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知心屋

2014-04-09杨晓芬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杨晓芬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就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努力体现语文的育人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心理 健康教育 渗透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利用语文学科教学来渗透心理教育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學科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一座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宝库。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知心屋”。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做法,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挖掘“知心”素材,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轻松自然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学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氛围,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民主、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并在上课时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背景音乐、播放视频、图片,或是课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等方式来导入。

例如,在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如果你的爸爸买了一些彩票,其中有一张中奖了,奖品是一辆小汽车,而这张彩票是你的爸爸已经做了记号,准备还给托他买的朋友。那时,你心里怎么想?你会希望爸爸怎么做呢?”这本来是课文中的“爸爸”面临的“道德难题”,而我把它转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思考,也经历一次在物欲面前能否保持健康心理的考验。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我接着介绍说:“《中彩那天》中的‘我遇到的情况跟我们刚才设想的一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看看他们一家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通过轻松自然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

(二)引导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太丰富,他们的情感易外露,容易激动和爆发,喜怒都“形于色”,碰到开心的事就欢天喜地,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无精打采,灰心丧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知心屋”,让他们有一个平台可以说心里话,宣泄情绪和情感。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给予树》一课的最后阶段,我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我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我们衷心的感谢!如果我们做过不尊重别人的事,仍然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我们深深的歉意。”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同时借助这个机会,学生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和歉意,增进了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和亲人之间的感情。

二、紧紧抓住课堂上的“谈心”契机,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疏导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鼓舞人心的素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趁机挖掘其中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坚定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詹天佑不畏艰难,创建“人”字形铁路;《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做风车的故事》中牛顿不怕嘲笑、刻苦钻研,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人物的事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自我意识,使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

(二)在写作训练中进行心理疏导

写作也是“知心屋”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的情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面对社会中的变化和成长中的烦恼,他们也有倾诉的需要。以作文为切入点,可以满足学生倾诉的需要,既可以通过“谈心”“交心”解开学生的心结,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拟题作文,如谈谈对网络的看法,讨论一下嫦娥二号奔月,最美教师和最美医生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怎样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直抒胸臆,对自己、他人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成熟的认识,积郁的情感不仅得到了倾泻,世界观也得到了改造。

三、开展多彩的“知心”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师就可开展《一分钟能做什么?》《我也和时间赛跑》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先在课外实践或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这样的活动来于教材,高于教材,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和创新。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出判断和抉择,而是要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让课堂成为他们活动、探究和倾诉的“知心屋”,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出版社(2003年版).

[2]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李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老区建设,2011(14).

[4]闫霞.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

[5]程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