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缘苕霅 梦萦西江浅析陆羽生平之五行“水运”及其它*

2014-04-0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陆羽自传水运

吴 震

(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浙江 湖州 313000)

陆羽,被誉为“茶仙”,祀为“茶神”,奉为“茶祖”,尊为“茶圣”,其悲情、漂泊且充满传奇甚至神秘的生涯,给后人留下了诸多谜团,如:陆羽的生辰,陆羽的姓名,陆羽的五行,陆羽的行运,乃至陆羽的喜好、行迹、生活居住环境以及卒年等。这些疑问,牵动着海内外学者的探索之心。“流水前身鸣雁杳,名山何处读书归。”回溯其生平事略,发现陆羽的一生,与五行“水”息息相关,渊源至深。今尝试以“阴阳五行”之道,初步解析陆羽之“水运人生”,以飨天下同好。

一、金生丽水,月盈中秋

陆羽的生年,学界公认为是公元733年(农历癸酉岁,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这一论断之主要依据为:北宋李昉﹑徐铉等编纂的《文苑英华·陆文学自传》(亦载录于清代官修《钦定全唐文》)陆羽落款“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按:“日”字当为衍文)。据查,“上元辛丑岁”为公元761年,时年陆羽29岁。依此反推,可知陆羽诞生于公元733年。这一结论,多年来已为国内外大多数陆羽研究者所认可,质疑者并不多见。

那么,《陆文学自传》(以下简称《自传》)真的出自陆羽手笔么?是不是足以采信?可信度到底有多少?综合钱时霖、陈金林等学术成果,笔者以为:《自传》作者当属陆羽无疑,《自传》文字内容基本出自陆羽手笔,《自传》完全可以作为信史采纳;《自传》不仅是最重要的证据,而且也是最早的文献依据。理由有三:(1)《自传》是相对私人的文字,他人没有必要及理由多此一举去捉刀代笔。(2)晚唐著名诗僧齐己《过陆鸿渐旧居》题注曰:“陆生自有《传》于井石。”显然,陆羽的《自传》被刻在了竟陵井石之上,这也是重要的证据。(3)比对《陆文学自传》行文风格,发现《自传》明显借鉴于陶潜之《五柳先生传》,这和陆羽素来景仰魏晋隐士陶渊明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后来如《新唐书》等编撰者均将“茶仙”陆羽列入“隐逸类”人物条目。

当然,推断《自传》唯一非陆羽所为者,便是其标题“陆文学”三字耳。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陆羽传》:“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有诏拜太子文学。”不论是“太子文学”,还是“太常太祝”,这两个朝廷赐予“天下贤士大夫半与之游”陆羽的官衔,无疑是陆羽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耀。所以,“陆文学”应该是编书者拟订的。

除了这些,据相关研究文章得知,在陆羽的出生地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民间有陆羽生肖属鸡、生于中秋月圆之夜的传说。[1]笔者尚不清楚这些说法的由来以及生成年份之久远,但谅非空穴来风,也不可能无中生有。巧的是,陆羽作过一篇《天之未明赋》:“此年何日,阴阳无别。今夕何夕,长此更深。天鸡何在,曷不引吭?”于动乱中盼望寰宇清晏,“天鸡”有无其它“天机”呢?

宽泛而言,即便八月十五之说无法核实,但陆羽出生于秋季这个结论可以成立。我们知道,农历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对应的地支为申、酉、戌,分别称孟秋、仲秋、季秋,其中,地支申、酉五行的属性为“金”。古云“金生丽水”,假设陆羽命主(日柱)乾造为癸(阴水),月柱逢金。按传统四柱论命法推演,水得金荫绶护持,水又能生木,茶者南方嘉木,注定陆羽结缘了茶以后,尤其是行运东方青龙震位、甲乙寅卯木“吴”地,则“钟鸣谷应,水木英华”矣。

