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对策研究

2014-04-09杨明文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德州市德州一带

杨明文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德州市行政学院,山东德州 253000)

德州市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对策研究

杨明文

(中共德州市委党校、德州市行政学院,山东德州 253000)

“一圈一带”建设是山东省提出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省经济整体提升的重大战略。德州市把自身发展纳入全省统一战略,结合实际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德州市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一圈一带”战略的实施给德州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德州市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应当在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产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释放改革红利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一圈一带”;德州市;区域经济

一、德州市推进“一圈一带”建设的条件

(一)德州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州市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初步奠定了推动“一圈一带”建设的基础。201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100亿元关口,达到2230.56亿元、12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440.4元、9602元。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快速推进,部分产业达到或具备了冲刺千亿级的基础条件,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已具备较强竞争力。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利于德州经济做大做强。德州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国家级开发区,高铁新区东西两大项目区的大路网、大绿化、大社区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两区同建扎实推进。德州市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已经搭建起来,相对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好的发展平台,较有利于吸引要素、聚集资源,加快发展。这为推进“一圈一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德州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使德州市的石化、纺织、太阳能等产业受到很大冲击。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将进入中速增长时期。从周边看,大部分城市被列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政策支持。滨州市同时享受“蓝黄”两大经济区的优惠政策,河北邯郸、邢台两市和我省的菏泽、聊城被划入中原经济区,沧州市借全省之力打造渤海新区。这些对德州发展的资源要素形成更强的竞争和挤压。十八大后,全国上下催生出新一轮发展热潮,如果德州不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发展自己、增强竞争力,就会被推向弱势化、边缘化的境地。这些不利因素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一圈一带”建设来改变。

二、“一圈一带”建设是德州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一圈一带”规划将使德州发展进入加速期

德州市经济社会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圈一带”两大战略,让德州市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两个省级经济发展战略的全域覆盖。“一圈一带”两个规划在定位上,将德州定位于鲁冀边界科学跨越发展先行区、生态低碳发展新高地、全省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桥头堡。“一圈一带”两个规划的政策叠加效应,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这为德州市在新的起点上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指明了方向,德州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一圈一带”规划给德州发展带来政策红利

“一圈一带”规划中提出了100多项政策措施,涵盖资金、土地、科技、人才、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以及扶贫等多个方面。如:设立专项资金,“一圈一带”各10亿元;设立投资基金,“一圈”规模为100亿元,“一带”规模为200亿元;安排政府债券,2013年至2015年,省级每年安排1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额度,由省财政给予贴息补助;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增量部分主要用于西部,省级财政每年对西部地区扶贫开发财政投入不低于全省总量的80%。每一项政策措施的落点,都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众多政策红利。

(三)“一圈一带”规划将为德州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德州市通过积极的争取,有183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事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纳入“一圈一带”规划。重要事项包括推进济德一体化、行政区划调整、两区同建、新型城镇化等25项;重点产业园区(基地)包括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与济南共建产业协作区、禹城高端新能源装备产业园等23个;重点特色镇包括鲁权屯镇、边临镇、黄河涯镇等25个;重点工程包括石济客专、济齐黄河公路大桥等41个;重点项目包括华芳纺织产业园、德岸漫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东北商贸物流城等69个。这为争取上级政府全方位支持、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德州市推进“一圈一带”建设的对策

(一)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

1.提升中心城区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建设城市圈是提升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一个地区真正参与全国竞争的是城市群和城市圈。“一圈一带”规划为德州市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城市圈建设提供了机遇。德州市应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增强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能力。坚持“一心四极”组团发展,放大中心城区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加快推进老城改造、新城提升、新区开发、德陵对接;大力推进德城区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强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引领作用,突破发展高铁新区,建设生态科技新城;以中心城区标准加快陵县发展,并积极筹划撤县设区;促进平原、武城、宁津加速融入中心城区,为撤县设区积极准备,构筑“主城区+卫星城”的发展格局。

2.加快优势县市率先发展的步伐。非均衡发展战略就是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发展的战略。“一圈一带”规划为“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率先发展部分优势县市提供了重大机遇。德州市应该坚持圈层对接融合发展。把处于第一圈层的齐河、禹城、临邑三个县市和乐陵市作为突破口,使其率先对接济南,成为全市发展的排头兵。齐河、禹城、临邑三县市,应大力推进济德一体化,主动承接省会产业转移,密切经济协作,加快同城化步伐,积极争取享受济莱协作区的政策,率先实现经济跨跃发展。乐陵市应该利用济乐高速即将开通的机遇,加快对接济南的步伐,享受更多的省会城市圈的辐射带动。应该抓住机遇,积极筹划齐河、临邑两县撤县设市,为两地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3.发展各具特色的邻边经济。夏津、武城、主城区、宁津、乐陵、庆云等地应该坚持邻边竞合集聚发展,发展各具特色的邻边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商品流通、产业辐射的“虹吸”效应,打造一批邻边发展高地。乐陵、庆云应充分发挥“三大战略”叠加优势,加快融入“蓝黄”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运河经济开发区、武城、夏津应抓住全省打造京杭运河发展轴和德聊菏发展轴的机遇,打造对接中原经济区和西部能源基地的前沿阵地。

