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导学式”教学法在大学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09徐琼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期
关键词:导学式导学写作

摘 要:在大学基础写作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以“导”为方式,以“学”为目的,导学结合,并逐步形成“导学激趣——导法引思——导读为写”的具体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激发兴趣、锻炼思维、拓宽视野、促进写作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写作 导学 兴趣 思维 阅读

“导学式”教学法,简言之,就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导学式”的关键在于“导”。它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定了教师的主要职能,确立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基础写作教学中,以“导”为方式,以“学”为目的,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并逐步形成“导学激趣——导法引思——导读为写”的具体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激发兴趣、锻炼思维、拓宽视野、促进写作的教学目标。

一、导学激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的导向作用,诱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在于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基础写作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更不愿意写,即使是中文本科专业的学生,也会有厌学、厌写的情绪,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因此要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导”,不仅仅在于传授写作理论和写作技能,更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稳定、自发、持久的兴趣,才会乐于学习、乐于写作,最终获得终身受用的一种技能。

兴趣源于志趣。学习兴趣和理想志愿相结合,可以产生持久不懈的动力,形成终生不渝的追求。因此在开课之初,一定要把写作的重要性给学生讲清楚。可以利用青年学生渴望成才的心理因素,讲写作才能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可以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讲写作技能已经成为现代谋生的基本手段;可以联系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讲身怀写作绝技,能让自己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等等,激发他们发奋学习的热情。

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鼓励其写作冲动,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好方法。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名作家的创作经验作为教学案例,鼓励学生确立写作自信。例如高尔基、余华等人的成功之路可以证明,只要有目标、有生活,并想强烈地记录它、表现它,就能够写出好文章、好作品。写作训练中,可以寻找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在学生中展开探索、思考,并鼓励他们将思考、讨论的结果写成文章。因为信息时代已经将课堂、校园、社会联成了一个整体,当代大学生早已不是关在象牙之塔的“书呆子”,他们乐于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并有发表自己看法的冲动和热情,只要找到他们愿意表达的突破口,他们自然乐意表达,也就有兴趣写作。

当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改进。由于基础写作的理论和技巧,需要大量文章和文学的支撑,因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一些增进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中,注重与时俱进,多选新鲜活泼的案例;借助多媒体手段赋予所选内容以色彩、情感、生命和活力;多用讨论、评析等方式达到分析作品和技法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向他们推荐更多优秀作品和文章课外阅读等等。这样既摆脱了写作理论教学的枯燥、高深,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向课外延伸。

二、导法引思:教学中要注重写作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将“导学式”教学法的效能,转化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首先,写作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美国学者唐纳德·奎恩说:“在整个写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1]写作就是作者反映社会生活的复杂思维的过程。从材料搜集、主题提炼、内容安排到语言运用,都离不开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直接表现其写作能力,决定其文章的质量。因此,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全体写作教师的共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导”,必须以思维为中心,全面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大学基础写作教学需要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和水平,因此要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性思维方法和品质的训练与培养。

其次,要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发散性思维活动的特点表现为以一个信息为圆心向四周进行发散比较的思考、或积极寻找该信息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方法。写作活动中善用发散性思考,能够浮想联翩、由此及彼,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材料,是拓展思路、升华主题、丰富写作内容不可或缺的思维方法。教师要在把学生思维引向开阔方面下功夫。比如,在进行确立文章主旨的训练、广泛搜集材料的训练、语言修辞效果的训练等环节上,可以设计拓展思路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发散式联想,挖掘出某一信息或某一事物可能存在的主旨各方面的有关材料、表达句式或语言材料,从中得到许多项目,做出许多设想,以便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使写出的文章在主旨、材料和语言等方面新颖别致、与众不同。

