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14-04-09陈雅丽
陈雅丽
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是一种将社会公益目标和商业运营模式相结合的新型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在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充分认可和积极推进。英国被称为“社会企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企业最活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数量庞大、形态多样的社会企业已经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国社会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亟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拓展发展视野,因此,本文着力分析英国的社会企业发展经验和策略,以期对我国社会企业的培育与发展有所启示。
一、英国社会企业的缘起
社会企业在英国的迅速崛起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其既是英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英国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必然制度安排。
(一)福利制度改革为社会企业兴起提供了政策动力
英国是传统“福利国家”的代表,它于1948年率先宣布建立了以“收入均等化、福利普遍化、就业充分化、福利设施体系化”为特点的福利国家制度,对于英国劳资矛盾的缓和以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长期实行高标准的福利制度,使得庞大的福利开支越来越成为国家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巨额的福利支出、严重的失业问题以及大量的贫困人口使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逐渐难以为继。针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开始对福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推行社会福利私有化、削减公共福利开支、实施积极的福利政策等,致力于实现福利责任主体的多元化,即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等共同承担福利责任。社会企业的公益理念和商业模式正好契合了英国政府改革福利制度的政策导向,由此获得了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公共服务民营化为社会企业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
英国的公共服务民营化始于1979年撒切尔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是以合同外包、授权、公私合作、补贴等方式,将原来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交由私营机构或非营利组织承办,旨在降低政府投入,缩小政府规模,并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撒切尔政府确立了英国公共服务民营化的基调和取向,后来的梅杰政府、布莱尔政府及卡梅伦政府都延续了这一改革战略。在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逐步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服务购买者、授权者、合作者或资助者,同时市场竞争机制也被引入公共服务领域,使社会企业可以通过竞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从而拓宽了社会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非营利组织转型为社会企业兴起提供了内在动因
英国的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非营利组织的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来维持公益项目的运作以及组织自身的发展。但是,随着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拨款逐年减少,而争夺有限拨款的竞争日益加剧,非营利组织普遍面临着迅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和不断减少的运作经费的困境。这促使非营利组织在管理运营中更加注重商业手段的应用,以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增强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企业这种融合了社会使命与经济效益的创新组织形式,使其成为众多非营利组织的转型方向。
(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为社会企业兴起提供了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全球,该运动倡导企业在追求自身盈利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以达到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政府层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典范,近年来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英国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也深刻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竞争战略和企业文化之中,不仅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商业利益。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英国的扩展,企业应该兼顾利润目标和社会责任的主张得到了广泛认同,这为社会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英国社会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社会企业是一个新兴概念,世界各国对于社会企业的理解迄今尚未形成共识。英国社会企业的官方定义是由贸易与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在2002年提出的,即“社会企业是具有某些社会目标的企业,盈利主要按照它们的社会目标再投入业务本身或所在社区,而非为股东和所有者赚取最大利润”(DTI,2002)。从这一定义出发,结合英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实践,笔者认为英国社会企业具有以下特征:
(一)价值目标的双重性
社会企业兼具公益性和市场性,其由市场驱动同时以实现社会价值为使命,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方面,英国社会企业都有清晰的社会目标,社会使命被嵌入到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之中。英国社会企业涉及的社会问题遍及贫困、失业、环保、弱势群体关怀、医疗卫生、文化遗产保护及社区规划与重建等各个方面,其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展现。另一方面,社会企业从商业活动中创造利润以达到经济目标。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英国社会企业不仅实现了组织的自给自足,还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国家经济复苏。《2013年英国社会企业调查报告》显示,英国社会企业的数量已超过7万家,对英国经济的贡献达187亿英镑①Social Enterprise UK,2013,The People’s Business:State of Social Enterprise Survey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uk/uploads/files/2013/07/the_peoples_business.pdf。
