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
——以“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
2014-04-10张涌
张涌
(1.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0)
跨校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
——以“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
张涌1,2
(1.铜陵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2.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 241000)
跨校教师团队既要营造宽松环境,激励模式创新,又要规范管理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既要选好团队带头人,使团队有凝聚力,又要兼顾各校师资特点,做到成员的合理搭配。跨校教师教学团队通过同课异构方式设置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对比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跨校教师科研团队可以以联合申报各级各类基金项目的方式,实现联盟院校内部师资的优化配置。
教师团队;高校联盟;跨校;同课异构
一、引言
团队概念起源于西方的社会管理领域,以共同任务目标为导向,以有效交流合作为特征。美国学者彼特·德鲁克认为,团队是一些才能互补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同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少数人员的集合;英国学者尼克·海伊斯在《协作制胜——成功的团队管理》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研究了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①刘美兰:《从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互动看高校外语教师发展》,《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11年第1期,第47-53页。。高校教师团队是指以学科梯队、学术研究中心和课题研究组等为代表的教师群体组织,它们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础力量,是学校最具活力的学术单元。《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07)明确把教师团队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点任务。在国内,近期杨国欣(2011)、刘桂兰(2011)、陈雅玲(2012)和刘乃美(2013)等教师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师团队的建设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研究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曾于2006年带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探索出促进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合作型教学与研究团体,文教授还主持了与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合作的课题项目“构建教师——研究者合作发展团队”,通过对近10年大学外语教师发展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总结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研究成果中重点提出了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新模式,包含人员、中介、机制、目标四大要素,主张以研究者——教师合作为平台,以课堂关键问题为抽象中介,以课堂录像、教师反思日记等为具体中介,通过情感互动与认知互动,实现团队成员共同成长②文秋芳:《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现代外语》2011年第1期,第21-26页。。另外近期赵鲁平(2010)、刘美兰(2011)、郭晶(2012)和崔琳琳(2013)等人也专门对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上对教师团队的研究都是限于一个院校内部,通常以教研室、学科组或研究所等为活动平台,它的弊端就是用人员的固定性代替了自主性,形式松散,缺乏创新。本文将探讨跨校教师团队的建设与运行问题,力求拓宽教师团队的研究视域。
二、跨校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体制改革,升格新建了一批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但是,这些高校大部分基于各地市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建立而成,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不明确、学科特色不明显、教学科研资源不丰富和社会声誉不高等问题,在专业学术上无法与传统本科大学相比,在服务地方上甚至竞争不过高职院校,发展前景并不理想。在这一背景下,2008年12月26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研讨会暨安徽省新建本科院第五次协作会在铜陵学院召开,参会的14所院校一致同意:为了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与竞争力,成立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又称之为“安徽省行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14所本科院校中除了安徽科技学院外,其余13所高校皆为新建本科院校①这14所本科院校是铜陵学院、合肥学院、蚌埠学院、池州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黄山学院、皖西学院、宿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和安徽三联学院。2012年3月16日联盟第四次年会接纳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入盟,后又接纳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和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而扩建至18所高校。。根据联盟协议,联盟内高校实行“教师互聘、学生互派、学分互认、相互开放实验室、图书馆”,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针对大学英语学科,各院校外语学院(系)一致同意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建立统一的试题库,开展教师校际互聘,实行大学英语课程联考制度等。这是全国第一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本科高校联盟,受到了国务院和教育部相关领导专家的重视与支持,在全国高校系统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高妍研究员(2009)以及众多高校教学研究人员都曾发表论文对该联盟的教学改革创新探索进行过专题研究②高妍:《合作办学,协同发展——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新探索的调查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6期,第6-9页。文章里对首批14所本科高校的列举有错误,多列了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和安庆师范学院等早期本科院校,相应也就少列了其他新建本科院校。。
铜陵学院作为该高校联盟的首倡院校和第一任盟主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落实高校联盟协议而推动相关教改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研究。2010与2011年度铜陵学院与巢湖学院曾就教师互派互聘问题达成具体协议并成功落实,在联盟内率先互聘教师担任不同课程的主讲人,为两校输送了新鲜血液,外聘教师需要代表本院校的师资水平,从而在教学态度上更加端正,在教学方法上更加积极探索,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同行及学生的好评认可。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2年度铜陵学院外语系从池州学院外语系外聘了8位专职教师担任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主干课的主讲教师,2014年池州学院外语系也从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聘任了8位副高职称教师担任了专业主干课主讲教师,以弥补各自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些外聘教师都能很快调整角色,做好课程讲授的衔接工作,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外聘教师和本校相关授课教师共同确定教学方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共同制作教学课件,相互听课评课,群策群力,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实际上已经构成了相关外语课程的跨校教学团队雏形。跨校教师学术科研团队由于几乎不涉及学生,它的组建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要简单方便得多,可以整合不同高校中专业或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的教师资源,联合申报以省部级基金项目为标杆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内部的资源优势配置甚至强强联手,才能与重点大学在科研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同时也拓宽各自的生存空间。
三、跨校英语教师团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
