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涉农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4-04-10方磊涵毕玉霞
方磊涵,毕玉霞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公办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院目前有16个教学系、院、部和校区。开设有66个专业(含专业方向),涵盖机械制造、计算机、农林、财经、汽车建筑、文体等专业大类,是豫东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在校生17000多人。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示范院校项目建设验收,同年10月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创特色,建名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与学校办学定位一致的专业布局,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1]28。
一、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做法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也迅速扩大,高职毕业生人数剧增,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凝练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地方,校企合作办学,对接产业,工学结合育人”的办学思路,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建设好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等4个涉农类国家重点专业,为河南省特别是商丘的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努力办好信息技术和工程类专业。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办出特色等积累经验,彰显国家示范院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定位特色专业
河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畜牧业产值也名列前茅,到201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将占到农业产值的40%以上。商丘位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国文化名城、国家级旅游城市。根据“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发展产业”的专业建设要求,学院在专业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商丘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与人才需求状况等要素,特别是优势与特色产业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结合学院办学条件,提出将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食品加工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办成国内有影响的特色品牌专业;电子商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办成河南省有影响的特色品牌专业。并在同类院校中发挥引领作用,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涉农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涉农专业已经形成品牌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我院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畜牧兽医和食品加工4个专业学院在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专业,并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支持。2010年已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的验收。其中畜牧兽医专业又被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也被批准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商丘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基地。近3年还承担了河南省阳光工程大学生创业的培训任务。涉农4个专业已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院级精品课程15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20门。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订单培养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双方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全过程,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和生产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79。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先学后工、先工后学、边学边工、以工促学,专业全部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实验实训条件为基础,以实训实习和专业协会为载体,与订单企业紧密结合,加强定向培养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真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基础。为保障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了“2+1”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即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包括各实践环节,“1”即最后一年到企业做工,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进行学生培养,使学生在订单企业“真实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教师辅助管理,采用校企共同考核的制度,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和毕业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岗位技能鉴定等),使学生达到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3]9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在共同培养人才方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与青岛正大、正源饲料集团、河南科迪集团、河南福润集团、河南诚实人食品、豫东花卉、北京日月光华软件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逐步形成了与各自的企业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近几年来培养的学生在职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工作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提高较快。培养的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达到98.6%,就业质量不断提高。4个涉农专业的毕业生未到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一空,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
(三)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自主创业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该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做模式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实践技能显著增强,成绩普遍提高,课程评价显示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提高,满意率达95%以上。例如:畜牧兽医专业2009级毕业生满建龙,毕业后带领四位青年大学生到农村自主创业,成立养殖合作社奶牛养殖基地,靠技术引领当地农民致富,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树立了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学院对其进行毕业跟踪调查,问及她到农村自主创业的动机和取得的显著成绩时,满建龙说:“正是教学做一体化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使我学到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创业课程的开设使我有了创业的理想和思路”。4个涉农专业的毕业生中,像满建龙这样的创业事例数不胜数。
(四)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依托四个涉农类重点建设专业的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等优质资源,完成了生物工程系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园林及食品加工系的园艺技术和食品生产综合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动物工程系的畜禽生产技术和预防兽医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等的建设,实施“项目引导”、“技术扶持”、“技术推广”、“示范带动”、“致富拉动”、“咨询讲座”、“上门指导”、“培训到现场、送教到基层”等技术服务推广模式,充分利用“科技大集”、“科技大篷车”、“农技110”、“《豫东田园》广播电台栏目”、“农技专家热线”等形式,实现“学校+企业+农户”一体化合作,让专业师生成为企业与农户的技术顾问,让企业成为学院开展技术服务的联合体,让农户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受益者,为河南及商丘周边地区提供农业新技术示范、开发和推广服务,以增强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六)形成了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在该成果的推动下,依托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了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团队建设制度。目前4个涉农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高级职称占50%,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0%。院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商丘市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发表了该课题论文12篇,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2项。还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教材和讲义,这些成果的发表,既是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总结,也为兄弟院校涉农课程与教改提供了成功经验和范例,在校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刘复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8).
[2]叶 华.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4).
[3]冯会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本学特色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