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三步法
2014-04-09龚正求
摘要:作文批改是一项低能繁琐的批阅工作。本文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自评、互评、师评的三步法,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同时解放老师的工作。
关键词:作文 新课程改革 批改
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我们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已全面铺开,我有幸参与到这次新课改实践中。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本人在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使教师从低能繁琐的批阅中解放出来,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摸索与尝试。
怎样进行作文批改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每次把作文本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就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们每天便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山搬走了,可我们面前的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学生越是对教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评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便了事,这次作文批语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
我想,如果让每个学生都来当老师,让他们学着批改自己的和同学的作文,情况会不会有所改善?经过自己的反复酝酿与多方取经,我的“三步曲作文披阅思路”产生了:先小作者自评,再学生互评,最后老师浏览批改、讲评总结。
一、 自评
学生写完作文后,要他们认真回顾写作中的情况,想想此文自己是怎样构思的,有什么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怎样写可能更好些,写作上有什么困难和疑虑……让学生选取以上情况中感受最深的几点,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评定,这就是自评。
这个“自评”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事后的、批判的思考与反省,既强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促使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写作奥秘,进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二、互评
互评,也就是学生之间交换批改。要求每生每次改一篇,每次批改不同同学的作文。这是批改工作中的核心步骤,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读三遍
对自己批改的作文,前后要读三遍:第一遍,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第二遍,慢读全文,改出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和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第三遍,精读全文,对文章中表达不够完整的地方适当增删或修改。
(二)标三处
用欣赏号(﹏)将文中富有表现力的精彩语句、段落标出来,一篇文章,不能少于三处。写得好的文章,标“欣赏号”的地方自然多些;对那些写得不很成功的文章,也必须至少找出三处可供欣赏的地方,没有精彩的段落,就找精彩的句子;没精彩的句子,就找用得恰当贴切的词语……这样的要求,既能促使批改者对每一个同学的作文予以尊重,给予鼓励,又能保护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写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评三条
就是要求批改者至少写上三条评语。对文章中写得精彩或有明显不足的地方,就在“旁批框”里写上自己的“旁批”。旁批往往从局部的角度对文章作出评论。文章末尾必须写出整篇的“总评”。总评要从全文大局着眼,综合评述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指出存在的问题,商榷修改的方法。评语应以鼓励为主,并签上批改者的姓名,以示负责。
这样互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鉴,也是好事。同时,每人每次只批一本,负担不重,后又换人批改,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被批的同学看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评语,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另外,学生在批改他人作文时,站在教师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三、师评
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将作文收上来,教师再认真浏览审阅。师评时,既要看原文又要看批语,这样就会对全班学生作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对学生写作和批改情况作出尽可能恰当准确的总结。总结时,尽量以热情洋溢的表扬为主,既表扬文章写得成功、自我点评恰当的小作者,又要鼓励互评语言贴切中肯、独特新颖的小老师。特别优秀的小老师的评语,让他们抄写下来,贴在班上“语文宣传栏”里,既鼓励了小老师,又能供其他学生学习。下次作文总结时,多照顾上次作文中没被表扬的同学,拓宽表扬面积。这样几次作文之后,全班绝大部分同学尝到了写作和批改的甜头,对写作不再害怕,对评语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漠然置之。
这种作文自评、互评、师评的批改形式,本人在尝试时领悟到了很多妙处,既能使教师从低效繁琐的批阅工作中解放出来,多进行挖掘学生写作潜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创造性劳动,又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作文鉴赏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升华。当然,这种批改形式也并非十全十美,如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强、基础太差的班级中,若组织引导不好,效果可能反而不佳。现在,我把自己的尝试整理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与批改水平。
作者简介:
龚正求(1975- ),女,湖南娄底人,中学二级教师。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