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角色管理理论在企业人才聚集中的作用
2014-04-09崔红霞
崔红霞
论角色管理理论在企业人才聚集中的作用
崔红霞
本文在分析企业人才聚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基于角色理论及其相关原理,探讨了通过角色理论实现人才聚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相关途径。
角色理论;人才聚集;企业管理
一、人才聚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迅速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虽有一定优势,但与实力强大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我国诸多企业在人才、管理等方面都相对落后,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要着眼于企业人才聚集效应,通过发挥人才的合力,解决企业在人才管理过程中遭遇的人才规模、应用效率等问题,开创性地将“人”作为最小的管理单位,并将之作为“角色”的管理单位,实施虚拟的人才管理,利用人才细分、角色配置以及角色激励等方法,充分发挥“一人多用”的优点,最终达到聚集经济效益的目的,有效解决企业人才危机的问题[1]。
二、角色理论的内涵
1.角色的基本概念
当个体按照其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实际位置,为了实现其权利或者是义务时,就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来实现这个目标。米德、林顿是角色概念的最初创建者,之后相关的学者对角色概念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罗伯特·帕克认为,角色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构建体系,其与社会中的人是相互联系,其自身是在整个社会结构体制合理限制下的多重角色。凯利、蒂博则认为,角色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地位的个体、期望系统。帕森斯则认为,角色是依附于社会地位之上的一个被洽谈的行为或者是行为规范体系,个体在社会体系当中占据着对应的社会地位,并给予社会准则进行被期待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履行社会的义务。弗里德曼则指出,社会角色是一个确定个体特点以及类型相关性的一整套规则体系。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认为,社会个体在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不论其是基于出生还是基于其社会成绩,这些地位的权利以及义务都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就是角色。
2.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在现代管理学中的应用,最早是由英国的组织行为学家梅雷迪思·贝尔宾提出的。他在对一个团队的角色以及团队角色之间的合作进行分析过程中就使用了该理论分析模型。之后,贝尔宾又通过其著作《团队管理:他们为什么成功》详细阐述了其提出的贝尔宾团队角色模型。通过后续研究人员的推广及应用,当前对角色理论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论述。即:团队工作中,任何一个成员都扮演着双重角色,包括职能角色与团队角色两种。其中,团队角色包括了协调者、塑造者、创新者、资源调查者、监控评估者、协作者、执行者、完成者以及专家。而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包括这其中九种角色,否则将不能保证团队的优势互补,难以推动团队效力的有效释放。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偏向,这是由其个性特征、智力因素等决定的,因此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并发展这些角色的知识、能力,最终促进团队的有效发展。
三、人才聚集及其对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
人才作为特殊性质的经济要素,在物理空间或虚拟管理空间中集中将会造成空间中某一个具体的区域人才密度要高于其他的区域,最终出现人才聚集现象。即在对应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不断流动,更多的人才依据对应的联系,在对应的地区、组织或者行业中形成了物理或者虚拟的聚集现象。从本质上来讲,人才聚集属于一种规模经济现象。人才聚集的基础是人口的聚集,这是发生在物理空间中,人才聚集现象是人口在空间中积聚的结果。例如,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人口逐步向经济发达的城市迁移。而在虚拟的空间中,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相互联系,逐步超越了物理空间的概念,开始表现出知识以及技能在网络空间中的积聚。
人才在对应的区域中基于对应的联系方式采用类的方式聚集,在对应的内外环境作用下,将发挥出其独立存在而达到的加总效应,这种效应必须从经济学的基本角度来进行考虑,达到人才聚集效应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人才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人才聚集也获得了自身先行的发展机会,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通过两方面的经济性作用,充分体现出通过人才聚集而产生“1+1>2”的效应。例如,北京的中关村、美国的硅谷都是通过人才聚集的方式发展成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
以美国的硅谷为例,硅谷作为美国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区域。当前,集中在美国硅谷的科技人员达到了100万以上,其中包括了近千名美国科学院院士、30多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硅谷是美国青年向往的科技圣地,同时也是各国学生争相竞争的场所。其繁荣的根本动力就来自于全球优秀人才的集聚与竞争。通过将来自世界的科技人才聚集起来,促进了科学家的思维迸发、技艺切磋,最终创造了人类科学史上的传奇。
从硅谷的例子可以看出,人才的聚集效应对于区域性的组织、企业等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效应体现的是人才聚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了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其中,初级阶段是量变为主,即初步的人才聚集。高级阶段则将聚集效应的实现作为目标,这时的人才聚集不再是单纯的人才聚合,而是通过将不同规模、配置以及环境中的人才力量充分发挥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途径包括信息共享、知识溢出以及集体创新、学习等。
四、企业人才聚集效应实现的途径
人才的有序流动,可以为形成人才聚集提供有利条件,人才的使用环境、人才的管理激励机制等措施能够有力地促进人才流动,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逐步释放,使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优化人才应用环境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系统能力以及稳定性是系统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与系统的具体成分或者是性质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人才的聚集过程中,整个系统将持续保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状态,在整个过程中伴随有系统运行所需能量及资源的进入,使得系统能够持续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因此,相关学者认为环境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增强区域功能,使得企业环境能够更好适应创新工作的开展。且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迅速培养“领头羊”,通过“群羊”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2.增加人才流动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保证人才聚集的基础,没有人才的流动将不能形成合理的人才聚集现象,更加不可能产生人才的聚集效应。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合理扩大人才流动对于人才聚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人才管理过程中,要制订积极的人才流动策略,以促进人才聚集效应的出现以及发展。一是要对企业区域内人才的合理分布,即企业岗位的构成进行规划,建立一个统一、开放而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打破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体系,构建人才共享系统。二是要构建并完善积极有力的人才合理流动以及人才身份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3.改善人才管理政策
政策是保证人才聚集效应得以发挥的根本,人才政策的好坏将决定人才的聚集效应是否能够得以发挥。当政策与实际环境不相吻合时,将会抑制人才聚集效应的出现。企业对人才聚集效应发挥的政策影响包括:人才的身份管理、人才的岗位配置、人才所有制以及人才的激励制度等几个方面。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合理管理,可以显著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企业人才结构合理、人才市场开放、人才合理竞争。
张敏.基于角色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