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

2014-04-10刘信波

大学教育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 刘信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国家的魂,它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实质。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很重视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重视对他国文化的学习、借鉴,以此增强本国文化软实力和本民族的国际影响力,维护本国文化安全,使本国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作为知识的集散地,作为文化传承、创造、交流的中心,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其四大职能之一(其他三项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大学四大职能的履行要依靠各门学科的教学。大学英语作为我国大学一门重要的公共语言学科,其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语言本身的学习,更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年修订)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对于语言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只是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最终使命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除了让学生了解、借鉴、吸收英语国家的文化,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一、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根本使命

我们知道,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什么要培养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培养这种能力又是为了什么呢?显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归属,最终归属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也就是说,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跨国际的创新型人才,以人才的培养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传播和借鉴英语文化的职责

语言不单单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文化的核心要素,凝聚着特定的民族、特定的国家在特定的时期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同时,语言也受到文化、社会发展的影响,即语言与文化是一体两面。要学好一门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文化既是语言学习的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学习一种语言就决不应该是超验层面上的知识体系,也不应该是单纯操作层面上的技能操练,而是通过语言获得语言本身及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意蕴[1]。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与以其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它在传播英语国家文化上有着突出的优势。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进行英语词汇、英语语言规则的基本教学,而且还承担着传播、借鉴英语文化的任务。应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英美等国家社会与文化概貌,如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历史、语言、文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对英语文化学习、借鉴中,使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和鉴别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学习、借鉴英语文化。

2.大学英语教学承担着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英国学者汤因在《展望21世纪》书中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和墨家的仁爱、兼爱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药”。古老而深厚的中华文化向来为外国人所看重,秦始皇兵马俑、故宫、长城、敦煌莫高窟、都江堰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奇迹,举世闻名。我国的京剧、中医、绘画、武术以及各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世界人民喜爱和羡慕。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理应为世界人民所了解。璀璨的中华文化必须面向世界,带给世界一个更全面更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2]。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优势向外国人推介中国文化,让外国人真正相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然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介绍中华文化的交际能力的任务,承担着继承、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这种意识和担当。

3.大学英语教学在借鉴和传播过程中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对本民族来讲,需要传承、创新,对于他民族来讲,需要学习、借鉴。当它被他民族所吸收后,又被他民族传承、创新。比如,圣经是由亚洲传到欧洲非洲再到美洲澳洲,后在英语国家中得以传承、创新,对英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在建白宫和联合国大厦时,在其根基处,埋下了一本圣经,以示他们对圣经的尊重和对上帝的敬畏。美国的总统就职时要亲吻圣经,欧洲、美洲多数国家在举行婚礼时,需有牧师的见证和祝福。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是本民族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最终都是在传承与创新中得到发展和繁荣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无论是对英语文化学习借鉴,或是对中华文化进行英语表达训练,实际上都是一个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对英语文化的传播、学习和借鉴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的英语文化都可以搬到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必须是英语文化的精华,并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安排,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英语文化进行取舍;同时,以本土文化能否认同为前提,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加入中国的元素,实现从“舶来品”到“中国化”的转变,做到“洋为中用”。进行以英语传播中华文化的训练,既要考虑中华文化的特点,又要注意英语与汉语语言的区别,还要考虑外国人的思维特点和用语方式,对中华文化进行再加工,让外国人听得懂、看得明白,把优秀中华文化及美丽中国展示给外国人。

二、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荒漠化

文化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大学教育的功能,而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荒漠化,使大学英语教学偏离了其根本使命。

1.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观念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可见,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错误的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观念的错误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学偏离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首因。一是“工具”观念。虽然人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上依然受到理论语言学的限制,把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忽视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二是“功利”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国人对英语过分重视,使学生赋予大学英语学习太多文化之外的功利目的,英语学习行为具有突出符号化意味,分数与证书取代了语言文化本身的意义。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就具有浓厚的功利取向。大学生疲于应付这类考试,大学英语课堂自然变成了语言技能机械化操练的场地。三是“厚此薄彼”观念。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是学习传播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传播中华文化是对外汉语和孔子学院的任务。由于我们只是重视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传授中华文化,致使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大学毕业通过了四、六级甚至英语专业毕业之后,都不知道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英语中该怎样翻译[3]。

2.大学英语课程文化知识的缺乏

课程内容的合适与否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要素。因此,只有将大学英语课程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紧密相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教育部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文化”和“跨文化”字样先后出现仅7次,其中有6次属于典型的形而上学宽泛指导意见,缺乏明显的操作性,与各种语言技能技巧要求的精准表达相比,显得苍白无力。与大学英语课程对应的教材在文化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上也存在问题。目前高等院校所采用的一些大学英语课程教材虽然也重视文化因素,但是在教学内容中一般都围绕一个特定的文化主题来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所涉及的文化知识仅仅是为语言习得而安排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远不是社会文化,而对于中华文化知识的融入内容更是少得可怜。教材中涉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却少之又少,不成体系,以至于学生很少见到有关本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造成英语表述中本国文化的失语[4]。李娅琳老师(2011年)对现行较为通用的三套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统计,如下表:

教材名称 全书文章总数涉及中国文化篇数 所占比重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1-4册 80 1 1.2%新世纪大学英语读写1-4册 64 1 1.5%浙江版大学英语精读1-4册 172 5 2.9%

