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黄庭坚“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培养区革考中进士”传讹由来的考证

2014-04-10蓝振榕

史志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宜州黄庭坚进士

吴 政 蓝振榕

关于黄庭坚“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培养区革考中进士”传讹由来的考证

吴 政 蓝振榕

考证张克暐、韦甘睦、吴佐民等传讹黄庭坚是“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培养区革考中进士”的由来,呼吁要以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对待黄庭坚在宜州所作的贡献和影响,让读者真实全面地了解黄庭坚在宜州生活的真实情况。

黄庭坚 初开文化第一人 培养区革考中进士 考证

黄庭坚是“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立初开文化第一功”传讹的首倡者为原宜州市一中初中部历史教师张克暐先生和原宜州市政协韦甘睦先生。

张克暐在《黄山谷在宜州的最后文化教育活动史迹》一文中说:“民国初,广西历史文化名城宜山县的学校盛行歌曲一首:‘初开文化第一人,八百年来俎豆馨;前人不幸后人幸,宜山草木亦精神。’这里景仰一方的‘第一人’指的是饮誉千古的我国大诗人,著名书法家,北宋黄庭坚即黄山谷先生。”(原载《宜州文史》1995年7月28日第10期。搜集于原宜州市政协主席韦丽忠主编的《宜州文史》7—13合集第317页)

韦甘睦先生在他编注的《宜州历代诗选》中选录了张克暐的“初开文化第一人”诗,并自行增加了民国时期《祭祀黄山谷歌词一首》:“遗脱衣冠慷慨词,景仰一般同。苏门四学士,文章气节孰如公。南方创造新奇迹,无限深恩重。南楼施绛帐,歌讽岁月延天空。赢得姓名标显绩,开化第一功。祭祀千秋岁,宜吾学界之尊崇。”(韦甘睦编注:《宜州历代诗选》125页,北京,中国县镇年鉴社,1999。载吴政著《黄庭坚在宜州文献诸说考证品评》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年8月版,第32页)

我们考证发现,张克暐,韦甘睦所说的“黄庭坚是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立初开宜州文化第一功”之说纯属传讹。早在黄庭坚未到宜州接受羁管之前,宜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就已相当发达,已有冯京、黎志、廖克明、韦安、韦安雅等考取了状元、榜眼、进士。冯京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考中状元。黎志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考中榜眼。廖克明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考中进士。韦安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考中进士。韦安雅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考中进士。(详见韦丽忠主编《宜州文史》1-6合集,第89页。我们根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作了年代校订。)

原宜州市委宣传部吴佐民先生又进一步传讹,说“山谷羁管宜州,人民群众,特别是宜州士子却不以为然,把山谷看作是‘名贤’,纷纷到小南楼问候敬拜为师……,他们中不仅有宜州城人,也有来自乡寨的民族兄弟,还有来自邻县天河以及远及四川的士子。在山谷精心的教导下,人才渐成,其中区革中进士,赴琼州通判任职,山谷心情欢快,以‘运子之官琼海上,鲸吞舟楫蜃嘘楼,《青玉案》词送之’。”“山谷至宜……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在宜州造成爱读书、重文化的风气,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开化宜州的文明,起着重要的影响,山谷之德誉动乎宜,宜州人民对山谷道人‘高山昂止’。”有“颂歌:衣冠济济共升堂,形象悠然气概昂,前人不幸后人幸,万里来破南天荒。初开文化第一人,八百年来俎豆馨,墨池砚田留圣迹,宜山草木亦精神。”“祭词:遗脱衣冠慷慨词,景仰一般同。苏门四学士,文章气节孰如公。南方创造新奇迹,无限深恩重。南楼施绛帐,歌讽岁月延天空。赢得姓名标显绩,开化第一功。祭祀千秋岁,宜吾学界之尊崇。……写到这里,可以下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奉献于人民的人,自然受到历史的尊重。”(宜州政协2012年编《宜州文史》7—13合集,第403—405页)

我们考证发现,吴佐民借助张克暐的赞歌和韦甘睦的祭词进一步传讹,即由吹捧升格到编造黄庭坚在宜州通过教学,把区革培养教育,考中了进士,并到琼州作通判,黄庭坚还作《青玉案》词送之。吴先生讲得有史有据,实为传讹。吴先生忽略了以下史实:山谷卒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乙酉(1105),区革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乙未(1199年)考中进士,相距已九十四年,何来“相与交游,送诗”。

到了2006年,河池学院有位教师,又将黄庭坚传讹为振兴广西民族教育的鼻祖。他在《江西诗祖何以能振兴粤西民族教育——论黄庭坚对宜州教育的影响》(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一期)一文中说:“黄庭坚被除名羁管宜州,于崇宁三年五月到达宜州,最后被逐居南门戍楼,山谷泰然处之,每日与州人讲学,趋者如云。”使“桂西北这块多民族杂居的荒蛮之地得以开化。后人称赞黄山谷‘八百年来俎豆馨,初开文化第一人。烟雨墨池留胜迹,宜山草木亦精神。苏门之客半吾乡,横州秦子宜州黄。前人不幸后人幸,万里来破南天荒。’”“黄庭坚以自身给宜州树立了一个学者教者的光辉楷模和典范,其无穷的感化力恩泽后世”。

就这样一唱一和,把黄庭坚由“初开宜州文化第一人,立初开文化第一功”,到“把区革培养教育考中进士,赴琼州作通判,并作《青玉案》词送之”,进而传讹到黄庭坚是振兴广西文化的“学者教者的光辉楷模和典范”。

黄庭坚真的在宜州讲过学吗?如果真的有这壮举,为何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作《山谷祠记》时,只字未提为何黄庭坚在《宜州乙酉家乘》日记中亦只字未记,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也没有提及。

以讹传讹可以休矣!

须知,宜州的文化教育,早在唐代就已兴起了,要不然唐中央政府就不会在宜山设置宜州府。使龙水县成为周围十个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了。对此,清代庆远署府査礼在《重修黄文节公祠记》讲得很清楚:“庆远乃粤西边境,秦汉时为南荒粤地,其民椎髻卉裳,风气与中土殊绝。自唐五代始设官置州治,渐摩向化,烝烝以变,然犹为瘴乡迁谪之所。迨宋元明迄(令)〔今〕,则浸浸乎礼陶乐淑,声华文物与内地无间矣。……”(《庆远府志·建置志中》,100—101页)

我们敬佩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韩晖教授,他应宜州市府资助写的《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学术专著一书能实事求是,他不受张克暐、韦甘睦、吴佐民等传讹所惑,难能可贵。

我们坚信,在“黄庭坚在宜州”的研究中,将会有更多的学术研究者,和韩晖教授一样,能通过严肃认真地考证黄庭坚在宜州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澄清黄庭坚在宜州的研究中的是与非、真与讹,为读者全面了解黄庭坚在宜州的作用和贡献精诚地尽其责。

[1]广西河池市地方志办公室点校.庆远府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2]韦丽忠.宜州文史,1995,(10).

[3]韦甘睦.宜州历代诗选.北京:中国县镇年鉴社, 1999.125.

[4](中华民国七年)宜山县志.

[5]黄庭坚.宜州乙酉家乘.

[6]吴政.黄庭坚在宜州文献诸说考证品评.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3.

[7]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吴 政 河池学院中文系 副教授

蓝振榕 河池学院后勤管理处综合科 副科长

(责编 畅 思)

猜你喜欢

宜州黄庭坚进士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广西宜州中药街药用植物调查及资源保护探讨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风物篇)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人文篇)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清代石城县黎正进士考论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黄庭坚谪贬宜州期间交游研究——以黄庭坚著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