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综合改革视野下的共青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山东财经大学的实践为例

2014-04-09邓迎迎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财经大学共青团职能

邓迎迎

(山东财经大学,济南 250014)

高校综合改革视野下的共青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以山东财经大学的实践为例

邓迎迎

(山东财经大学,济南 250014)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我国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大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考量内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除了传统的政治职能,与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学科专业和创新能力培养结合的更加紧密,高校共青团普遍履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职能。从实践探索中革新和完善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理念和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共青团

一、高校共青团何以履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能

团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组织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具有一般社会团体的共性,同时,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党团关系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政治属性。长期以来,共青团在定位上主要发挥政治职能,具言之,一是要团结、教育、引导青年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奋斗;二是要从政治的角度上协助政府做好青年事务管理工作。高等学校的共青团主要侧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共青团通过自身独特的社会团体机制履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逐渐放在与政治职能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在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有人认为,共青团的这项工作偏离了“主业”(1),不符合党团关系发展的历史逻辑,甚至弱化团的政治职能。在笔者看来,任何一个组织或者团体的职能定位取决于其组织属性和现实要求,共青团凸显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恰恰是党团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共青团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是党团关系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凸显促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共青团服务职能是服务于党的领导和执政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党的人才战略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团的传统职能与新的职能加以整合,要求服务职能与政治职能构成完整的共青团职能体系。第二,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成为党政关注的重点,因此从根本上讲,紧紧围绕党政大局,就是服务于当代青年的发展需要。在党团关系发展中,目的主体是青年。在目标追求上党团一致围绕青年的发展和需求加以展开,当然不同的历史阶段,青年的发展需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新的历史阶段唯有更加关注青年发展的普遍诉求也才能真正夯实党长期执政的青年基础。当代青年的发展需求有了新的背景,也受到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市场化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使得青年更具竞争活力和世界眼光,但同时也产生青年生活保障的需求和学习成才的需求,前者主要表现为就业创业问题,后者表现为在核心竞争力问题。这是青年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紧迫的需求,带有普遍性和共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党团关系发展的逻辑看,重申共青团履行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并不会弱化团的政治职能,恰恰具备新形势下盘活共青团传统职能、定位新职能并进行有机整合的重大可能性,虽然这个过程有一定的艰险和曲折。共青团对其传统职能进行审视和重新定位,并不是对其使命和目标的削弱,恰恰相反,在新的历史时代,如果不根据当代青年的实际特点,不深入当代青年的内在心灵把握其主体性意识和发展要求,不能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共青团不仅会失去社会合法性,甚至会危及到其政治合法性[1]。对青年学生创新创业这一发展需求的把握、尊重和服务应当说是共青团凝聚青年和青年对共青团确认内心认同的重要途径,当然,共青团这项职能履行的好与坏,还取决于高校共青团对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原则、制度和机制的科学把握水平。

二、高校共青团如何履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

(一)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认识

共青团履行促进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职能,不仅要从共青团组织属性及其发展上进行思考和探索,还需要从青年学生现实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上进行全新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早在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面向MBA学生开设了一门《创业企业管理》的创业课程;而作为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在1970年代后期形成,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其路径是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商业训练结合起来,通过研究、模拟演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为从事商业、企业活动和就业做准备。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是继文化知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991年日本东京召开的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会议将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开展了旨在“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并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3]。可以说,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及体系得以融入,其比较规范、完善的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和发展。

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之所以融入创新创业理念与模式,从根本上讲是现代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需求。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虽然国内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实践,但从总体上看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存在目标不明、定位不准、急功近利、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综合改革,其核心应是人才培养和人才质量评价机制的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当成为综合改革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厘清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思路

把握传统教育模式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理念革新是重要前提,模式创新是重要保障,通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潜力活力,强化青年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实际存在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接地气、无力顶天的问题。

1.将共青团思想引领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有机统一。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抑或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当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才培养和育人过程的统领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作为当代大学生,唯有在此价值观认同之下,才有可能内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学术态度、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孜孜追求。

2.形成以协同创新和协同育人为特征的培养模式。紧靠一校、一系、一人办学育人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爆炸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借智、借力、借势发展是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协同创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文化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加大学生的多种学习实践经历,多种校园文化甚至多国教育氛围熏陶的机会,发挥课程组、教学团队、校企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作用,实现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协调创新和育人模式的关键。在此总体思路上,共青团紧紧围绕和依托学科和专业,并打通学科和专业,以过程为导向持续组织实施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为龙头的多元化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活动以及其他各类原创活动,有效衔接、延伸和补充教学第一课堂,并在相关条件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接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的大学生创业。

3.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保障。制度化、规范化有助于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认识、实践经验进行凝练提升,使其上升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共识、基本原则和政策保障。除了守成实践成果之外,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功能还在于确立明确的教育预期和形成稳定的教育环境,有助于重构高等教育知识框架体系,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其知识体系设计既要突出学科专业又不被其所局限,要重新组合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专业学科知识、包含实践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诸多培养要素,需要通过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职业发展教育等教育内容模块加以支持。没有制度化、规范化保障,难以确立理念共识、路径依赖和方法准则。

