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的影响
2014-04-10吴云
吴云
(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阜阳 236032)
区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的影响
吴云
(阜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阜阳 236032)
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控制器。皖北区域文化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障、调节等作用。有力强化了青少年的道德认识,促进了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动力源。
区域文化;青少年;道德情感
一、引言
情感在汉语大词典上解读为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这种反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或自我感受,是一种情绪反应,在人类精神领域中居支配地位,也是人类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是人性中最真实、最活跃的存在,因而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
道德情感是主体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情绪体验和主观态度,是人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定势。它具有生动、丰富、活跃的特点和浓郁的情感色彩,是人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影响青少年道德行为的控制器。
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个人性格、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制约,更重要的是要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文化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生成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区域文化独特的情感意蕴,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渗透、保障、调节等作用,有力强化了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促进了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实践提供了动力源。
二、皖北区域文化的情感意蕴
文化是通过不同载体对主体观念、意识的展现,有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之别。它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独特性。区域文化是特定地里环境下所酿生的共性文化积淀①王华斌:《乡土文化传承:价值、约束因素及提升思路》,《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第12页。,具有自己独特特征的显性文化(如服饰、日用品、生产生活器具等)和隐性文化(如价值理念、风俗习惯、信仰情趣、生活方式等)。是一种纯朴、素雅、高尚,且具有教育价值的文化。
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感,是区域文化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区域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落脚点。区域文化赋予了青少年人生积极的意义,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精神支柱和道德行为的精神动力,为青少年主体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导航定向作用。以皖北为例,皖北在安徽省就有“曲艺故乡”之称,发源于此的曲艺种类有20多种,其中有名的有淮词、清音、坠子、大鼓、评书、相声等。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地域特色,种类繁多,其中的花鼓灯舞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东方芭蕾”,蜚声海内外。皖北人热情、大方,崇礼重教、尚德贵义,重义轻利。待人热情,性情豪爽,耿直粗放,质朴、执著。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坦诚,直白,做事洒脱,干净利索①关于皖北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笔者在《皖北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转换路径》(《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中已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区域文化把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情感通过一些形式化的方式如剪纸、雕塑、谷物画等传递给个体,尽管这种传递是无声的,无形的,但是这种区域文化的情感张力却得到充分展现,体现了区域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无比巨大。
区域文化和青少年的情感契合是我们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区域文化的情感意蕴去丰盈青少年的情感世界,不再让青少年品尝缺乏情感和信仰的折难。
三、区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生成的影响
(一)在学习区域文化中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认知——渗透机制
知识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底蕴。道德认知的缺乏,不仅可能使自我缺乏高尚道德行为,也会对他人的高尚道德行为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甚至变得冷漠、心安理得。不容置疑,当代青少年已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水平和是非判断能力。但由于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其行为上很难保持坚定性、一贯性。再加上现代社会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道德情感缺失、缺乏诚信、感恩之心淡化、服务之情弱化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情感内敛、内心与行为的矛盾等情绪化倾向。因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势在必行。我们应根据青少年精力充沛,求知欲望强烈等特点,在学习区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挖潜区域文化的情感效能,运用区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激励效能,充分释放区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感染因子,发挥区域文化的教化功能,全方位释放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去感化、教育引导青少年,不断提高青少年自身的修养和文明程度,定能起到“水滴石穿”之功效。如皖北的见义勇为英雄姚仁全、徐义胜,感动中国人物刘丽等杰出典范的勇敢正义行动、感人的良善之举是出于情感的驱动才大放光芒,令人鼓舞,让人感动的。
