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伤痕
2014-04-09王淦生
王淦生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奥斯维辛集中营旁边阳光灿烂的小街上,咖啡馆一家连着一家,中午时分家家都坐满了人,人们在阳光里如释重负。一切都因为这里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目睹了历史中黑暗的遗留物后,人们就能激赏日常生活的美好。
人们三三两两在阳光下走动,带着强烈的自由痕迹,慢腾腾地,若有所思地。遮阳伞下有人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念品商店买来的明信片上写字。黑白照片里,生锈的铁轨穿过带有岗楼的大门,中欧春季和煦的阳光下,废弃半个多世纪却仍旧非常结实的枕木旁,蒲公英开了花。
一个旅行者去看世界时,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处处留下伤痕的世界。正是这样的世界,最终能久久留在旅行者心中,陪伴他经过自己生活中的艰难时世。各种哀伤和悲剧洋溢出的诗意,留在旅行者心里,就像放在衣柜深处的玫瑰油那样,散发着经久不息的芳香。一个富有意义的世界就是由大地上星罗棋布的伤痕组成的。
(摘自陈丹燕《富有意义的世界》)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当我们推开门窗,你又是怎样看待你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呢?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导引】
读陈丹燕的《富有意义的世界》,你至少会有这样两点感悟:一是生活中“伤痕”的映衬,会让我们更容易体味出日常生活的美好;二是这些伤痕中都承载着一段伤痛的记忆,它时时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给我们以深刻的教益。就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存在,让我们感知到了自由、和平、安宁的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明白种族歧视和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创伤。
民间有句俗语:身在福中不知福。原因就在于日复一日的格式化的生活让人们对自己身处其中的幸福产生了“审美疲劳”。有朝一日,当我们看到了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我们会蓦然觉出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觉到我们生活的来之不易。正是由于这种对比,我们才会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并产生感恩之心、同情之心,愿意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好的生活。
那些由于社会或自然的灾难留下的疮痍,它们不仅反衬出了我们和平安宁的生活的美好,更会让我们汲取历史教训,在生活中避免那些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的诸多因素,力求使悲剧不再重演。材料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北京的圆明园遗址,南京的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纪念馆,重庆的白公馆渣滓洞,德国的柏林墙……这些“伤痕”的存在,都时刻警醒着后人珍惜今天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杜绝种族歧视、侵略扩张、集权专制等邪恶势力死灰复燃。这样的“伤痕”往往被视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而得以珍存,供人们凭吊、反思。
写这篇作文,可从上述两个角度下笔,揭示出累累伤痕对我们的意义。在体裁上的运用上,散文、议论文都是不错的选择。写作散文,重在借助散文选材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丰富灵活的特点,以生动的描写加深刻的反思和抒情,从情和理这两个方面去打动读者。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将历史和现实熔于一炉,一边揭示“伤痕”的意义,一边对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伤痕“整形”甚至毁灭历史遗迹的行为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最适宜的体裁便是议论性散文,可将散文与议论文的长处相结合,写得理趣盎然,更容易感染读者。
【佳作示例】
珍视伤痕
王 子
如果将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修复,让她重新呈现出皇家园林的雍容与华贵;如果将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推平,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一座美丽的公园,成为供人娱乐的休闲中心;如果将那座已成为专制与禁锢的象征的柏林墙完全拆除,在此建上一条鲜花走廊曲径通幽……这个世界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丽,还是会失去更有意义、有价值、有分量的东西?
我相信我的这些假设一定会获得不少人的赞许,比如“修复圆明园”就曾被国内很多专家学者一再提起。再看许多地方,诸如“保护性拆迁”“维修性拆除”之类奇葩的举动,不正是顺着这一思路萌发的念头?在这个连自己的脸长得不满意都可以随意整形的时代,我们的“爱美之士”们又如何容得下那些在他们眼中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历史陈迹?