(二)组织形态的多样性
英国社会企业的组织形态极其多样化,主要类型有:(1)慈善机构的贸易部门,如慈善机构开设的书店、餐厅、商店等,所有盈利用于慈善目的;(2)社区利益公司,即由社区建立、持有和管理的贸易机构,旨在促进当地社区发展,并为社区居民创造工作岗位;(3)合作社,如工人合作社、消费者合作社、住房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等,社员通常是具有某种共同利益的群体,合作社由社员组建并向社员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4)信托基金,董事会由主要利益相关方的代表组成,目标是重建当地的社区,活动包括经营儿童保健中心、改善社区环境、保护和修整当地建筑、开展培训项目等;(5)社区发展金融机构,向偏远落后地区的小微型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以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6)社会公司,即为残疾人或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弱势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杰米·巴特利特等,2007)。可见,英国社会企业表现出多组织形态混合运作的特点,经营形式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三)运营模式的商业性
与传统的非营利组织不同,社会企业必须像企业一样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掌握运用商业化模式解决组织发展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调查显示,英国社会企业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与公众的商业交易,占到32%;而接近50%的社会企业目前也与私营部门进行交易;与公共部门的交易也呈现上升趋势,有52%的社会企业与公共部门开展交易,且在营业额增幅和商业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远优于传统中小企业②Social Enterprise UK,2013,The People’s Business:State of Social Enterprise Survey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uk/uploads/files/2013/07/the_peoples_business.pdf。虽然社会企业的初衷和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追逐利润,但只有运用市场机制获取盈利才能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保障社会责任项目持续运行。
(四)组织管理的自治性
自治性对社会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在英国,社会企业由成员自愿创立,按照组织内部的管理程序开展活动,实行自我管理、民主决策,在组织的项目运作和事务决策方面享有自主性,不受制于任何其他组织和部门。例如,英国的合作社奉行公开、诚信、尊重社员的价值观念,凡是符合社员条件的人只需交纳一笔股金即可入社,只有社员才有参与合作社管理的权利,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在决策时有发言权。严格的自治管理机制,使得英国合作社的重大事务决策权始终控制在社员手中。
三、英国政府培育和支持社会企业发展的策略
作为社会领域的一项组织创新,英国社会企业的异军突起与政府的培育、支持、引导和规范密不可分,英国政府的积极推动对于社会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制定发展战略
近年来,社会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2001年,英国贸易与工业部成立了社会企业组(Social Enterprise Unit),负责协调社会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改善社会企业的运营环境。2002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名为《社会企业:一项成功战略》(Social Enterprise:A Strategy for Success)的政策文件,这标志着英国政府首个社会企业战略问世。该战略旨在达成三大目标:为社会企业营造支持性环境;使社会企业的商业运作更有效率;确定和推广社会企业的价值。2006年,政府将社会企业组改为第三部门办公室(Office of the Third Sector),随后发布了《社会企业行动计划:勇攀高峰》(Social Enterprise Action Plan:Scaling New Heights),明确了政府在进一步推动社会企业发展上的职责。该行动计划包括:培育社会企业文化;协助社会企业从金融市场和政府计划中获得支持;使社会企业顺利获得适当融资;促进社会企业与政府合作。2010年,卡梅伦政府启动“大社会”(Big Society)项目,将第三部门办公室改为公民社会办公室(Office of Civil Society),并发布了名为《建设更强大的公民社会》(Building a Stronger Civil Society)的新发展战略,该发展战略为政府制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计划以支持社会企业、慈善组织、志愿组织和社区团体更广泛地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将社会企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英国社会企业得以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规范和促进社会企业的发展,英国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正和更新。2004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公司(审计、调查和社区企业)法案》(Companies(Audit,Investigations and Community Enterprise)Act)中,增设了一项新的公司类别,即社区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这是专门为社会企业创立的使其更易于识别的一种法律身份。该法案规定社区利益公司的资产不得分配给成员或股东,并对利润分配比例的最高上限作了限制,同时允许社区利益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这项立法开创了社会企业发展的新模式,社会投资者可以从社会企业的利润中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使社会企业具有了更强的融资能力。2013年1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公共服务(社会价值)法案》(The Public Services(Social Value)Act),它要求英国公共部门在购买服务时,不能只考虑价格因素,而必须考虑社会、经济与环境价值,以公平的价格购买真正造福于当地社区的公共服务,在服务项目竞标时必须优先考虑社会企业。这部里程碑式的法案强调在公共服务采购过程中应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从而大大增加了社会企业赢得政府合同的机会。
(三)提供金融税收支持
