日、及早、趁早”前常有表示主观愿望的词语,它们也常用在表示祈使或祝愿的句子里。例如:
(20)个体户认真地说,如果这人找不着,我看咱们最好也趁早收摊子,别瞎耽误工夫,认栽。
(21)希望有关方面尽快采取措施,使我省茶叶生产早日走出困境。
B.终将、终究、终归、总归、必将、迟早、早晚
这一组词表示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虽不会马上发生、进行或完成,但是最后一定会发生、进行或完成,属于绝对将来时制。“必将、终将、终究”比较正式,多用于书面语;“终究”现在用的较少;“迟早”、“早晚”多用于口语,且大都与表示将要的能愿动词“要”、“会”共同出现。例如:
(22)他相信文图罗尼此次访华必将推动两国、两军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23)白度从皮包掏出钱递给老板,“有什么呀?早晚有一天这些伙食头子会后悔没在危难时拉咱们一把。”
C.快/要(……了)
“快”作为副词时,表示时间上接近,很快就要出现某种情况,一般在句尾用“了”。“快”后可以跟动词、形容词,例如:
(24)他们快结婚了。
(25)为求一逞坏了大家的事,看不出你哥都快急了?
例中的“结婚”、“急”都是很快就要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状态,表示近将来。《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还列举了一类“快+(时间、节令)名词”,例如:快半夜了,还在学习/快立春了,天气要转暖了。[6]在时间轴上,“半夜、立春”的到来时间都晚于说话时间,并和说话时间接近。
“要……了”中的“要”是个助动词,我们之所以将它放在时间副词里,主要是从语义出发,它与“快”表达的时间意义相近。这里的“要”表示将要,前面可以加“快、就”,一般指不久的将来要发生的事情[6]。例如:
(26)我要写了,喂,我要写啦!
当然,“快、要”所在的句子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但是从它们表达的时制意义上来说,都表示一种近将来。张万禾、石毓智对此作出的解释是谓语动词之后加体标记“了”,一般表示客观上某事即将发生,“要”的“意图”义被冲淡,此时“要”通常为单纯的将来时标记。[1](P30)
通过以上的描写分析可以看出,时间名词、时间结构和时间副词是汉语将来时制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
(二)现代汉语中用于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
现代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所以也就没有专门的表达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而主要以词汇手段为主,通过本文的语料统计数据(见表1-表4)可以看出这个特点,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些语法形式也可能具有表示将来时制的功能。汉语表达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本文只选取了3种常常用于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它们是“去/来+VP”、“VP +去/来”以及句尾“了”。当然,在“去/来+VP”和“VP +去/来”中,“将来”的时间意义不是由“去”和“来”的词汇意义表示的,而是由它们的语法意义体现出来的,下文将展开详细的论述。根据陈前瑞[7]的研究结果,句尾“了”常常具有表示即将发生的用法,我们也将它看作一种语法手段,并纳入统计范围。
表1 王朔小说中典型将来时制的词汇手段
表2 王朔小说中典型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
表3 《人民日报》中典型将来时制的词汇手段
表4 《人民日报》中典型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
注:只统计了“将来时制”单个表现手段出现的情况,排除了联合使用两种(包含2种)以上的句子。
1.动词“去”虚化兼表将来
“去+VP”和“VP+去”句式常常用于将来时制的句子中,这两类句式中的“去”具有类型学*Bybee et al.(1994)通过跨语言的类型学考察,发现有一类将来时制标记来源于位移动词(movement verbs)come或go,位移动词在演化成将来时制标记时具有几个特点:⑴不仅表示空间位移,还包括时间上的位移的含义;⑵由“去”构成的句式含有一个终点或目标;⑶表示说话人的意图,即说话人在叙述他/她去某个地方做某事的时候,同时就表示他/她有意图做该事情。将来时制的语法化路径中,很多词汇向将来时制的发展都经过“意图(intention)”这一步,然后由“意图”通过“推测”发展到“预测(prediction)”,即将来时制。所以,将来时制标记的主要功能是表示“意图”和“预测”。中由“去”类位移动词向将来时制标记发展的趋势,即在“去+VP”和“VP+去”句式中的“去”是具有空间距离变化的行为动词,而且它还有表示目的的功能。但是,这些句式中的“去”已经多少失去了原来表示空间位移的动作意义,意义呈现出虚化的趋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用于将来时制。例如:
(27)你们俩别吭声,我去看看她有什么事?
(28)我不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难理解,关键是你想不想去理解他们。
(29)算了算了,杨重你跟他说吧,我歇会儿去。
(30)让他着急去吧,我何必苦巴巴地又给自己找个爷?
