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师思辨型教学模式探究

2014-04-09郑凤翔

学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自主学习

郑凤翔

摘要: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外语教育也在面临着转型。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因为导致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不高被屡屡质疑,愈来愈显现出其弊端。思辨型教学模式,已然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思辨能力 高校外语 自主学习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盛,外语学习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全国的大中小院校学习外语的热情日益高涨。但我国外语界审视学校的外语教育时现状时发现,高校的外语教师在教学时过于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辨能力的训练。殊不知,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十分重要,不仅是外语学习时的必备能力,更是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之一。

一、思辨能力的定义

(一)定义

思辨能力源自英文的“critical thinking skills”,又称为批判性思維,在学界通常认为现代思辨能力的创始人是约翰·杜威。罗伯特·恩尼斯认为思辨能力即是“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及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1]国内有学者认为,思辨能力是批判技能和批判精神的统一。近20年来,西方国家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著述甚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包括第一层的元思辨能力和第二层的次思辨能力。[2]元思辨能力是一种对思辨计划进行评估、调整、检查的能力,而次思辨能力是具有如好奇、自信、正直等的情感特质、分析、评价、推理等的认知技能,并能够接受第一层能力的监控和管理。具有思辨能力的人,能够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考虑问题时更具逻辑性,并从中学到有用的经验。

(二)我国外语思辨型教学现状

高校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一直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今虽然英语教学历经多次改革,但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所学的英语知识实用性不强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语教学的错误目标和定位。高校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忽略了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等,课程设置和检测方式也均是围绕这些技能进行,通常教学部门多数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外语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凭证,这使得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专心于英语各个部分的分别练习,而缺乏综合能力和推理归纳能力,在语言组织方面也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教师为了教学业绩,也只注重应试所需能力的训练,而不去增加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两者相互作用,形成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很弱甚至“缺失”的恶性循环。

二、思辨型教学模式的建立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显然,如今大多数学校的外语教学模式是很难完成这一目标的,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必然。

(一)改变测评方式

以往学校评估学生英语能力的方式就是看其英语各类考级的成绩,而这些考试在近年来已经变得愈来愈程式化、重复化,以至于学生成为只会应试英语,不会实际应用的“考试机器”。为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充实评测方式,增加主观题的比重,如评测方式可包括小组辩论、调研、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在测试时减少选择题类的客观题型,增加文章等主观题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测评时强调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考试不只是为了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测验看到自己的不足。一味地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分数是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英语水平的。不要一刀切,应进行层级教学,即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思辨能力来进行差异性教学,根据他们在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方面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创造自由课堂氛围

我国的教育传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象征,拥有着毋庸置疑的话语权,而学生则一直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旦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提出疑问,通常会被认为是对权威的挑战,是不被学校提倡的做法。这种教授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渐渐丧失了创造力和质疑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要放下身段,改变既有观念,抛弃以前对于自身认知的刻板成见,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互动交流,在学生提出异议时要认真考虑并给予回应,并且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创造一个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改进教学内容,多提思辨性问题

思辨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训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那样只会禁锢学生的思辨能力,扼杀他们的创造力。思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在不断地提问与反思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新的认识。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质疑的同时,也应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给他们一个开放式的思考空间。例如在分析一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改写,使他们充分参与其中。

(四)鼓励自主学习

外国学者认为,自主学习从本质上是学习者与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之间的心理关系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决策的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适用于高校外语的学习,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应该做到努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其真正做到有兴趣、有目标地完成学习。同时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创立网络学习平台、电子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提供各种音频、视频、电子书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等,充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世界已然变成一个巨大的“地球村”。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高校外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用。外语教育人员应把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林,孙永君.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思考[J].世纪桥,2011(17):105.

[2]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60-62.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自主学习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