英国政府为社会企业建立了一个有效的金融税收支持系统,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自1997年起,英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公益创业和社会企业,内政部投资成立了“风险资本基金”(Adventure Capital Fund),向社会企业提供金融支援和商业指导。2012年4月,英国政府推出了“大社会资金”(Big Society Capital),这是世界上首家社会投资银行,其定位是为社会企业提供更大范围的金融服务,总额高达6亿英镑的大社会资金来自英国银行体系内的4亿英镑休眠账户资金以及2亿英镑商业银行的投资①资料来源:英国驻华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大社会资金公布3700万英镑的社会投资计划,http://www.naradafoundation.org/html/2012-11/15739.html。大社会资金的投资对象是直接资助社会企业的社会金融中介机构,首批社会投资总额超过3700万英镑,涉及成果基金(Results Fund)、影响力风险投资基金(Impact Ventures UK Fund)、社会股票交易所(Social Stock Exchange)等12类中介机构,英国政府此举意在促进形成高效率的社会投资市场,以充实社会企业的成长资金。2012年7月,英国政府又启动了一项“社会孵化器基金”(Social Incubator Fund),主要用于资助初创期的社会企业,使它们有能力吸引社会投资。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英国政府2002年出台了“社区投资税减免计划”(Community Investment Tax Relief Scheme),给予社会企业的投资者最高达25%的减税待遇,以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社会企业。
(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英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贸易与工业部负责统筹社会企业的业务支持和培训计划。2002年,为了提升社会企业的运营能力,英国政府注资1.25亿英镑建立了“英格兰未来建设者基金”(Futurebuilders England Fund),致力于社会企业人才的培训,帮助社会企业获得新技术和资助项目。政府还建立了“业务通”(Business Link)网站,为社会企业员工提供商业资讯和特定培训。2006年4月,英国政府公布了“能力建设者”(Capacitybuilders)项目,该项目包括各种面向社会企业员工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社会企业的专业技能,增强其竞标和执行服务项目的能力。此外,贸易与工业部资助成立了“社会企业培训支持联合会”(Social Enterprise Training and Support Consortium),汇集了多家社会企业培训机构,为社会企业员工提供大量培训课程,该联合会也建立了网站,以及时发现并解决社会企业遇到的业务问题。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与大学密切合作,在大学开设社会企业课程,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企业,发掘和培养青年社会企业家。
四、英国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社会企业作为借助商业运作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模式,在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有助于增加福利供给、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合,而且有助于提高就业水平、创造经济效益。借鉴英国社会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社会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倡导社会企业理念,提升社会企业的公众认知度。
社会企业的良性发展需要适宜的人文环境,政府在培育和倡导社会企业理念方面的作用极其重要。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刚刚起步,社会企业的理念尚未被公众熟知,政府应积极弘扬社会企业文化,充分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和推广社会企业,增进公众对于社会企业的认知,使公众了解社会企业的价值和贡献,从而赢得公众对社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同时,应对优秀社会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宣传,弘扬社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使其发挥良好的示范引领效应。通过社会舆论的引导,扩大社会企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企业发展的社会共识。
第二,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制定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从英国经验来看,政府主导下的跨部门合作为社会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国社会企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志愿组织、社区等多元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政府有必要整合现有管理机构或设立专门机构作为社会企业的主管部门,统筹规划社会企业发展,加强社会企业与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为社会企业搭建支持平台。政府还应制定和实施扶持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建立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专项资助制度、构建政府向社会企业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出台面向社会企业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等,努力塑造社会企业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
第三,明确社会企业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社会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企业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导致社会企业的法律地位得不到认可,社会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企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对社会企业的地位、性质及其管理运行的基本准则进行界定,确立社会企业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还应建立引导和规范社会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企业发展制定战略规划,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地出台社会企业专项法律,逐步形成配套完备的法规体系,对社会企业的资质认证、注册登记、利润分配、管理制度等进行规制,确保社会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培育社会企业人才,推进社会企业的能力建设。
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必不可少。借鉴英国经验,我国政府可以成立社会企业创业基金,给予社会企业家创业所需的启动资金。同时,政府可以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针对社会企业的研究和专业培训,为社会企业提供知识、信息和能力支持,并发现和培养有志于投身公益领域的社会企业家和公益创业人才。政府还应通过召开会议、项目考察、人才交流等方法推动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使社会企业家能够不断得到交流经验和提升能力的机会,为社会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公益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1][英]杰米·巴特利特等,2007,《创业的价值:英国的社会企业》,吕增奎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
[2]DTI,2002,Social Enterprise:AStrategy for Success,London: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