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护理学专业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09闫春生郭晓娜
闫春生 郭晓娜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以改革公共课教学模式。方法:在护理学专业中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2007—2011级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检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结果:改革后学生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改革之前。结论:在护理学专业中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掌握外语应用能力提升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护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95-03
大学英语是护理学本科生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属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熟练运用一门外语是中国教育部门对本科生教育的基本要求。护理学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服务性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本领,更要有丰富的沟通交流艺术,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水平是高校一直关注的重点。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我校把护理学专业定位于医疗卫生一线岗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能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进行日常交流”。考虑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对护理学专业进行“分级教学”改革,即按照学生入学的英语程度(参考高考英语成绩),分别设A、B、C三个级别,分别组班教学(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三个级别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有所差异,A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高考英语成绩在110分以上),C班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高考英语成绩在90分以下)。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每学期可以在A、B、C三个级别班级间进行调整,这样解决了学生学习差异性问题。改革之后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有明显转变,积极性增强,学习成绩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07级、2008级大学英语教学以自然班为单位安排课堂,未进行分级教学。
2009级、2010级、2011级大学英语教学采取分级教学,打破自然班界限,按A、B、C三级编班进行教学,班级人数不超过50人。其中,2009级分三个教学班,A级1个,B级2个;2010级分4个教学班,A级1个,B级2个,C级1个;2011级分4个教学班,A级2个,B级2个。
(二)方法
1.选择基础资料
选择我校2007—2011级普招护理学本科学生629人为对象,男21人,女608人。其中2007—2011级人数分别为95、112、112、156、154。并以上述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425)为主要指标。五个年级的学生均为普招本科生,入学成绩按照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本科三批录取)。
2.收集考试成绩信息
通过对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3个年级和未进行分级教学2个年级学生通过六级情况进行统计,以百分比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教学改革前后的英语成绩判定教学改革的效果。
二、结果
通过我校教务管理系统成绩数据库,对被调查对象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进行统计(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31日),按照425分为通过的标准,统计各年级四级通过者试卷得分区间(见下页表1)和学生四、六级通过百分比(见下页表2)。其中,2007级、2008级为毕业生,且未进行分级教学改革;2009级为首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毕业班,2010级为大学三年级学生,2011级为大学二年级学生。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之后,学生四、六级通过率明显提高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进行分级教学的2009级(2013年毕业)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四级通过率,比2008级、2007级毕业生的通过率分别高出41个、68个百分点。
2010级(大三)在校生四级通过率高出2008级30个百分点。
2011级(大二)在校生四级通过率接近2008级毕业生通过率。
(二)护理学专业学生英语成绩比同年级其他专业学生好
在大学英语进行“分级”教学改革中,护理学专业学生四、六级通过情况比同年级其他专业好,四级通过率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专业(见表3)。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效果归因分析
1.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的新人才培养方案,在《大学英语》课程安排上增加了听力和口语训练学时,试行学分制改革,明确了各类课程达到规定的最低学分要求才能毕业。增加了《护理英语》选修课,还明确了“学生取得四、六级等证书计入创新性选修课学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毕业要求等方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2.学院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尽管护理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大学英语课程在护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为公共必修课,足见其地位和作用。为推动我校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校安排公共外语教学部进行了广泛调研,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制订了“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方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因学生程度差异,教师难以因材施教”的突出问题。我校自2010年经教育厅批准在护理学专业增设了涉外护理方向,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现行的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1]。基于此,我校进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索护理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模式。
3.加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课堂管理
自2009级新生开始,对护理学本科生进行分级分类教学,严格按照课堂不超过50人的要求重新组建教学班,每周集中安排在周二、周四或周五上午上课。教务办公室和公共外语教学部共同协商安排好教师,编制课表(含听力、口语训练)。督导组不定期跟班听课、检查教学运行状态,每学期中期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反映,所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endprint
4.安排外教开展对话活动
每学期在完成教学计划要求教学时数外,由公共外语教学部,统一安排外籍教师给每个课堂两个学时的学习交流活动,主要解决学生口语和日常会话能力。在外籍教师的带动下,学生敢于用英语交流、表达思想,对英语日常运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5.发挥好学生社团作用
在学生社团辅导员的引导下,学生坚持开展“英语角”活动,并邀请任课教师、外籍教师参与,通过英语演讲赛、英语作文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改变“哑巴英语”的传统弊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很快提高,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
三、讨论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结合专业特点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环节[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课题,如何进行改革不同专业应当有所侧重点。护理学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脱离卫生单位对护理专门人才的新要求,必须结合中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大背景,培养出更多的满足老百姓对健康多样化需求的护理人才。在改革过程中重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扭转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
(二)美国护理教育特色值得借鉴
美国的护理教育在世界各国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教育体系,充满人文内涵的课程体系,完善的护理评估制度和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等特点[3],这对中国的高等护理教育而言有较大借鉴价值,尤其是护理教育国际化趋势更应该引起重视,务必重视护理学专业学生外语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护理学国际化交流合作的趋势。
(三)护理学专业特色应该体现出全面性
护理学专业是否有特色、是否称得上特色专业应该从多方位考究,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目前,国家、各省都以质量工程项目来培育和建设特色专业,对护理学专业而言,如何办出特色,不仅仅要体现在学生的操作技能上,更要体现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上,全面地考评人才培养质量。《大学英语》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外语,运用外语获取更多专业技术信息的能力。因此,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同样可以体现出专业特色。
(四)适时增设不同专业方向满足学生职业需求
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把护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单列,这为该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随着,临床护理专业化日益明显,医疗卫生服务分工更加细化,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要求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同质化”,应当适时增设不同专业方向,为学生职业需求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如增设涉外护理方向,从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和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探索中国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构建中国涉外护理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4]。
参考文献:
[1] 骆玉辉,刘殿刚.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涉外护理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78-79.
[2] 孙宵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0-09-14(01).
[3] 黄梅,夏和先,陈素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7):84-85.
[4] 王娟,蓝宇涛.国际护理人才需求与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24-29.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