统计数据显示,各种大学英语教材对中国文化仅有零星的涉及。正是这种以英语文化为中心而忽视本土文化的做法使得即使是四、六级高分的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孔子”、“纸上谈兵”之类的词语却不知道怎么用英语来表达。

3.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的缺失

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语言学界就掀起了一股“文化语言学热”,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氛围的缺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被作为评估各个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因此学校领导在乎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大学英语教师迎合领导意图重视四、六级教学,大学生为取得学位花大量时间准备四、六级考试,使高校不自觉地形成了以牺牲文化教学来换取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的教学氛围。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缺乏文化教学的意识,只注重英语语言的输入,重视学生微观层面上的语言能力培养,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翻译教学法,忽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出现了“文化教学营养不良症”。家长关心的是自己的子女是否顺利毕业,学生关心的是自己是否“挂科”,至于是否重视文化教学,他们并不关心;加上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在校园缺乏相应的宣传和举办相应的活动,从而导致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的缺失。

4.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令人堪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文化传承与创新应是每一位大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而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前提。就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来看,之所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低下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主要来自于师范或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他们虽然英语语言功底扎实,也可以说,他们不仅有着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还有着显著的英语教学能力,然而,他们在学校里过度重视英语的习得却忽视对英语文化和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关注,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也只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规则的传授。如此而来,导致恶性循环,致使大学英语教学缺失文化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也只是注重英语语言规则、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心理、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教师文化素养的熏陶。如此一来,不管是岗前还是岗后,大学英语教师都缺少了对文化的吸收,从而直接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偏离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

三、大学英语教学文化使命复归的策略

1.重塑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理念

为使大学英语教学回归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重塑大学英语教学文化理念。只有在正确理念的指引下才能让大学英语教学文化使命的复归成为可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跨文化交际,因此要求英语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规则和大量词汇是毋庸置疑的,但并不是只要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就可以进行成功的交际。实际上,具备扎实的英语和汉语语言功底以及良好的文化修养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我们应该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交流。换句话说,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为双向交流服务的,交流是要向对方传递信息,而了解对方的文化是传达交际意图的前提。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明白,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并且是一种双向行为,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介绍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除此以外,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学好英语并不仅仅是为了交流与吸收外国的先进科学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他国文化时与自身的本土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找到本民族文化的精华并推广到国际上去,以便更好地吸收、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互融共生。尤其作为英语教师,他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使本国的优秀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

2.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内容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缺乏文化内容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改革课程内容主要从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着手。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制定上,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重视英语交流的教育,但是在文化素养的培养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应该制定一个符合使命要求的英语教学大纲,扭转当前偏重英语语言教学的课程设计,改变学生陷入“填鸭式”课堂的现状,使得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和汉语文化素养。同时,应树立双重文化对比的大纲制定观念,使得本土文化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文化学习。在编订大学英语教材上,应着力增添反映外国优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当前很多教材编订者对此在观念上尚存在较大的偏差,认为开设文化课程,学习英语国家的文明文化才能明正言顺,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务正业[5];传承中国文化只是汉语教材的任务,而英语教材只是向中国人引进和传播外国文化的一个工具。这种观念的错误使得课程的设计以交际工具为标准,厚英语文化薄中国文化。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在英语教材中增加一些具有特色的英美文化和汉语文化,从整体上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文化内容,为大学英语教学完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创造良好的条件。

3.营造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

语言本来就是属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大学英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但是,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深受西方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影响,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忽视了它的文化性[6];文化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及大学英语教师从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动手术”,切除不利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做法;另一方面需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氛围。首先,要改革大学四、六级考试。由于种种原因,四、六级考试已成为一种高风险的考试,社会权重日益加大,负担的非教学功能越来越重[7]。进行这项改革,具体来说,要明确四、六级考试性质,不能以此作为高校评比条件;考试内容增加文化考核比重。其次,高校要制订注重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制度。再次,大学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丰富的文化教学策略进行文化体验。除此之外,要广泛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报刊、杂志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方面的宣传。

4.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重大责任,因此,教师自身良好的文化修养是顺利履行使命的关键。大学教师的文化修养的培养不但要从职前开始,而且要重视和加强他们的在职培训。首先,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培养中应以母语文化作为教学基础。我们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其实也有汉语在参与其中,只有在深刻和熟练地掌握汉语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在交际中发现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可见,良好的汉语文化修养是每一位成功的英语学习者的必备条件。因此,有必要在将来的大学英语师资培养和培训中强化中国文化的融入,使教学内容客观地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体现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8]。其次,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他们同时承担着英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因此具备较高的英语文化修养也是必需的。在培养大学英语师资的过程中,重视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同时要更加注意汉语文化的渗透。在大学英语师资的在职培训中,要增强文化的培训意识,增加文化培训课程,加大文化培训力度,使他们不断积累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便在教学实际中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总之,在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上,英语教师首先应树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观念,平时注重文化底蕴的积累和提升,在向学生传播文化时,注重选择优良的文化知识,摈弃不好的文化,真正达到通过学习和使用英语来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目的。

[1]盛雪梅.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审思[J].英语研究,2008(11):77-80.

[2]李娅琳,陈晓靖.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之必要性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41-144.

[3]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86-89.

[4]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34-40.

[5]任海燕,曹波.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教学实践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3):115-118.

[6]马维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22-25.

[7]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83-91.

[8]谢玲玲.以中国文化传承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以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7-40.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大学英语教学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