佐证“秋”及“癸酉”观点之线索尚有:(1)《自传》落款中“阳秋”二字。形容某个年龄段有许多词语可用,但“阳秋”或许隐含着陆羽本人的出生季节,这也是一种有微妙暗示的纪念方式。(2)《颜鲁公集·杼山妙喜寺碑铭》:“陆处士以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建,因名之三癸亭。”若非与己因缘殊胜,不至于选择一连串天干同癸作为亭名。毕竟,以颜真卿、皎然、陆羽三人的文才,有许多含义更雅致的词汇可供命名。此外,后世亦有不少看似巧合但不无寓意的“癸酉”并“秋”出现,如:北宋王禹偁《题竟陵文学泉》:“涓涓泉底中霄月,留得先生一片心。”南宋徐照《谢徐玑惠茶》:“角开秋月满,香入井泉新。静室无来客,碑粘陆羽真。”左圭《百川学海》“壬集·《茶经》三卷”辑刻于咸淳九年癸酉(1273)。明代鲁彭《刻茶经叙》题款:“皇明嘉靖二十一年,岁在壬寅秋重九日,景陵后学鲁彭叙。”释真清“梓陆羽《茶经》”:“定起云生衲,经残月满津。却怜桑苎老,千古忆风神。”民国年间常乐《茶经序》款识“时去道光辛巳九十九年,岁星在己未仲秋吉日,竟陵西塔寺住持僧常乐序”和“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西塔寺新明(依常乐本)刻《陆子茶经》本”等等。上述事件或用意,巧合惊人,正低调地佐证了历代先贤对陆羽生年、季节的大致认同。

及至当代,湖北欧阳勋、周世平,江西周志刚等茶文化学者所编《陆羽年表》《陆羽生平(游历)年表》《陆羽年谱》等,均持陆羽诞辰于“秋日”说。

二、鸿渐晴川,仪范凤羽

按中国古代命理学家的论述,除了生辰八字,还必须了解胎元、命宫、小运、大运以及流年等关联的各个方面,甚至名字也影响着命运。

查索《文苑英华·陆文学自传》:“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新唐书·陆羽传》:“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欧阳修《集古录·陆文学传跋》:“右《陆文学传》,题云《自传》,而名羽,字鸿渐;或云名鸿渐,字羽,未知孰是。”陆羽初运命途多舛,因为身体有缺陷,而被呼为“疾”或“季疵”,这是陆羽的伤心事。故,其《自传》不具,《新唐书》却照录之。

有关陆羽姓氏、名字之由来,主要源自如下记载:(1)唐李肇《国史补·陆羽得姓氏》:“稍长,自筮得‘蹇’之‘渐’,繇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令姓陆名羽,字鸿渐。”(2)《新唐书·隐逸·陆羽传》:“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3)宋李昉﹑扈蒙﹑李穆等《太平广记·好尚·陆鸿渐》:“太子文学陆鸿渐名羽,其生不知何许人,竟陵龙盖寺僧姓陆,于堤上得一初生儿,收育之,遂以陆为氏。”其后,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古今圣贤图考》等书均沿袭这些说法,并以“自筮得名”之观点居多。

再次查考《自传》,得知天宝年间陆羽曾“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墅”,诵《六经》,攻儒典。从小在龙盖寺得到智积上人熏陶,通过自学已具备蒙学基础的陆羽,在大儒邹堃先生的教导下,逐渐成才。陆羽在青少年时期,便已有“聪俊多闻,学瞻辞逸”之美誉。鉴于《易经》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是古代学子的必修课目,“自筮”根本不成问题;况且还有智积公可诠释卦辞及定夺名字,前文一个“令”字点名原委,所以,陆羽据此而得名字可谓顺理成章。

陆羽的许多信息,今天已无法一一证实清楚,只能从一些雪泥鸿爪中略窥端倪:如《自传》“为性褊躁”,可推断其八字多火,五行偏而不齐,自身水弱难制。所以,陆羽借《茶经·四之器·风炉》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景:“一足云‘坎上巽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这个“疾”字,不就是缠绕幼年陆羽挥之不去的“疾”与“疵”么?古人论命,以大运为主,小运(行年)为辅,以此预测一生。小运过后为大运,俗语“生根起运”。陆羽的小运,历时经年,曲折跌宕,延至少年方起大运,正应了“蹇”卦先险后利之象。

