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2014-04-10陈永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0期
关键词:黄疸型肝炎病毒性

陈永吉

(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800)

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陈永吉

(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800)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用于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重度黄疸型病毒型肝炎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为46例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如还原谷胱甘肽、甘草酸二胺)的基础上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每日进行1次注射,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SB、ALT、ΡTA、TBIL、DBIL值均显著减低,且具有显著差异(Ρ<0.05)。结论前列地尔用于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以减轻患者痛苦,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前列地尔;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

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病毒感染进而引发的肝炎,临床检查血清总胆红素高于171 μmol/L。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引起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进而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是解决预后问题的关键。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表现为重度黄疸,并伴有乏力、尿黄等症状。此类疾病病情较重,恢复较慢,若未得到及时医治则会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及病死率高等情况[1]。本文对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92例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92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6例。患者均按照2000年的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判断标准,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高于171 μmol/L。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为17~81岁,平均年龄为(39.5±7.8)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年龄为(40.2±5.6)岁,急性肝炎患者19例,慢性肝炎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17~78岁,平均年龄为(38.7±4.2)岁,急性肝炎患者25例,慢性肝炎患者21例,患者均具有相应临床症状。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Ρ>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谷胱甘肽及甘草酸二胺溶入5%注射液内静脉注射,实验组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还原谷胱甘肽及甘草酸二胺静脉注射)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溶入5%注射液内静脉注射,每日注射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对患者的肝功能SB、ALT、ΡTA、TBIL、DBIL均进行检查,治疗期间每周也进行肝功能检查,记录患者的临床状况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测定治疗前后SB、ALT、ΡTA、TBIL、DBIL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不适的症状消失并且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②有效:临床不适的症状有所改善且血清胆红素降低一半及以上。③无效:临床不适的症状未见缓解甚至有患者出现加重的不适症状,血清胆红素下降值低于50%甚至出现上升的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Ρ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及无效患者数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Ρ<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Ρ>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具有显著差异Ρ<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头晕恶心、低热轻微不良反应,其中实验组中2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症状,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2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对照组中3例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症状,2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疼痛,1例患者出现低热症状,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Ρ>0.05),由于不良反应率较低,且症状较轻,因此并未改变治疗方法。

3 讨 论

病毒性肝炎是由于病毒入侵人体,对人体内的细胞免疫、内毒素及氧自由基产生反应,而肝细胞的损害可以引起胆红素功能产生障碍,引发黄疸。有研究显示[2],黄疸型肝炎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约为2%~10%,在慢性肝炎中所占比例为20%~50%。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内极易形成胆汁淤积,且淤积时间长,不易消退。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坏死,肝脏内有胆栓坏死灶儿引发的疾病。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产生于肝微循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3],当重度黄疸时,血小板数下降、血栓素量增加,进而产生肝脏的微循环障碍,导致结合型胆红素从胆道排泄形成障碍,使黄疸状况进一步加重,而病毒性肝炎有使肝脏微循环障碍的情况加剧,因此临床上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应注意改善肝脏的微循环。

前列地尔则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及抑制血栓素A的生成,有效的扩张血管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促使肝血流量,抑制肝细胞的坏死,使细胞膜更加稳定,为肝细胞再生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而有效降低胆红素[4]。同时前列地尔可起到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释放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促进胆汁及水钠排泄等作用[5]。

本实验通过对照组患者给予还原谷胱甘肽及甘草酸二胺静脉注射,实验组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前列地尔静脉注射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患者例数(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及无效患者数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Ρ<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Ρ>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具有显著差异(Ρ<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低热、头晕恶心、注射部位疼痛的不良反应,但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Ρ>0.05),由于不良反应率较低,且症状较轻,因此前列地尔安全有效。

近些年,临床运用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报道增加,前列地尔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均显著提高,并可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因此,前列地尔可作为临床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理想药物,值得推广及应用。

[1] 张克祥,刘星,王守兵.大剂量前列地尔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3,31(2):159.

[2] 庞玉娜.思美泰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9):1324-1325.

[3] 陶秀成.大剂量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20例[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0,5(4):341.

[4] 黎卫昌,蒋必驹.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09,4(13):59.

[5] 李俊娓.70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41-43.

R512.6

B

1671-8194(2014)10-0182-02

猜你喜欢

黄疸型肝炎病毒性
《世界肝炎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关于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治疗的研究与分析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