(二)在传承区域文化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参与机制
道德情感的生成,必须具有其客观的社会基础。“必须和实践相结合,以在个体的行为养成中获得道德、情感的印证、改进和固化。”②张小燕:《大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心理途径》,《唯实》2010年第11期,第88页。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生成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脱离不了整体社会道德对个体道德情感的影响。换言之,道德情感必须要以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为基础,并和主体的主观意识相联结。这种主观意识的产生依赖于社会实践活动。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建构要在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发展价值双重关系中加以建构。如社会现象不能引起青少年的注意,道德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情感是来源于实践中的原始感性内容。亦即意味着情感来源于生活,情感来源于艺术,情感来源于实践。实践不仅是人类智慧的本源,更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和源泉。课堂教育所产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青少年幽闭于狭隘的家庭,封闭于校园,依赖手机、电脑来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应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感受生活,获得真正的体验,感受人生的真实;应将课堂教学与区域文化相结合,与青少年的道德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来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塑造高尚的人格,培养青少年良善的生活情趣和优美的道德情操,丰富激活青少年的道德心灵。
为此,青少年要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皖北民间文化团体和非遗保护中,并积极参与皖北区域文化活动,亲自去感受和体验区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民间文化所蕴涵的人间真情,这是培养青少年道德情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如界首苗湖第六代非遗传承人苗清臣吸收了几十名农村青年,分别学习琴书、坠子、大鼓、评书。界首一中的学生,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芳言、徐庆玉、郭云凤等都曾前去拜师学艺。③戎龚停:《苗湖书会曲艺传承的生态与功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2012年第4期,第30页。这既是一种传承的方式,也是其参与区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生长在区域文化特定生活环境的青少年参与这种区域道德活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和矫正的作用。这种参与和互动既实现了区域文化的传承,又获得了情感的真实体验。只有在这种参与互动过程中,青少年才能切实体验到区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快乐,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升华。从而感受到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心灵满足。
(三)在弘扬区域文化过程中促进青少年主体性发展——保障机制
青少年的主体性是指青少年在接受各种教育活动中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青少年道德情感的产生依赖个体的自主需要。个体的自主需要又依据主体地位的确立。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的生成依赖于青少年自主性的充分表现来实现。青少年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生核心。情感是主体的情感,情感是主体性的。因此在青少年道德情感的生成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主体地位的培育,确立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这是青少年道德情感产生的前提和保障。促进青少年主体性发展是基于青少年主体性的需要做出的判断,应真实地反映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满足青少年对精神生活、生活情景的需求。青少年当下生活的环境深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区域文化是青少年主体地位确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区域文化内部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交融、共生以及创造性的超越关系映射着区域内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对皖北表演艺术类的花鼓灯、狮子灯、唢呐、舞龙高跷、杂技等进行编排组合,对民间传统音乐如“淮词”、“清音”、“嗨子戏”、“界首渔鼓”、“淮北梆子”、“花鼓戏”等进行串排演练,相互汲取精华,推陈出新。这样既可以加深青少年对区域文化认知、了解和掌握,也可实现对区域文化内部因子的不同选择,表明青少年在区域文化方面拥有足够的选择权。这意味着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其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以确立。
尽管区域文化对青少年施加的道德影响是一种外在的教育,其最终结果怎样还要依靠青少年个人对区域文体如何接收处理,依靠他们的感悟,内在的心灵反省来实现。但区域文化整体氛围对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影响提供了精神源泉,它对青少年心灵的感受和内在的体会接受提供了外在的客观条件,从而为青少年主体的确立提供了外在保障。青少年主体地位的确立意味着青少年具有了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才能自主发现,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自主生成,才能挖掘其内在潜能,产生深刻的自主道德价值体验,从而有力地促进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的生成。
青少年主体地位的确立为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其主体性发展体现了区域文化的品质,选择性、能动性的发挥彰显了区域文化共有的价值取向。
(四)在区域文化中汲取的道德情感为青少年道德活动提供动力源——动力机制
