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磨课的问题探析

2014-04-09陈志山

体育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磨课公开课形式

陈志山

摘 要:时下,很多教师就“磨课”问题产生了争议。有人认为只有公开课才需要磨课,非公开课不应该磨课;有人认为,磨课就是弄虚作假,是预先设计好的一场课堂戏。关于到底该不该磨课,磨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有效的磨课,如何凸显内涵,我们应该客观地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于能更好把握课堂,驾驭课堂。

关键词:磨课;公开课;形式;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2-02

一般来说,磨课是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的课堂教学研究探讨活动。它在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中起着重要作用。磨课有利于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要了解磨课的真正含义,还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磨课是公开课或比赛课的专利吗?

有人认为,只有公开课或参赛课,才有必要进行磨课。针对这一错误倾向,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磨课的定义来看,磨课,就是教师在规定时期内,在本市教研员或者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帮助下,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把某一课的教学任务作为研究课题,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教师某堂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的过程(引自《小学语文教学》2012,8:56)。由此看来,磨课并不是公开课或比赛课的专利,而是一种群体的教研形式,发生在一切课堂教学中。

其次,从磨课的方式来看,浙江省优秀教师方红霞在《简说磨课》一文中指出,磨课有四种方式,即独磨、互磨、引磨和研磨,并且对不同方式的磨课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其优势(表1)。

综上所述,磨课有四种不同的方式,而且每种方式的发生过程和意义各不相同,它适用于各种课型中,既可以是群体教研活动,也可以是个人研讨。

所以说,磨课是一种教研形式,它既没有时空的界限,也没有主体约束,它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中。

二、如何使磨课突出内涵?

1.在清晰的流程中突出内涵

磨课的基本环节有:问题呈现→精心研读→巧妙设计→付诸实践→整合展示。以《如何提升教师的讲解能力》为例:试教中出现的问题有,教师讲解浅析,示范不到位,学生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等。发现这些教学问题后,教师要精心研读,通过借助教材、书籍、杂志以及网络的手段,准确解读教材,进一步探析其要点。这就是磨课第一步。接着,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实际进行针对性设计,把握问题提问的实效性。设计好以后就要付诸实践,即把再设计付之教学实践中,在第二次试教课中体验教学效果。这一次试教,若是自己独自上课,应在课后积极自我反思,并及时调整设计;若是集体研磨,应多听取同伴或专家的意见,交流沟通,在自己原有的教学特长之上,调整好教学设计,这就是磨课第二步。最后一步就是整合展示,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专家和同事给予的建议进行整合和优化,并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展示。

2.在细节的锤炼中突出内涵

教学细节是什么?我认为,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中看似不需要被关注的小环节、小流程,也许是课堂中的一句过渡语,也许是课堂教学中一个简单的动作,也许是课堂教学中一句提问,但,就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课的成败。正所谓,成在过程中,败在细微处。所以,教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关注课堂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凡是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可及的事,均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为其创造条件,进行指导帮助,做到“到位不越位”;教师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为学生营造每个人都有享有健康、快乐的氛围,使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做到“在场不包场”。这样的体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实在在地得到提升。

如:“山羊分腿腾越”课堂教学。笔者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过山羊时很容易形成两腿向侧分开时,腿弯曲伸不直这一错误动作,于是,我决定把锤炼细节放在磨课的第一位。上课时,我让学生们回顾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压腿动作,并进行想象、大胆设想,创造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分成小组进行探讨、交流、练习。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左右大分腿压腿、空中分腿挺身跳、地上俯撑蹬地、向两侧摆腿接推手成分腿站立、跳人马等练习,而且能进行人对人分腿前移等各种辅助性练习。各组一一展示,练习热情高涨,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很快地解决了山羊分腿腾越动作技术中腿弯曲伸不直的错误动作。我想,这就是磨课的作用吧。磨课要做到锤炼细节,这样才能将课堂呈现得更加精彩。

3.在重点的把握中彰显内涵

一节课若是一味追求面面俱到,那么就会变成面面不到。因为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要针对实际情况,有重点性的“磨课”,逐一、逐步解决问题。

教师在磨课时,应该重在关注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内容如何取舍,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得当,如何让课堂在意外中生成等,以此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对课堂教学内容优化与提升,把个体学生的智慧和班级其他参与者的智慧有机整合,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教得得心应手,学生也就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高中男生学习挺身式跳远的助跑”练习中,第一次上课失败以后,我发现这一课要关注以下问题:助跑起跳的快慢与挺身式跳远的远度有没有关系?学生们经过多次的练习和比较,得出了“助跑起跳跑得越快,跳得就越远”的结论。接着我设计了另一教学环节——想法让学生精确地在起跳板上起跳,快速地腾空做出挺身姿势,从而跳得更远。这一环节的设计果然是成功的,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还能概括出挺身式跳远助跑的方法和要领。教学目标就实现了。这一次磨课,让我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间的互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创造能力,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助跑起跳动作技术。

4.在磨练教师的感知过程中凸显内涵

磨课是改进教法、学法细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方式。近几年来,在磨课的过程中,执教教师为了公开课教学结果的“安全可靠”,避免出现冷场或难于处理的教学环节,经常选同一个班级(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较好的班级) 的学生来反复试教。磨课成了折磨学生的手段,成了教师检测课堂教学设计的试验品,成了教师展示“高超表演”的配角,成了教师教学艺术表演的道具。这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根本的转变,缺乏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其结果自然“适得其反”。

(1)学生磨失兴趣。以磨课的名义让学生多次上同样内容的课,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情绪。曾听一位学生抱怨说:“这堂《形意拳》武术课我们已经上过好几遍了,手臂都伸不直了,腿走路都很难迈步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一旦产生,不仅会对授课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影响磨课效果,而且会对体育学科产生厌学心理。

(2)课堂磨失真实。教师与学生反复演练的磨课,即使学生已经把武术《形意拳》的动作技术学得很到位规范,表现得淋漓尽致,小组轮换队形变化得非常整齐,也还要假装未学习的样子,一起来讨论或探究,这样的结果只会使体育课越磨越假,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脱离真实感受,失去了磨课真正的涵义。

磨课,磨的是课堂教学流程,让流程更加清晰,而不是磨课堂;磨课,磨的是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教学细节更加流畅,而不是延长教学时间;磨课,磨的是教学重点的把握,让课堂教学更加重点突出,而不是面面俱到;磨课,磨的是教师的上课流程,而不是学生表演的具体到位。

三、结语

“磨课”,是新教师的入门指南,是教师间的代际传承,更是名教师的风雨历程。正如江苏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斌所言:“如果真有那么几块智慧积木的话,那么它们的‘产床,就是我在一次次赛课中所接受的‘魔鬼式训练。”我所理解的“‘魔鬼式训练”, 即是“磨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错,好课是磨出来的,好教师也是磨出来的!

参考文献:

[1]方红霞.简说磨课[J].中国教师,2010.16.

[2]蒋成荣.让磨课真正成为教师的“练功场”[J].人民教育,2007.1.

[3]张先跃.我们需要怎样的磨课[J].当代教育科学,2004.6.

[4]吴圣潘.新教师专业发展从“磨课开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

[5]陈刚.有效教学需要细节打磨[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猜你喜欢

磨课公开课形式
我的“磨课”三部曲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