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文本的多元解读

2014-04-09刘建平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

刘建平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鼓励多元思维。语文学习中阅读鉴赏是最重要的一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多元解读 多元思维 语文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的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具有可塑性,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个性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同时个性也有独特性的特点。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个性的这些特点彰显着每个人在面对同样的文本时会因为个性的不同而对文本中的人物、文章体现的情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这就是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就包括鼓励多元思维。后现代思想家对“对话”非常推崇,他们认为的对话绝非内心的独白,而是一种人际发生的过程,它是指现在和过去的对话,解释者与解释者的对话,这是一个无限展开的过程。对话的本质并非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改变双方的观点,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因此真正的对话总是蕴涵着一种伙伴关系或合作关系。志在培养人们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美德。有一句名言:“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就是对后现代思想家们所培养的美德的注释。倾听他人,尊重他人是指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虽然我们鼓励多元的思维,但是我们应该彼此尊重对方对待事物的看法、态度,欣赏其看待事物的方式,学习其方式中体现出来的优点,从而促进双方的进步。这里也包括了另外一个层面的含义,就是自身的进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人对一个事物会有着不同深度的认识和解读,这就是个人不断进步,成长的一个过程。

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任何脱离或游离于文本之外的事情都不利于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和语感的形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进行语言的揣摩,意境的体悟的教学。学生自己的体悟往往比教师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要从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方式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了。

教师对文本首先应该是理解接受,开放性和批判性思考必须建立在对文本主体性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教师的施教主体性体现在他有以自己感受和体验认识和解读文本的权利。其次他还有组织教学的主动性和自由性,应体现个人教学个性等。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是以自己的知识构成以及人生观为基础的,他也只是个独立的个体,对文本的解读只是一个方面。教师在这时就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解读,尊重学生的想法,适时对其进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营造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教育教学氛围,营造表达以充分时空的课程与教学制度环境。教师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形式(活动形式、组织形式、空间布置、言语渗透性),运用多元的教学活动形式唤醒学生多样化的表达,鼓励学生的多元表达。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首先是“倾听”、理解、感受,然后才是发现和批判,而构建主体的审美能力及高尚文化品位是主体阅读的目标以及发现和批判的基础。当然学生也只有进入文本,站在平等的立场感受文本,才能有真正发现和建构。学生在对文本进行了反复的阅读和揣摩之后,才能对其进行解读,把自己的体悟加诸于文本的解读之中,进而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解读。在表达和互相解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体验获得了升华,促进了文化的增值和创生。这也是我们后现代主义鼓励多元思维的一个方面。

下面我以高中语文新课改后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为例来说明文本解读的多元化以及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应如何培养。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一直是高中语文课中的精读课文,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篇目。这篇文章历来都有这样五种解读。

1.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人教社教参)

2.寄情山水,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情。 (钱理群)

3.借景抒情,表现作者的愁闷的心境。

(孙绍振)

4.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局受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 (余光中)

5.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五个方面的解读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都有着客观的根据,这种由文本反映出来的多元解读是我们语文课程的特殊性。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揣摩一些精美的语言时,因为个人理解能力的不同,他们会在不同的语句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方面的解读都会理解到。但是教师要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就不应该仅仅把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解读禁锢在这五个方面。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1.重视学生个人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个人阅读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反思,进行探究和创造性阅读。

3.反对对文本进行无界限解读或过度阐析。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不是乱读,“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 。但哈姆雷特应该还是哈姆雷特,不会读成李尔王,林黛玉也不该读成薛宝钗。

《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在此次课改时把对江南采莲的情景描写的内容重新加进了课文中去,这样我们就应该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写江南采莲的情景呢?这样就又赋予了这篇文章一种解读,那就是: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想念,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样就教会了学生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仔细阅读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学会鉴赏一篇文章,这其实也就是知人论世方法的体现。

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对文本“知识”的复述,而是培养全面素质与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人。语文学科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具有基础教育功能、素质教育功能和生存教育功能。我们应从多个方面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多样性理解能力,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陶冶学生的情操、涵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工作素养,让学生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靳健.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张敬亚)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能力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巧架桥梁,引“读”入胜
多元解读,让静态的文本“动”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