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后喻理论视野下红色理论社团建设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为例*

2014-04-0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后喻社团理论

房 钦 宪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互联网时代后喻理论视野下红色理论社团建设
——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为例*

房 钦 宪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理论教研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在互联网时代,后喻理论所揭示的矛盾冲突在社会和学校层面不断显现。高校红色理论社团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以下简称邓读会)近几年发展情况的回顾反思,借鉴“轻足迹”战略,拟以纵向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和优化具体举措,横向关注回应社会热点、组建校园网络红军和践行社会实践为工作抓手,共同推动红色理论社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互联网; 后喻理论; 红色理论社团; 邓读会

一、互联网及其强化的后喻时代

1994年,中国第一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从此开启互联网时代。20年间,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推动着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融为一体,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对这个纷繁复杂、日益多变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解读。米德从文化传递方式出发,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前喻文化是晚辈向长辈学习,这主要发生在传统农业社会。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形态,晚辈和长辈的学习主要发生在同辈人之间。二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1](P27)世界也由此进入了后喻时代。所谓后喻时代,是指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或学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前辈(或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时代。文化反哺是后喻时代的最基本特征,而“文化反哺”本身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2](P23-25)过程,是晚辈对长辈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1](P92)

其实,无论是前喻文化、后喻文化,抑或后喻文化,米德的论述重点并非在于长辈与晚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分野,而在于让两者产生分野的东西——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和新思维!青年一代对新知识、新技能有着天然的亲和感,而上一代则囿于原有的知识体系,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甚至完全地排斥。家庭内部的代沟、学校教育的困境、社会阶层的冲突,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源于不同群体对新知识、新技能、新价值观的认可度和接受度的差异,源于对自我革新意愿的差异。冲突总是存在,可以说,只有通过真正的交流和对话才能得到缓解,并最终解决各种矛盾、冲突和困境。

互联网不断地强化着后喻时代,信息的传播日益加速,人们之间的交往更为快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越来越接近瞬时交流,地球日益被浓缩成地球村,天涯咫尺的故事不断上演,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逐步扁平化,自由、开放、平等的公民社会开始形成,信息的传播日益去中心、去组织化。一句话,自由、开放、灵动、变化、创新的互联网,打破着中心,解构着权威,倒置着话语权,建构着新秩序。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其代表作《流动的现代性》中提出:当前的社会已由过往的固态、厚重与稳定状态转为液态、轻盈与多变的特质,“流动的”现代性的到来,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状况。在轻快的现代性中,在这个“动荡(volatile)、无常(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的世界里”,[3](P42-43)谁运动和行动得更快,谁在运动和行动上更为接近瞬时,谁就可以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并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得主动,胜过别人、统治别人。[4](P188)

对互联网和后喻文化时代到来的漠视,将极大地动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攻击解构权威、亵渎歪曲经典、恶搞丑化英烈成为一时之风气;拜金主义、炫富享乐主义在公共平台和互联网的助推下风起云涌,对主流思想的歪曲、解构代替了传播,以至于查尔斯·泰勒在讲到信仰世俗化倾向时不无悲观地说道:“我们生活在一个我们自己怀疑自己信仰的状态中。”[5](P16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和话语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6](P105)深入研究互联网时代后喻文化理论的特点及其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应对挑战,事关大学生们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更事关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红色理论社团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困境

(一)主管机构和相关挂靠部门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问题

邓读会、中特理论读书会等社团的红色特性,决定了它们有别于其他娱乐性和经营性社团,必须得到校党团委和挂靠部门的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自中发[2004]16号文以来,各高校的理论学习型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至今已有了相当规模与影响。十年来,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职院)社团“准社会化”方针的指引下,邓读会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并获得省级优秀社团称号。但近几年,学校对红色理论社团的重视已明显不足,特别是2009年实施“青马工程”以后,邓读会以往承担的入党推优选干等相关功能被逐步剥离,失去了以往相比其他社团,在成员构成、活动经费、组织人事等方面的优势,无固定学习场地,缺少相关专项经费支持,社团定位模糊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社团定位、自我培育机制和相关的纪律、奖惩等制度问题

