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十日”工作法
—— 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自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09王丹
王丹
社区“十日”工作法
—— 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自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丹*
随着嘉定新城(马陆镇)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全镇社会结构由总体整合性向细化多样性加速转变,利益格局由多元分化向交错胶着加速转变,服务需求由强调共性向分层分众加速转变,社区许多问题已不能单靠政府解决,发展社区民主自治,成为社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嘉定新城(马陆镇)以“品牌转型模式”为思路,依托专业委员会,创新社区“十日”工作法,探索培育社区自治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基础条件,规范运作模式,发动居民全员参与,将社区品牌工作与居民自治发展有机结合,促进民主自治纵深发展,激发社区管理的基层活力。
社区“十日”工作法 居民自治 工作品牌
一、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自治工作基本情况
嘉定新城(马陆镇)总面积62.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07万人。目前,全镇共23个住宅区(其中13个已建立居委会,10个建立居委筹建组),建筑户数30322户,入住人数57273人。全镇共有党员1824名,建立临时党小组199个,楼组长577人,各类志愿者队伍110支,是社区自治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开展各类日常活动和服务,为改善居住环境、促进邻里和睦、共谋社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我镇在社区自治工作中发展起了几支队伍,推进了一些工作,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还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居民自治参与面偏低。社区自治活动的参与人员情况呈现年龄偏大、人群相对固定等特征,除去社区党员、志愿者、楼组长等主要群体,大部分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则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二是居民自治涉及公共事务范围有限。居民参与的社区公共事务主要包括文娱活动、治安巡逻、志愿者活动、社区座谈会等,内容较为单一。三是居民自治能力不足,缺乏必要法律、权利和社区意识。
造成以上几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居民自治意识薄弱。长期以来,政府是社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居民相对缺乏自治观念,其社区归属感和参与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育。
二是陌生人社区导致居民自治势单力薄。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人口流动加速导致社区居民熟识度降低,相互间交流少,邻里关系冷漠,即便共同面临问题,也很少互通信息。
三是缺乏正确引导。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是引导社区自治发展的主要力量。但在开展工作、策划活动的过程中,往往趋于行政化、形式化,实行大包大揽,居民只是“被参与”。
社区作为居民共同的家,其有效管理和发展必须依靠居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居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实现有效沟通和互动,才能培育社区同体意识,实现社区内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为此,嘉定新城(马陆镇)根据实际情况,以“增强社区管理功能,培育社区自治新亮点”为目标,以社区居委为龙头,社区各类组织、社团、社区居民为支点,整合资源,于2012年,在全镇社区内推广社区“十日”工作法,引导社区形成新型邻里关系,在情感交流中重建“熟人”社区,为社区自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十日”工作主要做法
社区“十日”工作法以“用制度规范,靠示范引导”为原则,通过“主题日”(体验日、亲情日、环境日、议事日、睦邻日、兴趣日、维权日、学习日、健身日、榜样日)的形式,搭建各类交流平台。
“体验日”坐堂问诊。每周一是各社区开展“体验日”活动时间,社区居民骨干轮流坐镇居委会,当一天“小巷总理”,以知民情、解民忧、连民心为宗旨,直接面对居民,倾听居民心声,参与社区管理。
“学习日”教育讨论。社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周三课堂、“爱心教室”等多种载体,为社区居民构建起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积极探索创新 “管、学、用”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使“学习,让人生更精彩”的理念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
“维权日”普法宣传。社区成立“维权工作室”,每周定时邀请具体专业资格的社区居民(律师、医生、教师等)提供咨询,帮助社区邻里知法、懂法、用法,切实维护自身权益。
