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修订本写作单元献疑

2014-04-09张璇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修订本教材文章

张璇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自2013年秋天面世以来,虽出现了一些编校问题,但调整单元次序,改换课文篇目,增补语文知识,删减综合性学习的数量,增加写作单元等一系列举措还是获得了很多好评。修订本改变了原有教材中重人文、轻工具的倾向,使教材难度降低,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教师的教有了方向,学生的学有了趣味。尤其是其中新增的写作单元,更是其中最大亮点。

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描述语言模糊,缺少可操作的作文教材体系,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作文指导不能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而修订本新增写作单元有12个,分别是:

七上:(1)从生活中学习写作;(2)说真话,抒真情;(3)文从字顺;(4)突出中心;(5)条理清楚;(6)发挥联想与想象。

七下:(1)叙事要完整;(2)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3)写人要抓住特点;(4)表达自己的看法;(5)勤于修改;(6)描写要生动。笔者认为修订版写作单元的编写有以下几点好处:

1.调整格局,优化组合。修订本改变了旧教材中阅读独大,写作只是作为综合性学习中的一个附庸的格局,将写作从综合性学习中独立出来,成为与阅读、综合性学习并肩的学习内容。此举明确了写作教学应有的地位,既有助于解决广大教师的教学困惑,也较好地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2.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写作专题和单元阅读相互关联,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阅读主题是“生活中的亲情”,相应的写作单元的主题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七下第三单元选取了一组杰出人物的事迹介绍,本单元的写作重点是“写人要抓住重点”……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彰显课文的典范作用,以读促写,引导学生借鉴课文的写作手法,丰富自己的作文技巧。

3.编写科学,实用性强。写作单元以技巧训练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教学。每单元均由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两部分组成,写作导引援引单元课文作为范例,传授写作知识;实践部分,设有3道写作题,小作文和大作文兼备,供师生自由选择训练,每道作文题后设有写作提示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规范写作方向。12个写作单元瞄准写作中必备的核心能力,智能与技能相结合,片段与完篇训练相结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了一定的作文教学序列。

4.关注主体,强调过程。传统的写作教学大多关注的是写作结果,教师通过范文分析、讲解写作知识和方法,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最后批改评分,很少关注学生的作文过程和写作的交际功能。在本次修订本的写作单元中,首次将写作原则置于写作技巧之前,指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提倡真实写作,为广大师生明确了写作教学的方向;重视写作习惯的养成,将学会列提纲、勤于修改作为明确的学习要求;关注写作主体,在单元的“写作导引”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在深入研读这些写作单元并展开写作教学时,仍然发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存在着几点问题,在此提出,供大家思考。

一、某些写作单元训练主题不够明确

王荣生先生认为语文课堂里,几乎没有写作的教学,这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编写一部关注写作过程的、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写作教材”。修订本中的写作单元大致采用“读写合编”的方式,这种方式符合迁移原理、符合由吸收到释放的阅读过程,符合儿童模仿能力强的年龄特点。但是读写结合的“有机”,须得有的放矢、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进行训练。而修订本中某些写作单元训练的主题仍然不够明确。

以七下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为例。

【写作导引】

我们知道,一件事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发生的,总会涉及一些人物,事情也会有一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这六个“要素”是叙事完整的基础。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2)是否有前后连贯的情节?这些情节是不是按照适当的顺序安排的?

(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以《王几何》为例,我们用上边提到的几个要素做一下分析。

线索:第一节几何课

情节顺序:按时间顺序写,王老师出场——反手画图形、写名字——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说明画圆的用意。

详细描写:王老师出场、说明自己的绰号、请同学上讲台画圆。

刻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在完整地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叙事的顺序。我们通常会采用顺叙,就是将一件事从起因、开始、发展到结束依序写来,以为这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但是,有时为了获得特殊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变换正常的顺序,通过倒叙来突出事情的结局或某个重要的情节,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还可以采用插叙——就是在记叙的过程当中适当穿插一些回忆,丰富叙事的内容。

……

我们不妨再读一读这篇课文,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精心组织全篇各部分的叙述顺序的。

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安排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像魏巍《我的老师》,开头点名题旨,在结尾又加以呼应,使得文章有始有终,首尾连贯。这种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写作导引会发现,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其实有两项任务:一个是学习交代清楚六要素,保证叙事的完整性;另一个是学习不同的叙事顺序,增强叙事的生动性。这两个学习任务中,很明显前者更切合本单元写作训练“叙事要完整”的主题,而后一个则是在完成这个学习任务后的进阶学习。在如何把经过写清楚这部分。技法阐述时又涉及到线索、记叙顺序、详略、描写多个方面的技巧,那么学生在这部分到底学习什么,应该注意什么就显得头绪繁多,难以理清。endprint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其他单元中。七上第五单元写作“条理清楚”中,编者阐述“怎样做到条理清楚”这个问题时,说了三点:

1.对写作的内容要有整体构思。看到题目,可能许多想法、材料一下子都涌上心头。这时,不要急于落笔,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并据此取舍材料。若是不加以选择,不舍得放弃,想到的都写上,会使得文章混乱不堪。各部分内容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哪些为主,准备详写;哪些为次,准备略写,都要心中有数。

2.要确定好写作的顺序。是按照时间发展、空间转换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逻辑去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3.先列提纲。写成文字往往比头脑中的构想更明确,因此,想好作文的结构后,不妨用提纲的形式明确下来。这样既有助于行文时保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也便于写成初稿后修改完善。

