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物报道,让“配角”也“存在”

2014-04-10何文旭

记者摇篮 2014年4期
关键词:见证者典型人物配角

何文旭

与影视剧中有主角和配角一样,人物新闻报道中也有作为“主角”的典型人物和作为“配角”的典型人物的相关者。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拉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同理,人物新闻报道中的“配角”也并非“小角色”,他们的“存在”,不仅能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立体背景,多侧面多角度地烘托典型人物的人格风采,更会与典型人物形成宣传的合力,实现新闻报道的完整与统一,彰显新闻的真实魅力与教化功能。

在人物报道中,“配角”的“缺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配角”不出场或者只是路人甲乙丙,没有举止言谈,没有信息表达,这可以称之为“显性缺失”;二是“配角”出场,也有言谈举止,也有信息表达,但他们没有独特鲜明的主体精神和个性需求,这可以称之为“隐性缺失”。在人物报道中,“配角”的“显性缺失”很少见,因为典型人物本身就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避免不了其他人物的参与和影响。而“配角”的“隐性缺失”却在人物报道中司空见惯,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当“配角”“隐性缺失”的时候,“配角”虽然也出声出影,但只是“主角”的单声道“回声”和“主角”背后的单色调“幕墙”,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没有鲜活的个性,也没有独特的情怀。

那么,怎样使“配角”有价值地“存在”于人物报道中,并与“主角”产生合力呢?

首先,作为采访者,我们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配角”

所谓的“配角”,就是典型人物及其新闻事件的相关者,即事件的参与者、受影响者以及见证者甚至旁观者等等。比如记述模范公安局长任长霞的通讯报道《百姓心中的丰碑》,为表现任长霞勤政爱民的公仆精神和百姓对她的深厚情意,报道中出现了任长霞的同事、受益群众等与事件直接相关的参与者和受影响者,这些“配角”提供了生动的事实和催人泪下的细节,有力烘托了“主角”光彩照人的形象;同时,报道中也出现了与事件间接相关的见证者和旁观者,如记者、任长霞的亲属甚至“与长霞非亲非故、素昧平生”的“街头卖冰糕的老汉王青山”,这些“配角”更是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揭示了“主角”丰富高洁的精神世界。尤其像“王青山”这样的“旁观者”,是普通民众的缩影,他们的“存在”往往更贴近真相和更深层次的现实,所以在报道中也往往会成为受众的代言人。因此,当这些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配角”“存在”于人物报道之中,就为典型人物打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活动场,促进了新闻的完整与真实。

其次,要想使“配角”在人物报道中个性鲜活,具有“存在价值”,我们还要发扬人文精神,对“配角”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给予肯定和尊重

这些“配角”虽然是绿叶“配”红花,但这个“配”绝不是“主角”的从属或附庸,而是代表着最真实最具说服力的细节材料,如果他们失去了血肉和个性,就会造成“隐性缺失”,消解新闻报道的真实魅力。2012年8月,鞍山岫岩山区发生洪灾,一些先进模范发起捐款捐物的公益活动。为烘托公益模范的博大爱心和强大感召力,笔者采访并报道了许多参与者、受助者、见证者以及旁观者等,而且努力让他们展示出独特的个性风貌。这里有年老体弱但慷慨解囊的老党员,有特意从外地赶回参加活动的医务工作者,有抱着幸存的小猫接受捐助的山区孩子,也有途经现场伸手相助的过客等。这些“配角”没有湮没在“主角”的光彩之下,反而因为被肯定被尊重而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细节和人情味,而这又恰恰为“主角”奠定了不可动摇的立根之基。因此,报道播发后,产生了反响,那些“配角”中有不少人成为公益团队中的固定成员,有的后来还成为各种报道中的“主角”。所以,没有个性鲜明的“配角”,就没有个性鲜明的“主角”,“主角”和“配角”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真实反映生活,影响生活。

人,是丰富的个体。因此,人物报道也要以人为本,人性化地“待人”,立体化地“写人”。而在这人性而立体的格局中,既要有“典型人物”的领衔主演,又要有相关“配角”的联袂烘托。而这些“配角”的“个性存在”,恰是支撑“主角”的根基,成就“主角”的土壤。

猜你喜欢

见证者典型人物配角
古代热兵器发展的见证者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
中俄友谊的见证者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配角”也点睛
80秒握手背后 惊心动魄30小时——媒体见证者“习马会”背后的故事
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