三、山东财经大学共青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一)实践探索的经验小结

多年以来,山东财经大学共青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是积极主动和自觉的,无论是指导意见、经费设置、政策配套,还是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开展,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理念、方式、组织水平得到了革新和提升,创新创业活动促进人才培养的效果逐渐体现,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不断浓厚;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不断取得新成绩,展现了学生风采,也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1.夯实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学风基础,回归创新创业的教育本质。在高等学校大学生群体中引导创新创业潮流,必须深深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在教育本质上体现为激发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能力。山东财经大学共青团注重发挥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两个群体积极性,多方位多层次的讲座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础性体系。比如校共青团依托青年博士导师团组织实施了日常性持续性的“大学,大学堂”青年博士论坛、创新创业论坛活动、创新实验班论坛沙龙、创新创业精英种子培训营活动的开展,同时带动了各学院、各层次的课外学习讲座、创新创业讲座氛围,4年时间根据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设该系列讲座近300期,取得良好效果。

2.以过程与参与为导向,积极开展以挑战杯为龙头的青年创意创业大赛。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是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山东财经大学的经验在于,要科学地抓好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在设计策划环节、教育培训环节、展示竞赛环节、竞赛提升环节上狠下功夫,强调竞赛的参与过程这一创新本质,注重培训活动系统化、科学化和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分类指导,设立复活赛“鼓励创新也允许失败”,增强竞赛实践性,加快学生对社会的提前了解与适应。从实际效果看,学校每年带动300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挑战杯竞赛中,学校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学生团队多次荣获全国和省级荣誉,特别是 2010 年和 2012 年连续两次荣获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这是全省省属高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最好成绩。除此之外,2012年山东财经大学共获得教育部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3项;2013年学生团队首次荣获联想营销创意大赛总冠军并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培训学习。

3.积极搭建创业园、创业社平台,积极孵化学生创业团队。山东财经大学分别于2012年5月率先成立了全省首个“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和2014年9月与历下区政府合作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前者通过学生社团机制,对于形成“培养创新意识、启迪创意思维、提升创造能力、造就创业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后者对于部分有条件和有志于投身创业实践的个人和团队具有重要的孵化孕育功能。在近几年的实际运作中,山东财经大学先后挖掘和指导组建了48支创业团队,280名在校生长时间坚持创业实践与创业体验,多个创业团队获得良好的运营业绩。以典型性和示范性的团队为例,比如华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是一个从挑战杯全国金奖到项目真实落地的团队。2010年该团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全国金奖,之后,他们组建山东丰登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落地生产并得到投资500多万元,目前运行良好并进驻学校创业园。再如星翰企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挂靠其它公司营业,营业额100万元,利润约50万元(基本全用在了房租上),2012年公司正式注册后进驻创业社,经营状况好转,营业额和利润比2011年增加1倍。

(二)几点启示

1.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高等学校是从人才培养的高度上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学校都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组织体系、经费、政策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努力使全校上下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之风。通过创新创业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力提高,以创业促就业更多是从这个角度上加以考虑的,当然具备了一定成熟条件得到学校支持孵化的学生团队走向实质创业,但从高校的教育角度,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实践的锻炼,培养他们能够以创业者的思维和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选择。

2.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构成要素。总地来说,有以下几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要有丰富的活动载体作为基础,比如山东财经大学推动并逐渐形成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竞赛体系,形成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原创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法学文化节、社团文化节、讲座文化等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第二个要素就是要重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比如山东财经大学相继建立的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共青团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十百千”共建基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通过基地化建设使得创新创业具有日常性、持久性和确定性。第三个要素就是要有良好地硬件和经费投入作为前提。第四个要素就是要有完善的政策和规章作为制度保障。山东财经大学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由运行机制、管理考核机制、评价激励机制等组成的机制体系,制定出台创新与实践学分制管理细则、创新成果奖励以及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规范性文件。第五个要素就是要有推动创新创业的队伍体系,在实践中,山东财经大学构建了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组织实施干部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和学生创新骨干队伍体系。

3.关于大学生实战创业问题。据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总体上在2%,大学生创业总体水平不高,氛围不浓。究其主要原因,主观上是大学生创业有热情没行动,创业观念不强,缺少能力、经验与人脉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客观上受制于创业资金、环境氛围、公共服务等因素,对那些具有创业热情、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成熟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需要从政策扶持和机制创新入手,发挥政府在政策、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扶持与促进作用,形成全社会上下关心支持,政府、高校和社会多方联动、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优化创业发展环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注释:

(1)部分团干部对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是否是共青团工作的“主业”认识不足,认为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不是团的主业,不能发挥团的优势,也不是团的长项。另外,也有人认为,当前共青团突出抓好促进青年创新创业,主要与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有关,因此不是一个长期性的安排。

[1]刘奇耀.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职能履行研究[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03).

[2]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

[3]蔡宗模.论创业教育模式:目的的视角[J].西南教育论丛,2009(02).

(编辑:李 磊)

2014-07-24

G64

B

2095-7238(2014)11-0055-05

10.3969/J.ISSN.2095-7238.2014.11.011

猜你喜欢

财经大学共青团职能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职能与功能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浙江财经大学伦理研究所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