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高校考试管理模式探索

2014-04-10丁同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考试

丁同芳

(淮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系,安徽 淮南 232038)

高等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持,真正达到知识服务于经济的教育目标①王平祥:《创新人才培养呼唤考试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12 期,第83 页。。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量的考核方式,以取得必须的最低学分当作完成学业的标准,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和逐步完善,目前的考试制度已不能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需要,必须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和作用,建立与学分制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学分制下的考试模式②蔡先金,宋尚桂:《大学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以及综合的考试内容,达到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全面考察,形成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

一、当前考试模式中常见的问题

考试是一个由开始组织、着手实施、检测目标、分析成绩等部分组成的自身拥有一定规律特点的科学,其教学实施形式大都是自上而下的。然而现行考试的知识点及考核方式都没有经过严谨的考量,考试也会被某些教师仅仅当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不会去关心考试是为了给学生带去什么,会给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考虑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对其他事情很少问津。对于考后的试题分析及总结不给予重视,把考试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存在的这个目的忽视了,对于考试的测量作用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考试之后的评价与反馈更是没能正常实施。相关考务部门对考试的管理工作没有进行正常的综合评估,对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导致考试管理能力不能得到提升。

一般来说高校考试的内容大都取材于课本,对于学生的记忆力的考察比较多,当然有部分内容是来自课堂笔记,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受到阻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规范性考试的结果反映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却反映不了学生在道德品行、创新能力上的一些综合素质。然而现实情况是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升级、毕业、获得学位、优秀大学生以及奖学金的评选,甚至找工作都看成绩,所以这在某种意义上会使学生的虚荣心增加,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变得比较功利化,就会让学生在考试中企图作弊,进而考试作弊现象就会频繁地发生。

学科考试时间一般都在期末,同时各个科目考试时间都不集中,所以有些同学就会钻空子,平时学习很马虎,仅仅在考试的前一段时期突击复习,这样考试也会通过,有的还能考得很高的分数。我们能看到其中的弊端所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均不能很好地得到培养,学生投机行为造成不好的学习风气。每门课考试的形式几乎全部是笔试,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几乎没有涉及。考查课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技能、创新意识的考察所占的比例较低①谢旭辉:《学分制管理模式下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第1 期,第31 页。,考察的形式也是以结果为参照标准,对于完成的过程也不给予重视。这些现象都显示现在的教育体制下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与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不一致。学生学习结果是在考察方式的引导下产生的,若仅仅把考察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而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及其创新意识能力的锻炼,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教改的任务。

二、关于学分体系下考试管理制度

教育部颁布的各个专业目录规定的基本学制是现行学分制的参照标准,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总学分即可毕业,若提前修满学分就可提前毕业,时间一般规定在3 至8年,学分制最重要的部分是学分绩点,它是将学生期末学习成绩以高低顺序乘以一定的百分比折算成绩点学分,它联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成绩。学生的毕业资格论证、学位评定的重要依据就是看累积的学分绩点,也可以根据这个来申请辅修第二专业或者其它学位的学习,另外优秀学生以及,奖学金的评选也是把学分绩点作为根据。

在学分制的管理体系下,教学质量要在考试中得到充分的保障,要把严谨与灵活的原则紧紧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学生能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学期开课之前申请免修或者间断听课,考核的成绩达到60 分以上也可以得到该课程的学分。也可以在开学两星期以内申请免听或者是间断性听课,同时相关课的作业及其实验也都及时完成。但实践性的课程不允许提出免修、免听或者是间断听课。课程考察在学分制体系中理论上只能进行重修,不存在补考。但是在实际情况下,有许多其他因素的限制,导致完全实施重修的可能性不太大,像不及格人数太多、课程安排困难等等,所以我们只能给不及格的同学一次补考的机会,如果补考还不通过就需要重修了。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同学以为补考很容易通过,不把补考当做一回事,在考试之前提出各式各样的理由想要缓考,所以我们要重视补考,不给那些想要钻空子的学生留机会。经过补考以后分数仍然达不到60 分以上,若是必修课就必须要重修,若是选修课则既可以重修也可以改选。

大多高校的考试方式是“教学与考式不分家”,也就是说教师授课、出卷、监考、阅卷以及给学生打平时分,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随便性较强,考试内容缺乏科学性,结果也不公平,想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风不容易。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其实现在高校的考试不是老师个人的需要,而是一个任务,很难从中看到什么工作成果。对于教师工作的完成情况,只看教师的监考和批卷任务是否完成,对于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投入多少精力并不是很重视,这样的评估形式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众多高校忽略了对阅卷环节的规范管理,没有固定的监督人员和管理机构对阅卷过程进行监察,很多教师就会对某些学生进行特别关照,造成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机和不良的学习风气,缺乏公平公正的教风和考风。这样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要保证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必须要保证在学分制下教与考的分离,具体有效的实施措施就是建设试题库,规范考试标准,严抓考试纪律,建立严厉的奖惩措施,这样就能基本杜绝一些不良的现象。

三、探讨课程考试现代化管理方式

(一)成立考试中心,提高考试管理水平

为了培养人才,应该多方位认识考试的评估功能,恰当设计考试量化体系,合理使用评估方式,考试时间的科学设定作为学分制下的科学考试理念,确保让考试的作用能够实现教学的目的。考试目标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是透过考试反映的一些信息来寻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考量教学的效率,反馈教学的质量。高校建立考试中心的必要性在于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还要组建一批高技术高效率的考试管理队伍,把课程考试时间统一,试卷的批阅也统一规范,同时对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评价。试卷的来源一般来自于考试中心从标准的试题库中随机抽取各科符合标准试卷的卷子,也可以请其他高校专业的相关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等。

(二)多种多样的考试形式随机组合

当前社会需要那些自学能力较强,善于交流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教师就应该以这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善于动手、动脑把生活中的一些实践与所学习的理论结合起来,灵活学习,把等级制、百分制等结合起来综合给学生评价,综合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把学生平时表现作为期末考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只依靠考试成绩看学生的表现的古板做法进行改革①皱光华:《以实施学分制为突破口促进教学管理改革》,《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第3 期,第86 页。。在本校,学生的平时表现占成绩的30%,其余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平时表现主要有学生听课出勤情况,完成作业情况以及平时回答问题情况等等。通过对学科特点分析,可以根据其特点设计不同的考试形式。教师可以自由发挥考试的形式,只要符合课程特点,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就可以实施开卷考试、网上测试、操作考察、成果展示等等,不仅突出考察重点还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重视这个过程,如果有可能可以邀请一些用人企业共同参与这个考察过程,这样可以使企业更了解学生的技能,而且也使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到底应具备哪些素质,为他们以后获取相关证书和资格证奠定基础。

(三)建立及时反馈考试信息的机制

课程考试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考前保密、考中严格和考后评估等,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疏忽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考试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产生影响,影响学生对考试的尊重和认真对待的态度,这样一来考试的目的和作用也就失去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馈。

每一次的期末考试不代表学习这门课程的步伐停止了,相关专家要对试卷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把讨论出的结果向学生和授课老师展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以后的教学,学生才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了能够及时地反馈考试的信息,需要建立一个考试管理机构②刘忠德:《高校考试管理模式改革研究》,《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27 期,第18 页。,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规范、系统。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考试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你考试焦虑吗?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