跨校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的建设理应先易后难,可以先组科研团队,再建教学团队,先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师团队,再议专业英语课程教师团队,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都可先在两三个高校间试点建设,再循序渐进扩大至整个高校联盟。跨校教师团队建设要做到“一松一紧”和“一点一面”①杨国欣:《以教师团队为依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第22期,第133-134页。。“松”就是营造宽松环境,激励机制创新,勇于尝试,包容挫折。高校联盟合作办学史无前例,组建跨校英语教师团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联盟共识框架下,相关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允许甚至激励教师尝试组建团队,由教师自发组织或由院校牵头搭建,对实际运行管理中的困难和挫折要有心理准备和改进预案,最终实现跨校教师的资源互补和最优配置。“紧”是要规范教师团队管理运行机制,加大团队绩效的考核力度。跨校教师教学团队的构建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岗位目标,以具体某一课程的正常教学时间为团队构建、运行和管理考核的周期,比如公共大学英语课程就可以两年为一周期,周期结束就要对该教学团队的教学过程与绩效进行全面严格的考核,以决定团队是继续新一轮运行还是解散或重组等。针对跨校教师学术科研团队,应该以省、厅级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与否以及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为基本评价基础,结合科研对教学的促进效果,量化具体的科研标准。“点”就是要选好教师团队的带头人,使团队有凝聚力。由于是跨校的教师团队,对团队带头人的选拔标准要求更高,必须是高学历或高职称的英语教师,或者是省校级教学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和良好的人格魅力,具备驾驭团队成员从而形成合力的专业素养。随着团队的运行,团队成员不可避免会出现分化,个人利益和发展进步不平衡,尤其是团队运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都会导致部分教师出现工作倦怠和精神离职,这时团队带头人的工作能力就尤显重要,需要以身作则,公正协调,悉心听取意见,同时要加强励志教育,辅以合理的奖惩措施,消除异象,凝聚人心。“面”则是团队成员的在年龄、职称、教学能力和研究特长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同样由于是跨校的教师团队,还要兼顾各个院校的教师在团队中的比例。团队成员的选择搭配,要基于民主集中制,在提倡教师自愿参与和自主组合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各个院校的实际英语师资状况和具体教学科研任务,讲求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教学和科研需要,强调集体利益的道德权威性。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可以从政府外事、商务和旅游等部门或相关外企中聘用高层次技能型人才,注重“双能型”教师的培养,从而增强英语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
跨校英语教师科研团队的运行还应以申报各级各类基金项目为载体,以课题研究目标为基点,以研究内容和过程为核心,以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为考核标准,充分利用不同院校英语学科的人才培养特点和师资力量特长,选好跨校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力争团队成员结构的优化配置。跨校英语教师教学团队的运行相对复杂,初期的教学团队还是基于相关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课题的立项和运行需要,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开展同课异构,并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横向对比,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同课异构指的是以同一的教学内容为媒介,由一位或多位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选择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的一种课例研究②陈爱兰:《基于教师职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以英语学科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5页。。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中的“同”,而教学环境因素的不同和教师的教学个性则决定了同课异构中的“异”,反映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体现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恰恰是“异构”③任庆梅:《中小学英语“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理论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23-26页。。同课异构的核心是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它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分析,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技术,并进行评价反馈,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跨校教师教学团队的同课异构要求教师在团队带头人的统一组织协调下,采用以下程序循环操作:选定教学对象、确定教材、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教学效果对比、改进实践和教学创新,其中最直观的教学效果横向对比标的就是参加教学改革实践的班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在大学公共英语跨校教学团队运行成熟之后,也可以尝试组建专业英语的跨校教学团队。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同样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在平行班级中任意选一班交由跨校教学团队任课,其他的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横向对比各班学生之间的翻译能力,也可以全部班级都由教学团队任课,纵向比较历年学生之间的翻译能力,最终总结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课题研究基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所提供的联合办学平台,突破了以往教师团队建设局限于单个院校内部的思维限制,将团队主体对象扩大至高校联盟范围,尝试整合各个高校原本薄弱的大学英语教师力量,力求联盟内大学英语师资的优化配置。本课题研究尝试在实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进行宏观的理论分析,再着手微观上具体教师团队的组建,探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的跨校大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尤其是教师团队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以及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的互动发展等,有助于加强校际间大学英语教师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团体和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ls of inter-college English teacher team
ZHANG Yong
Inter-college teacher team is expected to have relaxed surroundings for model innovation and to normalize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It asks for both a qualified leader for cohesion and a reasonable member collocation for vigor.Inter-college teaching team can adopt the model of "same course but different lecturing"to develop teaching plan,syllabus and courseware,and then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 for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method.Inter-college research team is based on joint declaration of all kinds of research projects to realiz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eachers among the college alliance.
teacher team;college alliance;inter-college;same course but different lecturing
G424.2
A
1009-9530(2014)05-0120-04
2014-06-22
铜陵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跨校大学外语教师团队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JY12001)
张涌(1977-),男,铜陵学院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西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