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学文化的时代内涵

2014-04-09方南玲

时事报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周敦颐理学群众

方南玲



理学文化的时代内涵

方南玲

北宋年间,理学鼻祖周敦颐任桂阳(今汝城)县令五年,治绩尤卓的他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拙赋》和理学奠基之作《太极图说》,开创了理学文化之先河。千百年来,倡导“爱民、廉正、和谐、创新”的理学文化,历经世事却代代相传、历久弥光,直到今天仍然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对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刻启示。

理学文化彰显执政为民的意识

理学文化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创新继承,周敦颐更是民本思想的优秀践行者。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赞他,“廉于取名而锐求于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可见,周敦颐名垂千古的原因,不仅是他的学术贡献,还有他胸怀百姓的爱民情怀。

一是以仁爱民。周敦颐在《通书·诚几德》中说,“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认为“爱民”是必备官德。在新时期,党员干部更应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拆除干群“隔心墙”,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以义正民。《通书·顺化》中说,“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这意味着党员干部要秉承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不谋私利、公道正派,让群众倾诉有人听、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三是以利惠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政为官者要以百姓福祉为己任,切实把民本思想落实到工作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利民惠民为宗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得民心的实事、好事,努力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理学文化蕴含着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植莲、颂莲,以莲喻“廉”、以莲自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育了清苦自立、甘于淡泊的人格精神,开创了守洁处世、克己奉公的廉政文化,成就了超脱世俗、超越自我的理学境界。

一是治学正心。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勤以治学、著书立说,教育青年、提携后进。后人以理学育人,以治心养性为本,格物致知以明其心,正心诚意以修其身,塑造君子之心,成就为政之德。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信仰、坚守本色,以学正心、以学明志、以学寡欲,不断强化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

二是修身守拙。《拙赋》中说,“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在新时期,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为立身从政的标尺,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实事、创实业、做实在人,方能“上安下顺,风清弊绝”。

三是廉理共结。廉政与理学是融会贯通的,要把理学文化传承与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党员干部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努力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理学文化渗透着“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

“天人合一”是理学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太极图说》用辩证的方法对“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进行了深刻阐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谓“天道”,即白天黑夜,循环更替;所谓“地道”,即山水相融,刚柔并济;所谓“人道”,即道德仁义,遵纪守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霾头苦干、再创灰黄”不是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无论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还是我国经济进入了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都要求我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面临着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更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子。“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后发优势,处理好“不能做什么”的问题,谋划出“应该做什么”的思路,探索出“怎样做得好”的路径,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加快发展,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弯路,着力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促进生态与产业的和谐互动、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理学文化孕育着改革创新的开拓精神

周敦颐是古代“敢为天下先”精神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以“图”促“说”,以“说”明“图”,开创性地提出“无极而太极”的著名论断,阐述了太极生阴阳的动静观和宇宙生成发展的动因,成为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过去,革命战争的一次次胜利,社会进步的一系列探索,科学发展的每一步跨越,都受益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

一是要有敢闯敢试的勇气。以敢为人先的决心,大力解放思想、强化改革信念,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扫清阻碍科学发展的“拦路虎”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二是要有善作善成的智慧。改革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动力就有多大;改革的成效有多好,发展的效果就有多好。改革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以知著见远的智慧,推动改革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三是要有坚持不懈的落实。改革之难,难在落实。必须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以强劲的改革动力,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湖南省汝城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周敦颐理学群众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颐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多让群众咧嘴笑
周敦颐赏莲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精琢多姿 盛世传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