“睦邻日”交流沟通。各社区在现有65个睦邻点的基础上,通过居民牵手活动,邻里互动慰然成风,关爱弱势群体,为邻里排忧解难,在活动中伸出援助之手,彰显邻里和睦亲情。
“亲情日”关心有爱。倡导“用真心培育亲情、用行动构建和谐”的理念,引导居民在现代社会交流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生活观念自主化的条件下,重新认识家庭、邻里亲情,加强亲情感恩培育,让亲情在社区生根、发芽,感染社区每个人,共同创造更加和谐、幸福、稳定的社区。
“兴趣日”文体同乐。通过充分挖掘、利用社区的自有资源,将具有一技之长的“达人”们组织起来,根据居民不同的爱好和情趣,开设兴趣课堂, 居民既可以是参与者,又可以是组织者,不仅提高居民的组织协调能力,而且加强居民的参与意识。
“健身日”强身健体。各社区组织群众开展“趣味运动会”、健身操、骑游队等活动,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焕发人生活力。
“榜样日”传递能量。为了传递社区正能量,弘扬社会风尚,社区通过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开展宣传学习推广活动,传递居民助人自助的精神,引导激励更多的党员和居民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为社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奉献。
“环境日”卫生清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倡导“呵护生存环境、打造绿色家园”的理念,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环保习惯,自觉清洁家园,低碳减排,减少污染,共同维护和改善城镇环境,实现绿色生态生活。
“议事日”监督调解。各社区以“百姓课堂”为载体,开通“议事日”,通过党员监督议事进一步广开言路,在纳言汇智的同时召集党员、居民、共建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小区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展开讨论,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促成矛盾化小,议难题、解民意,为民办实事。
三、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十日”工作主要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社区“十日”工作法形成了成熟的组成架构、实施措施、展示形式、管理制度等工作体系,在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问题“自管”,实现深度参与。“十日”工作不求“高大全”,专门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疙瘩”。“议事日”里,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的领头羊居民老刘,通过社区联席会议,与居委、物业共同对小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很快解决新小区蚊虫多等诸多“小”问题,为居民解决了不少难事、办了不少实事、做了不少好事。社区环境整治义工队在“环境日”中开展卫生清洁和楼道整治活动,把整洁送到了邻居家门口。
二是矛盾“自调”,深化自治成效。“十日”工作法“体验日”、“维权日”旨在培养居民主人翁意识,发挥社区热心居民能量,自主维护邻里和睦、家园和谐的“主力军”。“体验日”里,嘉新社区“群众领袖”黄妍秋每周都到居委当一天“小巷总理”,参与社区管理,协助居委处理社区事务,解决了不少邻里矛盾,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嘉新老舅妈”。“维权日”里,拥有三十多年法律从业经验的退休检察长倪惠康,通过独特而人性的调解工作方式为百姓服务,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20多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活动“自筹”,孕育社区文化。“十日”工作法“学习日”里,育苑社区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办 “六色课堂”,以“红色教育课堂”强党性、“金色文化课堂”乐晚年、“蓝色防护课堂”保平安、“绿色礼仪课堂”促文明、“白色健康课堂”护健康、“橙色服务课堂”解民忧的社区活动,激励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居民在活动中享受健康、享受快乐、享受幸福生活。“兴趣日”、“健身日”以缘趣性为基础,由居民根据自己的一技之长,无偿为邻里提供铸造精油皂、剪纸、涂鸦、健身等活动资源。仅2013年一年,各社区积极自主开展“十日”文体活动1722次,参与居民6万余人次。
四是困难“自助”,实现幸福共享。“榜样日”的“好人银行”里,存储着社区志愿者、好心人为民服务、友爱邻里的点点滴滴,这些好人好事能转换成“爱心储蓄”积分,兑换实物和服务,让善心人们在自身需要帮助时能够更快得到社会的回报,以此引领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这个小小的“银行”最大程度地扩散着典型效应、传播着社会善意,不断充实着社区文明底蕴,为“十日”工作增添源泉动力。“睦邻日”里,社区退休党员戴宝根以一根长绳、一个小铁罐为身体不便的居民赵老送信送物,退休不褪色,邻里献关爱。“亲情日”中,居民与学校等社会组织一同上门为老人服务,中华传统美德不断升华。
