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制度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2014-04-09徐玉斌詹美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师德职业道德考核

徐玉斌 詹美娜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乃至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教师的合格与否不仅仅在于其渊博的学识,更在于其高尚的人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过去对于“师范”二字的解释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都体现了师德的重要性。去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师德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该《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之所以要遵守职业道德,主要是因为,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尽职尽责,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付出艰辛的劳动。总体而言,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是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目前师德问题正在出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功利心理。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个别教师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在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一切向钱看”,认为挣钱多才有成就感。于是表现在授课时敷衍塞责,有的教师把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工作留在课后来做,美其名曰补课,目的是为了获得可观的补课费;还有极个别的教师会利用职务之便找学生家长办私事,等等。

伤害学生。个别教师不顾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动辄训斥、挖苦学生;极个别教师甚至殴打学生,危害学生的人身安全;一些教师变相体罚学生,罚站、罚作业、给学生安排“特殊座位”等。这些行为既伤害了学生,也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

育人意识淡薄。个别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命感、责任感减弱,只是敷衍了事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不注重言传身教,忘记了教书育人的使命。甚至有人在课堂上解释某些问题时信口开河,完全偏离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

这些现象虽然不是教师队伍的主流,但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切实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我们的素质教育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业已成为全社会的期望。近期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进一步落实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的做法是要求学校重视师德建设,主要方式是靠教师的自律和行政禁令。而如果教师在自律方面有所欠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一定能做到,就不能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行政禁令也不能及时、有效地产生制约和监督作用。中小学和幼儿园实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为保证教师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学校往往依靠行政禁令,发文禁止体罚等行为。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对不少问题难以做出合理的回应。师德是一项软环境建设,对于量大面广、发展不均衡的中国教育而言,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根本上提升师德水平,必须建立一套与师德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使师德要求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师培养、资格获得、岗位招聘、在职培训、考核、晋升等各个环节,即从制度上保证师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教师自觉自愿地遵守师德准则、履行职业使命,使教师自觉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使师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重视职前师德教育,制订明确的培养和培训方案,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范教育建设规划。对师范生的培养必须开设师德教育课程,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未来的教师,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未来的教师。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师德教育,切实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第二,严格颁发教师资格证,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程序中增加师德测试。要将教师的法制意识、心理健康和团结协作精神作为核心测试内容。对于师德测试不合格者,不予颁发教师资格证,对道德有问题的人坚决拒之门外。

第三,改革招教考试,将师德表现作为聘任教师的重要参考内容。有的教师只注重学历,满足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注重以良好的师德熏陶学生,甚至以高学历掩盖自己低下的道德水平。因此,在招聘时要增加师德测试,防止道德低下的人进入教师队伍。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要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使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每位新任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

第四,在职教师的培训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职业道德、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师德日常考核,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定期注册、年度考核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教师考核中,有些学校有重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考查、轻师德情况的了解的倾向,因此使得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在考核中也能得到合格的评价。将师德表现与教师定期注册、年度考核紧密挂钩,对师德不良者实行一票否决,考核为不合格档次的教师不能上岗,以此真正把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第五,强化晋升中的师德因素,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评优、奖励、晋升的必要条件。现行教师的评优、奖励、晋升主要以发表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质量为依据,较少考量教师的师德状况,这使得一些教师放松了道德追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师德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查内容,将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广大教师自觉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

猜你喜欢

师德职业道德考核
致良知与师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