2009年以来,湖职院邓读会面临着自身组织重新定位与职能转换的现实问题,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团建设发展的需要,而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的管理制度的更新完善工作没有及时做到位。学校实施青马工程以后,邓读会面临着如何在新时期高职大学生中拓展兴趣点,增加吸引力、竞争力的问题,也面临着非常现实的人才、组织、经费等问题。社团负责人不够积极主动,在社团建设、活动策划等方面依赖性严重;推优上升渠道压缩,缺乏对优秀社团成员的激励机制;成员流动性大,新老衔接不畅,好的思想方法项目得不到承继,浪费了很多优秀资源;成员素质良莠不齐,缺乏警告退出机制等。

(三)缺乏对90后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社团吸引力、创新性和可持续力有待加强

(1)9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愈加活跃,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匮乏,信仰严重缺失,日常生活倍感空虚乏味,很多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对理论的认知与兴趣越来越淡。(2)部分同学理论素养浅薄,偏狭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认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3)理论学习本身的相对枯燥乏味,活动形式过于陈旧、单一,少有创新闪光点,难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4)部分社团干部怕麻烦、图省事,组织活动时走过场,敷衍了事。以上问题不仅影响了理论学习的成效和社团的声誉,加剧了社团成员的流失,对理论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也造成了恶劣的后果。

(四)利益复杂化、思想多元化对社团造成强烈冲击

利益复杂化、思想多元化是当今社会思潮的现实特点,而互联网则进一步推动了不同社会群体的聚合分化。学者马立诚认为,当代中国存在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八种思潮,特别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在青年学生中有相当大的市场;当前转型中的中国遭遇到的诸如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腐败,局部暂时社会矛盾冲突等问题使得新老左派也沉渣泛起,出现了否定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的倾向。[7](P2)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摆明态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出充分简洁有说服力的阐释说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其从全局、宏观、历史纵深和社会现实等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配套激励机制问题

湖职院理论社团的指导教师除校团委外,由思政部一名老师担当。指导力量相对薄弱,指导教师与社团学生的数量比例不协调,缺少对社团成员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学校没有针对社团指导老师的考核体系,对指导老师的付出没有相应的待遇。指导老师全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兴趣参与社团的指导工作。这不利于激发指导老师持续稳定的工作热情,也难以使指导教师看到自己的努力是否能取得成效。加之社团指导老师自己平时工作较忙,对社团的指导随意性很强。这些制约因素都不利于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三、互联网时代加强红色理论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红色理论社团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抵御互联网不良信息和社会扭曲价值观的重要防火墙,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加强红色理论社团建设,有利于调动和提高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和洞察力。特别是,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问题,提高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度。

(二)理清工作思路

为应对今天这个VUCA世界日益严重的挑战,美国奥巴马政府逐步采取了“轻足迹”战略(Light Footprint,LFT)。简言之,就是采用无人机、网络战和特种部队三大要素,来构建“轻足迹”战略,以保卫美国国家安全,同时避免有损美国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绵长地面战争。在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斗争领域,我们可以借鉴轻足迹战略,即采用媒体曝光、网络围剿和司法打击三大手段,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学校层面的意识形态工作中,我们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即追逐、回应学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A),组建校园网络红军(B),践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现实(C)。具体到湖职院红色理论社团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进一步推进社团“准社会化”建设的管理制度,以以上三大方面工作为抓手,加强社团自我激励与自我培育机制建设,调动社团成员与指导老师两个积极性,借助多方面、多层次资源增加交流渠道,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正确引导,拓展社会实践平台,形成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努力做到社团建设“理论有优势、实践有深度、校内有人气、校外有影响”的目标。