例(27)中“去”已经有所虚化,失去了明确的动作位移意义,后面不能补出处所宾语,并不表示“去某地看看”。这种情况下的“去+VP”表示的是去做VP这个动作,VP表示的是还未发生的动作或将来的状态,“去”只起到对它的强调作用,用来强调即将发生的动作或将要实现的状态,而不再强调施动者运动的位移趋向。例(28)中的“去”更加虚化,既不表示处所意义,也不表示位移趋向意义。在表将来时制的“VP+去”句式中,VP是主要的动作,如例(29)中传达的重点信息是“歇会儿”,而“去”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将来时制标记,表示VP是一个还没有完成的动作或状态,这个动作是施动者即将要去做的。而且在读音上“去”也发生了音变,弱化成轻声,相对于前面的动词而言具有一定的粘附性。细细品味,这几个句子中还能感觉到含有位移趋向意义,但例(30)中的“去”可以说几乎已完全失去空间位移的意义,“纯然表动相了”[8](P231)。
2.动词“来”虚化兼表将来
“来”的基本义也是一个表位移的动词,指“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当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短语前面或后面时,构成“来+VP”和“VP+来”两种句法形式[3]。《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说“来+VP”表示要做某事,不用“来”意思相同;“VP+来”表示来的目的。[6]可见,“来”的语义在这两种句法形式里已经有所虚化,不再单纯表示空间位移。例如:
(31)我是没词儿了,冯老师你来伺候他。
(32)我这就再去上街,死活拉一资本家来。
在例(31)(32)中,“来”前后的“伺候他”、“拉一资本家”、“瞧”都是还没有发生的动作或事情,在时制上表现为绝对的将来时制。可是,《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说,“来”用在另一个动词性词语后面时,前一个动词表示“来”的目的或方式,整个句子是已然的,句尾必带“了”。[9]例如:“他送结婚请柬来了。/大部队支援我们来了。”这一类带有句尾“了”的句子在时制上就呈现为过去时。因此,我们只能说“来+VP”和“VP+来”这两种句法形式可以用于将来时制,与“去+VP”和“VP+去”用于将来时制相似。
3. 句尾“了”用于将来时制
陈前瑞考察了句尾“了”表将来时制用法的发展过程,认为在“报”、“告别”、“应答”、“催促”四种语境下无需时间副词句尾“了”可以有直接表示即将发生的用法。[7]当句尾“了”用于将来时制,并且在使用时句中又没有其它显性的将来时间标志,我们就把它看作一种临时性的将来时制的语法表现手段,并列入统计范围。那么这些情况下的句子表示近时将来,属于绝对将来时制,例如:
(33)“包饺子了包饺子了。”丁小鲁端着馅盆往堂屋走,“别贫啦,都去洗手。”
(34)“我走了。”丁小鲁站起来,“我真走了。”
(35)“来了。”马青从角落里惭愧地站起。
三、王朔小说和《人民日报》中将来时制表现手段的统计
本文选取了王朔的三篇小说(《顽主》、《一点正经没有》、《你不是一个俗人》)和三期《人民日报》(1995年6月16日、6月17日、6月18日)作为考察语料,对其中所有典型的将来时制表现手段及使用比例做了一个频率统计(见表1-表4)。
王朔是北京人,主要采用通俗的口语进行写作;而《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报纸,以报道国内外大事为主,主要采用新闻语体写作。从表1—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由于语体的不同导致它们表达将来时制所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段显示出各自的特征。整体来看,无论是在以口语为主的小说中还是在以书面语为主的《人民日报》中,词汇手段都是表达将来时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特别在新闻语体里更是以词汇手段为主。通过表1和表3的对比,我们发现时间副词“将”在《人民日报》中使用得非常频繁。“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将来时间,在上古时就已经完成表示将来时间的语法化过程,现在倾向于在非口语体句子中使用,而且“这些句子的主语倾向于非对话参与者,也就是说,主语或者为第三人称,或者为指事或指物主语,而不太可能是第一或第二人称”[10]。报道事件的新闻语体一般都采用比较正式的书面语,所以在以书面语为主的《人民日报》的将来时制表现手段中“将”的使用频率最高。通过表2和表4的对比可以看出,“去+VP”和“VP+去”在王朔小说中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而在《人民日报》中只出现了2例。这表明“去+VP”和“VP+去” 这两类句式用于将来时制时倾向于口语语体。由于本文选择的语料有限,所选语料并不能涵盖所有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但是通过本文的统计数字,也可以对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三篇王朔小说和三期《人民日报》作为语料,从典型的将来时制概念出发,对其中将来时制的所有表现手段进行频率统计。通过对语料的定量统计描写和分析,发现在现代汉语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极其丰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中词汇手段是表达将来时制的重要手段,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一些时间结构都可以确定句子所表述的动作或事件的发生时间在“将来”。由于汉语是缺乏严格形态变化的语言,所以没有专门的表达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可以用于将来时制的语法手段很多,本文主要统计分析了语料中经常出现的三种,即“去/来+VP”、“VP+去/来”和句尾“了”。无论是“去/来+VP”、“VP+去/来”还是句尾“了”,它们在用于将来时制时都要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有时还要受到上下文语境的制约。
总之,本文只是对现代汉语将来时制的表现手段做了一些初步的描写性分析,而且研究范围受到限制,所以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谨希望本文能引起大家对现代汉语中将来时制研究的重视,并对此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另外,本文的研究手段也十分有限,只对例句进行了频率统计,而没有进行统计检验,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应的科学性,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1] 张万禾,石毓智.现代汉语的将来时范畴[J].汉语学习,2008,(5):27-34.
[2] 马庆株.略谈汉语动词时体研究的思路——兼论语法分布研究中的对立原则[A].中国语文丛书杂志社.语法研究和探索(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 李向农.现代汉语时点时段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 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 陈前瑞.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1):69-70.
[8]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 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10] 王晓凌.论非现实语义范畴[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责任编辑许婴校对王顺贵]
The Expression Means of Future Tense In Modern Chinese
ZHANG Li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Bozhou Teachers College, Bozhou Anhui 236800,China)
The research from the typical concept of future tense to make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all means of expression finds out the means of expression is extremely rich both i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Vocabular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expressing future tense.Time nouns, time adverbs or some time phrases or structures are used to show that the action or event occurs in the “future". Among so many grammatical means, this paper mainly statistically describes the “qu/lai + VP", “VP + qu/ lai" and end of the sentence“le". When they are used in the future tense,these means are subjected to certain conditions, and sometimes even constrained by context.
tense; future tense; expression means
2013-10-17
2012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102)阶段性成果
张莉(1979-),女,安徽蒙城人,安徽省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H04-052
A
1004-2237(2014)01-0064-06
10.3969/j.issn.1004-2237.2014.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