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探索

2014-04-09阎玉敏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班级思想

阎玉敏,李 娜

(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

关于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探索

阎玉敏,李 娜

(山东师范大学,济南250014)

以系统论视阈审视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以思想、组织、文化、管理、实践等维度为切入点,立足党建工作、班集体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教育模式、社会实践阵地建设等关联性工作,切实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研究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提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政教育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既要遵循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探索适应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特殊规律。为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本文试以系统论为视阈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一、夯实研究生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党建工作是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研究生群体在学历、年龄、成分、品性、知识等多方面呈现出结构层次的差异性,差异性给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双重性的影响。一方面,研究生群体不同于初入校园的青少年学生,其经历过国家本科或专科层面的高等教育,部分研究生由工作岗位重新回到学校,高校教育的经历和社会工作的实践让研究生在各方面素质上具有优势。同时,有较高比例的研究生群体在本专科阶段加入到党组织,多年党内的熏陶和教育让其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身处社会大转型和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与复杂性。学习科研任务的繁重以及对就业出路的担忧,使得部分研究生呈现出浮躁情绪和消极态度,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想素质修养的提升,少部分学生的党员意识逐渐淡漠。基于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形势,必须从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出发探索可行举措。

1.研究生入学教育与党员教育的有机结合。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这是加强研究生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为研究生群体所理解、所掌握,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通过开展系列培训课程、专家讲座以及表彰活动,具体如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社会热点问题、学风建设、优秀研究生表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教育对象从党员有序扩展至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研究生,以党委书记讲课、知名专家讲座、优秀研究生党员宣讲、班级组织生活等形式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推进研究生党员和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快地走进新的生活学习科研环境[2]。

2.支部建在班级上,发挥模范党员带头作用。从研究生党员中挑选业务素质强、道德品质高的优秀成员担任党支部书记,鼓励和调动教工党员、研究生导师、社会优秀党员等参加和指导支部活动,扩展学生与老师及优秀党员的广泛互动和交流,使得老师及优秀党员在研究生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等方面能够给予示范引导。支部建在班级上,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拔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有利于班集体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二、注重班集体建设,营造全面发展的组织平台

研究生的班级管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研究生班级管理,对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以下举措帮助研究生营造全面发展平台。

1.明确班级管理目标,构建完善制度体系。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班级的管理目标能否实现。

建立班级的管理目标是为了维护班级秩序、促进班级和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营造优良环境,促进班风、学风的协调发展,构建学习勤奋、科研态度认真、关系融洽、诚信友爱的和谐班级。通过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学术自律公约、班风管理方法等,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约束、激励、引导研究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和科研氛围,开展受同学们欢迎的科研、就业活动,增强活动内容的吸引力,满足大家的需要,提高研究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层次。确定固定的知识理论学习时间,思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使班级成员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形成浓郁的学习和研究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等平台,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增强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明确学习动机,树立正确学术态度,形成班级最大化的价值选择与思想共识。

3.根据专业实际进行班级划分,实现更加公平的管理体系。研究生专业众多,但专业和专业之间由于招生计划和导师分配名额的种种原因,存在着入学成绩不一,人数差别较大,有着“大专业”和“小专业”的明显区分,这也为研究生竞争和发展制造了潜在的矛盾。为了让研究生的发展和竞争更加公平,在班级划分之前应对“大”、“小”专业进行统筹规划,摸底考察,将不同层次的研究生进行分类和划分,成立人数、知识结构相当的班级,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研究生顺利的成长和成才提供重要的保障。

4.选聘优秀博士研究生兼任研究生班主任。选聘优秀博士研究生兼任研究生班主任有助于发挥高年级、高层次研究生教育优势,对促进研究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缓解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以及提升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能力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试点价值和推广价值。

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拓展研究生文化格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研究生群体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包容吸纳。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彩、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有一些因社会与时代变化而存有局限性,但是其文化内核和主体内容是合理的。“现代文明必须首先立足于传统文化,以此为自己的前进基地,去创造、去更新。”[4]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宝贵而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能够帮助研究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使他们更好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拓展研究生的文化格局,提升自信心、自尊心,开阔人生气场、提高抗打击能力,让心灵飞扬,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运用“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互动模式,双重教育下全面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导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授业又要传道。研究生导师负有对所带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通过“导师→研究生←辅导员”教育模式,贯彻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辅导员和导师密切配合,通过座谈、调查等方式了解研究生的疑惑或困难,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择业就业问题,全面关心研究生,在作风处事、品德修养、学识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五、强化社会实践阵地建设,在自觉实践中不断提升

“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转化的基础和途径。不仅客观世界只有通过实践以及认识活动才能转化为主观世界,而且主观世界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客观世界。”[5]参加广泛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研究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促进研究生了解国情、认清现实、增长能力、锻炼毅力、培养风格、奉献社会,在自觉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6]。

1.德育学分激励制度。以德育学分作为衡量评判研究生德育表现的重要量化尺度。促使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现知行合一。但绝不能把德育学分量化模式化、单一化,学分量化是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防止对研究生德育评判走向不合理。

2.拓展社会实践方式。通过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如济南战役馆、山东党史馆等,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志愿者服务,增强研究生的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如利用专业优势,进行食品安全鉴定、各种疾病成因的宣讲、义务支教等活动。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2012.

[2]以人为本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新生德育工作体制机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4]俞思念.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创新[M].人民出版社,2006.

[5]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高嵩.社会实践与研究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编辑:董 蕾)

2014-11-08

G643.1

A

2095-7238(2014)12-0094-03

10.3969/J.ISSN.2095-7238.2014.12.020

猜你喜欢

研究生班级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班级“四小怪”
思想与“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不称心的新班级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