至于“蹇之渐”作为《周易》第39卦的之卦,对陆羽的一生有何影响?故友潮汕工夫茶人陈颙先生有过一番精彩解析并点评:(1)“山上有水”象:泉;“山上有木”象:茶。此二象恰好成为陆羽的终生伴侣。(2)“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陆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使茶道大行,天下益知饮茶,是对大唐盛世酒色大行的“进以正”,是思想风气的矫正。其社会影响之大,足当“正邦”之誉。(3)“蹇”象说“君子以反身修德”,要求自我提高,主要指成功之前。“渐”象说“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说的是“俗有居贤德之君子,则俗益善”;也可以说,君子的贤德,能改善民俗风情(好酒色多淫醉无度,好茶道可精和思文)。“渐”象主要指著经得道之后,“其羽可用为仪”也相同。……以羽为仪,则其为用也大矣。故曰:“圣人百世之师。”……诗人耿湋和陆羽联诗时写下“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名句,似神来妙笔,应也有其由来,世人赞叹耿湋的“预见”。事实上,陆羽自悟易理,超凡决断,择取姓名和字的“预见”更应令人叹为观止!

三、吴茶越茗,汉水湖韵

《自传》云:“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洎至德初,秦人过江,予亦过江……”无论“至德”还是“上元”,皆为唐肃宗李亨年号。“上元”仅两年,即公元760庚子、761辛丑,而前者,恰好是“金水环生”之年。

《管子·地员》:“凡听羽,如鸣马在野……”交驰驿马,别土离乡;随波逐流,云水生涯。推测陆羽的四柱、大运及流年之中,不时有“驿马星”临命,以至于他大半生都在漂泊,甚至颠沛流离。“楚客西来”,从湖北天门走出以后,陆羽足迹所至处或者隐居过的地方,无不与五行“水”命运攸关,尤其是山清水远的浙江湖州,更是孕育了《茶经》,成就了“茶圣”陆羽。

不仅如此,陆羽之“羽”字,还暗合古之“五音”(五声)。《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孟子·离娄》:“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以五行论,“羽”对应“水”。《内经·灵枢·邪客》:“肾应羽,其声沉以细。”《六韬·五音》:“羽声应管,当以勾陈。”南宋张炎《词源·卷上·五音相生》:“羽属水,物之象,为智,商所生。其声最清,生数一,成数六。羽,宇也,物聚藏宇覆之也。”可见,“羽”与“陆”亦相关,在《洪武正韵》等音韵学专著中,“羽水”还对应唇音,“羽”注定要和品茶啜茗发生联系。

陆羽与“名茶之源”湖州乃至太湖沿岸的苏、常二州,无疑有着旷世的情缘。《茶经·六之饮》里一句看似突兀的“远祖纳”,正是其敬慕东晋吴人、吴兴太守陆纳“茶果待客”素俭家风的完美诠释。为此,元杨维桢《清苦先生传》将茶比拟为“清苦先生”,与陆羽、卢仝并列,雅号“勾吴三隽”。清高宗乾隆《次文征明茶具十咏韵·茶人》谓:“虽云六经室,却见尔雅中。取弃固有时,造化宁无功。季疵开其端,三吴传斯风。珍重图里人,卢陆可能同。”

湖州古名菰城、乌程、吴兴,公元602年,隋置州治。因地滨太湖(具区、震泽)而得名湖州,有苕霅、水云乡、青琉璃、水晶宫、极乐城等别称,为江南望郡。天门属云梦泽,古称竟陵、景陵,为著名侨乡,与湖州有着诸多相似之处:(1)天门位于华中地区江汉平原北部,湖州位于华东地区杭嘉湖平原之浙北,两者纬度相近。(2)天门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丘陵相连,汉水环绕西、南,依山带水,呈龙拱虎卫之状。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丘、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三种地貎。湖州“五山一水四分田”,北滨太湖,西北与天目山余脉弁山相连,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东部为水乡平原,全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有东、西苕溪等众多河流。(3)天门、湖州气候亦相象,自然资源同样丰富,历史同样悠久,人文底蕴同样深厚。于陆羽而言,湖州恍如天门。

用水须欣寅卯逢。“水”予陆羽,堪为喜神。回望陆羽一生,仅在吴越地区,他就与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宜兴、苏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山水茗乡结缘。而遁隐苕上水城湖州的三十多年里,陆羽更是水拱雷门、水运澎湃,于妙喜、苕溪、顾渚、温山、安吉、武康、霅溪、太湖、白蘋洲、青塘等水韵独具的地方问茶、鉴泉、著述,仿佛一株野茶,“遇水而生,得水而活”。