(二)打造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分工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是德州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础。要依托现有基础,以链条化延伸、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高端化发展为导向,在转型升级中扩张总量,在优化结构中提高质量,打造德州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圈一带”规划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德州市应该在三个方面入手,加快产业体制建设。

1.把打造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围绕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抓紧制定产业调整升级规划,落实大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扶持政策,力争形成超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培植千亿级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

2.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增长点。围绕打造全省低碳发展示范城市,着力培育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层次和水平,促进经济结构整体优化。重点加快为制造业和农业服务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3.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抓手。对纳入“一圈一带”规划的重大项目,已启动的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未启动的应立即着手前期工作,力争早启动、早见效。同时,应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社会民生等重大项目,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三)加快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完善有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圈一带”规划为完善德州市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了重要机遇。德州市的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设施、骨干水利和能源项目列入了规划。应该抢抓机遇、加快运作、统筹推进,抓好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1.加快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加快石济客专、济乐、德商高速和济齐黄河大桥等建设,开展武城-临邑、南绕城高速前期研究工作,谋划聊城-德州-黄骅铁路和市县快速通道项目,形成陆路交通的高效运输网。对京杭运河复航、徒骇河通航和德州港建设,应尽快拿出规划,超前运作、尽快启动。应通过交通工程的实施,强化交通枢纽地位,增强这一传统优势。

2.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应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目标,大力推进骨干河道治理、河渠沟湖连通和蓄水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保障体系、配套完善的农田灌溉体系、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

3.加快能源项目建设。应继续加大力度开发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加快发展华能、华电等重点发电工程,加快油气管道建设,搞好黄河北煤田开发前期研究,努力构筑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科学合理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必然进程,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保障。德州市要科学把握城镇化的进程,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积极创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加快以中心城区和县城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建设。

1.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研究解决城市组群融合、行政区划调整、农村人口转移等问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智慧城市,增强城市承载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确保到2015年中心城区实现“双百”目标,到2020年建成具有较大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议把主城区发展的最终目标确定为“200万人左右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较大城市。”

2.科学推动县域城镇化进程。坚持产城融合,充分发挥县城在承载产业、聚集人口、带动乡村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发挥县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乐陵、禹城、齐河、临邑等县市应抢抓机遇,尽快建成区域次中心城市。齐河、临邑要加快筹划撤县设市,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发展新型通道经济。要结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发展轻轨、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沿线中小城镇,发展新型通道经济,培育若干经济强镇、区域重镇、文化旅游名镇,努力打造若干省级示范镇和全国千强镇。

(五)以形成竞争优势为目标推动区域分工合作

合理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前提。应发挥德州的区域优势,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与周边地区,形成优势互补的协作关系,促进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圈一带”规划为德州建立合理的区域分工合作关系提供了机遇。

1.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应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承接转移、接受辐射。向南,应以建设济北产业转移承接协作区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五个一体化”;向北,应以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为目标,加强产业接续、资本运营、科技人才等领域的对接合作,加快融入首都经济圈;向东向西,要搞好与“蓝黄”两区、“一带两轴”城市的产业协作,强化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联系。

2.把园区作为开放合作的载体。应修订完善支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禹城高新区和齐河、乐陵、临邑经济开发区尽快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增强其他省级园区综合实力。应按照产业新高地、城市新中心的目标推进高铁新区建设,推广“区中园”、“共建园”等合作模式,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建设全省飞地经济示范区。加快培植黄河北展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马颊河生态岛等特色园区和文化生态旅游区。

(六)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三中会会后,中央将推动大范围改革的实施。德州市应结合自己的实际,争取充当若干改革的试点和实验区,率先享受“改革红利”。坚持鼓励创新、先行先试,开动脑筋、多策并举,千方百计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1.通过改革创新破解资金制约。加强银企对接,扩大信贷规模,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推进高铁新区金融中心规划建设,把资本交易大会提升为全国性融资平台,争创全省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打造鲁冀边界区域金融中心。

2.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土地制约。用好试点政策,坚持向上争取、内部挖潜相结合,探索建立城乡土地统筹利用、高效集约利用新模式。深入推进两区同建。积极争取列入全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验区。

3.通过改革创新破解科技人才制约。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一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抓好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建设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推进区域性人才强市战略。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的通知[OL].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3/8/ 29/art_3883_3665.html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通知[OL].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3/ 8/29/art_3883_3664.html

[3]许漪.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可能径向[J].求索,2008(12):32-34.

[4]蔡英玉,李学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存在的几个主要经济问题[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1):94-101.

(编辑:董蕾)

F207

B

2095-7238(2014)05-00019-04

10.3969/J.ISSN.2095-7238.2014.05.005

2014-04-10

杨明文(1975-),男,山东禹城人,副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共德州市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财政金融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

猜你喜欢

德州市德州一带
德州大陆架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德州鲁源货场信号联锁设备关键技术的应用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在德州,电力经纪人帮你选电!
德州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综合防治措施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