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的途径

2014-04-08罗满玲

2014年4期
关键词:政府网站

作者简介:罗满玲(1987.5-),女,汉族,湖南邵阳,研究生,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公众自由获取政府信息是确保其知情权实现的有效方式。我国公众获取政府信息主要有传统途径和电子化途径两种,当前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存在渠道不丰富、结构单一化、公众缺乏主动性、获取差距扩大化等问题,应该从政府、公众、图书馆与档案馆、媒体等不同角度来完善。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共获取;获取途径;政府网站

对公众而言,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共获取途径是提高获取效率和获取质量、保障公众知情权以及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对政府而言,丰富政府信息公共获取途径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实现政府信息服务角色转变的依据。当前,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公众的政府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同时政府信息公共获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1.我国政府信息公共获取的主要途径

1.1传统获取途径

根据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具体方式的不同,可将传统获取途径分为传统文献获取、传统媒体获取、口头获取三种。

第一,传统文献获取。传统文献获取是指公众通过获取政府出版物,或到指定的场所阅读政府文件、资料来获取政府信息。传统文献获取政府信息的来源丰富,政府公报是最主要的来源。政府公报由政府部门主办,刊载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易于被公众认可与接受。随着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政府公报的发行范围不断扩大,发行方式多样,政府公报在公众获取政府信息过程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如上海市政府公报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上海市政府公报》创办于2001年1月,为半月刊,其内容包括上海市的市政府文件、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文件、统计公报、市政府人事任免等诸多事项。《公报》分为电子版和印刷版,两者同步发行,电子版可自由浏览下载,印刷版在上海市内各主要邮政所、东方书报亭、书店免费发放,供公众取阅。①此外,政府机关还在办公点设立公共查阅室、信息服务站、资料索取点,在图书馆、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供公众查阅、索取相关的文件、书籍、资料。

第二,传统媒体获取。这里的传统媒体获取是指公众通过收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收听广播等方式来获取政府信息,政府新闻发布会、重要会议、主要活动等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及时报道出来,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电视是公众首选的媒体,也是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最主要的途径,绝大多数公众是通过收看电视如新闻联播获取所需政府信息。由于订阅或者购买报纸的方式非常便捷,成本相对低廉,报纸也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收听广播是电视机、电脑普及之前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目前其发挥的功效显著下降,但很多年老的公众依旧通过收听广播来获取信息。

第三,口头获取。口头获取主要是指公众在交往过程中通过领导、亲人、朋友等以告知的方式来获取政府信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由于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工作性质的差异,关注角度的不同,都握有不同的信息,并且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传递着自己所握有的政府信息。在农村地区,这种口头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比较明显。有调查数据显示,亲朋好友成为农民获取政府信息最主要的来源,农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71.3%是通过亲友或同乡相告,67.7%是通过广播电视,48.7%是通过报纸杂志,21.4%是通过政府公报,16.4%是通过干部主动宣传的,14.5是通过政府网站。②

1.2电子化获取途径

电子化获取途径主要是指公众通过政府网站、手机报、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电子邮箱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

当前,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政府网站的拥有率显著提高,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窗口。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28日,中国各级政府及组织机构网站数量已逾7.5万个,达到75282个,中央级政府网站有122个,省级政府网站有2314个,地市级政府网站有19033个,县区级以下政府网站有53813个。③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上具有及时性,辐射广泛性、利用灵巧性、信息的完整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政府网站也改变了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方式,公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地获取政府信息,政府网站已经成为公众目前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手机成为信息传播的另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网络媒体,手机短信有望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也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如贵州省档案馆在全国首家开通手机短信查询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目录的业务。④同时,大幅降低无线网络流量资费,刺激手机网民规模爆发增长,手机上网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最便捷的方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网民手机网络应用继续发展,手机即时通信使用率仍位居首位,达到83.1%;手机搜索和手机新闻以62.1%和60.9%的使用率分別排名第二、第三。⑤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邮件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越来越普及,已成为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实名制“市民电子邮箱”已逐渐成为政府免费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渠道。如温州市下发《关于建设温州市市民信箱的通知》,政府将免费为市民开设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的互联网电子邮箱,通过实名制电子邮箱免费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网上办事服务、政府与公众互动服务等。⑥

2.我国公众政府信息获取途径存在的问题

2.1渠道结构单一化

公众对政府信息获取途径的理想要求是获取途径越多越好,越便捷越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育水平、技术水平、观念的不同,公众总是倾向于某一种或几种获取途径,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结构较为单一。目前,电视、口头获取仍然是我国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途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方面。经济因素是影响公众获取政府信息途径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各种基础设施薄弱甚至缺乏,特别是网络信息设施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公众政府信息的电子化获取。另一方面购买报纸、订制手机报需要一定的费用,而普通公众根本不愿意承担。

