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史三字经*
2014-04-09执笔张敬群顾问董志林
执笔:张敬群 顾问:董志林
中国税史三字经*
执笔:张敬群 顾问:董志林
税之始,岁于曷?人各见,争议多:炎黄论;鲁宣说;乃曰禹,主流也。
夏商周,租有则,顺其序,贡助彻。史料少,详述缺,存歧义,耐琢磨。
自春秋,及战国,圣贤出,变法热。齐管仲,先行者,相地征,等衰别。
初税亩,生鲁国,私有地,合法则。公孙侨,相郑国,作丘赋,国库绰。
魏李悝,重农业,善平籴,励耕作。卫吴起,仕楚国,开财源,厉节约。
公孙鞅,大变革,废井田,开阡陌,兴农战,抑商业,秦之强,赖以佐。
严法度,有赵奢,杀强奴,肃税则。余诸国,未寂寞,图更新,皆有措。
秦始皇,扫六合,立大统,一准则。功虽倬,罪难赦,施暴政,赋税苛:
田之赋,泰半多;人之役,发闾左;民脂膏,几浚绝。贺死者,吊生者。
大风起,暴秦灭,租赋役,立新则。田之租,出农获,按比例,行分割。
汉高祖,田租薄,十五一,人好过。文景帝,租再削,三十一,民安乐。
人之赋,分强弱,口赋少,算赋多。成年男,有役责,缴钱财,能践过。
农为本,商乃末,工商税,严征课。征关市、征山泽、征资产、征贷借。
汉武帝,疆土拓,赋税增,积怨多。桑弘羊,笼盐铁,助汉武,成大业。
王巨君,践帝祚,兴王田,复旧策。敛财贿,重商业,行六筦,征所得。
东汉初,租赋薄,六十载,国泰和。中后期,势渐恶,皇室糜,贵族奢。
加田赋,卖官爵,民愤积,起战祸。四百载,两汉业,一旦间,三分割。
租调制,兴汉末,始作为,曹孟德。兴屯田,改税则,大手笔,深谋略。
田租税,立定额,地增收,税不多;人头税,按户结,户增口,税无涉。
家赀税,入正册,户分等,九级别。三国税,多同则;工商税,稍有别。
西晋立,天下合,占田制,新画策。官占田,依级别;民占田,按性别。
课田租,定亩额,年龄差,男女别。财产税,开新辙,租与调,皆差额。
东晋初,制如前,纳租调,依家产。咸和间,行度田,遭抵制,赋积欠。
太元初,税制变,田之租,人均摊。贫与富,同负担,失公允,到极端。
南朝租,未改观,至梁陈,调亦变。租与调,皆均摊,人头税,大泛滥。
工商税,名目繁,市税重,关税严。市估税,见文献,契约税,端倪现。
北魏国,大改革,均田令,颁太和。人受田,分露业,按丁口,有差别。
与受田,相吻合,依丁口,别税额。均田制,开先河,租调制,换新则。
隋文帝,有德行,体民恤,慰民生。田亩均,租调轻;工商业,税无征。
查人口,勘实情,定输籍,堵漏洞。税基阔,财源充,民负平,国库盈。
隋炀帝,奢欲横,行暴政,狂敛征。民怨沸,乱象凶,非命亡,不善终。
李世民,谋略高,民为本,薄赋徭。均田制,袭北朝,税出丁,租庸调。
田百亩,人有靠,租两石,负担小。田有租,家有调,绵绢物,数量少。
兴输庸,代役劳,岁两旬,乃轻徭。关市税,免征缴,工商业,发展好。
唐中期,情势变,旧税制,存续难,行新政,势必然,两税法,出杨炎。
租庸调,换新颜,一归户,二归田。地征谷,户征钱,分夏秋,两季完。
地之税,计亩算;户之税,按等摊;商贾人,不得偏。除此外,税无添。
杨炎死,税制乱:征关市,课物产,两税外,多加敛。白居易,录诗篇。
唐宋间,出五代,十小国,先后在。时局乱,法度坏,赋税多,名目怪。
农用具,官制卖,要自制,缴钱财。省耗出,雀耗来,牛皮税,也出台。
