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先是思维,然后是表达及其他

2014-04-09徐金国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观点考查

徐金国

研读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我们会发现,各地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无论是事实类、寓言故事类,还是名言、哲理类,都更多地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材料的思辨色彩越来越浓烈,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

具体表现为:

(1)要求考生通过对所提供材料的阅读,能透过现象直击事物的本质。如2012年安徽卷的“注意安全”与“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两则材料。

(2)直接提供具有强烈哲学思辨色彩的材料,要求考生能够对有关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如2013年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材料揭示的“小与大”的关系,2013年上海卷材料所阐述的“重要与更重要”的关系,2012年天津卷的“鱼与水”的关系等等。

(3)要求考生能够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分析问题,探寻问题的本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013年全国大纲卷的“做事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需要勇气”,全国课标卷的“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友好相处”等等。

2.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立论的合理性与深刻性。

具体表现为各地命题都要求考生不仅能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抓住材料所述问题的本质,更要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紧扣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而且,所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得到公认,是否深刻,是否能言常人所未言,同样是高考作文考查的核心要素。不仅如此,对考生思维的深刻性的考查更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3.更加强调思想与社会生活的有效对接。

《纲要》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高考作文考查的重要标准,具体表现为各地命题提供的材料大多直接源于现实生活。对于这些源于生活的问题,要求考生不仅能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更要善于探索,敢于创新,能够联系现实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把高考作文考查与考生品德考查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特点,再结合近几年高考命题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到新材料作文的发展变化轨迹,我们发现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考查已越来越回归到写作的本质——写作,首先是思维,然后才是表达及其他。

开展作文教学,我们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抛开写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说,对于作家之外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写作不是因为我们有非常精彩的故事需要讲述,也不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感情需要抒发,而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回避,我们必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要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与困惑,让更多的人与自己一起去思考,一起去想办法,我们因此而需要写作;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之后,要把这些思想的成果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同样离不开写作。也许这就是写作的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归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高中生写作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遗憾的是,现实的中学作文教学几乎完全忘记了这样一个基本常识: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思考。现实的作文教学几乎行走在了与之完全相反的道路上。

对此,我们不妨看看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盛行的几个观点,然后再试着分析这些观点究竟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怎样的弊害,要消除这些弊害,作文教学的真正出路又在何方?

观点之一:作文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要降低审题难度,要能够让学生自由表达,要让学生都有话可说。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就像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言说是一个民主社会公民应有的基本权利,是谁也无法剥夺的。但如果把这个观点引入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引入到讲究言说方式、讲究言说效果的书面表达中,其实是非常荒谬的。试想一个从来没有思考,从来不会思考问题的头脑,你要让他说话,让他表达,他究竟能说出什么样的话,能表达出什么样的观点?纵观这些年的高考作文,为什么会充斥着大量满篇空话、套话的文章?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套作、抄袭的文章?又为什么会出现胡话连篇,甚至充满调侃味道的文章?我以为这与当前作文教学单单强调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忽视了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是不是真的有话可说有一定关系,与不重视如何针对问题把话讲清楚、讲深刻、讲透彻有很大关系,与作文教学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笔者一直以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文是思维的果实。一个人的思维越活跃,才越能够发现问题。能够发现问题,才能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发现,有了自己的思考后,他讲出来的话才是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而不是人云亦云或鹦鹉学舌。也只有当一个人真的把问题想清楚了,他才能够在文章中把问题说得清楚楚楚、明明白白。反之,如果一个人对问题连想都没有想,或者根本就没有搞清楚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你就要让他去说,并且要说出个问题的因果和解决的策略,那他肯定只能是说空话和套话,或者干脆就是胡说八道假话连篇。再进一步,如果一个人面对问题时连自己都不清不楚,糊里糊涂,那么无论如何也都是很难说得明白晓畅的,也就是所谓“以己昏昏而欲使人昭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一篇说不清道不明的作文,无论你的材料多么丰厚,语言多么华美,都不可能是一篇好作文。

观点之二: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孔子有云:“修辞立其诚。”是的,写文章首要的是要真诚。真诚,无论是对于作文而言,还是对于做人而言,都是立身的根本。但如果对于作文强调真诚,就只是一味强调要有真情实感,笔者以为这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问题另外的一些方面,犯了一个以偏概全的错误。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信息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与交流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方便、更快捷,人们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加多元,也更加简单。在这样一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冷静的时代,即便是高贵永恒的爱情,在表达方式上也都变得日益浅表化甚至娱乐化了,人与人之间究竟还有多少情感需要用文字文章的形式去进行庄重的表达?对此,我是有些怀疑的。如果我国唐、宋时代的科技也像现代一样发达,游子思乡只需一条短信即可表达,情人间的思念只要QQ在线想怎么表达都行,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唐诗宋词的文学辉煌成就。所以,笔者曾经不止一次地在一些文章中说过: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作文真的不是有太多的情感需要宣泄、需要表达,一个人的胸中本没有十分的情感,却硬要在作文中去抒情,那就只能是为文造情,是矫情或虚情了。我们在作文中真正需要交流表达的是对现实世界、社会人生等诸多无法回避问题的思考。有思考,才能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才有可能产生真知灼见。所以,在作文评价上,我们不仅要强调有真情实感,更要强调有真知灼见。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好文章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无不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观点之三:作文是表达,更是积累。

确实如此,作文是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要真正能够表达好就离不开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作文教学几乎把大量的时间和主要的精力全都集中在了教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如何进行表达上。殊不知,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思维能力,即使积累再多的素材,也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根本不能做到为我所用,推陈出新。于是在作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尽管学生在平时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是一旦到作文的时候,学生仍然感到胸无点墨两手空空,无法下笔;另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作文时经常只知道大量堆积材料,而不知道如何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与逻辑推理,不知道用材料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样,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思维能力,即使语言表达得再精致、再华美,都有可能演变为一场华而不实的玩弄文字技巧的游戏;而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故弄玄虚、无病呻吟的学生作文,恰恰是最好的证明。

作文离不开积累,也离不开表达,但真正要把平时的积累有效调动起来,在表达时能做到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运用得当,最关键的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作文教学只有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才会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也才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只有当学生拥有了表达的欲望,讲出来的话才是真话,所抒的情才是真情。学界有许多进行思维训练的作文教学成功的案例,应该能够给我们可以借鉴的方略。不仅如此,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仅是作文教学应做的事情,更应该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始终的事情。而事实上也是如此,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最有效的途径。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应该回归到首先是思维,然后才是表达及其他的正确道路上来。研读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这样一个明确的信号。希望更多的语文同仁能够领悟到高考作文命题的这一重要的思想导向。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教研室;224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观点考查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观点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