第二,观念方面。观念、意识决定行动,长期以来,电视新闻、口头传播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以这两种方式获取政府信息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政府网站这类新型的信息获取方式还没有完全被接受,特别是网络信息设施缺乏的地区。即使在网络基础设施比较好的地区,人们也很少浏览当地政府网站,加之政府信息更新周期太长,公众根本无法即时获取。

第三,知识水平方面。知识水平是影响公众选择获取政府信息渠道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政府网站的浏览、报纸杂志的阅读、信息的查找,需要知识和技术的支持。知识水平不高、缺乏信息获取技能的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低,所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有限,限制了其对政府信息获取的多样性选择。

2.2公众缺乏主动性

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是建立公正透明的政府管理体制,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但从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看,公众主动获取政府信息的意识不强,保障自身信息获取权的意识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公众主动获取政府信息观念落后。长期以来,政府信息都被看作是政府部门的专属物品,属于绝密信息,公众无权接触,在潜意识里就拒绝主动获取。即使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大环境下,公众也很少主动去获取政府信息。其次,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目前,负责接待查阅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门的培训,服务水平、服务意识不高,能否为利用者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大多靠运气,公众查阅信息空手而归的现象时常出现。同时,主动到政府部门、档案馆获取信息手续繁多、门槛很高,还可能碰到服务态度冷淡的工作人员,打击了公众主动获取政府信息的积极性。

再者,政府公开的实用价值信息缺乏。政府只公开他们认为应该公开的信息,而对于这些信息是否对公众具有实用价值则缺乏关注,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个性需求,导致公众政府信息“所需不能取”现象的出现,降低了公众主动获取信息的欲望。

最后,相关媒体可信度差。一方面,部分媒体及相关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报道未经证实的信息,误导公众;另一方面,公众对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缺乏判断,对新闻媒体不信任也阻碍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主动获取。

2.3获取差距扩大化

政府信息获取途径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获取途径差距以及信息获取技术“有者”(haves)与“无者”(have-nots)之间的获取差距。

一方面,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基础设施、教育水平、信息技术应用差距扩大,进而拉大了城乡居民获取政府信息途径的差距。政府门户网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如北京《宣武区公开政府信息暂行规定》就明确要求,能够通过网络予以公开的政务信息,应优先在政府网站或本机关可供社会登录的网站上公开。⑦而农村地区由于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制约了公众从政府网站获取政府信息。这两者明显存在着矛盾,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优先原则,严重影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公众的信息获取机会。此外,政府机关、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政府所设立的公共查阅室、电子信息屏等场所基本上集中在城市,方便了城市居民获取政府信息,但对农村居民却没有实质性作用,使得城乡居民之间获取途径差距日益扩大化。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型媒体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最主要的平台,信息获取技术的“有者”和“无者”获取政府信息的差距问题就凸显出来。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县级和地级、省级政府以及部委都依托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但必须指出的是,公众从政府网站上获取信息的首要条件是拥有信息获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有者”能够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快速获取所需的政府信息,而信息获取技术“无者”就无法自由的获取政府网站上的信息。这样,信息获取技术“有者”与“无者”在获取政府信息途径上存在差距,且随着政府与互联网的进一步接轨与合作,这种差距不断地扩大。(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 刘恒.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9-80.

② 向佐群,胡美灵.对我国农村政府信息公开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7(5):79-83.

③ 中国各级政府网站已开通7.5万余个[EB.OL]:[2010-01-04]http://www.powereasy.net/HelpYou/Knowledge/eGov/10402.html.

④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共建政务公開工作平台——省档案局(馆)举办省直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培训会[EB.OL]:[2006-09-01]http://www.gzdaxx.gov.cn/gzdaxx/gzdt/jggzdt/2009-07-16/478.html.

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2-01-16].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201/P020120118512855484817.pdf.

⑥ 温州市政府“市民电子信箱”设得好[EB/OL]:[2010-01-04]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07/09/27/010042860.shtml.

⑦ 杨诚.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传播应用[J].现代情报,2005(3):8-10.

猜你喜欢

政府网站
哈尔滨市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政府门户网站中的政民互动研究
政策执行中的电子参与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保定市政府机构网站外宣翻译对策研究
保定市政府机构网站外宣翻译对策研究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政府网站集约化发展与保障机制研究
关于对电子政务发展中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思考
黑龙江省方正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研究