宋之税,袭唐制,两税法,稍生异。至神宗,贫弱积,王安石,变法起:
以方田,为依据,均税负,五等级;行均输,除积弊,去重敛,省劳费;
青苗法,民得济,设农贷,应农急;出钱财,募劳役,民安居,适农时。
工商税,成大器,比重升,地位易。天禧末,二分一,熙丰间,十有七。
神宗没,哲宗继,元佑初,新法废。高太后,主朝是,司马光,复旧制。
南宋税,偏一隅,经界法,乃新举。军需大,官用靡,赋税重,征敛疾。
辽国税,有特点。农耕地,类分三:一屯田;二私田;三闲田,系在官。
屯田获,军费源。闲田租,募民担。二税户,租税全;汉田租,效中原。
大夏国,宋辽西,天盛间,颁法律。农业税,租赋役,立数额,定征期。
为男丁,有力役,兵与徭,未停息。盐铁酒,行榷制,关市税,仿宋地。
及金国,田赋变,种族异,轻重偏。女真人,享特权,牛头税,轻而简。
余族赋,重且严,逃户税,再分摊。金国役,兵夫全,兵役重,夫役繁。
元帝国,行专制,族分等,人分级。种族间,存歧视;税之制,不统一。
课税粮,南北异:南夏秋;北丁地。征科差,项有四:北方三;南方二。
力役课,未停息。工商税,增长急。税征钞,占主体。包税制,盛其时。
明朝初,税制简,粮长设,两册编。赋役轻,征管严,国用足,民得安。
至中期,形势变,地兼并,民流散,田丁虚,两册乱,旧制度,存续难。
新法出,一条鞭,所有税,一总算。大部分,摊入田,丁役银,未尽摊。
纳赋税,缴银钱,实物粮,留一点。收与解,全由官,粮长制,入史篇。
工商业,不受贬,关市轻,税负减。万历间,大进展,张居正,挑重担。
居正死,法有篡,加派出,火耗添。三饷银,两千万!一条鞭,成虚言。
清入关,税效汉,承明制,用条鞭。三饷除,民负减,全书编,两册全。
时不久,积弊现,人逃亡,丁银散。康熙帝,有灼见,固丁银,永不添。
摊丁银,通入田,财产税,得圆满。人口增,天下安,盛世出,名康乾。
清后期,税制乱,加征多,不胜繁。海关税,丧主权;厘金税,露恶颜。
北洋府,再丧权,食盐税,洋人攥。军阀横,世道乱,苛税起,民遭难。
国民府,独裁权,四家族,行垄断。前十年,挑内战,继八年,斗倭顽。
在其间,税大变:立统税,废厘捐;直接税,上台面;分税制,得实现。
末三年,税苛繁,征敛狂,民不堪。人心悖,苟安难,终不济,退台湾。
新中国,亮了天,人民税,人民管。革冗税,废苛捐,建国初,税制简。
建队伍,选骨干,严法纪,强征管。为一五,大贡献,税之功,史可鉴。
左倾起,税遭贬,非税论,生祸端。文革终,正本源,改革兴,税当先:
涉外税,得健全;利改税,得圆满;增值税,大进展;分税制,谱新篇。
税之史,四千年,理其脉,三经线:人头税,改财产,逐岁月,渐嬗变;
实物税,改金钱,有曲折,终向前;工商卑,存久远,至宋代,位始换。
劝诸君,当思念,国重器,税非凡。为政者,负重担,应于心,存忧患:
忧税少,国用艰;忧税多,民难堪。良税制,善征管,国之求,民之愿。
(责任编辑:菁菁)
*本文运用《三字经》这种古老且为国人喜闻乐见的体裁,本着“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经不断时代脉络、纬不缺税事要项”的原则,将中国税收四千多年的历史演进轨迹,粗线条地勾勒出来。
张敬群,男,江苏省税务学会常务副会长;董志林,男,中国税务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