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2014-04-09陈生龙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因材施教兴趣

陈生龙

摘要:网络游戏在吸引学生注意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却一直喜欢不起来。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游戏吸引学生的根源,并将之利用,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通过建立团队学习模式、分层次教学目标、等级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获得心理各层次需要上的满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前提,让我们的教学也让学生喜爱和沉迷一回,那么我们的教学就真正成功了。

关键词: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 分层施教 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也逐步进入正轨。作为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到底如何,在信息课上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的,如何处理参差不齐的状况,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以应用软件为载体,注重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随着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学科涵盖的内容更新更快,信息量增大,知识点越来越多,实践性要求也不断加强,为了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在有效的学时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就必须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为什么学生为了玩网络游戏不怕苦,乐此不疲,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却没有兴趣,应付了事呢?其实答案很简单,网络游戏给了他们内心渴望的东西,给了他们满足和快乐,而我们的学习却没有给他们想要的,让他们感觉不到快乐。如果我们想要让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一、要对信息科技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于教师,我们应清楚,与其他基础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但如果用传统的方式传授知识,那么,就把该课程在技能培训方面的要求给忽略掉了,导致了课程教学的严重畸形。传统学科强调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则可以“急学先用,立竿见影”。因为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我们应当提倡学以致用,使学生都能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地进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门,不要难倒他们,更不要吓倒他们。

二、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方便快捷地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有用的信息。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络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技术传播的信息内容不一,鱼龙混杂。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及管理不便,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凶杀等污染社会风气的信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面对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数字化信息,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无用,以及如何获取有用信息等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否则将很容易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方向。另外,还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随便下载信息,拒绝迷信、污秽信息,不搞恶作剧。由于青少年可塑性大,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还不强,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時刻注意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例如,在学习“复制操作”时,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能随意复制他人的图片、文字,以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健康的、益智性的游戏的同时,教师还要告诫学生那些不健康的游戏玩不得,更不能沉迷于电脑游戏,而荒废学业。

三、 课堂的过程设计很重要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花更多的心思。

首先,情景的导入是很必要的。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呢?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3)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记得我听过的一次课,对那节课的情景导入印象很深。教师是要讲解如何用word来完成图文混排。教师没有上来就讲知识,而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word文档《美丽的格尔木》,并且配上了音乐,学生看到了自己每天生活的城市,非常感兴趣。教师又展示了一个纯文字性的word文档,经过对比,学生都觉得配有图片的文档比光秃秃的文字要更生动、具体,更直观。学生都想马上知道是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迫不及待地想要制作出自己的作品。这样就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喊出:“我要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就让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他们知道这节课的最终目的是学会什么,掌握到什么层次,展示教学目标就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重在实效。而且,导入既是一种教育机制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

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活动必不可少。在设计小组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周全。比如,我在设计每堂课的小组活动中,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实施性、实用性和乐趣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比如,我要讲解Excel中数据的排序问题,不能上来就讲步骤,这样学生只会枯燥而无奈地接受,根本谈不上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兴趣。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左思右想他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用到这个知识,先提出几个问题:“哪个同学可以帮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把全班的成绩表排名次?哪些同学可以用几秒钟找出各科成绩中,分数最高的人?”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立刻活跃起来,小组讨论如何运用Excel的功能将教师交给的任务完成。学生边讨论,边试着去寻找方法,兴趣及其高涨,每个人都积极地思考并且乐于和同学分享他们实验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如果不全的话,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还要做到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觉得有成就感。于是我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了,同时,一些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和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不但学习了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何来上好这门课从而提高这门课的学习效率?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们应努力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相结合,运用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为学生营造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不断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董玉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3]谢琪.信息技术教学法.

[4]顾非石.信息素养.当代教师专业化的必备素质.

[5]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2005.

[6]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

(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因材施教兴趣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