可是,他们不知道,在这些看似丑陋的累累伤痕中,承载着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她是一部力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黑暗阴森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和种族歧视给全世界各个民族带来的灾难,它是一本侵略者罪行的控诉书;摇摇欲坠的柏林墙,让我们看到了专制者的凶残和愚蠢。
你身上的每一道伤痕,都记载着你的一段苦痛的历史。你抹去它,便是试图抹去你这一段沉甸甸的记忆,便是让你生存于一种自我编织的愉悦的虚空中。同样,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一缕缕伤痕,都承载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甚至全人类惨痛的历史,我们又怎么能够将它轻轻拂去?每当我经过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我总会记起中华民族的那段屈辱的历史;每当我走过南京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我总会想起我们饱受外族蹂躏的过去……
珍视历史遗留的伤痕绝不单单是为了怀旧,而是让我们仔细地分析这些伤痕的成因,从中汲取于我们有益的东西,从而不让这屡屡伤痕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重新出现。正是因为这些伤痕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出今天生活的美好,从而珍惜这美好的一切。
不要想方设法去为历史的伤痕整形了,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新生活的建设之中吧!
【写作分析】
文章以一组假设性的排比句开篇,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试图抹去历史陈迹的念头和行为展示在读者面前;接着通过对丰富的实例的分析,揭示出这些历史陈迹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凸显出“为伤痕整形”的想法和做法的愚蠢和荒诞。结尾以一句号召性的话收束全文,深化了文章中心,堪称豹尾。整篇文章材料丰富翔实,观点鲜明精辟,议论言简意赅,虽为议论文,但激情澎湃,语言富于文采,有极强的感染力。endprint
伤痕的意义
刘 凡
有过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他们进入这座恶名昭著的纳粹集中营之前,奥斯维辛这座小镇的街道旁的那些低矮的咖啡屋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可当人们走出那座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时,街旁那些沐浴在阳光下的咖啡馆一下子成了人们拥聚的地方。因为这些刚刚摆脱黑暗的人们瞬间发现了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自由的可贵。他们要坐在这里,坐在这看得见那座地狱的地方,在自由的阳光下激赏日常生活的美好。
奥斯维辛集中营之旅,让这些原本生活在自由之中却很少觉察到自由存在的人们,深深感受到了自由和阳光的美好,感觉到了日常生活的温馨——或许这就是历史伤痕的意义。
而人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没有困苦生活的比照,我们常常会无视幸福的存在。
去年暑期,我随正在一所名牌大学读研的表姐来到了她支教的地方——西南边陲的一所位于大山深处的乡村人家。这里孩子的食谱是:“早上洋山芋,中午马铃薯,晚上土豆。”每天吃着同一种食物,很多人都光着脚走上十几甚至几十里的山路来到学校读书。这些孩子对表姐这位来自城里的名牌大学的支教老师特别依恋,恨不能把每一天的每一秒钟都利用起来,好从表姐那儿多获得一点知识。这样的情景,让对学习多少已有几分倦意的我幡然醒悟:我必须珍惜自己的学习条件,好好读书!我甚至萌生了一个心愿:我也要成为表姐那样的支教者,用我所学的知识来改变这些处在困境之中的孩子们的生活。贫穷的生活,磨砺了这些孩子们的心灵,也感化了我,甚至让我为自己所享受的幸福而惭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幸福转化成一种精神的力量,转化成知识,用以改变这里的孩子们的生活。
贫困这道“伤痕”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改变了我的人生观。
所以,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厌倦,对生命中公式化的行程感到乏味时,不妨去领略一下大地上的累累伤痕。从那些层层叠叠的弹痕和弹坑中,你会悟出和平生活的美好;从那些哀鸿遍野的难民营里,你会觉察出安定生活的幸福。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阴森恐怖,让你对反人类的独裁者说不;圆明园的残壁断垣,让你为今天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庆幸……
伤痕的意义就在于,它时刻警醒我们,不让新的伤痕重新在我们身上、心里和国土上出现。
【写作分析】
文章以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游客的特殊感受入笔,将读者带进了一种特殊感受的体味中,很吸引人,也很有韵味。接着以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揭示出伤痕的意义就在于让人们觉察出了平凡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我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激情。文末照应开头,列举了各种实例,进一步点明伤痕的意义。结句“伤痕的意义就在于,它时刻警醒我们,不让新的伤痕重新在我们身上、心里和国土上出现”堪称警句,画龙点睛。
(江苏省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224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