盘点陆羽在湖州时的交往友好,寓“水因子”于人名者亦甚众,如:缁素忘年之交谢清昼(释皎然)、湖州刺史颜清臣(真卿)、颜浑、柳淡、裴幼清、长兴县丞潘述、“大历十才子”之耿湋、陆涓、“烟波钓徒”张志和、金陵沙门法海、评事汤某、南阳汤涉、沈殷、吕渭、沈益、沈祖山、沈咸等。

另外,在吴语系太湖片苕溪小片湖州话中,陆羽谐音“落雨”,曾参与编纂大型类书《韵海镜源》;和“江东名士”在水堂、水亭、又溪馆雅集联句;与张子同、颜真卿、皎然酬唱《渔歌》等。尽管《陆文学自传》中罗列了数目可观的著作,而据其它资料记载,还有《顾渚山记》、《水品》等佚书。但除了《茶经》,其平生存世的文字却不多,诗篇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有限的几首诗歌中,竟也潆洄着澹然的“水韵”,如《四悲诗》:“悲盈五湖山失色,梦魂和泪绕西江。”《六羡歌》:“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会稽小东山》:“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四、情归西江,魂依妙喜

天门之西,覆釜洲上,古刹龙盖寺(西塔寺)为西湖之冠。《陆羽传》:“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陆羽得姓氏》:“竟陵有僧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子弟。”相传,住持智积禅师晨起,“闻湖畔群雁喧集,以翼翼一婴儿,收畜之。”唐裴迪《西塔院》:“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凉水,高风味有余。”宋郑庭芬《陆子泉》:“塔中老宿空留影,湖上婴儿漫记名。惟有阶前一泓井,至今不改旧时清。”

吴兴西南,杼山之阳,名蓝妙喜寺(宝积禅院)为湖州之胜。据记载,青年陆羽流寓江南,遁隐西吴湖州时,最初便寄居于黄浦环绕的杼山妙喜寺。后来,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讌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中年后,迁居湖城青塘别业。晚年,还曾客居东吴苏州虎丘山之阴。最后,仍返湖州终老。《穆天子传》:“爰有陵衍平陆,硕鸟解羽,六师之人,毕至于旷原。”南朝梁萧统《七契》:“轻缴纔飞,则连鸿解羽;微纤始放,则并鳞失波。”唐德宗李适贞元末年(甲申,804),一代茶圣陆羽谢世于苕水之滨的青塘别业,后归葬于杼山。其坟茔与皎然上人的灵塔隔谷相望。

晚唐徐凝《将至妙喜寺》:“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元冯子振《鹦鹉曲·陆羽风流》:“儿啼漂向波心住。舍得陆羽唤谁父。”明竟陵人谭元春《雨前有感寄赠元叹》:“泉烹雨采弄幽姿,颇为生惭陋季疵。岁岁枫桥僧俗路,几人魂魄在茶时。”天门西湖覆釜洲、文学泉、火门山、东冈岭,湖州妙喜杼山、苕溪畔、青塘别业,苏州海涌虎丘山,陆羽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地方,其地形、山势、水貌竟如此类同,风水格局异曲同工,甚至连寺院、井泉、石桥、茶亭也宛若相识,风土之美,仿佛源自同一造化。这一切,看似偶然,实为必然。究其择地原因,无非是陆羽的诞生地情结、对故乡之感旧情怀所凝成的潜意识驱动使然,亦不排除择地之堪舆等因素。

茶缘苕霅,梦萦西江。淡沲湖光是画溪,吴天烟雨竟陵西。陆羽的生前好友、诗人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为千秋茶圣陆羽的“水运一生”画上了唯美的句号:“淼淼霅寺前,白蘋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孤吟玉凄侧,远思景蒙笼。杼山砖塔禅,竟陵广宵翁。饶彼草木声,仿佛闻余聪。因君寄数句,遍为书其丛。追吟当时说,来者实不穷。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送君溪鸳鸯,彩色双飞东。东多高净乡,芳宅冬亦崇。手自撷甘旨,供养欢冲融。待我遂前心,收拾使有终。不然洛岸亭,归死为大同。”

[1][清]僧常乐.癸酉岁重刊陆子茶经桑苎庐藏板[O].天门市陆羽研究会,2012.

猜你喜欢

陆羽自传水运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不捧场的好朋友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
图说水运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第一次放孔明灯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