这三点单看都很好,但细细一想其中涉及到围绕中心选择素材、描写分清主次详略、确定适合的写作顺序、列好作文提纲四种能力,让学生在一个写作单元的学习中就达到这四种能力显然不可能。而且记叙性的文章和说明类的文字在写作顺序的安排上本就南辕北辙,记叙文中叙一件事和写多件事的叙事顺序又大相径庭,如果笼统地归在一起,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势必会难以决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一头雾水。

七下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中指出:写人要写活的具体方法是认真观察比较,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描绘;围绕人物特征选择典型事件加以描写;重视细节描写。这三点中既有叙事的笔法也有描写的技巧,而且围绕人物特征选择典型事例中也涉及到选一件事写人还是多件事写人的问题,而这里举的例子《邓稼先》恰恰是以多件事写人的典范。对七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要求还应定位在如何把一件事写完整、写生动,如果学生要选多件事写人就往往要打破叙事要素的完整,运用线索、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对文章整体进行更高级的构思,而学生才在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中强调了叙事的完整性,这样设置不仅训练的难度加大,学生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其实八上第二单元、八下第一单元都是写人单元,如果拆分一下,七年级学习在一件事中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描写,八年级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文章,学习运用多个典型事件表现典型人物的特征会更有梯度。

七上“文从字顺”和七下“勤于修改”乍一看好像有重合的地方,但是细细比较原来“文从字顺”是关注文章词句之间表意的准确连贯,而“勤于修改”在写作导引部分要求是对整篇文章进行修改,既要对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进行修正,又要注意描写是不是生动、详略是否得当。但是笔者不禁疑问:修改的时候只要看这些吗?中心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叙事是否完整,抒情方式是否恰当,写人有没有抓住特点,议论性的句子是否简明凝练,这些前面学过的写作要点难道就不在再次斟酌的范围之内了?

写作教材含糊不清,系统不够严密,各部分相互涵盖穿插,势必会使一线教师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定位,这样依旧会带来作文教学的无序和效率低下。

二、某些单元中的写作实践与写作导引不够匹配

写作能力必须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表达务必在锻炼中提高。修订版中某些单元中的写作实践在编写过程中不能紧紧围绕单元写作主题创设生动有趣、可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写作实践和写作导引南辕北辙,难以夯实写作技能。

七上《文从字顺》引导学生关注行文的流畅、表意的准确,减少文章中的病句。可是写作实践中设置的三个作文题却和学习内容关联不大:

(1)选择你最喜欢的景和物,写一个片段。想好再下笔,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提示:①注意观察景和物的细节(形状、色彩等),抓住其总体特点。

②可以借鉴第三单元课文的写法。

(2)在第一题的基础上,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春》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哪方面的特点。

②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③多改两遍,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②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③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抒情自然。

这三个作文题第一题是片段作文,训练的是对景物的描写方法。第二、三题是大作文,要求学生将对景物的描写片段扩充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大作文。三个题目仅后两个在最后一个提示中提及本写作单元的学习要求,其他的都和单元主题无关,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那么这个单元到底应该训练什么呢?

另举一例,七下《叙事要完整》也给了三个训练题:

(1)下边这几段文字顺序凌乱,条理不清。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给它们排序最好?为什么?(文字材料略)

提示:可以按不同的顺序排列这些材料,但要说出各自的好处。

(2)反复朗读《未选择的路》,体会诗中“我”的形象,揣摩“我”面临选择时的复杂心理,想象“我”作出选择后可能发生的事,然后以“我”的口吻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头脑风暴:想象当时的情境,猜想可能发生的一些细节。

②确定要表达的中心,围绕中心选取你认为合适的细节进行详细描写。

③注意开头和结尾。

(3)我们都有过“第一次”:第一次读书,第一次看动画片,第一次自己出远门,第一次帮妈妈做事……请以“我的第一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要求以记事为主,那就要注意记叙的六个要素,要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

②重点的情节要写得详细些,如当时的情境、事情的过程、人们的反应等;还要适当地描写当事人的语言、动作、表情,甚至心理等。

③注意开头、结尾要与所拟的标题和叙述的重点相照应。

三个题目中只有第三个和提示语言是围绕主题“叙事要完整”进行设计和阐述的。第一个写作训练就是尝试用不同的叙述顺序排列作文材料,第二个写作训练和“叙事完整”的主题没有关联,作文要求和提示语反而多次提及要运用想象的手法作文。

三、还没有完全解决一线教师困惑的一些教学问题

目前就国内各大期刊上有关作文教学的文章来看,仍然集中在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上:关注作文主体的心理机制,如何充分调动写作主体的内外动机;如何摆脱机械操作,实现生活化、情景化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写作过程是不是一样,能不能采用相同的训练方法;实用文体的写作有没有意义;如何促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自我建构;如何在作文的技能训练外实现人文素养、思维训练的多丰收;如何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作文进行有效引导;如何利用现代媒体改革作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度;如何利用地域资源开展因地制宜的作文教学……

在本次修订本中,虽然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但还没有完全解决作文教学的所有困惑,事实上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从教材的编写者来说,要彻底消除作文教学的尴尬就务必要编写出切实可用、富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教材,从一线教师的教学来说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积极研究教材教法,两相结合方可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2112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订本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西域文化与敦煌艺术》(修订本)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张元素修订本《五藏论》辨伪
郭文斌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