道德情感是青少年道德活动的直接动因,是青少年道德行为最强大、最直接的推动力量。正是这股无穷的力量推动青少年去追求真善美。如果没有道德情感背景的坚持,道德行为有可能失控,道德教化的目的就无法实现。道德情感对青少年道德活动起诱发、调节、定向和激励作用。由于青少年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同情、认知的倾向性成份,是一种本能的情感和良知的反应。因而有了道德情感的支撑,青少年的道德行动才具有无比的高尚性,才能带着同情心,带着热情,自觉自愿地去履行道德义务。才能在道德活动中感到精神的愉悦,情感体验才更加深刻。最终在道德活动中获得道德感受,根据社会的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不断去追求高尚的道德活动,实现行为上的坚定性、一贯性和道德的神圣性、高尚性①高忠文:《大学生道德活动中道德情感的作用及培养》,《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43页。,在道德实践中满足自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这正是道德情感的力量所在。
就皖北而言,皖北每个市县区都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淮北的琴书、泗洲戏、梆子戏和民间美术,宿州的书法,萧县的国画,砀山的武术,亳州的二夹弦,利辛展沟九曲黄河灯阵,临泉县有姜子牙文化节,山羊美食文化节,太和以“清音”、细阳刺绣为亮点,界首市以“界首彩陶”和苗湖书会而闻名,颍上以旅游和花鼓灯而令人难忘。青少年应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考察或亲手操作,在亲身经历中去了体验、感悟区域文化的道德情感意蕴,汲取道德营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基因,植根于心,付之于行。
道德情感作为一种巨大的驱动力量,为道德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同时作为品德的有机构成,成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在培养青少年情感能力的过程中完善青少年道德情感——控制机制
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的生成,是由自我深刻内省到自我塑造与社会的相互制约的过程来实现的。这一过程离不开情感能力的控制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他要经受自身生理、心理诸多欲望的诱惑和各种考验;要经受顺境捷径的诱惑和外来阻力、压力的考验;要经受暂时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考验。如果缺乏情感控制能力,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青少年道德情感机制就无法生成。“人的情感能力所制约的道德敏感性,对自己、对他人的感受性,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深刻性、稳定性等,都是青少年的道德行为过程中的恒常心理背景。”①李彬:《道德情感的伦理地位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5期,第37页。
由于青少年的社会化还未完成,对事物的现象的认知,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看,都未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高度。因为青少年是从天真、浪漫且具有波动性的情感开始,一步步迈向反映事物内在本质的。他们正处于感性向理性过度阶段,理性成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还需要在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中、人与社会各自需要的关系中来认识社会规范对自身的必然约束,最终达到稳定的社会化情感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青少年通过语言、心灵的沟通等情感表达方式来完成。否则就无法获得丰富的生活阅历,无法获得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无法获得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就不可能具有同情心和对人性的深切觉悟。因此,青少年情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获得对事物、对社会深刻的理解力。
皖北区域文化传承久远,精神积淀深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感情色彩,是引发青少年美好情感的重要情感资源,对青少年道德情感能产生细腻、深刻、久远的的影响,极具感染力,并能在青少年心灵深处产生共振和共鸣。青少年在长期接受其熏陶过程中能感受到愉悦,获得自尊和荣誉的体验,使青少年情感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追求更为执着,行动更为坚定。
四、结语
皖北区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积淀着深层的精神追求,我们要以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实现文化关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区域文化来滋养青少年的心灵,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实现社会教育价值的控制目标,在传承和弘扬区域文化过程中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发挥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在人性、德性和理性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个人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在重视和理解个体差异基础之上,促进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culture on forming the system for teenagers'moral emotion
WU Yun
Moral affection is an inherent driving force to generate moral behavior,and it is also a controller to affect teenagers'ethical behavior.Regional culture in North Anhui has a unique affective implication,which plays important roles of infiltration,protection,regulation and so on,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eenagers'moral affective mechanism.It effectively strengthens the moral understanding of young people,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subjectivity,and provides a power source of teenagers'moral practice.
regional culture;teenagers;moral affection
G410
A
1009-9530(2014)05-0018-04
2014-06-20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区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道德情操研究——以皖北为例”(AHSK11-12D229)
吴云(1964-),男,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道德哲学和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