(三)加强红色社团建设的具体举措

1.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优化规范社团管理 (1)完善校团委和挂靠院系部门的协作共管机制,并建立专任教师团队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制度。(2)建立健全社团内部管理与传承制度,特别是优化社团负责人的培养制度,现任社团负责人要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社团好的传统与方法能够不断传承积累。(3)完善社团活动报备管理制度,凡属于思想性的重大社团活动必须执行前期审核报备,过程监督,事后评价的制度,不断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4)建立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积极参与校“星级社团”评比,增设优秀社团成员入党推优专项名额,同时设立不合格成员惩处退出机制。(5)建立健全红色理论社团财政扶持制度,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2.加强红色理论社团内部的管理与指导 (1)确立社团的归属与定位。在现有基础上,确立红色理论社团在全校社团中的高定位,吸引更多的优秀同学加入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上来,把学校的重视和扶持落到实处。(2)选聘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热心学生工作、关心青年学生成长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3)抓好社团骨干的培养工作。定期开展社团骨干和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社团开展队伍建设,扶助社团健康成长。(4)在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骨干的带领下,引导一般社团成员主动融入到社团各项活动中。发挥骨干成员的模范带领作用,推动社团持续健康发展。(5)拓宽激励渠道,调动社团指导老师和社团骨干成员两个积极性。对于悉心指导的老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报酬,并在教师评优中适当优待。对于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同学,计入相关学业考核,在学生组织的评奖评优中为优秀骨干设立专项名额,特别优秀的建议推优入党等。

3.关注网络热点话题和社会思潮动态,积极回应并引导学生对热点的关注 (1)把国家宏观指导思想、报告、决议等与高职大学生具体专业、学科相结合,注重思想理论与大学生切身实际的贴合度。(2)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要从应然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宣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要从实然的角度,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制度逐步完善等角度,对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等社会热点作出切实的解答。(3)通过简明扼要的主题讲座,对当代各种思潮做比较清晰的介绍,结合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时事辩论赛等活动形式,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加深对热点问题和社会思潮的理解。

4.组建校园网络红军,追踪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研判90后高职大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针对性地引导学生 (1)组成由指导教师、辅导员带动学生参加的舆情监控工作室,对学生微博、贴吧、QQ群、微信朋友圈等信息源进行跟踪了解,对学生不满情绪开展发帖疏导,同时监控网络舆情,抵制错误舆论,维护学校形象。[8](2)针对高职大学生爱动不爱静,善于在活动中学习与提高的特点,社团要以热点大家谈、时事辩论赛、演讲赛、社会实践等方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社会热点问题。(3)针对高职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的现实问题,社团要组织开展校内跨分院、跨专业、跨学科等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形成有特色的红色社团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寓于社团互动之中,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5.拓展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夯实社团可持续发展机制 (1)借助校内平台,做好社团的展示、交流和互动,配合校社工委定期组织开展社长沙龙、社团评比等交流展示活动,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广播、宣传栏等媒介积极回应学生对热点的关注,倡议开展10公里徒步行体验活动等。(2)组织社团开展公益服务进社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还可以联系农民工子弟小学,让学生开展义务支教助学等活动。(3)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活动,如浙师大已举办三年的15天生存体验活动,[9]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锻炼自我,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1][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周晓红.米德和她的《文化与承诺》[J].读书,1987,(6).

[3]郑晓芳.奥巴马“轻足迹”战略的诞生[J].商学院,2014,(Z1).

[4][德]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5]金观涛.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M].北京: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2010.

[6]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马立诚.当代中国社会的八种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8]金可镂.白云学院组建“网络红军”监控学生微博[EB/OL].http://news.ifeng.com(凤凰网), 2013-03-19.

[9]姚一鹤.大学生带50元来苏生存体验,靠打工赚钱养活自己[EB/OL].http://sz.sina.com.cn(新浪网),2014-07-22.

RedCommunityConstructionBasedonPost
FigurativeTheoryinInternetEra
——Case Study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Reading Community

FANG Qin-xian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Theory,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

In the Internet era, the conflicts revealed by post figurative theory appear in the society and the school level.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rxism’s popularization as well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red community is facing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According to the refl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s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reading community and the “Light Footprint”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we want to promote the red-theory community jointly from the vertical view of improving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sorting out the idea and optimizing of specific measures, and the horizontal view of responding to the social hot spots, establishing the campus cyber red teams and implementing social practices so that they can play their important role.

Internet; post figurative theory; red community; Deng Xiaoping Theory reading community

2014-09-12

本文系2014年度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规划课题《高职院校红色理论社团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2014SZ07)的研究成果。

房钦宪(1981-),男,山东莘县人,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

:A

:1672-2388(2014)04-0019-04

猜你喜欢

后喻社团理论
缤纷社团
后喻时代的教师心理系统构建
如何面对后喻时代下的少年说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巧用后喻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