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模式的探讨
2014-03-30□王灏
□ 王 灏
一、关于微型企业的背景条件
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7月4日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的类型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并明确给出了各行业的三种类型标准。这是中国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这一类别。一般行业大多将10人以下定为微型企业,具体各行业存有差异[1]。
微型企业尽管其规模很小,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但是大量存在的微型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例,它们往往为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因此,作为世界各地数亿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微型企业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减贫做出了显著贡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微型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依靠团队力量,会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扰动可以通过系统的加乘作用放大。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企业或公司就是由微型企业发展而来的,美国的微软和惠普公司就是成功的典范。有专家断言,“美国新经济”实际上是创新型小企业经济。
二、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障碍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片面追求“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2]。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匹配的矛盾。首先,近几年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其次,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出现“东高西低”,东部成为人才输入省,但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却有大量的岗位招不到毕业生。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成绩好,才能拿奖学金,才能被老师认可,而相反的是,如果去学校外面实践却被视作“好玩”。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不会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木头人”。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也带来了就业难,一些私营企业用工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五险一金等社会福利也没有。同时,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考勤罚款制度。另外,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找到工作。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高校扩招之后,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反映,他们想办理一些相关注册手续,但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哪一项有优惠,感觉一脸茫然。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技术含量有多高、市场潜力有多大以及回报周期。同学们想创业,但在创业项目、创业方向的选择上感到迷茫,即使有同学选择了创业之路,但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长远。创业并不是仅凭热情就能做到的,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资金不足是当前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创业不愿再找家里要钱,要靠白手起家,虽然国家有小额贷款扶持,但与大学生们想在心仪的专业上创业的期待相差甚远,很多有创业念头的大学生因缺乏启动资金停止了创业脚步[3]。
三、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易于成功的优势因素分析
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只要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是易于成功的。
1.组织结构方面
中小企业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有正式的管理工作内容,而微型企业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缺乏管理工作内容,这样恰好适合缺乏管理经验的大学生创业。他们可以在这样的微型企业里学习成长,做得出色的微型企业将来可以发展成为更大的企业,进一步促进就业。微型企业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且大都是通过正式的就业渠道不能就业的人,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会计科目,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缴的税费。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招聘制度,进入企业的员工大都接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而刚刚创业的大学生们很难招到他们需要的员工,就算有人才,他们也不愿意走进一个底蕴不是很丰富的企业,因为那里空间太小,难以得到提升,自己的抱负也难以实现。
2.市场分析方面
微型企业固定资本少,经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粗糙而简单,且大多是家庭生活用品,而中小企业拥有机器、设备与专门的场地。微型企业需要的资金相对来说较少,融资渠道主要是亲戚朋友和熟人,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但微型企业针对的是当地或者区域内,所以方向和市场较容易把握。而中小企业由合作伙伴共同出资,与正式的融资渠道有融资联系,这样虽然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因为缺乏高昂的启动资金而停滞不前的窘境,但若市场方向没有把握准确,很容易走上“不归路”。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专业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大学生经历了系统的高等教育,积累了诸如语言表达、写作、组织管理等一般人力资本,以及大量的金融、会计、营销等专有人力资本,是社会中的精英部分。这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了更高、更宽阔的平台。
3.生产运作和销售模式方面
微型企业采用直销方式,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中小企业与产品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有联系。大学生有较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创意能力影响着创业实践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在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服务本地市场时,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容易打入市场,赢得商机。微型企业有十分相似的经营模式,大部分是以“前村后店”的模式组织生产运作;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运作方式灵活而富有流动性。中小企业有一定的采购、生产、存货和质量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竞争战略选择。对于刚入世的大学生,战略意识稍微显得有点薄弱,故微型企业采取的这种边生产边销售的策略能更加加速资金运转,风险相对来说又降低了不少。
四、大学生微型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1.对创业模式不了解,创业目标不明确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社会和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自身也想创业,但往往对创业模式缺乏了解,有创业动力,而创业的目标规划模糊,再加上家庭无创业背景、欠缺财力支持等多种外在因素,往往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创业想法打消了。因此,必须帮助大学生转变单纯的就业观念,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微型创业备选项目。政府、企业和高校要加强合作,加快对大学生微型创业成果的转化。大学生本人不但要具备很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而且要分析自己是否做好了创业准备,自身是否具有创业技能,并对创业项目资金、场地、前景、风险等详细加以论证。
2.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微型企业创业存有误解
大学生们的父母希望子女们有一份体面、安稳、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多不赞同子女自主创业。特别是微型创业,规模小、收效慢,让家长和创业者本身都受到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为此,要设法转变大学生家长的观念,使他们主动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微型创业;要通过广泛宣传,让社会民众认识微型创业的意义和前景,使社会大众认同大学生自主微型创业。各级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微型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学生自己在进行微型创业前也需要积极和家长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同时,家长们既要给予他们精神支持,也要提醒他们意识到风险,积极引导他们踏上成功的创业之旅。
五、结束语
微型企业除了能吸收大量的劳动者就业,稳定社会,还可以培训大批的未来企业家,从而提高整个民族创造欲、革新意识、冒险精神、勇于开拓的素质[4]。高校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将更多。因此,鼓励高校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不仅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对国家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2(17):16-18.
[2]蔡杨,李敏,贾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EB/OL].http://www.studa.net/gaodeng/100520/15483584.html.
[3]王荔,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129-130.
[4]傅春荣,马蕊.以改革创新精神服务引导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N].中国工商时报,2012-0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