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路径

2014-04-10李世春

记者摇篮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民生传统媒体

李世春

一、民生新闻:理念与态度的独立追求

民生新闻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它不单单指一种新闻的类型或者体裁,而是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来呈现贴近民生的新闻内容的,在新闻的价值取向上坚持民本意识,并在新闻的话语权上采取传媒和民众共同持有的方式的新的新闻传播方式。

“以民为本”是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不但是新闻传播者的人文关怀的体现,也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的贯彻。民生新闻以贴近实际生活的新闻事件作为载体,实质上却是贯穿着传播者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在新闻把关时,要特别注意通过新闻题材反映出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只有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的新闻节目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贴近民生”是民生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对“民生”关照态度的体现。从民生新闻的内容上来说,大都是发生在人民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事件,反映人民的所见所闻,为人民解决问题。从传播形式上来看,采用的是人们喜欢的,易于被接受的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体现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的。

二、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困境

民生新闻节目以其贴近性的内容、平民化的表达、民生化的视角反映社会现状,成为了近年来中国电视界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在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民生新闻也不免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在传播效果、传播手段、传播内容等方面的缺陷逐步显现出来。

1.节目品质受传播内容世俗化的影响。影响民生新闻节目品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报道的深度不够,对新闻事件的本质挖掘不够深入;在题材的覆盖面上又不够宽泛,不能包括足够的新闻类型。有的电视台为了满足受众的某些需求,提高收视率,往往会选择一些“三俗”的内容加以报道,这样的行为虽然能为电视台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来看,不但会降低电视台的格调和公信力,不利于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长此以往,这样的新闻节目会凭借其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对社会大众产生不好的引导,即使大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偏差,并由此做出一系列真实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并不是作用于媒体塑造的虚拟世界,而是作用于客观世界。

2.传播效果下降。对于民生新闻节目来说,基本上是采取主持人“说新闻”的播报方式,这种方式固然能让受众产生亲切之感,但正是由于这种方式的成功使得这几乎成为了一种统一的范式,长期下来受众难免会觉得疲劳和厌倦。另外,随着各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相继推出,竞争加剧,传播同质化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多家媒体分享有限的新闻资源,内容接近、形式雷同难以避免,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

3.新媒体的崛起对传播手段的影响。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建立在现代发达的网络和数字技术之上,它们所具备的时效性和互动性都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曾有传播学家预言,传统媒体必然会被新兴媒体所取代,且不论这一预言是否会实现,但至少说明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力。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媒体,虽然也具备比如感染力强、现场感强等传播优势,但是在同样具备这些特点,并且还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双向性的新媒体前,就很难再有竞争优势了。

三、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提升

1.内涵与形式的双重提升。对于一切的新闻节目而言,内涵和形式都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是要提升节目品质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因此民生新闻节目想要获得发展提升,就一定要丰富节目内涵,扩大报道领域,加深探索深度;另外还要创新报道形式,彰显节目风格。

从内涵上来说,民生新闻节目应该同等关注“大民生”和“小民生”,注重服务性和引导性。首先,对“民生”的概念要有一个明确的解读和认识,不能把民生仅定位在部分弱势群体上,社会主流的生活状态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其次,报道的领域方面,在传达好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应该更倾向于民间,即不但注重对官方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更加注重实际的监督和服务。

从形式上来说,民生新闻要注重公共意识的参与。民生新闻节目之所以能受到很多受众的欢迎,与它体现出来的话语权息息相关,它有别于传统新闻官方话语、官方视角的形式,从一般老百姓的角度发现新闻和报道新闻。新闻的话语权从社会精英转向一般大众,体现出民生新闻节目的公共意识和大众价值取向,而且表达方式和语言组织,采用较为简单的、口语化的形式,最终保障普通大众在大众传播媒体上的话语权。

2.技术与功能的多维互动。首先,探索引进电视媒体新技术,争取提供多终端的可视手机电视、视频新闻网站和调频广播,构建一个多终端立体化的新闻传播网络,实现多终端节目运营,使民生新闻栏目运营最大化,最终实现新闻编排组合式、新闻播出滚动式、新闻播报口语式、新闻采制直播式的流水线形式。此外,电视民生新闻应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利用新媒体便捷性、互动性的特点,扩大自身的受众群和影响力。

四、品牌与品格的培养建设

当栏目进入品牌成熟期的建设过程中,受众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审美疲劳,此时,适时改版便显得尤为重要。以《零距离》的改版升级为代表,作为江苏乃至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民生栏目之一,《零距离》的改版适当弱化了地域性。在内容选取上,旨在成为大区域的信息集结和发散平台,内容输入和输出的网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电视媒体中的内容可以来自新媒体,同时电视媒体制作的内容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返回到新媒体中去。《零距离》的改版体现了宣传、市场和社会的要求。因为信息社会的特点,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介的信息传播,不再因区域限制而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现阶段民生新闻的转型,应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激发公众参与社会讨论、推动议程设置、培养公民意识为目标,实现目标受众从“市民”到“公民”的提升,而不应把自身的主要使命界定为以议程建构直接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民生新闻要致力于构建开放、和谐、活跃的社会公共领域,汇聚民意,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民生传统媒体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