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解易:孙应鳌《淮海易谈》学术源流论述

2014-04-10骆利红

史志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象数淮海易学

骆利红

以心解易:孙应鳌《淮海易谈》学术源流论述

骆利红

《淮海易谈》是晚明以心解易的重要代表作。作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在吸收程朱理学解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王阳明“易理即人心”的思想,以心解易,以易证心,建立起自己的易学体系。

孙应鳌 《淮海易谈》 心学

《淮海易谈》原名《易谈》,是晚明以心解易的重要代表作。作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在吸收程朱理学解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王阳明“易理即人心”的思想,以心解易,以易证心,在《淮海易谈》建立起自己的易学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孙应鳌师从王门后学的生平经历,审视其以心解易的学术渊源。

一、孙应鳌生平及与《淮海易谈》

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卫人(今凯里)。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癸丑成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补江西佥事。隆庆改元,升佥都御史,巡抚郧阳。万历初,诏起抚郧阳,首疏加衔提督军务。后入大理卿,升户右侍郎,改礼部,掌国子监祭酒事[1]。晚年因病请辞归故里,进行著述讲学。

孙应鳌师从王阳明高足王艮之徒徐樾,曾宦游二十余年,一生历官北京、江西、陕西、四川、湖广等地,与各地王门弟子广泛接触。如与江右王门邹守益、罗洪先、胡直等江右学脉有特别深的渊源。除江右学脉之外,孙应鳌与泰州学派来往亦为密切。后在黔地清平讲学前后达十二年。任官期间,两次乞归故里。明代王学遍及天下,甚至在偏远的贵州一地,亦有精彩的成果;而隆庆、万历之后的易学发展,深受王学影响。孙应鳌所在环境,处处都充满着王学的影响。

隆庆二年戊辰(1568),时年42岁的孙应鳌,撰成《淮海易谈》四卷。《周易》作为中国传统经典,集中概括了先哲对宇宙天地系统认知,被儒家称为“六经之原”,后世学者围绕着对《周易》的诠释,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作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是“海内群以名臣大儒推之”,“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2],他沿袭邵雍、程颇、陆九渊、杨慈湖特别是王阳明等人的心学思想,认为易理即人心,以此为原则,解释《周易》,建立起自己的易学体系。

孙应鳌借《易》以讲学,所讲之学,旨在以人心明易理。以心学解释《周易》和禅学解释《周易》是晚明易学的一大特点,《四库全书总目》载明自隆、万以后,言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明末心学横流,大抵以狂禅解《易》[3]。孙应鳌经过多年笃学精思,穷究易理,撰成《淮海易谈》四卷,近十万言。

二、以心解易的理学基础

自汉代开始,儒者结合当时需要和个人的理解对《易经》和《易传》不断进行解释,形成一门关于《周易》的学问,即易学。由于对《易》的解释方法和研究路径不同,易学研究和解释逐渐分化为两大派别:一是“象数派”,一是“义理派”。“象数派”着重通过《周易》卦象和有关数字解释《周易》;义理派主要在于阐明《周易》的哲学大义,精于明理,注重探求宇宙和人生的哲理。

孙应鳌求学科考和在外任官,都处于王门后学的影响之下,他对《易》的理解和诠释也主要继承陆王心学一脉。但明代科举考试“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4]。因此,孙应鳌除了受到陆王心学的影响外,程朱理学也是其以心解易的学理基础。

在《淮海易谈》中孙应鳌通过程颐和邵雍的对话来表达他对义理和象数的看法:“程子问邵子:‘还是知《易》理能知天?知《易》数能知天?’邵子曰:‘还是知《易》理能知天。’”孙应鳌认为,《易》最初并没有理与数之分这一说法,义理不离于象数,以义理、象数区分《易》,是后人的主张,正确做法是理数不应分家。他进一步指出:“邵子作《皇极经世》,兼论理数,则当日答程子《易》理知天之言,或因程子之学主理,故如此言之欤?物者,道之形体,道变而为物,物化而为道,道亦物也,物亦道也。以物观道,则道不虚;以道观物,则物不滞。不虚不滞,则中。皇极,大中也,故以‘观物’名篇,以‘皇极’名书,圣人能以天地为一身,万物为一体,古今为一息,终始为一际,前后为一念者,只因看破此物而已。”[5]孙应鳌经过对邵雍书名的解释,得出“道亦物,物亦道”的重要看法。

朱熹不满前人对《易》的各种解释,认为“易本为卜筮而作”,“易之作,本只是为卜筮”,“易本卜筮之书”,然而,后人却要从中“生出许多象数来”;“硬要从中讲出许多道理来”[6]。朱熹认为,自汉代以来,无论是象数解《易》还是义理解《易》,都不是圣人的本义。孙应鳌主张兼顾义理与象数,深受朱熹的影响。在《淮海易谈》中,他指出:“朱子作《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考变占,可谓括尽《易》之大旨。……《易林》只就数上起数,《启蒙》以理定数,所以《启蒙》能括尽《易》之大旨。”[7]孙应鳌认同朱熹的《易学启蒙》,一方面因为朱子数理兼顾,另一方面是《易学启蒙》强调“以理定数”。

