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研究

2014-04-09董静静李苏萌崔丽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静脉

董静静,韩 瑜,李苏萌,崔丽丽

(1.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2.山东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研究

董静静1,韩 瑜2,李苏萌2,崔丽丽2

(1.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2.山东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

目的 比较不同留置时间组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确定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时间。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500例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留置时间3天)和观察组(留置时间依次为4天、5天、6天、7天),每组各100例,比较各组静脉炎发生率,分析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静脉炎的影响因素有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和性别。建议静脉留置针留置5天。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护理,注重最佳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影响因素;留置时间

随着医学发展,医疗器材和产品的研发创新,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传统头皮针的更新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长期输液患者[1]。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的增高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护患关系,甚至引发纠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胃肠外科、泌尿外科住院的患者。入选标准:预计输液时间≥7天,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排除输注化疗药物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

在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编号,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对照组和观察组,共500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天组,观察组依次分为留置时间4天组、5天组、6天组和7天组,每组100例。各组在年龄、性别、留置针型号等一般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由病房责任护士对入组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每次输液完毕,取5 ml肝素钠稀释液封管。留置过程中每48 h由责任护士更换敷料且更换前常规消毒皮肤,每班护士观察患者穿刺局部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表中,一旦发现静脉炎立即拔管并记录。

1.3 研究工具

1.3.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调查表是研究者根据文献回顾,考虑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影响因素制定的,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留置部位、输注药物等8项内容。

1.3.2 静脉炎分级标准 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2000版静脉炎分级标准,将静脉炎分为4级[2]:1级:滴注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滴注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滴注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4级:滴注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可触及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2.5 cm,有脓液流出。

1.3.3 静脉留置针患者局部观察表 用以观察不同组患者穿刺局部有无出现静脉炎,要求每班护士及时记录。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组基本情况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各组静脉炎发生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规定观察天数内静脉炎发生率见表1。留置3天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0%,留置4~7天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1.0%~59.0%,其中静脉炎级别多为1级。各组静脉炎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各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2.2 静脉炎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对性别、留置针型号等与静脉炎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不同性别、输液量、输注方法、药物性质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不同留置针型号、留置部位、输液时间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静脉炎发生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以有无发生静脉炎作为因变量,以年龄、留置时间及表2所获得的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有药物性质、留置时间和性别,结果见表3。

表2 静脉炎发生率单因素分析

表3 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静脉炎影响因素

3 讨论

3.1 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3],表现为皮肤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留置3天静脉炎发生率为7.0%,留置4~7天静脉炎发生率为11.0%~59.0%,其中1级静脉炎多见。国外报道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为2.6%~67.2%,国内文献报道外周静脉置管引起静脉炎发生率为2.0%~35.9%[4],文献报道静脉炎发生率差异较大,可能与研究药物性质、留置时间不同有关,也可能存在观察者偏倚。

3.2 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影响因素

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有患者性别、药物性质、留置时间。

3.2.1 性别 本研究发现性别是影响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因素,回归系数为0.14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静脉炎,这与Karadag等[5~7]的研究结果一致。女性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可能与男性运动比较多,肌肉发达、血管粗、血运好等有关[8]。

3.2.2 药物性质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性质是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的首位影响因素,回归系数为0.557,高渗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容易引起静脉炎,这与黄小珍等[8~10]的研究结果一致。Uslusoy等[9]研究显示输注等渗药物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高浓度药物的输入,使血浆渗透压增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导致液体外渗、血管变硬而出现静脉炎[11]。另外,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液量也影响静脉炎的发生,输液量超过1 500 ml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静脉炎,这与刘红军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黄小珍[8]指出输液量超过1 500 ml时,静脉炎发生率明显超过输液量少于1 000 ml的患者,尤其是大量快速输液时,增加了血管壁侧压,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3.2.3 留置时间 表3显示,留置时间是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为0.390。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加,这张晓明等[3,10,12,13]的研究结果一致。从减轻穿刺带给患者的疼痛及护理人员工作量来看,应尽量延长留置时间,但由于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时已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且在血管内来回移动可机械性损伤血管内皮,易形成血栓,引发静脉炎[8]。

本研究并未发现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发生与年龄、留置部位、留置针型号、输液时间等相关,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量有限,尤其是个别组中发生静脉炎例数不足。

3.3 静脉留置针建议留置时间

表1结果显示,静脉留置针留置6天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留置5天组,建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以5天为宜。李凤玲等[14]认为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后6~7天,因此将5天作为常规留置时间。赵晓燕等[15]也指出留置时间与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有正相关性,留置时间超过5天,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目前我国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按照BD公司的建议留置时间为3~5天,不超过1周[16]。关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结论,Uslusoy等[9]研究得出留置时间大于1天时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留置时间1天的发生率,宋瑰琦等[6]研究得出留置时间超过3天静脉炎发生率增高,Bregenzer等[17]研究未得出留置时间超过3天静脉炎发生率增加,Lee等[18]研究发现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由2~3天改为3~ 4天没有增加静脉炎的危险。

3.4 降低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发生率的建议

在长期使用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大量液体输入时,尽可能采用深静脉置管,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安排输液,对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先输、慢输,后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及平衡液[8];掌握好留置时间,建议常规留置时间为5天;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瘙痒,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等,发现局部肿胀及发生静脉炎时,应更换穿刺部位,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在女性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时更应加强观察,多巡视。

4 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减少患者痛苦,便于患者活动,减少穿刺次数、护理工作量,能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和护理人员都受益,但是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13],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护理,注重最佳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仇志清,李建萍.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56-57.

[2]李虹,高凤,王海英,等.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化疗性静脉炎防治作用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7):27.

[3]张晓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性护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16):1490.

[4]董静静,韩瑜,张来香.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与留置时间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9(10):2700-2701.

[5]Karadag A,Gorgulu S.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hort peripheral catheter materials on phlebitis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V Nursing,2000,23(3):158-166.

[6]宋瑰琦,乔晓斐,郭兵,等.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2):11-13.

[7]袁红,李祥清.留置针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7):3539-3540.

[8]黄小珍.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17(7):140-141.

[9]Uslusoy E,Mete S.Predisposing factors to phlebit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a descriptive study[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rs Practitioners,2008(20):172-180.

[10]刘红军,张莉,王力红.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7,31(4):312-313.

[11]王江滨,李丽华,付薇.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9):2453-2455.

[12]Tripathi S,Kaushik V,Singh V.Peripheral IVs:Factors affecting complications and patenc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infusion nursing,2008,31(3):182-188.

[13]邓俊霞,安贺娟,王惠青,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探讨[J].河北医药,2009,31(19):2675-2676.

[14]李凤玲,董林萍,王翠萍.静脉留置针100例临床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9,19(25):113.

[15]赵晓燕,宁宁,王晓芳.留置时间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医学,2009,24(2):444-446.

[16]罗济琼.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1):2886-2887.

[17]Bregenzer T,Conen D,Sakmann P,et al.Is routine replacement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necessary?[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8,158(2):151-156.

[18]Lee W L,Chen H L,Tsai T Y,et al.Risk factors for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 of 3165 patients[J].Am J Infect Control,2009(37):683-686.

G424.31

B

1671-1246(2014)01-0124-03

注:本文系2010年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YYZ100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静脉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