再次,要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是打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品质。在写作构思中, 角度平庸、立意陈旧等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唤起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包括题材的自由、写作形式的自由,尤其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自由。因为这种自由是独立思考的起点,也是质疑精神和批判能力唤起和养成的基点。另外应该重点训练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这是改变僵化思想和程式化思维的良方。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构思和写作时,鼓励他们应用逆向思维方式,勇于否定第一构思中陈旧、浅薄和平淡的观点,在略有新意和创意时,亦不浅尝辄止,而是进一步开掘,追求精益求精,让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新奇、独特和尖锐。

最后,要引领学生远离片面,学会辩证思维。辩证思维,就是辩证逻辑思维,它是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最高的思维形式。辩证思维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况,在对立统一中寻求深刻、丰富的解答。这种思维方式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洞察已有认识成果的局限,辨明流行观点的是非,把观点引向深度和高度。一般来说,学生思维中常有直线式、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这也是思辩能力不强的表现。要引领学生远离片面,追求卓越,就必须引导他们尽快学会辩证思维。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列举一些思辨性较强的理论文章,加以启发;可以引导他们对一些传统观点的片面之处加以分析;在论说性文章的指导中,尤其是要引导他们尽快摆脱“观点加举例”的狭隘程式,学会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endprint

三、导读为写:教学中要读写并重,既重视对优秀文章思想和技巧的学习、借鉴,又重视写作的练习、实训,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在实处

阅读和练习在写作学习中同等重要。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2]宋朝大文豪欧阳修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而多为之,自工”[3]。欧阳修才华绝世,饮誉古今,他如此勤奋读书、工于练笔,给了我们—个很大的启示: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惟有读写并重,持之以恒,方能成就写作才能。

写作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作品、范文时,要注意克服片面观念,既重视指导对文章技巧的学习、借鉴,更重视指导对文章思想、认识、审美方面的学习和吸收。因为仅凭语言材料、关于文章程式和技巧的知识去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文章创优的深层因素,应该是思想的独创性和内容的多维性,如果内容贫乏、认识肤浅,即使文辞畅达、珠玑缀连,也不能称其为好文章。经过良好中级语文训练的大学生,他们的作文在语言应用和结构条理上,并无多大疵病,其主要缺陷是内容贫乏、思想苍白。归根究底,作者知识、思想、精神上的贫乏势必导致文章内容的贫乏。所以,为提高写作的导读,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技巧的学习借鉴,更要有对他人思想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当学生通过“读”(实质上是导读)所获得的一切——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刻、思维更加活跃、形成了良好的审美修养等等,他们的写作就有了凭借和基础,他们运用于写作的一切潜能才算真正激活。

值得重视的是,如果学生读很多书,思考也很深,但是疏于写作,也写得不好,那么学习写作,充其量是只开花不结果。没有长期艰苦的写作训练,要成就写作才能是不可能的。为了让学生的写作潜能得以发挥、落在实处,教师一定要有大视野和大境界。大视野是指教师要建立一种宏阔的写作训练观。具体来说就是要摆脱狭隘的写作课堂,把写作训练引入一个由课堂、校园、社会构成的整体系统工程体系,让所有的课程、所有的校园活动、所有的社会实践都成为学生练习写作的课堂,教师要鼓励他们在这个大课堂上随时写作、自由写作、纵情写作。由于写作训练被引入了这样一个开阔的领域和系统工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人文素养、思维特质、写作理论能在其中获得整合和升华,他们的写作就能摆脱视野狭隘、素材空洞、表达苍白的种种弊病,而有质的飞跃。大境界是指教师能从写作的终极目标出发去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摆脱为了获得理想分数、完成老师作业等而写作的功利干扰,立足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感受与思考,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写成文章。这样的写作,因为有生命个体的体验、有清醒的社会认识、有独特的精神诉求,因而也就有意义;这样的写作训练能把学生对写作的需求,内化为一种表达生命的喜怒哀乐,展示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而也就有价值。

(本文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名称:“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3JG44。)

注释:

[1]陶振环:《写作思维:写作能力的核心》,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Z2期。

[2]鲁迅:《致赖少麟信》,《鲁迅全集》卷1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苏轼:《东坡志林》,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徐琼 广东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510545)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式导学写作
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探析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