孙应鳌在程朱的基础上注入阳明心学,将二者结合起来。曾如学者指出:“南宋以后的注《易》者,对图书术数的看法,乃至《易》理的论述,经常以朱注为基础,是以即使受到王学的启发,对《易》理的论述与朱子不同,但在注《易》时所用基本框架,甚而是某些重要的观点,仍然难以完全逸出朱注的范围。”[8]

三、以心解易的心学渊源

在以心解《易》的思想脉络中,孙应鳌继承了王阳明“良知即易”的思想。在《淮海易谈》自序中,孙应鳌指出:“易者,何也?以著天地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理,妙于人心,故易著天地之理以明诸心也。古之圣人,生而明诸心矣,欲人人皆明诸心不可得,于是著易之书为经。……而诸大圣人著经之意,即若可不远于吾心。”[9]孙应鳌从三个层面进行以心解《易》:首先,在《易》未产生之前,“天地即易”,《易》产生之后,“易即天地”。从面,“易道即天地之道,无不有以‘弥纶’之,此所以‘易与天地准’也。易者,心也”。其次,“中”为“天地之位”,因圣人能明此“中”,故唯圣人能成就天地之位,“明此中者明易也。易者,心也”。第三,“德行本然之知乃同于天地万物,而能主乎天地万物者。合天地万物一体之道是为格物,妙天地万物一体之道而通于知是为致知,致知则得易。易者,心也”。孙应鳌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不过是与“天地相似不违”,而“天地即易”,“圣人得易故与天地相似,得易者得心也”[10]。

孙应鳌以心解《易》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易》同于天地万物,而人的“德性本然之知”亦“同于天地万物”,且“能立乎天地万物”,若依此义言,则《易》之言天地万物犹言人的“知”,知就是心,故《易》即心。“中”即“天地之道”,圣人法此道,其精神境界便“合天地万物而为一体”。所谓“《系辞》或言圣人以见天地,或言天地以见圣人”,即指此而言。而一般人若欲达到圣人的这种境界,则需下一番格致修养之功,所以说“致知则得《易》”[11]。

在讨论《易》与《六经》的关系时,王阳明认为:“《六经》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故《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君子之于六经也,求之吾心之阴阳消息而时行焉,所以尊《易》也。”[12]孙应鳌在《淮海易谈》中继承王阳明的认识,主张《易》为五经之源,提出:“《诗》《书》之理,即《易》之理,特《诗》专主于性情,《书》专主于政事,以至《礼》《乐》《春秋》,或专主和,或专主序,或专主道名分,而《易》则会其全耳。”[13]

经以载道,《周易》和其他儒家经典一样,都只是载道之书。在论及《大学》《中庸》与《易》关系时,孙应鳌着重强调《大学》之“大”与《中庸》之“中”。他在《淮海易谈》卷一中指出:“曾子作《大学》,知大矣,而中具焉;子思作《中庸》,知中矣,而大具焉。”只有理解大,才能体会《易》,只有知道“中”,才能用《易》。

四、结语

“《易》即心”是孙应鳌《淮海易谈》的主旨,在对易学进行系统解释和建构过程中,孙应鳌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结合并充分发挥王阳明的心性易学,从人心和人性的视角来解读《周易》,阐发易理。孙应鳌的易学,虽始于朱子,却成于阳明。“在原先的朱注框架、图书概念、解《易》方法中,将《易》理与心学巧妙结合,先论《易》者,心也,再推衍出致知则得《易》的结论,更进一步确认阳明致良知之说的重要价值”[14],将易道与心学相互印证。此外,孙应鳌“以心解《易》”还充分吸收《大学》《中庸》等儒家典籍菁华,将《大学》的“格致”之学以及《中庸》的“中和位育”思想与《易经·说卦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思想融会贯通。在《淮海易谈》中,孙应鳌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熔为一炉,以阳明心为主体,将易道、天道、人道以及良知之道统合为一。

[1]郭子章.黔记(卷45)[M].贵阳:贵州省图书馆复制油印本,1966.277.

[2]莫友芝.黔诗纪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184.

[3]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97,161.

[4]张廷玉.明史(卷70)[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94.

[5][7][9][10][13]孙应鳌.孙应鳌文集[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150,150,10,120—124,119.

[6]朱熹.朱子语类(卷66)[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620-1630.

[8][14]贺广如.明代王学与易学之关系[J].周易研究,2008(2).

[11]黄富源.简析孙应鳌《淮海易谈》中的《易》即“心”说[J].贵州文史丛刊,1994,(4).

[12]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卷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55.

骆利红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硕士研究生

(责编 樊 誉)

猜你喜欢

象数淮海易学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清初学者对“图书易学”的再认识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论钱澄之以《易》理为旨归的易学观
从河图浅述人体的气机升降理论
中国易学象数对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的影响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胡瑗易学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