此外,社区“十日”工作法推进过程中,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大小”对比:一是“小社区”释放“大能量”。传统的社区自治工作,往往是居委会在主导,居民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身体性参与多,思想性参与少,“在场”式参与多,意见性参与少,久而久之,居民参与动力越发不足。而社区“十日”工作法坚持的是“抓住一头、放开一片”的原则,将更多的选择权、决定权、主动权交到居民手中,促进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逐步觉醒,通过畅通深度参与渠道提高居民参与热情,让小小的社区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直接体现在社区活动“三气”的转变上:一是活动内容更接地气。在十日活动中,居委会主要发挥后勤支持的作用,而活动的策划、组织更多地由居民通过共同协商的方式决定、落实,呈现出的效果自然更符合居民的审美和实际需求。二是活动开展更有人气,“主题日”内容覆盖面广,除了展示才艺、兴趣的活动外,兼含实用课程、道德宣扬等活动,居民选择多了,选择对了,兴趣有了,热情也就高了。三是活动形式更具灵气,“十日”活动中,居民既可以是参与者,又可以是组织者,活动场地、人员的限制大大下降,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四是“小平台”托起“大民生”。“十日”工作法在推进中,更像是一个始终以需求为要的中间平台,整合“政府、社区、社会、居民”的力量,着重突出服务功能的整合、服务信息的完善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真正实现了“进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四、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十日”工作法启示
相比传统的社区自治建设模式,社区“十日”工作法通过紧紧围绕“三个出发点”,有效地解决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过程中能力不高、范围不广、深度不够等问题。
一是以增强居民参与意识为根本出发点。社区居民是社区管理的主体之一,通过搭建学习平台、营造宣传氛围等有效措施增强居民的主体意识,增进邻里交流,培育居民之间的信任、合作,同时,不断拓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范围,既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又扩大了居民参与的有效性。
二是以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为工作的出发点。社区“十日”工作法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建立“议事日”、“体验日”等活动制度,让居民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众多载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参与到各类社区事务中,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这些参与渠道的通畅性、常规性,确保自治参与的实际效果,促使居民参与落到实处。
三是以形成正面价值体系为激励的出发点。陌生人社区是导致居民不愿意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原因之一,在社区自治力量单薄的情况下,通过挖掘、培育、宣传、表彰一批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典型人物,既能对这些参与者表示肯定激励、提供坚持的动力,同时发挥出的榜样效应,也将对带动和激发居民在社区自治中的主体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五、嘉定新城(马陆镇)社区“十日”工作法下一步设想
社区“十日”工作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下一步,嘉定新城(马陆镇)将着力推进以下三项工作模式,深化与拓展“十日”工作法:
第一,形成“壳内”+“壳外”的孵化模式。“十日”主题活动的运行离不开强大的队伍。“壳内” 是指专业社工队伍,成立“社工工作站”,将致力于建立区域性社工人才档案库、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区域合作、提高社工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壳外” 是指社区义工队伍,建立“社区义工指导中心”,通过“选苗、立根、树魂”的培育孵化流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激励等基本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志愿者队伍的协调和团队配合能力。通过“分类的专业化培训”加“壳内+壳外”的联动机制,建立人才筹集管理平台,才能为社区自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第二,拓展“线上”+“线下”的互动模式。针对社区人群不同,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线上”通过微信、QQ群、论坛等互联网方式,展示“十日”活动成果,同时策划网络服务和线上活动,吸引更多居民的加入。通过“线上”发动宣传,询求居民所需,开展“线下”不同“主题日”联谊活动,为社区自治树精品、创品牌提供展示平台。
第三,完善“外部输血”+“内部造血”的共建模式。“内部造血”是指挖掘、发挥社区人才资源库,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自治功能。“外部造血”是指实行“请进来战略”——引入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形成合力,有利于扩大社区服务规模和服务领域,有利于扩大“十日”工作法的社会影响力。
*王丹,嘉定新城(马陆镇)地区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